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神棍张辰(1 / 1)
华纳兄弟
大卫·海曼推门进入总裁办公室的时候,发现里面的气氛似乎有些诡异。
办公室里只有ceo比克斯和两名副总裁,这明显是一次小范围的内部会议。
“奥观海当选了。”
“什么?”
比克斯突然这么没头没尾的冒出来一句,大卫差点就以为自己听错了。
“我说,奥观海当选了。那个家伙即将成为美利坚的第一个黑人总统。”
“呃……”
大卫还是没搞明白为什么ceo好端端的要和他说这个。
见自己的手下到现在还是不明白,比克斯干脆直说:“奥观海还没当选的时候,张辰就敢笃定的将电影里的总统设定为黑人,你觉得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地方……”
比克斯说的这么直白,大卫终于明白过来。
如果是以前,他一定信誓旦旦的保证,绝对没有。
可现在事实摆在面前,他也有点心里没谱了。
“我……我不知道,张在北美的时候我基本上都和他在一起,从没见过他和奥观海甚至任何民主党人士混在一起……
但有一点奇怪的是,《白宫陷落》的时候,我曾经特意问过他,为什么一定要将总统设定为黑人,他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你是说,他一开始就知道奥观海会赢?这太不可思议了~”
的确很不可思议。
美国的政治选举制度发展到如今,能够作弊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了。
所以张辰的那份笃定就更解释不通了。
“想不通,但至少目前来看,这件事对我们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一名副总裁如是说道,其他人纷纷点头。
电影是在大选期间拍摄的,那时候局势并不明朗。
将总统角色设定为白人,是中规中矩的做法。
但像《白宫陷落》这样,直接设定为黑人的,已经可以说是在站队了。
奥观海赢得大选也就算了,如果没赢,绝对会被认为是奥观海的余党。
所以无论如何,奥观海都是要承这份情的。
更别说,电影上映后,对他个人肯定也是有莫大好处的。
任何一个美国人看到电影里的黑人总统,都会自动的带入到奥观海身上。
张辰并不知道自己的一个恶趣味让大家误会了,知道了估计也不会放在心上,他此刻正在看《环太平洋2》的拍摄方案。
“想不到,你终于也肯拍续集了~”
董建强在一旁打趣。
张辰亲手开创的系列不少,但每次都只拍第一部,最后落了个‘挖坑大师’的称号。
“我主要是想要尝试一下新的技术~”
张辰口中的新技术其实是动作捕捉技术,就是在演员身上贴满了传感器,演员做表情或动作的时候,表情和动作就会被传感器捕捉下来,再经过后期合成就变成了特效镜头。
这技术其实不算什么新技术,好莱坞很早就有了。
彼得·杰克逊的《金刚》和《指环王》都有运用到这个技术,爆炸贝的《变形金刚》更是几乎全片都在用。
这次的《环太平洋2》,主角由机甲猎人变成了巨兽洪荒,大量镜头都是关于洪荒的,而使用动作捕捉技术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
二人正在讨论技术细节的时候,电话响了。
是大卫打来的。
“太好了,大卫,正想找你呢~”
“哦,有什么可以为你效劳的?”
“帮我联系两个动作捕捉演员~”
“谁?”
“安迪瑟金斯和杰森利尔斯~”
“没问题。”
大卫知道这两个人:
安迪瑟金斯全美最好的动作捕捉演员,称之为‘动作捕捉第一人’也不为过。
《指环王》里的咕噜,《金刚》里的金刚,《猩球崛起》里的凯瑟都是他出演的,每次都是惟妙惟肖。
张辰请他来是扮演洪荒的。
杰森利尔斯现在还声名不显,不过之后他负责了《狂暴巨兽》里的动作捕捉工作,也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好演员,张辰准备让他负责金刚的角色。
“对了,金刚的使用权谈的怎么样了?”
电话那头的大卫微笑:“我正想和你说这事呢,我们已经和福克斯谈妥了,你可以正常的使用金刚的肖像了……”
嗯,看来华纳兄弟还是很有诚意的。
这么快就把福克斯搞定了,本来他都做好了心理准备将金刚搞成白化病猩猩的。
“准备什么时候开机?”
“2月份吧,现在还有一些前期工作没有完成。”
《环太平洋2》里需要大量的特效,拍摄基本都在棚里,需要外景的时候不多。
“对了,最近这段时间,派拉蒙有没有联系你?”
“派拉蒙?联系我?”
张辰突然想起了前阵子的传言,派拉蒙准备邀请张辰执导《碟中谍4》。
“那消息是真的?”
张辰打听道,大卫本身就是混好莱坞的,消息肯定比他要灵通。
“算是吧,汤姆克鲁斯是《碟中谍》系列的灵魂,但前段时间传出,他已经腻了此类角色,不想要继续出演,所以派拉蒙考虑换人,但他们又怕贸然换人会造成票房不佳,就想到了你,你的《飓风营救》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他们才想到让你来救场的……”
又说了几句,两人挂断电话,旁边的董建强立马问道:“派拉蒙真的要邀请你执导《碟中谍4》?”
张辰摇摇头:“大卫说派拉蒙应该是有过滤过,但最终怎么决定的谁也不知道,但就算是,我恐怕也没时间,你也看到了,《环太平洋2》就够我忙的了~”
董建强嘴里啧啧有声。
“怎么了,你激动什么?”
“就是有点可惜,我以前就想过,要是《碟中谍》可以和我们的《飓风营救》联动就好了……”
“嗯?”
张辰倒是被这个脑洞给吸引了。
顺着他的思路想了想,貌似还真的挺有意思的。
《碟中谍》是靠高科技和脑子吸引人的,开枪的时候很少。
《飓风营救》则是靠火爆的场面,经典的长镜头起家。
两者结合的话,或许真的能撞出一些不一样的火花。
……
转眼,贺岁档落下帷幕,排名前三的是:《非诚勿扰》3.4亿票房;《飓风营救2》3.1亿票房;《赤壁(下)》2.8亿票房;贺岁档冠军史无前例的被华谊兄弟拿下,陆洋为此伤心了许久。
“师兄,我对不起你,对不起公司~”
贺岁档冠军,一向都是星辰娱乐的囊中物,今年算是第一次落在了旁人的手上的。有点讽刺~冯小钢倒是意气风发,连走路都带风。
“不要紧,这事不怪你,《非诚勿扰》是喜剧片,喜剧片在贺岁档的受欢迎程度本来就是第一的~更何况,《飓风营救1》票房只有一个多亿,相比之下《飓风2》已经好了许多了。”
……
2月14日,情人节
由杨小蜜和黄小明搭档出演的爱情片《只有你》定档情人节播出。
没上映前两人天天跑路演。
张辰也帮着在微博进行了一场直播宣传。
所谓直播宣传其实就是他在微博现场接受网友的提问,他的回答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屏幕上,有专业的工作人员负责。
网友问什么的都有?
你觉得男人和女人之间有真正的友谊吗?没有。
立马就有人反驳:不可能,我是女生,就有一个好哥们。
张辰纠正道:首先,一男一女两个人,能够成为好朋友,那肯定是有欣赏在里面的。
如果你都不欣赏,就不可能成为朋友。
只不过这种欣赏还到不到成为恋人的那个程度,就像歌词里说的那样,友情以上,恋人未满!
第一个问题回答完,直播间里立马热闹起来。
马上又有人问:张导能不能总结一下你认为的男女关系都是什么?张辰这下来了劲:什么是异性朋友?想说的不敢说,想做的不敢做。
什么是红颜知己?
想说的随便说,想做的不敢做。
什么是情人?
想做的随便做,想说的随便说。
什么是老婆?话也懒得说,事也懒得做。
哈哈哈~,张导总结的太到位了,要不是知道你没结婚我都以为你是个老油子了~话也懒得说,事也懒得做。
这就是很多结婚后夫妻的真实现况。
顺便,张辰还科普了一下什么叫绿茶。
这个词汇现在还只代表茶。
再次让广大网友们开了眼界。
长得好看的才有资格当绿茶。
绿茶是通过让男人爽来控制男人。
大部分的女人是通过让男人不爽来控制男人。
关于我善解人意的好妹妹被尖酸刻薄恶女人诬陷为绿茶这件事。
冷知识,绿茶只是女人脑子里的概念,男人是不会觉得是绿茶的,只会觉得是好女人。
就像男人觉得女人为什么喜欢渣男,女人不会觉得她是渣男,只会觉得是好男人。
……
《只有你》的票房成绩不错。
上映一个月,6200万票房。
星辰娱乐甚至为此开了庆功宴,毕竟是第一部爱情电影。
要知道,《飓风2》3.1亿票房都没开庆功宴。
杨小蜜已经很高兴了,这可是他首部独挑大梁的作品,冷门档期,6000万的票房已经非常不错了。
两人探讨了一晚上的算术题,关于6和9……
……
网络上,经过两个月的投票,《鬼吹灯》的人选终于确定。
雪莉杨的最高得票者是范小胖。
胡八一的最高得票者则是刘晔。
王胖子则是姜涛。
宁昊根据网上的投票,也宣布了电影的主创阵容。
范小胖因为档期问题,无法参演《鬼吹灯》,雪莉杨人选变更为第二名李美琪。
其余人选不变。
谁也没有想到,美籍华人李美琪居然会是雪莉杨投票第二多的人选。
要知道,李美琪本人甚至不知道这事。
不过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她倒是没有拒绝。
她虽然参演了《碟中谍3》,但对她的演艺事业帮助并不大。
美国,华人面孔并不是那么好混的,即便她是出生在美利坚的香蕉人也没用。
有一段时间,他甚至在香港混过一段时间,《赤裸特工》就是那时候拍的。
……
四月,一个很冷门的档期,《南京南京》上映了。
口碑极其差劲~几乎清一色的差评:
整部片没一个像样的主线剧情,只能以日本军官来串联起故事。
一定程度上沦为了"奇观赏"式影片,为了营造"奇观",将性和暴力放大,频繁的炫技,失了本心引人反感,战争格局也变小了。
可又确实是有不少可圈可点的段落,尤其音效很赞。对这片感觉,还挺矛盾的。另外高圆圆演技真差劲。
人物性格、心理逻辑、故事连贯性、甚至南京城本身,在这部电影中,我都没有看到。陆川不应该试图去驾驭自己能力之外的题材。
陆川以貌似客观和独立的思考救赎了日本人。
“宁愿深刻同情,畅快痛恨,也不要模棱两可地冷静。”这部电影的问题不是如何看待历史,而是究竟有没有尊重历史。
南京大屠杀是一个巨得不能再巨的寄托了深重民族情感的公器事件,个人的认知在此面前从来是渺小的,只有那些不自量力的中国导演才会跃跃于此,欲图博个功名。
这是一部用国难来做商业片噱头的无耻电影。
陆川作为编剧和导演是失败的,对战争的反思由于其历史及价值观念的混乱而完全不可理喻。
陆川高高地站在了一个时代和道德的制高点,却同时也向更广的受众更明显地暴露出才能的严重亏欠。
拍《寻枪》时,陆川是在努力的装牛,希望能达到真牛。
拍《可可西里》时,陆川是在努力的装牛逼,他已经很接近牛逼了。
现在,《南京!南京!》已经上映。他说我就是牛逼啊!!!
太牛逼了!!说实话,陆川的《南京!南京!》在叙事和切入点上都有些问题。
几条主线的割裂度太强,而视角的切换又太突兀,影片的格局十分逼仄且缺乏必要的交代。
最让我有点难以忍受的是,陆川为了追求所谓“客观”的效果,刻意把日本兵刻画成了有血有肉、思乡忆妻的温情形象,反而使“屠杀”这一惨痛史实落入了尴尬
这是一部用国难来做商业片噱头的无耻电影。
陆川作为编剧和导演是失败的,对战争的反思由于其历史及价值观念的混乱而完全不可理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