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金蝉脱壳·驱虎吞狼(1 / 1)
次日,孙坚亲赴南阳袁术府邸。
“后将军!”孙坚姿态放低,“坚本欲与后将军共诛国贼!然……江东飞马来报,会稽妖贼许昌聚众作乱,自称‘阳明皇帝’,攻掠郡县!吴郡豪强严白虎亦蠢蠢欲动!江东乃我根基,将士家眷危在旦夕!坚……心如刀绞!恳请后将军允我率部回师平乱!待荡平江东叛逆,筹措充足粮秣军资,必星夜北返,再助后将军扫灭董卓,绝不食言!”
他言辞恳切,更将一份渲染江东乱象的“急报”呈上。
袁术眯着眼,手指敲击案几。
他自然不信孙坚会甘心回来,但孙坚所言江东动乱并非空穴来风。
更重要的是,孙坚部留在南阳,耗费他粮草甚巨,且桀骜难驯。
如今孙坚主动提出离开,还承诺日后带粮草回来……
“文台心系桑梓,忠孝可嘉!”袁术皮笑肉不笑,“既如此,本将军岂能阻拦?速去速回!待文台扫平江东,本将军在宛城备下美酒,为你庆功!”
当夜,鲁阳大营。
在张良周密部署下,孙坚军开始了隐秘而迅速的撤离。
精锐核心——孙坚旧部、程普、黄盖、韩当、祖茂统领的江东子弟兵,合计约八千精锐,人衔枚,马裹蹄,借着夜色掩护,悄然拔营。
风雪成了最好的掩护。
当袁术接到孙坚已“消失”数日的确切消息时,孙坚军早已遁入了莽莽群山与淮水水系之中,踪迹难寻。
一个多月后,历经艰险,孙坚军终于抵达丹阳郡治所宛陵。
“丹阳精兵,甲于天下!”张良立于城头,望着城外正在扎营的部队,对孙坚道,“此地山民劲勇,自古为精兵之源。将军当以此为核心,汰弱留强,严加操练!更需广造战船,控扼长江水道!”
孙坚重重点头:“程公!黄公!韩公!练兵、造船之事,交由你三人全权负责!伯符,你随为父,即刻巡视诸县,抚慰流民,征召勇士,清剿不服之豪强!我要让这江东六郡,尽知我孙文台之名!”
他转身,对着肃立的张良,郑重一揖:“子房先生,江东根基,荆襄大计,皆赖先生运筹!”
张良扶起孙坚,目光却已越过脚下的宛陵城,投向西面烟波浩渺的大江,投向那隐约在望的荆州轮廓。
“金鳞已脱网,潜龙初入渊。”他羽扇轻摇,“将军,砺剑江东之时,亦需落子荆州了。刘表……不会让我们等太久。”
“刘英……董卓义子!”曹操冷哼一声,手指几乎将帛书戳穿,“一个跪在董贼脚下喊爹的孽种,如今竟也敢奢谈‘讨逆’、‘共扶汉室’?滑天下之大稽!”
他猛地将信拍在案上,目光扫过帐下诸人:“诸公都看看!此獠獠巧言令色,妄图与我结盟!其言虽切中袁绍之患,点明唇亡齿寒之理……然其身份污秽,反复无常,其心可诛!尔等以为如何?”
帐内气氛瞬间凝重。
“主公明鉴!”谋士程昱第一个站了出来,声音斩钉截铁,“刘英此人,认贼作父,玷污汉室血脉在先;巧取豪夺虎牢关五万精兵,是为不义;如今窃据河内,复又摇尾乞怜,反复之性昭然若揭!与之结盟,无异于饮鸩止渴!非但不能牵制袁绍,反可能引火烧身,污我清名,更恐其暗通董卓,反噬于我!当断然拒绝,甚至可将其‘讨逆’之言公之于众,令其自绝于天下!”
“程先生所言极是!”夏侯惇一步踏出,声如洪钟,“这等反复小人,有何信义可言?昔日吕布三姓家奴,人人得而诛之!这刘英认贼作父,比之吕布更加不堪!末将请命,提一支精兵,直捣河内,擒杀此獠!”
争论声在帐内回荡,主流的意见是强烈排斥与警惕。
就在此时,立于曹操身侧的徐达开口了,声音不高,却瞬间压过了嘈杂:“诸公之言,皆有道理。然,以达观之,此刘英……或正是主公破局之关键一步。”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这位新近立下大功的神秘将领身上。
“哦?天德有何高见?”曹操看向徐达。
徐达神色平静,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河内:“刘英当前处境,可谓绝境。北有黑山张燕十万之众盘踞太行,东有冀州袁绍虎视眈眈,南临黄河,洛阳董卓余威犹存,更背负‘董卓义子’之污名,天下诸侯视其为叛逆小人者众,真心信其‘匡扶汉室’者寡。此等境地,反董是其唯一能争取‘大义’名分,更具可信度。他若再通董卓,无异于自取灭亡。故其‘反董’之心,至少在目前形势下,是真实的求生之欲。”
他顿了顿,手指划向冀州:“。刘英信中剖析袁绍威胁,预言公孙瓒必败,可谓洞若观火。若公孙瓒败亡,河北尽归袁绍。届时,主公困于兖州、豫州一隅,刘英局促河内并州之险,皆成袁绍腹背芒刺!此乃‘驱虎吞狼’之策——驱刘英这只‘猛虎’去撕咬袁绍那头‘恶狼’,纵虎或有小患,但吞狼可解心腹大患!”
徐达的目光扫过程昱、夏侯惇等人:“刘英所求,并非紧密同盟,而是松散呼应。主公只需口头承认其‘河内太守’之位,表达共同‘讨逆’之模糊意愿,暗示抗袁合作之可能。无需公开结盟授人以柄,更无需提供一兵一卒、一粒粮食的实质援助。此为‘空手套白狼’,以虚名换实利!”
他最后看向曹操,语气斩钉截铁:“主公,此乃权宜之计,亦是阳谋。接纳此盟,利在牵制未来大敌袁绍,弊在些许虚名之损。然乱世之中,虚名远不及实利重要。请主公明断!”
帐内争论声渐息,程昱皱眉沉思,夏侯惇虽仍面有不忿,却也一时找不到更有力的反驳。
曹操眼神变幻不定。
良久,曹操眼中精光一闪,拍板道:“天德之言,深得我心!刘英此子,身份卑劣,反复难信!然,其处境可悯,其言或可一用。罢!”
他转向负责文书的属官:“回信刘英!信中措辞,需拿捏分寸!可称其为‘刘太守’,对其‘心向汉室’之语……虚与认可。言明董卓暴虐,天下共讨,凡有志讨逆者,皆可为援。对其剖析袁绍之患,可稍作回应,言‘诸侯纷争,各为其主,然同为大汉臣子,当以社稷为重’,暗示未来或有合作抗‘不臣’之可能。强调‘道阻且长,当各自珍重,互通声气’。切勿提‘结盟’二字!”
“主公英明!”徐达、曹仁等人躬身领命。
程昱虽仍有微词,但也明白这是当前最符合曹操利益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