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黑影(1 / 1)
几个小宫女“呀”的一声惊叫,手中执着的宫扇“啪嗒”掉在地上。年长的嬷嬷们虽强自镇定,却也忍不住以袖掩面,悄悄往后退了半步。
婉儿见状,拿绢子掩着嘴角,却掩不住那一声冷笑:“怎么依依妹妹才刚上前,就出这等晦气事儿,莫不是连老天爷都看不过眼?”
依依神色微凝,很快恢复从容,快步走到案前,对着启明帝盈盈一拜:“陛下,此乃意外,却也为诗题添了别样意趣,容臣女以此新景赋诗。”
启明帝饶有兴致地点点头。
她略作思忖,提笔蘸墨,在画卷被污处写道:
“墨蛛点春波,乱痕入画歌。
江心藏逸趣,意韵自嵯峨。”
诗句一出,众人先是一怔,随即纷纷赞叹。翰林学士林墨卿抚须赞道:“依依姑娘应变非凡,将这意外之痕化为诗中妙趣,奇哉!”
启明帝目光扫过台下三名少女,捻须轻笑:“此轮比赛,婉儿和依依胜出。接下来,进行第二轮比试,以‘深宫梧桐’为题,七步成诗。”
婉儿抢先出列,姿态从容,目光如水,盈盈一拜后,提笔蘸墨,略作沉吟,随即挥毫写下:
“凤栖梧桐老,月映宫墙深。
叶落知秋意,风起送清音。”
诗句笔锋遒劲,如行云流水。她抬眸望向启明帝,声音清亮:“臣女拙作,望陛下垂鉴。”
启明帝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抚须笑道:“婉儿此诗,既有梧桐之静美,又含深宫之幽思,更以风送清音作结。意境清雅,余韵悠长,甚妙!”
玉瑶贵妃闻言,唇角微扬,眼中满是得意之色。几位文臣也纷纷点头称赞:“婉儿姑娘才情出众,此诗当为佳作!”
依依款步上前,正欲开口。殿外忽起一阵狂风,呼啸着卷入殿内。帷幔如白蛟翻腾,烛火在青铜灯树上疯狂摇曳,光影交错间,最后一盏宫灯骤然熄灭,大殿陷入一片昏暗。
在这突如其来的黑暗中,一道黑影如鬼魅般从殿外掠入,悄无声息地逼近高台。他身着内侍服饰,面巾下露出半截疤痕,手中环首短刀的刀刃泛着幽蓝寒光。
刺客的目光锁住高台上的启明帝,脚步轻如踏雪。此刻殿内的尖叫与推搡完全掩盖了他的逼近。距离御案仅剩五步时,启明帝猛然抬头,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刺客暴起跃出,刀刃直刺咽喉,却被启明帝侧身躲过。刀锋擦过他的肩头,未能伤及皮肉,却狠狠劈在御座扶手上,硬木雕花的扶手应声断裂,碎屑四溅。
启明帝踉跄后退,跌坐在地。刺客一击未中,身形一转,再次发动攻击。眼看刺客一步步逼近,周围的大臣吓得惊慌失措,无人敢上前阻拦。依依离启明帝最近,情急之下,她抓起案几上的青铜烛台,狠狠砸向刺客的后背。
刺客察觉到身后的动静,侧身一闪,烛台擦过他的肩膀,砸在地上发出刺耳的声响。这一瞬间的干扰,给了羽林卫统领沈小炎可贵之机。他大喝一声,从殿门处疾冲而来,手中横刀划出一道寒光,直取刺客咽喉。
刺客被迫放弃对启明帝的致命一击,转身挥刀格挡。两刃相撞,火星四溅,金铁交鸣之声震得人耳膜发颤。沈小炎步步紧逼,刀法凌厉,招招直取要害。刺客虽身手敏捷,但在沈小炎的猛攻下渐显疲态,只得且战且退。
沈小炎的横刀再次劈下,刺客勉强架住,却被震得连退数步,撞翻了案几,青铜器皿滚落一地。
刺客见势不妙,虚晃一招,翻身跃上窗台。沈小炎挥刀追击,刀刃擦过刺客的衣角,却未能将其拦下。刺客身形一闪,消失在夜色中。沈小炎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跃出窗外。
启明帝目光扫过惊魂未定的群臣,神色冷峻,声音低沉却充满威严:“彻查今夜出入人员,务必将刺客抓捕归案。”众羽林卫领命而去,殿外火把晃动,脚步声急促。
目光转向依依,启明帝眼底浮起一丝复杂的神色,语气中带着罕见的温和:“依依,你很好。”
依依微微一怔,随即低头行礼:“父皇,臣女只是尽了本分。”
启明帝微微颔首,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起身吧。诗赛尚未结束,你且继续。”
“臣女遵旨。”依依深吸一口气,缓步走到殿中央。她目光沉静,高声吟诵:
“深宫梧桐夜未央,烛影摇风暗藏霜。
刀光乍破惊鸿梦,金枝敢护九重天。”
诗句一出,殿内顿时寂然。群臣相顾失色,继而纷纷拊掌赞叹。太傅谢墨渊连声赞道:“公主此诗,既应景又显气魄,妙哉!妙哉!”
启明帝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微微颔首:“依依此诗,甚合朕意。”他举起酒杯,对群臣道,“诸卿,共饮此杯,为公主贺!”
群臣齐声应和,纷纷举杯:“为公主贺!”
启明帝目光扫过众人,抬手示意,两名内侍立刻捧出一面西域进贡的鎏金菱花镜。镜面光滑如月,边缘镶嵌着繁复的葡萄纹,在烛光下泛着幽幽金光。
“最后一题,以此镜为引。”启明帝声音沉稳,目光深邃。
婉儿凝视镜中容颜,指尖轻抚鬓边金钗,唇角微扬,吟道:
“菱花映朱颜,青丝绾君心。
莫道颜色改,长门锁春深。”
启明帝听罢,神色一滞,忽想起陈皇后巫蛊旧事,眼底寒霜骤起,脸色阴沉。
依依缓缓伸手,指尖轻触镜面。铜黄的镜面上,仿佛浮现出母妃咳血时仍对她微笑的面容。她心中一痛,眼眶微红,闭目片刻,再开口时,嗓音清越如碎玉:
“菱花照铁衣,红妆换吴钩。
未老山河在,誓教胡马愁!”
“好一个誓教胡马愁!”镇北将军吕元霸猛地起身,甲胄铿锵作响。老臣们交换眼神,满是惊讶与赞赏,仿佛看到将士们请缨出征的飒爽英姿。启明帝抚掌大笑,脸上满是欣慰。
突然,一名小太监慌张跑入,扑通跪地,声音颤抖:“陛下,大事不好!边境急报,匈奴大军近日调动频繁,似有大规模进犯之意!”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大殿内一片哗然。众人的目光纷纷转向小太监,神色各异。
依依心中猛地一紧,她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笔,脑海中浮现那句“未老山河在,誓教胡马愁”,心中泛起一阵寒意——难道自己一语成谶?
启明帝一听匈奴异动,神色瞬间凝重,他深知边境局势危急,一刻也耽搁不得。他目光扫过殿内众人,最终落在玉瑶贵妃身上,沉声道:“爱妃素来通晓诗书,又深得朕心,诗赛便由你来主持。”说罢,便带着群臣匆匆离去。
玉瑶贵妃起身行礼,温婉应道:“臣妾遵旨。”她眉眼含笑,语气从容,缓步走到殿中央。
她目光扫过众人,缓缓道:“诸位,时辰已然不早,今番诗赛便作罢论。诗者,贵在用典。依依之诗,虽应景巧妙,却少了几分厚重。婉儿诗中有典可溯,既有豪情,又有深意,实乃佳作。因此,本宫宣布,婉儿为此次诗赛魁首。”
依依听闻,心中一沉,眼神里满是失落与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