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黄天当立(1 / 1)
陆长生看着眼前系统上的信息,一时间思绪如闪电般划过。
“魏忠贤,之前我让你组织的,那一批练习摔跤的小太监,完成的怎么样?”
魏忠贤赶忙点了点头,“启禀陛下,小的当然不敢怠慢。
得了陛下的旨意后,小的特地交代敬事房海公公,安排了一批身强力壮的新进小太监过来。
如今小的已经按照陛下的吩咐,将他们秘密安排在豹房里,日夜训练了。”
“豹房……”陆长生想起这个名字,不由得还是叹了口气,原主身子弱,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算了,魏忠贤你头前带路吧。赵高你也跟上。”
看着赵高慌张的站起身来,陆长生冷冷一笑,看样子,经过自己的敲打,这个身边的毒蛇,要冬眠好一段时间了。
陆长生刚要走出殿门,突然想到还在一旁侍立的国师张角,看着他脑袋上扎眼的黄色头巾。
随即笑着开口道:
“张国师,今日的金丹着实不错,我很满意,不过今日比较忙,待改日,寡人还想和你慢慢讲经。”
“福生无量,陛下日理万机,是老道叨扰了,只是却有一事,需要今日向陛下禀明。”
陆长生挑了挑眉,“国师今日,原来除了进献金丹以外,还有要事,可以,但说无妨。”
张角闻言屈膝下拜道:
“陛下,从老道当年有感先帝国泰民安,遂创下太平道教化世人,再到奉旨入京,为陛下祈福讲道已有二十余年了。
虽是侥幸得以日夜瞻仰天颜,但老道今年也年近花甲,时常感觉精力不济。
所谓候鸟南栖,狐死首丘,万里亲戚坟墓,俱在故乡,早暮思想,食不甘味,故老道今日有一不情之请。
求陛下放老道回家乡数月,关切下乡里儿孙,太平信徒,待解决完思想之苦,交代完身后之事,再回朝以见陛下。”
这王八犊子想跑!
陆长生顿时心里一紧,我说这老小子怎么把黄巾给带上了,原来是准备要造反了啊!
还有姚广孝那家伙,偏偏又在这个时候去给我那便宜叔叔讲经,朕的这两个“好”国师不会是这个时候商量好的吧。
宁杀错,不放过,这个时候怎么可能放你回去!
绝对不行!要是这个时候再来一波叛乱,我恐怕就只能去挂老脖子树了!!
陆长生随即面色如常,只是笑了笑:
“张国师多年来确实是辛苦了啊,听说在你的家长冀州,光信徒就有十余万,如果算上周围几个州,这信徒数不得翻两翻!真是香火鼎盛啊!”
一旁的魏忠贤听出陆长生话里的意思,也适时的补充道:
“陛下,这就是小看张国师了,据我所知,仅是冀青幽并四洲,太平道信徒就不下三十万,更不要说其他地方了。
信徒们还自发在张国师的家乡巨鹿,修建了太平仙宫,来供奉张国师呢。”
张角的神情瞬间有些阴郁,跪地解释道:
“魏公公夸张了,信徒人数具是仰仗皇上天威。若非先皇还有当今圣上仁德,河北四洲岂会有如此之多的信徒呢!
至于太平仙宫,更是乡人日夜为皇上祈福的地方,老道仅是观主而已,何谈供奉老道呢,请陛下明鉴!”
这老小子,说话夹枪夹棒的,都点到了这一步了,还不肯松口说不回去吗,果然是有些猫腻啊。
不过既然还肯聊,说明内心还没有那么坚决,看样子大棒打完,还得给个胡萝卜吊着才行。
陆长生随即笑着摆了摆手:
“国师无需多虑,刚刚只是玩笑想戏耳,说实话,张国师多年来为寡人祈福讲经,寡人都记在心里,确实是劳苦功高。
如今你想回家乡探探亲人,信徒,我本不想拒绝,但奈何眼下有一桩大事,却离不开国师。
张角好奇的抬起头:“不知陛下是有何旨意?”
陆长生伸手给簪金麒麟香炉,添了一点香,一边添,一边说道:
“张国师,你和姚国师,一僧一道,在这朝堂上共事也超过十年了吧。
你说你们两个,到底是谁位置更高点?”
张角神色有些紧张,思索了一下才小心的开口道:
“自然是姚国师,国家祈福,祭祀天地,也往往是先僧后道。”
陆长生闻言冷冷一笑,“张国师的才识修为,丝毫不亚于姚国师,为何同朝为官,始终被姚国师压一头呢?”
张角下意识的,看了一眼神色尴尬的赵高,只能低声说道:“老臣惶恐。”
“这有什么惶恐的,其实你我都清楚。
姚国师之所以多年能稳压你一头,无非是因为吕太后更爱佛重僧,有吕太后在上面压着,你自然要低姚国师一头!”
张角显然也没有想到陆长生会这么说,当即磕头如捣蒜,口呼不敢。
陆长生转过身来,看着眼前的张角,笑意盈盈的讲他扶了起来。
“不必惊慌,张国师,寡人跟你说开了吧,姚广孝国师常不在寡人身边,他的佛禅之论,寡人是不怎么听的上的。
平日所虑着,也就是太后和姚广孝国师互为犄角,不能轻易打破就是了。
可如今正是大好的机会,姚国师去给我叔叔,燕王朱棣做法事,远离朝堂。
如果张国师有心配合,我已然有机会,让这黄老之道,再次成为朝堂上的显学!
到时候,张国师成为天下道门的领袖,也未尝不可。”
听到陆长生的话,一直跪拜在地上的张角此时内心突然感得一阵火热。
更进一步,统领天下道门!
皇帝突然抛出的诱惑,实在是太大,如果能成,不仅是自己的名声,甚至对自己的计划恐怕有莫大的帮助,只是皇帝这边,到底有没有实力呢……
张角刚还有一点犹豫的时候,陆长生轻轻将手放在了他的脑袋上。
“国师可以先慢慢思虑,当下先随我来吧,我请你去看出戏,解解闷好了……”
看着张角一脸惊惶的抬起头,跟在三人的身后。
陆长生心里暗笑了一下,看样子这个时空的张角,和自己熟知的历史上的张角差不多,都属于谨小慎微之人。
历史上张角安排在洛阳的渠帅马元义,遭到叛徒的出卖被杀,太平道起义一事泄露,张角才被迫提前造反,并于当年病死。
如果是没有泄露的话,以张角的性格,至少还要再隐忍数年。
到时候以他的身体状态,恐怕黄巾之乱都没有机会再发生,历史上的评价也会截然相反吧。
想到这,陆长生轻轻握了握腰间的佩剑,张角已经开始犹豫了,现在就差最后一点力量了!
现在国家摇摇欲坠,经不得再来一场大规模起义了。
更何况前世作为一个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人。
他对张角这个治病施粥,最后带领底层民众,喊出苍天已死的老道,有很多好感。
若非这一世成了皇帝,性命相关,万不得已,他实在不想对这个大半生都在治病救人,行医布道的老道士刀剑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