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一家人(1 / 1)

加入書籤

“小冉啊,这是你男朋友?”

“这小伙可以啊,长的精神,还这么懂事,不错不错。”

“秋叶找个好小伙,算是咱们院里的大喜事了。”

“对啊,什么时候吃喜糖啊?”

院里聚了不少人,一些大妈开始询问,冉秋叶红着脸又有些骄傲的向周围人介绍杨小涛,知道杨小涛的情况后,又是一阵感叹。

都夸冉秋叶命好,找了个好归宿。

杨小涛拿出香烟,向一旁的几个大爷分了一圈,也算是拉近关系。

最后,两个孩子一人挎着一个小包在前面跑着,杨小涛和冉秋叶一起拿着东西,往家里走去。

身后,议论声还在,羡慕仍旧。

杨小涛和冉秋叶来到院里,走进屋里。

和其他四合院的屋子一样的布局,两间屋子,双面朝阳。

主卧大,次卧小,客厅、厨房和卧室一体,屋子里器具不多,一个年久失色的柜子靠墙摆放,用的桌子也有些年岁。

不过,这家里倒是干净整洁。

杨小涛进来的时候,就看到头发杂白的妇女正在操持做饭,看到杨小涛后连忙在围裙上擦擦手,露出笑容。

杨小涛知道这就是冉母了,连忙将东西放下,上前恭敬说道,“伯母!您好。”

“我是杨小涛。”

冉母听到话,笑着说道。

“来了就好,快坐!”

随后又看到带来一堆东西,冉秋叶上前将沉重的筐子放在桌子上,“妈,这里面都是鸡蛋。”

冉母见了,上前一看,里面不仅有鸡蛋,还有一大块肉,就这样罩在上面。

“这么多……”

旁边两个孩子也凑过来,将手上的糖递到母亲面前,又是一阵炫耀。

“好了,赶紧收拾起来。”

冉母回过神,见杨小涛还在一旁站着,连忙让女儿收拾收拾,又将两个孩子打发出去,这才招呼杨小涛坐下。

“你这孩子,拿这么多东西来,以后可不能这样了。”

东西整理完,冉母心里估计,这一趟下来,最少十块钱。

这其中还没算上票子。

杨小涛听了却是双手一摆,“没啥,反正我是一个人,也用不到这么多东西。”

“现在是一个人,以后还是一个人?以后可得过日子。”

冉母这样说,也算是隐晦的同意了两人的事,一旁的冉秋叶低头和面,脸上露出笑容。

杨小涛听了也是咧嘴嘿嘿,“嗯嗯,以后好好过日子。”

随后走到桌前,拿刀开始剁肉。

三人忙活着,杨小涛负责擀皮,母女俩动手包着。

俩孩子从外面跑回来,围着桌子叫喊,刚才出去给院里的小伙伴分糖吃,可是收获了一顿炫耀。

知道吃肉馅饺子,更是拍着手跳起来。

冉秋叶看到母亲脸上的笑容未曾落下,更是欢心,看向杨小涛的目光更是柔和包完饺子,冉母就将两人赶出厨房,让杨小涛和冉秋叶就坐在屋前台阶上坐着。

旁边两个孩子跑过来站在冉秋叶身旁。

“心蕊,红兵,别乱跑,一会儿吃饭了。”

冉秋叶照看着妹妹和弟弟,随后对杨小涛介绍起来。

大点的妹妹冉心蕊,今年十二岁,在红星小学上五年级。

小点的弟弟冉红兵,今年八岁,刚上一年级。

杨小涛从屋子里拿出两个苹果,一人一个,两人拿着就啃起来。

冉秋叶也是溺爱的摸摸俩人小脑袋,这些年家里过的紧巴,两个孩子哪怕受到照顾,却也没多少油水。

要不然,现在小妹的个头不见长,就是饥一顿饱一顿的缘故。

想到这里,冉秋叶侧头,“谢谢你!”

突然的感谢,杨小涛有些疑惑。

但看到两个孩子的身形,心里明白什么。

伸手,握住冉秋叶的小手。

还是冰凉,消瘦。

“没事!”

“以后有我,会好起来了。”

冉秋叶点头。

晚饭时,众人都围在桌前,两个孩子一脸期盼。

冉家在这四九城里没什么亲戚,冉父冉母老家都是浙省的,后来搬到四九城,家里的联系也不多。

冉母拿出酒瓶,杨小涛却是摆手拒绝,第一次来,还是正经点的好。

吃完饭,夜幕降临。

杨小涛也是时候起身告辞,冉秋叶将他送到门外。

“路上小心点!”

“放心吧,你早点休息。”

杨小涛说着,看周围没人,上前一步将冉秋叶搂在怀里。

“你,快放开,有人!”

冉秋叶双手撑在胸前,脸色发烫。

杨小涛迅速亲吻额头,随后放开。

“我走了,记得想我啊!”

耳边轻轻说着,随后笑着转身离开。

冉秋叶看到杨小涛挥手,连忙看看左右,发现没人后这才挥手。

走在马路上,杨小涛踢着路边的石头。

这次来只是见面,有些事还不到说的时候。

虽然恨不得立马就将冉秋叶娶进家门,但也要循序渐进。

而且,有些事也不得不面对。

俗话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看看院里的人就知道,这姑娘嫁出去了,心就有了自个的家,哪能照顾本家?何况,就是想帮,这年头谁都不容易,亲家能不言语?就像贾家那样,不说家里生活如何,怎么也比乡下的秦家村强吧。

可几时看过秦淮茹往家里带东西?仅有的几次,也要贾张氏允许才行。

对这,众人并没觉得什么不妥。

哪怕是嫁出去闺女的秦家,也是如此。

可是现在的情况,冉家只有冉秋叶一个人撑着,冉母只能在街道办领点杂活补贴家用,这要是冉秋叶嫁给杨小涛,家里的顶梁柱就没了。

以后两个孩子的生活,谁管?

或许冉秋叶没有往这方面想,但冉母未尝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但在杨小涛心中,这种事根本不是事。

前世虽然没有结婚,但那时候独生子女多,有些人家就一个女儿。

所以结婚后,夫妻俩不仅要孝敬公婆,还要照顾女方父母。

这种事,屡见不鲜,杨小涛耳濡目染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谁都是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凭什么就要当泼出去的水?在杨小涛看来,婚姻就是两个家庭的中和,构成稳固的三角形,互相帮助,互相扶持。

如此,生活才能稳固。

至于帮助的那点东西,他可不是贾东旭那废物,连家都养不起。

心情大好下,杨小涛迎着满头星光走回四合院。

周六,中午。

杨小涛回到杨家庄。

此时,冉秋叶已经在村子里,但两人的关系并没有说出。

虽然太爷几人早就撮合俩人,但杨小涛不点头,冉秋叶即便露出意思,这事也摆不上台面。

“太爷!”

杨小涛回到家里,杨太爷正在引火准备做饭,杨小涛看了下,炒白菜,还有棒子面的窝窝头。

不是什么好的,却也能吃饱肚子。

托高产玉米的福,杨家庄里家家户户都有粮食填饱肚子,这在周围一片村子里已经是出名了。

“回来了,正好,把饭熟了给秋叶送去。”

此时冉秋叶还在学校里,中午一般有人给送饭,只有晚上才会回到家里吃饭。

杨小涛听了点头,随即把袖子一挽,从背包里取出一块猪肉,切片炒菜。

杨太爷见了也没多说,这重孙子的手艺他早就见过,那比起镇上的大厨都不差。

“太爷,跟您说件事。”

杨小涛切着白菜,低头说着。

“你说!”

“我跟秋叶在一起了。”

“啥?”

“我跟秋叶在一起了,前两天去她家了!”

杨小涛肯定的说着,杨太爷愣了片刻,站起身来。

“哈哈,不错,不错!”

“我就说秋叶这孩子不错,我没看错。”

杨太爷对杨小涛的这个决定很是满意,心下开心,当即说道,“今晚把大壮他们叫来,一起说说,热闹热闹。”

杨小涛点头,这件事必须正式,让秋叶融入到杨家庄里。

中午吃饭时,杨小涛拎着饭盒来到学校。

站在教室门口,杨小涛看着一群孩子坐在桌子前,每个人手头都拿着一个二合面馒头,面前要么是瓷碗,要么是茶缸子,里面盛着炒白菜。

这是学校给孩子们提供的午餐,也算是一份福利。

此时,冉秋叶坐在孩子们中间,手上也拿着一个窝窝头,一边和孩子们说这话,笑声不断响起。

杨小涛站在门口看着温馨的一幕,不忍打扰。

直到好久,冉秋叶在学生的提醒下,才发现杨小涛站在那,看着她,愣愣出神。

嗷嗷……

孩子们突然兴奋的叫着,这种男女之间的暧昧,对他们这个年纪来说就是羞羞,既渴望又面皮薄,生怕被人笑话。

冉秋叶红着脸,回头不去看杨小涛。

杨小涛却是笑着走进教室,看看一群前俯后仰的学生,老师的脸色一摆,“吃饭不准说话。呛着怎么办?”

别说,这老师普还真管用,教室里顿时一片寂静。

冉秋叶瞪了他一眼,连忙招呼学生吃饭,这才恢复平常。

“你怎么来了?”

“我咋不能来?下午还有我的课呢。”

杨小涛将两个饭盒往桌前一放,“顺便给辛辛苦苦,为祖国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冉秋叶同志,送饭!”

杨小涛打趣着,冉秋叶听了脸一摆,“不用,我吃学校的就行。”

“那可不行,这道菜可是我特意做的。”

说着杨小涛打开饭盒,一股热气升起,里面不少肉片泛着油光,不少学生看了都是低头扒拉菜。

冉秋叶看了下,饭菜的量很足,显然用了心去做的。

只是杨小涛这样,再看他眼神扫过周围孩子,冉秋叶立刻起身拿起饭盒,随后将里面的肉挑出来,一个孩子一块肉。

杨小涛就在一旁看着,没有阻止,也没有帮忙,但对冉秋叶的做法十分认同。

等教室里的分完,冉秋叶又如隔壁教室分,知道两个饭盒里的肉都没了,才回到教室,拿起窝窝头继续吃。

等孩子们吃完,趴在桌子上午休的时候,冉秋叶才走出教室,远远的看着杨小涛向他招手,这才走过去。

两人并肩坐在学校一旁。

杨小涛拿出一个熟鸡蛋,双手一撮,随后将蛋皮扒开,露出里面的青白色蛋清。

“哪来的?”

冉秋叶好奇。

“从家里拿的。”

“趁热吃了!”

递到冉秋叶跟前,冉秋叶这次没有拒绝。

“你吃了吗?”

“吃了,来的路上就吃了。”

冉秋叶吃完鸡蛋,杨小涛看着她,“我跟太爷说了!”

“说啥?”

“咱俩的事!”

“啊?哦!”

冉秋叶吃惊,却又释然,两人的关系已经确定,在这年头,就是过两天办喜事都行。

没什么藏着掖着的。

“今晚请大壮叔他们,今后,你就是我杨家的人了。”

杨小涛凑近小声说着,这么直白,让冉秋叶有些害羞。

“谁是你的人了,我还没同意呢!”

“那不行,这辈子你可是跑不掉的……”

两人在操场上聊了一会儿,冉秋叶要回去给孩子们批改作业,杨小涛也要准备下午的课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