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摄制组进村(1 / 1)

加入書籤

叶建军:“对!传统鹰猎文化记录片!

我爸找朋友帮忙给琢磨的。

让你当兵你也不干,进京发展,更是舍不开老家!

思来想去,也就这方面,能帮你找点机会了!

你可得重视起来,一切顺利的话,这纪录片拍好了,可是要在央视甚至国外播放的!”

听到叶建军的一番解释跟叮嘱,岳峰对事情的兴致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自己帮忙救了叶家老爷子的命,对方这是投桃报李呢!

正如叶建军说的,岳峰无意从政,也不想当兵,目前衣食无忧,在老家生活的颇为自在,现在又新添了大胖儿子,短时间里更不可能改行干别的了!

对方能想到,帮忙协调资源筹备拍摄关于传统鹰猎猛禽的纪录片,肯定是下了大功夫琢磨考量的。

毕竟以岳峰目前的能力特质,好像短时间里,也就这一条路径能行得通。

“行,我听懂了!你说的央妈摄制组,啥时候来?另外,还有啥额外叮嘱我的?”岳峰应了一声,又追问了相关的细节。

“这件事儿,我爸已经推动布置了一段时间了,今天刚得到的准信儿!

如果一切正常的话,大概明天摄制组人员就会出发,后天或者大后天,就能到你们莲花乡!

能促成这个纪录片的拍摄项目落地,可是费了不少劲。

如果纪录片的反馈成效好的话,后面以此为契机上面会引导成立相关的鹰猎传统文化项目组织,比如中国传统鹰猎协会!

到时候,你有这方面的资历跟技术,当个协会会长啥的!

后面运作一下,再弄个代表提名,社会背景层面也算有点底蕴了。

虽然没有太多权势利益,但是也能有点保障,跟你的主业还比较对口!”

听到这话,岳峰心底颇为激动。

让他当代表啥的他没啥官瘾,但是让他推进中国传统鹰猎文化的发展,他非常感兴趣。

哪怕只是个类似中钓协这样的民间公益性组织领导,没有任何含权量,岳峰也愿意去做。

在基准时空里,咱们国家针对猛禽的保育繁殖、鹰猎文化的发展支持等,起步太晚了。

如果在动物保护法立法之前,就能成立中国传统鹰猎协会,并且弄出点动静来,可能立法之后各种条款限制细节都会因此而改变。

到时候,可能训鹰放鹰,猛禽繁育等内容,都将跟着合法化甚至商业化,而不是基准时空里的一刀切。

有了法理政策支持,底蕴再沉淀个几年,关于传统鹰猎文化的文旅项目,就可以开始逐渐发力了。

到时候,国内的猛禽保育,训放等,都会追赶甚至超过国外的同等水平。

广大鹰猎文化爱好者们,只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办证就能合理的接触猛禽,甚至合法的训鹰放鹰了。

“后天或者大后天是吧?我知道了!提前把相关的东西都准备一下,然后等着纪录片摄制组的到来!

到了他们这个级别,过来配车吗?需不需要我提前安排住宿跟吃饭等问题?”岳峰继续问道。

“肯定会配车过去,而且人员不少,至少也要四到五人的团队!

按照我的理解,最好是咱们解决住宿问题,这样你可以更多的接触一线人员,交流想法,提升纪录片内容层面的含金量!”

“行,我有数了!能用的上的,用不上的,我都提前做好准备,到时候根据实际情况来!”

“嗯呐,有什么事情随时给我打电话,那边已经交代过了,项目已经立项,不存在被摄制组拿捏的风险,你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好!”

……

挂断通话,岳峰深吸一口气,胸口依然砰砰砰的剧烈跳动。

刚重生回来的时候,岳峰想着能靠自己这点特长让家里人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也就顶天了。

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些目标都超额达成了,个人追求也该朝着新的目标发展了。

持枪打猎这件事儿,距离政策限制还有几年的时间。禁枪禁猎是大势所趋,这点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是鹰猎如果运作的好,可能会因为他这个重生者的存在,彻底改变历史的进程。

对一个爱鹰如命的人来说,这件事儿的意义重大。

足足过了五分钟,岳峰才从心脏砰砰直跳的兴奋状态平静下来。

跟老丈母娘打了个招呼,岳峰转身离去,立马回到新房这边,开始筹备相应的东西。

既然是拍摄传统鹰猎文化纪录片,那从鹰猎器具开始,各种鹰具细节,逮鹰用的网具、去山上逮鹰的山场、训鹰、放鹰整个流程等,肯定属于比较核心的内容部分。

现在这个节点,第一批猛禽迁徙已经到了尾声,但是如果赶上天气风向比较合适,去熟悉点的山场里还是能逮到诸如兔鹰、游隼、猎隼这些常见的猛禽的。

岳峰在家里一通忙活,将自己手工做的那些鹰具,全都分门别类的规整了出来。

还真别说,平日里这些东西不起眼,有空了就当练手似的做一点,经过几年时间的沉淀,岳峰手里还真攒下了不少鹰具宝贝。

常规的五尺两开蛤蟆套装啥的就不说了,大鹰小鹰,常见品种的尺寸,都有不止一副备用。

精美漂亮的传统转螺丝鹰帽,岳峰也完善了好几个不同的配色跟尺寸。

小鹰用的,大隼用的,都能配得上套,单单这一套近乎失传的玩意儿如果上了电视,在懂行的人眼里,那就得馋出哈喇子来。

这边正分门别类规整自己的宝贝呢,王晓娜从外屋回来了。

“老公,你在那摆弄啥呢?”王晓娜问道。

岳峰抬头咧嘴一笑:“媳妇儿,我跟你说个高兴的大事儿!

央视频道摄制组,要来咱们这边拍关于鹰猎文化的纪录片了!”

“纪录片?”

“就是电视台上播放的那种片子,不过不是电视剧讲故事的,而是专门科普鹰猎文化的!

叶建军打电话告诉我的,叶家人为了感谢我前段时间逮悬羊,救了他家老爷子的命,专门动用人脉关系立的拍摄项目!”

王晓娜是知道自己老公对鹰的感情的。

哪怕在家陪着媳妇儿待产,坐月子期间岳峰基本没机会出门放鹰打猎,但每天雷打不动的伺候家里的黑白双煞两只猎鹰。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对岳峰来说,除了亲人朋友之外,最看重的就是这两只鹰了,那是一天都不带偷懒的。

“需要咱们提前准备啥不?电视台的人来,在哪住,在哪吃喝啊?”

王晓娜听到这番解释之后,表现得也相当的激动,急忙询问。

“咱家房子够住,如果没有女同志的话,收拾两间客房就能住得下!

等摄制组的人过来了,我可能在家的时间就要少一些,到时候你乖乖的在家带着开心,可不能挑我理!”

王晓娜听到这话略带嗔怒的用眼神剜了岳峰一眼:“这种正事儿,我可从来不会拖你后腿!你媳妇儿就那么不识大体啊?”

“嘿嘿,这不是先打预防针嘛!不光你紧张,我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岳峰也不跟媳妇儿争辩,咧嘴嘿嘿一笑。

王晓娜郑重其事道:“如果摄制组在家里住,那就得跟咱爸妈两边都提前打好招呼。

人家中央台的大领导下乡,咱们招待可不能太寒酸了!必须得让他们感受到咱们东北人民的热情。

给他们伺候好了,将来拍片子的时候,多给你加些露脸的内容,到时候片子在电视上一播,你也是名人了!”

还真别说,王晓娜的认知虽然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大方向上一点都没问题。

“行!到时候把你掌柜的拍成大明星,走到哪都有大姑娘小媳妇儿冲我抛媚眼!”

岳峰咧嘴一笑,跟媳妇儿开了个玩笑。

“哼,我才不怕呢!你敢胡来,我就……我就……”

“你就杂滴?”

“我就揍你儿子!”

王晓娜柳眉一竖,来了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直接招呼岳峰的命脉要害。

“哈哈,逗你玩呢!我可是正经人!”

“谅你也不敢!”

……

两口气开玩笑东拉西扯了一会儿,孩子哭了,王晓娜立马去看娃,岳峰将最后一部分鹰具零碎收拾好,装到了专门的柜子抽屉里。

当天晚上吃过了晚饭,岳峰把猎队主力,外加老丈人丈母娘,亲爹亲妈都喊到一起,算是开了个简单的碰头会。

摄制组来家里,这是个大事儿,碰头会简单一交流,所有人都默认这件事儿的优先级直接要拉到最高。

客房的被褥啥的全都提前准备好,家里的食材,野味儿等也得提前准备一部分。

怎么也是方圆百里赫赫有名的猎队把头家,来了贵客,拿不出点硬菜来招待,说不过去。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家里也一通忙活,岳峰带着猎队小伙伴,也进山四处溜达了一圈儿。

带着已经经过两个猎季洗礼的黑白双煞进山,岳峰甚至连枪都不需要开了,活捉狍子两只,梅花鹿一只,一百二十斤左右的黄毛子野猪一头。

至于沙半鸡飞龙鸟野鸡野兔这些常见的野味儿就更不用说了,哪怕岳峰他们不亲自逮,陈大爷一直负责的鹰猎大队那边,每天也都有新鲜的野味儿往市区周边的固定合作单位送货。

摄制组那边来人的时间,比电话里叶建军说的明后天晚了一天时间。

电话通知后的第三天上午,两辆挂着京牌的212吉普车开进了兴安村。

小车刚一进村,就被村头小卖部情报站长给发现了。

“你们是哪里的?来我们村干嘛?”

正在张罗着收购山货的李银花,隔着老远就迎上去问了一嘴。

副驾驶玻璃降下来,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客气的招呼道:“大姐您好!咱们这边是兴安村吧?

我们是中央电视台的外派摄制组,来咱们村找岳峰,做纪录片的拍摄工作!”

“你们进村找我们村书记?提前联系过吗?”

李银花听到回答微微一愣,纪录片是啥她不一定懂,但是中央电视台这几个字的分量,她还是知道的。

“通过中间人提前联系过了!你说那个岳峰,是你们村的村书记?”

中年男人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微微一愣。

中年人叫肖伟民,是这次摄制组的总导演,来之前通过叶家人给出的信息,得知岳峰是个二十多岁,精通训鹰放鹰的顶级鹰把式。

没想到这么年轻,竟然还是村里的一把手,这有点意思啊。

“嗯呐!我们村书记!这样吧,你们小汽车跟着我走,我带你们去他家!”李银花应了一声,转头就带着小车去找岳峰。

岳峰新房就在后街上,距离村口并不远。

几分钟之后,李银花来到了岳峰家门口。

“小岳书记在家吗?中央台来人了,进村点名就找你!”

听到李银花的动静,岳峰从屋里迎了出来。

看清小汽车的牌子之后,岳峰悬着的心彻底放下了。

晚了一天过来,可算见到正主了。

“你就是岳峰?”

肖伟民下车,上下打量了一眼面前这个身形健硕,面容颇为硬朗的年轻人。

“您好,我是岳峰!是肖导吧?我听建军哥提过你!!”岳峰立马迎上去,跟对方亲切的握手。

提到了叶建军,肖伟民知道自己找的肯定是正主了。

来之前,台里领导就专门找了肖伟民谈话,这次的拍摄项目,上面相当重视,不能有一点的问题。

“哈哈,是我是我!喊我老肖就行!来之前我听说您很年轻,没想到比我预想的还要年轻不少啊!年少有为,年少有为呀!”肖伟民重重的握了握岳峰的手客气说道。

“咱也别在门口杵着了,都到家了,先进屋吧!我提前接到了信儿,知道你们这两天要来,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

岳峰客气的把肖伟民往院里引。

肖伟民冲着后车招呼几句:“行,小张,小李,小田,你们都下来吧!开这么远的车,先在小岳书记家喝口水休息休息!”

很快,三个随行的工作人员从车上下来。

这几个人,岁数普遍都在三十左右的样子,毕竟是大地方来的人,穿着打扮啥的都比村里人要洋气的多。

几个人第一次见岳峰,也明显有点意外,上面安排的任务,面前这个年轻的帅哥,就是纪录片的主人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