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大结局(1 / 1)
夜深人静时,姜家小楼的书房灯光常常亮至深夜,陆良辰则会默默为她端上一杯热牛奶或一碗夜宵。
高考那天,全家总动员,严阵以待。
京城的冬日寒风凛冽,姜老爷子却紧张得有些冒汗了。
陆老爷子看着忍不住打趣道:“老姜头,我瞧你今天比当年咱们打冲锋时还紧张哩!”
姜老爷子眼睛一瞪,回敬道:“哼,说得好像你自己多镇定一样,不紧张你的手抖什么抖?”
两人嘴上斗着,目光却都不约而同地紧盯着门口。
陆良辰更是特意请了假,一大早就仔细检查了钢笔、墨水准考证,冒着寒风坚持接送姜海棠往返考场,牢牢守在考点外,给她最坚实的依靠。
小桃子也格外懂事,像个小大人一样拉着弟弟的手,认真地嘱咐:“妈妈要去完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我们今天要乖乖的,不能吵妈妈。”
懵懂的小橙子不知道妈妈有什么重要的事,但他知道,必须要听姐姐的话。
考场内,姜海棠深吸一口气,沉着应战。
试卷发下,她浏览一遍,心中渐安。
多年的技术实践经验、攻关破解难题的锤炼,使得她对数理化的理解远超一般考生,解题思路清晰而敏捷。
而那些依靠挑灯夜读、反复背诵记忆的文史的知识,也此刻清晰地浮现于脑海。
笔尖在试卷上沙沙作响,书写下的不仅是标准答案,更是她对系统知识的热爱、对未来的无限渴望。
考试结束后,姜海棠来不及放松,又立刻投入到了紧张的项目工作中。
期间,她收到了康小夏的来信。
信中,康小夏也兴奋地告知了自己参加高考的消息,并预估成绩不错,很有希望考上大学。
她特别提到,她的目标是首都的大学,渴望能来到京城,开始全新的生活,彻底远离那个令她感到压抑和痛苦的原生家庭。
对于康小夏的这个决定,姜海棠深表理解和支持。
对于无法选择的原生家庭,远离有时并非是冷漠,而是为了获得新生所必需的勇气和决断。
在忙碌而充实的等待中,放榜的日子终于到来。
当那张印着“首都工业大学”鲜红印章、写着“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录取通知书,由邮递员郑重地送到姜海棠手中时,所有的艰辛付出瞬间化为了巨大的喜悦和激动!
她成功了!以优异的成绩被第一志愿录取!
“太好了!海棠!我就知道你一定行!”陆良辰激动万分,一把抱起她转了好几个圈,眼中闪烁着无比骄傲的光芒。
姜老爷子用微微颤抖的双手捧着那张薄薄却重若千钧的通知书,看了又看,眼眶湿润,声音哽咽地连声说:“好!好!好啊!我姜家的孙女,就是有出息!家里出了个文化人啊!爷爷……爷爷这辈子,总算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小桃子和小橙子虽然还不能完全明白大学的意义,但被家中洋溢的极度喜悦所感染,也兴奋地围着妈妈又蹦又跳,咯咯笑个不停。
戚大夫捋着雪白的胡须,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朗声道:“海棠同志这是要文武双全,更上一层楼啊!”
与此同时,姜海棠也收到了康小夏的好消息——她成功被首都师范大学录取!
姜海棠正为她感到高兴,旋即又生出一丝忧虑,康小夏来了京城,赵凯怎么办?难道新婚燕尔就要两地分居?
然而,她的担忧很快就被打消了。
原来,赵凯自身能力突出,加上陆良辰的扶持,早有调往京城工作的机会,只是为了等待康小夏高考的结果,才一直按捺不动。
如今康小夏被首都的大学录取,他的调动手续也立刻提上日程,很快就能夫妻团圆,共同在京城开启新生活。
这个消息让姜海棠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周副部长的身体在戚大夫这一年多精心的调理下,已然大为好转,气色红润,中气十足。
得知姜海棠考上的喜讯后,他特意让秘书送来了一支崭新的、锃亮的英雄牌钢笔作为入学礼物,并捎来话勉励她务必“学习工作两不误,理论实践相结合,将来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姜海棠心下明了,这是领导在委婉地提醒她,不能因为上学而丝毫放松项目组的工作。
事实上,她对项目组早有妥善安排。虽然她需将主要精力投入学业,但项目组的框架和研发方向已然稳固,她培养起来的几位骨干完全有能力推进后续日常研发。
而她作为核心负责人,仍会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关键节点的讨论和决策,确保项目进度不受影响。
新春过后,大学开学了。
姜海棠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首都工业大学的校园。
看着身边一群群充满朝气与梦想的面孔,感受着图书馆里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课堂上思想碰撞的火花,她心潮澎湃,充满了对知识的敬畏与渴望。
这与在项目组搞技术研发是不同的体验,这是一种回归基础的、系统性的理论重塑与全面提升。
她深知自己虽然掌握了许多实用技能和实践经验,但正缺乏这种系统性的理论滋养,她坚信,这四年的大学淬炼,必将为她未来的事业插上更有力的翅膀。
大学课程对姜海棠来说绝非易事,尤其是高等数学、理论力学等需要极强逻辑思维和扎实基础的专业课程,她需要投入比年轻同学们更多的精力去消化和理解。
幸而,她拥有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支撑,往往能将抽象的理论与现实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瞬间联系起来,理解得反而比许多同学更为深刻透彻。
在动手操作和实践课上,她更是当仁不让的佼佼者。
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只要没有工作安排,图书馆和实验室就是她最常待的地方,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
她的勤奋、聪慧、谦逊以及那份不同于普通学生的沉稳干练,很快赢得了师生的普遍尊重和喜爱。
虽然年龄稍长且已成家,但她毫无隔阂地融入了集体,还因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强,被同学们推选为班干部。
她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但她乐在其中,充满干劲。
她谨记着周副部长的嘱托,没有辜负期望,完美地平衡了学业与工作,真正做到了一边如饥似渴地吸收理论知识,一边继续有效地领导着项目组向前推进。
时光荏苒,四年充实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
毕业时节,姜海棠以全优的成绩为自己的学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她的毕业设计课题没有选择空中楼阁式的想象,而是直接源于当年项目组遇到的那个最棘手的技术难题。
她运用大学所学的深厚理论,提出了一个极具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其设计思路之巧妙、论证之严谨、实用价值之高,获得了答辩老师们的一致赞誉,被评为优秀毕业设计。
工作上,她同样成绩斐然。
在这几年里,项目组成功攻克了多项技术瓶颈,国产化替代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项目成果获得了部里的通报表扬,为国家和军队建设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毕业后,面对留校任教、进入更高层级科研院所的诸多橄榄枝,姜海棠一一婉拒。
她选择回归。
载誉而归的她,凭借四年系统理论深造带来的扎实功底和更开阔的学术视野,加上她的实践经验,她很快被委以更重要的职责,开始独立主持新一代装备的研发工作,肩上的担子更重,脚下的舞台也更广阔。
陆良辰在国防科工局的工作同样出色非凡,工作能力深受上级器重,事业稳步上升,也走上了更重要的领导岗位,成为国防科工系统内最年轻的技术中坚力量之一。
他始终兑现着对家庭的承诺,尽最大努力平衡着工作与家庭,是姜海棠事业上最坚定的支持者,也是生活中最温暖的港湾。
孩子们也在茁壮成长。
小桃子学习成绩优异,连续担任班干部,性格开朗活泼,组织能力颇强,俨然有了小领导的风范。
小橙子也一天天长大,聪明伶俐又调皮可爱,成了家里的开心果,最喜欢缠着姐姐和两位慈祥的曾外祖父讲故事,听那些过去的峥嵘岁月。
姜老爷子和陆老爷子身体愈发硬朗,精神矍铄。
他们不是摆开棋盘厮杀几局,就是一起遛弯散步,含饴弄孙,享受着重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晚年生活幸福安康。
陆老爷子虽然嘴上偶尔还会酸溜溜地调侃两句孙子陆良辰“都快成了姜家的人喽”,但看到老战友姜老爷子每天都精神焕发、乐呵呵的模样,看到儿孙辈皆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其乐融融,他心里其实是说不出的欣慰和满足。
戚大夫的那处清静小院,如今已然成了街坊邻里口口相传的“名医堂”。
不仅附近的人受益,甚至还有一些外地病人慕名远道而来。
他依旧保持着淡泊仁心,偶尔也会应邀请去医学院开设讲座,与同行交流医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毕生的心得倾囊相授,为传统医学的传承发光发热。
赵凯顺利调到京城后,依然与陆良辰一同工作,两人配合默契。
康小夏大学毕业,凭借优秀成绩顺利留在了京城,进入一所中学,成为了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外语老师。
两人有了自己的房子,也算在京城安稳下来,正在计划要孩子,小家庭的日子过得平淡而温馨。
在新一个学期开学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惊喜降临,顾昀笛和舒启华夫妇,竟然从金城调到了京城,分别在北京的两所知名大学里任教!
对于这个消息,姜海棠在欣喜之余也略感意外,因为这似乎与她模糊记忆中的前世轨迹有所不同。
但她很快便将这丝疑惑抛诸脑后,忙前忙后地帮助干爸干妈安顿新家,收拾屋子,置办物品。
从二老的口中,姜海棠还得知了另一个好消息,大柱如今在金城的机械厂发展得非常好,已经是厂里技术顶尖、备受尊敬的工程师了。
原来,顾昀笛在调回京城任教前,利用政策机会,为格外优秀又勤奋好学的大柱争取到了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名额。
大柱也无比争气,深知机会来之不易,在学习期间比同班许多同学都要刻苦努力,成绩出类拔萃,丝毫没有辱没顾昀笛这位恩师的悉心栽培与极力举荐。
在阳光明媚、微风和煦的周末,姜家小楼宽敞的院子里再次充满了欢声笑语。
姜海棠和陆良辰正里外忙碌着,为姜老爷子的八十大寿寿宴做准备。
小桃子和同在大院的几个要好的同学凑在一角,热烈地讨论着课业习题。
小橙子则兴奋地拉着他最崇拜的戚大夫和两位笑眯眯的曾祖父,迫不及待地展示他最新组装完成的航模飞机,小嘴叭叭地讲解着它的“超高性能”。
看着眼前这满堂的欢声笑语,看着儿孙辈们个个事业有成,看着重孙辈活泼可爱、茁壮成长,姜老爷子和陆老爷子相视一笑,沧桑的眼眸中充满了欣慰与满足。
他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战火纷飞与风雨飘摇,晚年能享受到如此太平盛世的安稳与幸福,能亲眼看到国家日益强盛繁荣,家庭和睦兴旺,儿孙皆为国家有用之才,还有什么是比这更令人老怀宽慰的呢?
当年为他们拍下第一张全家福的老摄影师,在老人家爽朗的笑声和孩子们清脆的欢笑声中,摄影师用镜头再次定格下了这四世同堂、无比温馨幸福的瞬间,将这份历经岁月沉淀的深厚亲情和家国安宁的美好,化为了永恒的回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