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六万多次的打磨,3.2马赫(1 / 1)

加入書籤

“小张同志,实在抱歉,昨晚开会开这么晚,影响你休息了。”赵瀚学一看张楚就没睡醒,连忙表示歉意。

张楚摇摇头:“不是开会的问题,昨晚我通宵了。”

“嗯?通宵?是有关项目的问题吗?其实也没必要这么着急,这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事情,三五年都是快的,慢一点十年都不算长。”赵瀚学关心道。

接着他又说道:“小张同志主要是在思考哪个问题?”

张楚便说道:“我在模拟红旗9遇到F14的情况,结果不是很理想,存在的问题很多。”

听到这话,赵瀚学当场愣住了。

足足过了十秒钟,他这才问道:“小张同志,我不是很懂你的意思,你说的F14,指的是美军的F14舰载重型战斗机吗?外号雄猫的那款?”

张楚点点头:“对,就是他。”

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赵瀚学追问道:“那是怎么模拟的?F14的指数指标的确是公布过,但是……我们这款导弹还没定下来吧,技术指标还不好说。”

张楚解释起来:“我是按照比较理想情况下模拟的。”

赵瀚学笑了:“小张同志,F14这款飞机放眼全世界都是技术领先的,领先我们国家起码十几二十年的水平,我觉得你直接用它来当作参照,是不是太严格了?”

张楚应道:“的确是有点严格,但……如果按照现实情况推演的话,我们要面对的主要不就是美制武器吗?”

张楚这话让赵瀚学无话可说,因为的确没说错。

但又感觉脱离现实,步子迈太大了。

张楚继续说道:“我的想法是,在命中率方面可以降低要求,哪怕是个位数的命中率也行,但得有能命中对方的能力。”

“赵主任应该也知道吧,军事方面现在都是以威慑为主,实际上大国之间很难真的爆发冲突,所以让对方知道你有威胁到他的能力是最重要的。”

赵瀚学理解了张楚的意思:“原来小张同志是这样想的,不过,我还是无法想象,我们现在能研发出威胁到F14的防空导弹。”

张楚没有评价,毕竟他现在也没底呢,如果实在不行,只能进一步放松技术指标。

赵瀚学提议:“小张主任,我有个建议,现在我们国内测试用的靶机主要是三种,长空一号,最大速度是0.8马赫左右,飞行高度8000m,航程900km,主要是模拟地空低速的突防目标。”

“还有一款靶-6,最大速度2.5马赫,飞行高度20000m,主要是模拟高空高速目标,比如高空轰炸机。”

“还有最近研发的无侦-5,最大速度0.8马赫,飞行高度17500m,模拟高空低速目标,比如高空的侦察机。”

“如果你要进行对战模拟的话,可以用这三个靶机作为条件,而且,根据我们之前在会上对红旗9的定位,我个人建议用长空一号最合适。”

张楚自然也知道这些,实际上,如果用这些靶机的参数,放到仿真计算机上进行模拟,那条件就太宽松了。

因为这些靶机并不会去探测是否被导弹追踪,也不会采取机动动作去规避导弹。

而仿真计算机内,可以设定各种条件,甚至可以让靶机做出人类不能做出来的机动动作。

“嗯,我会考虑的,感谢赵主任的建议。”张楚应道。

听到这话,赵瀚学笑了:“小张同志肯定早就知道这些,你只是想更进一步,我没猜错吧。”

张楚没有否认。

于是赵瀚学提议:“要不小张同志你把手稿给我看看?让我学习学习。”

“手稿?”张楚一愣,没明白赵瀚学的意思。

赵瀚学解释道:“就是模拟的过程,你应该还没扔掉吧。”

张楚懂了,赵瀚学以为他是用纸笔通过计算模拟的。

“我没有写下来,都在脑子里。”张楚应道。

“不……不可能……这……”赵瀚学顿时错愕,怎么可能光靠想就能想明白?

不过他意识到,张楚和一般人不一样,之前已经展现过这种能力了。

“佩服!”赵瀚学只能表示钦佩。

接下来一个星期,张楚让9527持续工作,继续寻找最佳方案。

而二院这边,一个星期时间对这种项目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各个课题组都在研究各自的领域,远没有到系统整合的这一步。

一个星期之后,张楚再次进入系统':“9527,汇报目前的情况,进展怎么样?”

9527回答:“现在正在进行与F16A第968次交战模拟,初始条件为距离50公里……”

张楚打断9527:“总共进行多少次试验了?”

9527回答:“针对F14,F15,F16已进行63267次交战试验。”

六万多次了!

当然,每次试验做完,都需要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对方案进行调整。

这个过程可以很快,主要看计算机的运行能力。

能进行六万多次,说明这一整套流程下来,也就十来秒钟的时间。

“给我看看最新的方案。”张楚迫不及待,他倒是想看看,这个被捶打六万多次的方案到底如何。

他走到仿真计算前面,上面正在生成方案的文本。

对AI来说,他制定方案并不需要文本,文本是给人看的。

所以现在临时生成一份给张楚看。

这还挺强大的,实际上,张楚穿越之前的2025年,虽然AI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且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但想要做到9527这种程度,还差挺远的。

只能说这个系统的确很强大。

很快,一份方案的文本生成,张楚打开往下看。

而且,这9527还挺贴心地把改动的地方标注出来了,方便张楚对比。

张楚主要看参数的变化,

射程:142.6公里。

射高:19635.6米。

速度:3.2马赫

抗干扰能力:极弱

射程和速度都有所增加,但比较有限。

同时,射高也有所变化。

这种优化都是比较有限的,很正常。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包括抗干扰能力,这是工程技术的限制,实际上有很多成熟的方案,只不过现在技术达不到而已。

继续做下去,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提升了。

于是张楚提问:“这个方案进行过多少次试验?结果怎么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