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郭凡涨薪(1 / 1)

加入書籤

暑期档为什么是重要档期,因为学生群体放假了。

年轻人可是观影的主力群体。

《地心引力》上映第二周,票房虽然有所回落,但跌幅的程度并不高,依旧保持在三四千万的样子。

张辰之前对电影的票房预估在3亿,但其实《地心引力》上映第七天就破了三亿,目前正在朝着4亿进发~

保守估计没问题,因为即将到来的又是一个周末。

网上陆续出现了一些差评,但都无足轻重,很快就淹没在海量的好评之中。

今年的暑期档很奇怪,特别和谐。

往年星辰娱乐的电影上映,一定会有差评。

这些差评中影评人和竞争对手占了大半。

这很正常,竞争对手嘛,互相抹黑。

星辰娱乐也会组织人给对手的电影打差评。

但今年,华谊兄弟没有作品上映,又刚和星辰娱乐修复关系,自然不会平白无故得罪人。

排名第二的博纳倒是有两部港片发行,《窃听风云》和《白银帝国》,分别在暑期档的七月和八月。

不过博纳很明智的和星辰娱乐的两部片子隔了两周时间。

暑期档,一部电影最挣钱的就是前两周,确切的说是前十天。

同期上映被视为竞争对手,但避开七到十天才是常规操作。

所以博纳也没有故意黑《地心引力》,两者竞争不大。

而且他们如果故意黑《地心引力》,星辰娱乐也会反过来黑《窃听风云》和《白银帝国》。

剩余的影视公司,光线和万达,都是《地心引力》的投资商,保驾护航还来不及,怎么可能自黑。

说起来,《地心引力》的大爆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

《地心引力》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是6.24日上映的《变形金刚2》。

《变形金刚2》作为大ip的续作,又有迈克尔贝的加持,人气还是很不错的。

它继续前作的魔力,打破了进口片难破亿的魔咒。

7天1.5亿,12天破3亿。

按照一般的票房规律,前两周的票房可以占到总票房的70%-80%。

接下来《变2》虽然依旧在上映,但票房已经跌落到每天1000多万票房。

《地心引力》和它刚好距离两周,避开了大部分竞争。

地利:

《地心引力》作为国内第一部太空科幻电影,宣传上真的是占尽便宜,远不是其他电影能比的。

别看导演是新人,但制片是张辰。

张辰的名头在此时的内地,就是科幻片第一人,他挂名制片的电影,天然有感知度。

至于人和,没人黑就是最大的人和。

种种原因迭加之下,《地心引力》的票房一路高歌,远超《变2》。

甚至有媒体提前做出预测,《地心引力》很可能是今年的年度票房冠军。

但网友们不同意。

即将到来的八月份还有宁昊的《釜山行》呢,国产第一部丧尸片。

别看故事背景在外国,但那也是国产。

而且年底还有《环太平洋2》,那可是《环太》的续集啊,张辰唯一执导的续集作品,网友们都坚信,《环2》的票房绝对可以打破《地心引力》的记录。

网络上,电影的口碑还在传播。

【刚刚看了电影,极度同意张一谋导演的观点,《地心引力》的音效绝对牛逼,可以拿奥斯卡最佳音效的水平……】

【那些涉及星空和地球的镜头美的令人窒息,随便截个图都能拿来当桌面,太美了~】

【我最喜欢《地心引力》的是它的真实,它毫不掩饰的展现了人类在庞大宇宙面前是多么的渺小~

看看以前的科幻片,清一色都是强大的星舰,动个指头就能灭掉一个行星的武器,人们在星系间穿梭如同城市间的旅游般轻松,到处都充斥着一种人定胜天的傲慢,《地心引力》不一样,它告诉我们,渺小的人类在太空里什么都不是~】

有的人注重的是整体的感觉,有的人则更关注一瞬间的观感。

【女主角有一个朝着无限星空翻滚的镜头,那个镜头真的看的我后背发凉,太有代入感了,我好怕他回不来~】

【这电影的音效真的是做到了极致,字幕的时候还有强烈的音效,等进到正片,一下子就变成了宇宙那种缥缈,太有代入感了~

还有第三人称转第一人称视角时,感官立马就发生了变化,真实的让人以为在玩第一人称游戏~】

还有一部分观众,他们比较敏感,对电影出现的大量中国元素欣喜不已。

【终于有关于中国航天的科幻片了,看到里面的天宫一号,我好激动,唯一的不足,如果范小胖饰演的是中国宇航员就好了~】

【在收到地球信号的那一刻,我揪着的心在跟着主角一起雀跃~】

【最后穿越大气层那一幕太燃了,落地后亲吻沙滩那一幕,我想说,如果我是主角,我也会那么做~】

评论很多,并且在越来越多。

这些评论会将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拉进电影院去,为票房做出贡献。

这些评论中,有真实的,也有星辰娱乐自己人刷的,但普遍都比较正经。

不正经的评论出现在北美那边。

北美关于《地心引力》,热度最高的一条评论是这么写的:

这部片子太荒谬了,严重不符合真实逻辑,我认为这部片子某些地方严重的偏离现实,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教授就在本片里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在人类学和科学技术上的不合理的漏洞:

现实生活中的乔治克鲁尼怎么可能会和一个女人聊天聊那么久却什么都不做?

哈哈~

看来乔治克鲁尼老兄在北美的名声不怎么样啊。

又或者他人缘太好了,大家可以任意调侃。

张辰看到这条评论的时候都被它逗笑了。

范小胖这两天也养成了翻影评的习惯,因为总能看到夸她演技爆发的。

她以往的作品中,不管演的多用心,总是能看到负面评论。

说她拉低了影片的逼格,说她的演技差劲,糟蹋了好题材。

唯独《地心引力》,一部纯独角戏的电影,唯一的配角,开局十分钟就下线了,剩下的80分钟,范小胖独挑大梁。

真的是演技差一点这片子都得扑~

但她就是扛下来了。

再没人说她演技差,就连那些挑剔的影评人都有不少夸她进步巨大的。

这帮家伙人还怪好的,以前错怪他们了~

……

《地心引力》第二周最后一天,票房终于突破4亿。

但同时每日票房也出现了大跳水,变成了1000万左右。

同一时间,《变形金刚2》终于下线了,下线时总票房4.55亿,创造了好莱坞大片在华的最好票房记录。

不过中影方面并不担心,因为《地心引力》的票房已经达到了4200万,超过《变2》只是时间问题。

外国电影不可能拿到年度票房冠军,甚至打不过同类型的国产科幻电影。

韩三坪老怀大慰。

继张辰之后,国内终于又出现一个能扛票房的导演了。

对于破四亿这事,星辰娱乐上下也很兴奋,但对于最终能走到哪个地步,他们也不知道。

这点,一个取决于上映时间,另一个则跟盗版有关系。

国内的盗版,实在是太猖獗了。

星辰娱乐唯一能做的,就是大力宣传这样的电影在电影院里观影效果更好。

至于真的更好吗,其实不一定。

有的电影院,设备真的一般。

这玩意就和小说一个道理,你说txt就没法看吗,当然可以看。

但不追正版的人是永远体会不到本章说和追更的魅力的。

尤其是本章说,这玩意的精彩程度有时候甚至能超过正文。

………

电影的票房进入平稳期,星辰娱乐的工作重点渐渐朝半个月后上映的《釜山行》上转移,只留少部分资源继续炒作《地心引力》。

郭凡这两天意气风发,短短十几天,他经历了从一文不名到名扬天下。

魔幻的要死。

这两天正在积极的调整心态,然后赔笑脸~

因为曾经的小伙伴突然看他不顺眼了~

破四亿啊~

别说星辰娱乐,全中国都没有导演做到过,除了张辰~

这小子凭什么?

陆洋和宁昊这两个小伙伴,妒忌的要死。

我们最好的成绩也就破三亿,你上来就破四亿,还不是脱离组织吗?

然后看到今早的新闻,就更破防了~

新闻是搜狐娱乐频道爆出来的,说以郭凡目前四亿的票房成绩,下一部作品的导演片酬应该在1500万左右。

1500万啊,国内第一档了~

“不行,你得请吃饭,必须请吃饭~”

两人嚷嚷着不罢休。

郭凡举手投降:“我请,我一定请,必须请~”

所谓妒忌什么的,当然是开玩笑,但心里不平衡肯定也是有的。

他们现在的导演片酬都是1500万,这基本上是业内的共识,票房成绩超过三亿,就能配的上这个片酬了。

可他们都是拍了两到三部电影以后才拿到的这个片酬,郭凡不一样啊,他这可是处女作。

张辰来到公司的时候,刚好看到这一幕闹剧。

“这是怎么了?”

“这小子,网上说有人开价1500万请他执导科幻片~”

陆洋还没说完,郭凡就赶紧辩解:“没有,没有,都是骗人的,不信你问董经理~”

董建强笑着摇摇头:“的确没有人联系过我们~”

“你看,我就说是胡说的~”

张辰却摸着下巴想了想:“三亿票房,1500万的片酬倒也合适,以后如果还是执导科幻片,可以按这个片酬来~”

他这么说,星辰娱乐的其他人也不觉得突兀。

星辰娱乐,一向以票房说话,陆洋,宁昊这些人都是这样。

你拍的片子票房高,那么导演片酬就会跟着涨,而且一定是业内顶格。

“啊~”

郭凡傻眼,他没想到自己的待遇真的涨了。

之前他做《2012》的执行副导演,片酬是120万,这已经是顶格了。

一般的影视公司,资深执行副导演片酬也才30-80万左右,如果是导演的固定板底,可能能拿到100万这个数字。

其他的选角或者现场副导演,片酬还比不上执行导演,一般也就二三十万之间,如果是大制作,可能能拿到五六十万的样子。

当然,这些是明面收入,不算灰色收入。

《地心引力》的时候,因为是新人导演,他的片酬是50万美元,差不多400万人民币。

这已经是看在张辰的份上多给了,爆炸贝拍摄《绝地战警》的时候才25万美元。

郭凡没想到的是《地心引力》之后,他的导演片酬直接涨到了1500万,当然会觉得魔幻~

1500万,真的已经是国内导演的天花板了,冯小钢《非诚勿扰》破了三亿,也就这个待遇。

以前跟张伟平搭档的张一谋,甚至都拿不到这么高的片酬。

当然,只限于大投资的科幻片。

如果是低成本的爱情片,他肯定拿不到这个价。

但即便这样,郭凡也很满足了~

国内有没有比1500万还高的,当然有,那就是张辰,2000万的导演费。

但这个只存在于行情中。

因为张辰现在已经不玩纯粹的国产片了,经手的都是中美合拍项目,片酬以美元算。

目前张辰在好莱坞的行情价是2000万美元+10%的票房分成。

这个票房分成其实就是净利润分成,是扣除了制作成本、宣发费用、影院分成及其他财务支出后的剩余收益。

好莱坞一线的导演和演员基本都是这个档位。

但《环太平洋2》不一样,他是这个系列的灵魂,就好像卡梅隆于《终结者》一样。

《环1》大爆,《环2》,华纳兄弟方面做了让步,张辰可以得到20%的净利润分成,而且他的2000万美元也不是以现金的的形式发放,而是以投资的形式折算。

这也算是一种深度绑定,将导演与影片的票房深度绑定,既能降低前期的资金压力,还能提高导演的能动性。

这还只是导演片酬,张辰还是制片人,享受制片人分成,他还享受dvd和录像带的分成,此外还有玩具的分成。

《变形金刚2》,孩之宝就与迈克尔贝签订了合约,每卖出一件电影相关玩具,迈克尔贝可以享受8%的玩具分成。

《环太平洋》是一样的道理,那些怪兽,机甲玩具,卖出之后张辰都能够得到分成,分成比例甚至比迈克尔贝还高,因为《环太平洋》是张辰原创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