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更新换代,送别老领导(1 / 1)

加入書籤

盘莲花似懂非懂,但她不会阻止男人的决定。

还是那句话,家里每年都有上百万元的收入进账,男人为了公司的发展牺牲一点个人利益也没啥。

方唯知道婆娘误会了,不过他也懒得解释,这毕竟是一项长期投资,即便是他也不敢说就一定稳赚不赔。

他这事儿已经没工夫再关注此事,瑶岭农业和新凯奇的玉米种子同步上市,还在为市场份额的争夺拼尽全力。

之前因为【玉香183】玉米种子大量的占据了客户的存储空间,因此,现在的【玉香183】生产只需保持少许的数量就能维持基本份额。

而新凯奇则不同,需要生产大批的玉米种子才有竞争的资格,库存压力自然也更大。

双方现在展开了拉锯战,总体而言,还是瑶岭农业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上午。

方唯来到了试验田,查看杂交玉米育种的进展。

“我们现在已经进行到了第三轮培育的阶段,按照目前的情况看,再有一轮的培育就可以初步定型,继而开始正式培育杂交玉米的种子。”

育种试验是一项繁琐的工作,有时候像是大海捞针,有时候又会不断的重复重复,枯燥无趣。

好在这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已经进入了尾声,看现场技术人员的表情,成功已在眼前。

“目前估算的产量是多少?”

“应该在亩产2300斤左右,口感不错,味道很棒。”

“最早什么时候能出结果?”

“应该是11月之前吧,但也有可能会提前。”

方唯询问了一些细节,然后满心欢喜的离开了试验田。

再有一两个月,新型的杂交玉米就会问世,亩产提高品质提升,完全可以对冲转基因玉米带来的冲击。

现在研究所也开始尝试研究转基因技术,这就叫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转基因技术的优劣他不做评判,反正他也用不到,只是当做一项技术储备来研究的。

新凯奇以及其背后的国际巨头,现在一直在盯着他,不过对方在国内不敢采取任何的行动,而他又不出国,双方就这么僵持着。

用利益和美女无法打动的人,还真麻烦。

时间匆匆。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方唯和盘莲花带着阿姐、孙道人去了瑶寨,过了一个热闹祥和的节日。

“三哥,我们按照你的要求,继续生产【农优82】稻种,并在培育过程中发现了新的不育株,我们称之为【超级植株】。”

整晚上,王松林时刻都在方唯的身边。

方唯喝了不少酒,一直到第二天的早上8点才起来。

王松林随后跑了过来,请他去一趟试验田,说有重大发现。

瑶寨的试验田也一直没闲着,方唯已经在着手研究新一代的粳米杂交水稻。作为执行人,育种小组居然有了意外的发现。

方唯哪还坐得住,吃了早饭就跟王松林去了试验田。

查看完超级植株之后,他也觉得这是一个大惊喜。他让大家多培育一些这种超级植株,然后尽快展开配对试验。

【农优82】稻种已经投入生产这么多年,是时候进行更新换代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方唯和家人就住在了山上,每天开车上下班并不麻烦。接下来的配对试验很关键,他需要时不时的调整一下属性值,以期达到最优的效果。

说来说去,他的重点一直都是稻种的培育,像什么玉米种植、大豆种子、蔬菜种子等等,都是附带的项目,从来不是公司的支柱。

在杂交水稻育种方面,瑶岭农业一骑绝尘,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公司,没有之一。

这也是他不同意进行玉米种植的主要原因,做事情有主有次,从培育稻种可以延伸到种植水稻,但没必要什么横跨太多的领域。

就拿种植水稻来说,不光是种子的问题,有属性的加持,公司生产出来的稻谷产量稳定、比其他地方的产量都高(同一个品种),而且品质更好。

毕竟其他地方种植的水稻,品质上和产量上都有一定程度的衰减,而自行种植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之前他把【南光四号】和【农优82】交给别的种植户种植,一方面是想带动更多的人增收,另一方面则是受制于土地不够的因素。

现在土地是够了,接下来他会调整发展模式。

按照惯例,会在秋收后和种植户进行新一轮的签约,但今年可能会有所改变。

他考虑今后将逐步取销这种“公司+农户”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自产自销”,以实现他心目中的集约化生产。

像北美的农产品价格就比国内低很多,除化肥价格较低、转基因技术的进步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的就是集约化生产。

当然,考虑到国情,这种生产方式不可能在内地大规模推广,但仅仅是在瑶岭农业内部推广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瑶岭农业的扩张并非无限,扩张的边缘并不遥远。

上午。

方唯再次来到了寨里的试验田。

经过他这些天的微调,配对试验进行的很顺利,已经有几组试验植株表现出来了强大的优异特性。

不过这并不代表很快就能成功,育种就是这么麻烦。

他随后给育种小组的成员交代了几句,便开车去了办公室。今天他出门比较晚,一大早盘莲花就送孙道人去了诊所,然后便去厂里上班。

来到办公室刚坐下,就有工作人员进来说有人找他。

“你让他直接过来吧。”

方唯随即开始处理公务,不一会,齐玉堂提着一条烟两瓶酒走了进来。

“方支书,我来看看你,没打扰你工作吧?”

齐玉堂满脸堆笑,进屋之后就把手里的东西放在了方唯的桌子上。

“齐大夫,你这是什么意思?”

方唯有点奇怪的看了对方一眼,他和对方只有一面之缘,根本不熟,对方给自己送东西干嘛?“方支书,你别误会,我来看看你只是想表达一下谢意。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是沾了你的光啊。”

齐玉堂并非啥都不懂的小白,看到对方的眼神就知道人家在想什么,便开口解释了一句。

实际上他今天来看方唯只是个借口,他还有其他的事情。“别这么客气,我都说了,那一带是国家的林地,谁都有权去采药,只要不搞破坏就行。你的心意我领了,东西你拿回去。”

方唯摸不准对方的真实意图,东西肯定不会收。

“方支书,你还是这么的谦虚。我今儿来,除了过来看看你,还有一件事想请你帮忙。我对孙先生仰慕已久,不知你能否为我介绍了一下对方?”

齐玉堂说完这番话,方唯才搞清楚了他的来意。

对方原来是奔着孙道人来的,在新林县医术比道人更高明的主儿,不能说没有,反正方唯是不知道。

因此,齐玉堂才拐弯抹角想结识孙道人,为的就是好向孙道人请教一些困惑。

“你们是同行,理应有所交流。这样吧,你等我一下,我把手头上的几件事情处理完,就陪你去一趟孙老的诊所。”

方唯对齐玉堂的印象不错,倒是愿意帮这个忙。

他让齐玉堂坐下来喝杯茶,然后抓紧时间把手里的几件事处理完毕,这才带着对方去了孙道人那边。

给二人做了介绍,并暗示孙道人可以帮一帮对方,方唯便转身离去。

他又不是医者,没必要听两人的对话,他还有一堆事情要做呢。

回到办公室,方唯继续处理公务,一直到中午下班才返回了家里。

“老三,我和齐大夫聊得很投机,中午我和齐大夫去食堂吃饭,把你要来吗?”

在自家的院子门口,方唯遇到了刚从屋里走出来的孙道人。

孙道人之前和阿姐说了一声,让双方不要做自己的饭,中午他会出去吃。

“算了,我就不去了,你们两个好好聊。对了,你觉得齐玉堂的医术怎么样?”

方唯分辨不出来齐玉堂的医术是好是坏,但孙道人一定能。

所以他就很好奇的问了一句。

“还不错,齐玉堂想跟着我学习一段时间,甚至打算把自己的诊所关了到我的诊所来上班。”

孙道人笑了笑,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方唯自无不可,能让孙道人说一声“还不错”,就是对齐玉堂的实力的认可。现在对方自愿到孙道人的诊所工作,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两人站在院子门口聊了几句,孙道人便匆匆去了大食堂。

方唯随后进了家门,看到盘莲花已经回来了。

“三哥,又一个想跟着道长学习医术的,这人到底行不行啊?才见了一面,就把道长哄的团团转。”

盘莲花有不同的看法,她还是认为孙道人答应收留齐玉堂有点太草率。

“无所谓了,人家想跟着道长学习,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一贯主张中医不要敝帚自珍,这年月搞什么不传外人,到头来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方唯的想法又不一样,他认为孙道人的一身医术,就应该很好的传承下去,造福更多的人。

想必老道也是这样的想法,所以才会答应齐玉堂。

“呵呵,还是你们伟大,不说了,吃饭。”

盘莲花理解不了这些男人的想法,自己的毕生所学,为什么要传授给不相干的人?

但她也不会多说什么,随即开始低头吃饭。

方唯不禁莞尔,倒也没有继续解释,他知道婆娘没什么坏心,也不会干涉孙道人做的决定。

实际上孙道人针对齐玉堂也不会倾囊相授的,他已经把毕生所学传授给了斌斌,斌斌算是他的关门弟子,斌斌之后不会再收徒。

但作为同行,悉心的指点一下齐玉堂还是可以的。

现如今,孙道人的诊所早就不是大小猫三两只了,有了齐玉堂的加入,诊所的实力进一步增强。有不少城里和外地的病人都找了过来,影响力可见一斑。

吃过晚饭。

方唯和盘莲花一起去散步,今儿他们没有回瑶寨,因为两人明天一早去省城。

盘莲花要去公司开会,方唯是去给武耀阳送行。

武耀阳终于退了下来,不是退居二线而是彻底退休。退下来之后,他会去杭城定居,毕竟他的儿子女儿都在那边,这样一家人就可以团聚在一起了。

翌日。

方唯和盘莲花早早起来,吃过早饭就驾车直奔省城。

他和武耀阳约好晚上一起吃饭,也算是给对方饯行了。

“方支书,我这一走,咱们今后想见面可就难了。你还年轻,好好干,未来还有大把的机会。”

武耀阳放下了所有,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反而好了很多。

两人喝了一点酒,回忆起以前在新林县的那段时光,都感到不胜唏嘘。

方唯没给对方带什么值钱的东西,而是带了一堆土特产,其中就有对方爱吃的瑶岭腊肉和笋干。

武耀阳很开心,他就好这一口,没想到方唯一直还记得呢。

“老领导,你要保重身体,等有机会了我会去杭城看你的。”

这顿饭吃了一个小时,方唯便起身告辞。

武耀阳这几天还有很多应酬,三天后他就要就离开省城,去往一个很远的城市。

从酒店出来,方唯还在想,真退下来之后也不知道对方是真快乐还是不快乐。

回到自己的小院,盘莲花正在等着他回来。

两人在省城住了三天,便返回了村里。

时间匆匆。

市面上供应的新凯奇玉米种子和【玉香183】,在销售上达成了一个动态平衡。

在秋收前,新凯奇宣布即将推出第三代玉米新品种,根据公布的数据来说,这种玉米新品的各项数据又有了一些进步。

方唯觉得对方是采用了小步快跑的策略,要不然更新换代不可能这么快。

所谓的第几代第几代,都是用以对外宣传的,实际上就是某个品种的改良版。各项数据有提升,但并不是很大,却足够吸引眼球。

方唯默默的评估了一下,新凯奇的玉米新品种就算是推出来,依然没有超过【玉香183】。。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