第12章 锋芒所向(1 / 1)

加入書籤

省委党校第三研讨室。

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光可鉴人,空气里弥漫着高级木料和打印油墨混合的气息。

围桌而坐的学员,皆是各地各系统的中青年骨干,气场沉稳,目光锐利。

中央空调无声地输送着恒温气流,却吹不散那股无形的、带着硝烟味的张力。

讲台上,负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专题的教授刚刚布置完本期核心课题:

“……基于我省‘山海协作’战略框架,各组需深入调研一个典型县域案例,分析其资源禀赋、产业定位与区域协作的契合点与梗阻点,提出具有实操性的优化路径。课题成果将作为本期培训重要考核依据。”

课题刚落地,班长李哲便从容起身,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扫过全场,带着掌控全局的自信:

“时间紧任务重,我提议,按区域就近原则分组,提高效率。

省直机关和北部片区的同志一组,南部和西部的同志一组,东部沿海片区的同志一组……”

他语速流畅,划分看似合理,却不动声色地将几个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容易出成绩的县区,划入了省直和东部组,而他本人自然领衔其中。

苏辰坐在靠后的位置,安静地看着名单投影。

青河县,这个位于西南部山区、刚刚经历风暴、百废待兴的“烫手山芋”,不出意外地被划入了西部组,与另外几个同样偏远、基础薄弱的县份凑在一起。

“大家有没有异议?”

李哲环视全场,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强势。

目光扫过苏辰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和玩味。

没人吭声。

这种划分,虽有小算盘,却也符合常理。

谁会为了几个偏远县份,去挑战班长和省直机关学员的权威?

“我有异议。”

一个平静却异常清晰的声音,打破了表面的和谐。

唰!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在苏辰身上。李哲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

苏辰站起身,没有看李哲,目光投向讲台旁的教授:

“教授,课题要求是分析‘区域协作的契合点与梗阻点’。

“青河县刚刚经历深度调整,其产业基础、劳动力结构、特别是新生的‘技工技能提升中心’,正处于破旧立新的关键节点。

它的困境和探索,恰恰是‘山海协作’中‘山’这一侧最鲜活、最典型的样本!将其与其他基础薄弱县简单归为一组,容易忽略其特殊性,也难挖掘出深层次、有价值的梗阻点。”

他顿了顿,声音沉稳有力,“我建议,单独成立青河县专项调研小组。我愿意担任组长,深入解剖这只‘麻雀’,为全省类似县域的协作破题,提供第一手的‘病理切片’!”

掷地有声!整个研讨室一片寂静。

学员们眼中闪过惊讶、佩服,也有等着看笑话的玩味。

单独成立小组?

还是一个刚闹出大风波的县?

这苏辰是自信爆棚还是不知死活?

李哲划分的组,明显是避重就轻,他倒好,主动往最硬的石头上撞!

李哲的脸色沉了下来。

苏辰这一手,不仅打乱了他的安排,更是在公然挑战他的权威!他扶了扶眼镜,语气带着一丝冷意:

“苏辰同学的想法……很积极。

“不过,单独成立小组,资源是否过于集中?

“对其他小组是否公平?

而且,青河情况复杂,你初来党校,根基尚浅,独自担纲如此重要课题,是否……操之过急?”

话语绵里藏针,质疑苏辰的能力和动机。

“李班长顾虑资源集中?”

苏辰迎上李哲的目光,嘴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恰恰相反!将青河这个‘硬骨头’单独拎出来啃,才能集中火力,避免在其他组里被‘平均’掉,反而浪费资源。至于我的能力……”

他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一种从青河泥泞中淬炼出的沉静力量,“我在青河一线推动‘技工中心’,亲身经历其梗阻与挣扎,没有人比我更清楚它需要什么样的协作‘手术刀’!

这个组长,我当仁不让!课题成果若达不到优秀标准,我自愿承担一切责任!”

话语铿锵,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

那股从骨子里透出的自信和担当,竟让在场不少学员暗暗点头。

连讲台上的教授,眼中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李哲被噎得一时语塞,脸色变幻。

就在这时,一个略带沙哑、带着点玩世不恭的声音在角落响起:

“有意思!算我一个!”

众人循声望去。

只见后排靠窗位置,一个穿着休闲夹克、胡子拉碴、头发微乱的男人懒洋洋地举起手。

他约莫四十岁上下,眼神锐利如鹰,带着一种长期在基层摸爬滚打磨砺出的野性和不羁。

正是来自北部资源大市、以作风强硬、敢说敢干闻名的赵天佑!

赵天佑无视李哲难看的脸色,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苏辰:

“苏辰是吧?你小子有点意思!青河那地方,我听说过,水浑得很!敢单独去摸这条‘病鱼’,是条汉子!我赵天佑就喜欢啃硬骨头!青河组,我加入!”

赵天佑的表态,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

他背景深厚,能力出众,在学员中人脉颇广,是连李哲都要忌惮三分的角色!他的加入,瞬间让苏辰这个“孤军奋战”的青河组,分量陡增!

李哲的脸色彻底黑了下来。

他精心设计的格局,被苏辰以退为进、单刀直入的破局方式,加上赵天佑这横插一脚,搅得七零八落!他强压下怒火,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既然赵市长和苏辰同学都这么有干劲,那……青河专项组就单独设立吧。希望你们能拿出过硬的成果。”

一场无声的交锋,苏辰以近乎孤勇的方式,硬生生撕开了一条路!

不仅没被边缘化,反而将青河这个“难题”变成了聚光灯下的焦点!

散会后,苏辰走向赵天佑,伸出手:“赵市长,谢谢支持。”

赵天佑哈哈一笑,用力握住苏辰的手,力道很大:“别市长市长的,叫老赵!

谢什么?老子早就看那帮省直机关老爷们纸上谈兵不顺眼了!青河是个好样本,弄好了,能扇某些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他压低声音,带着一丝狠劲,“不过丑话说前头,我加入,是要干实事的!你要是个绣花枕头,可别怪老子半路撂挑子骂娘!”

“是不是绣花枕头,去青河走一趟就知道。”苏辰目光沉静,带着强大的自信。

“好!爽快!”赵天佑用力一拍苏辰肩膀,“什么时候动身?老子随时奉陪!”

……

傍晚,党校深处一处僻静的茶室。

竹帘低垂,茶香袅袅。

苏辰应约而来。

茶桌对面,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正是开学典礼上坐在主席台中央的省委党校资深教授,张维先。

他是严华教授的同窗好友,在党校地位超然。

“苏辰,坐。”

张教授声音温和,亲手给苏辰斟了一杯茶,琥珀色的茶汤在青瓷杯中微微荡漾,“下午研讨室的事,我听说了。锋芒毕露啊,年轻人。”

苏辰双手接过茶杯,恭敬道:“形势所迫,让张教授见笑了。”

“锋芒不是坏事。”

张教授摆摆手,目光深邃地看着苏辰,“党校是熔炉,但熔炉里炼的,不是温吞水。

该亮剑时,就得亮剑!你这把从青河泥水里淬炼出来的刀,藏着掖着,反而埋没了。”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不过,锋芒所向,也要看准了。青河,现在是焦点,也是雷区。你这一脚踩进去,想好怎么抽身了吗?”

苏辰心中一凛:“请教授指点。”

张教授没有直接回答,手指沾了点茶水,在光洁的红木桌面上缓缓写下一个字——“稳”。

“青河之疾,冰冻三尺。

你看到的梗阻,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尖角。

水下的根子,盘根错节,牵扯甚广。马国涛倒了,刘大彪完了,但水底的影子还在。”

张教授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洞悉世事的沧桑,“你单独设组,深入调研,是好事。

但记住,你的任务,是找准病根,开出药方!不是去当冲锋陷阵的排头兵!更不是去引爆炸药桶的导火索!”

他目光如炬,紧紧盯着苏辰,“证据链要扎实,问题要聚焦在‘区域协作’的框架内。改革的刀,要稳、要准!切忌莽撞!否则,引火烧身是小,打草惊蛇,让真正的病灶缩回更深处,那就前功尽弃了!”

这番告诫,如同醍醐灌顶!

苏辰瞬间明白了张教授,或者说他背后那位“陈”的深意!青河是突破口,但不是决战地!

他这把刀,要用来精准解剖,而不是盲目劈砍!

“我明白了,教授。”

苏辰沉声应道,“我会把握好分寸,以调研为本,聚焦问题本身。”

“嗯。”张教授满意地点点头,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氤氲的茶雾模糊了他眼中的深意,“另外,‘陈老’让我带句话给你。”

苏辰的心猛地一跳!屏息凝神。

“青河的水,比你看到的深。但再深的水,也怕持续的阳光。

你的‘技工之家’,就是那缕阳光。把它做大,做实,让阳光照到的地方更多,水底的阴影,自然就藏不住了。”

张教授放下茶杯,目光如电,“这,才是你此行最重要的任务!明白吗?”

苏辰深吸一口气,胸中豁然开朗!“技工之家”不仅是青河的希望工程,更是搅动深水、逼出阴影的战略支点!他重重点头:“明白!谢谢教授!谢谢……陈老!”

离开茶室,夜色已深。

党校林荫道上的路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

苏辰步履沉稳,脑海中反复回响着张教授的话。

“稳”字诀,“阳光”论。

这盘棋的脉络,在迷雾中渐渐清晰。

刚走到学员楼下,口袋里的手机急促地震动起来。

是林晚晴的号码。

苏辰刚一接通,林晚晴带着哭腔、愤怒和极度焦虑的声音便冲了出来,如同惊雷炸响在他耳边:

“苏辰!出事了!严教授……严教授被匿名举报了!举报信直接捅到了省纪委!说他……说他利用课题研究名义,在青河项目上收受巨额贿赂!还说他和你……有利益输送!现在……现在调查组已经进驻学校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