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阿汤哥的决定(1 / 1)

加入書籤

“想不到,咱们张导还挺懂女人的~”

回去的路上,陈小薇忍不住感慨。

“是啊,我也有这种感觉,以前只觉得他拍电影厉害,今天对《非诚勿扰》这一通分析,又是女挑男,又是将恋爱过程压缩在十几分钟之内,我突然觉得他好懂女人啊~”钟丽芳也深有同感。

“如果咱们张导要是拍一部爱情片,肯定好看~”陈小薇彷佛变成了小迷妹。

“没拍也差不多了,公司的第一部爱情片《只有你》,虽然张导不是导演,但故事框架是他提供的,票房好像刷新了国内爱情片票房纪录……”

“果然~”

两人同为公司高管,又同为女性,见面的机会却不多。

陈小薇:“你累吗,不累的话咱们找个地方聊聊天,难得见一面~”

钟丽芳也乐得如此:“不累,我平时习惯晚睡了,2点之前基本都不会睡~”

钟丽芳是工作狂人,每天只需要睡四个小时就神采奕奕的那种。

“那跟我走,我带你去我经常光顾的一家清吧,氛围很安逸~”

“好,那我们先去拿车,你带路,我在后面跟着你~”

张辰并不知道自己手下的两员大将准备出去搞二场,回到家的张辰还在琢磨综艺的事。

这两天,他全副身心都在这上面,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综艺这块,他动手的晚了。

国内外很多知名综艺都是明年开播的,这导致他如果想占坑,就必须抢时间节点。

《好声音》的荷兰初版是明年上线的,《非诚勿扰》也是明年上线的,《奔跑吧兄弟》的韩国原版《running man》同样是明年上线的……

时间非常紧迫,导致星辰娱乐几乎同时上马好几个综艺,其实这是一个很浪费资源的行为。

如果他是去年就开始开发综艺,先开发一个,等效果出来后,再开发后续的,效果会好很多,制作起来也会轻松很多。

可惜,去年他根本没意识到这个,白白浪费了时间。

现如今,《好声音》和《非诚勿扰》都已经落实到位,只剩下《奔跑吧兄弟》。

但《奔跑吧兄弟》的专业性很强,它和《极限挑战》还不一样。

《极限挑战》是只有个大纲,剩余全靠发挥,游戏的时候或许很简单,但对后期是个灾难。

《奔跑吧兄弟》是剧本,几个主持人每个人都有人设,按照人设编剧本。

听起来似乎简单一些,但根据人设编剧本,也很有讲究。

所有的反应都要符合人设。

而且游戏环节很重要,首先游戏要有趣,观众看的才有意思。

游戏过程中主持人和嘉宾按照人设配合表演,这算是锦上添花的闪光点。

《奔跑吧兄弟》张辰看的不多,能记住的更少,印象比较深刻的只有撕名牌和郑凯的那个屁。

郑凯好找,屁也可以让他硬挤,但游戏不可能只有一个撕名牌。

整个节目的策划张辰搞不出来,太多细节不清楚了。

不行,还是得找专业的pd。

pd就是策划,类似制片人,算是节目的第一负责人。

户外综艺这方面,最牛逼的显然是棒子,张辰准备从棒子那边挖几个牛逼的pd来,然后让自己的人跟着学习。

等到时候限韩令一下,棒子过不来,自己的人顺理成章的转正。

对,就这么干~

躺在床上,张辰在构思着自己的商业帝国,一点睡意都没有。

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

电影方面,因为星辰娱乐不断的尝试大制作,与好莱坞顶级公司合作,在电影特效,摄影,后期等方面的差距已经逐渐拉小。

综艺方面却是一片空白。

2021年,回国的张艺兴在担任女团交流综艺出品人期间,发现摄影师运镜速度跟不上女团成员舞蹈节奏,还得亲自指导摄影师如何运镜。

那都已经是2021年了,国内在这方面依旧与韩国有巨大的差距,更何况是现在。

在流行文化这块不承认不行,韩国的确走在中国前面。

不过不要紧,张辰可以挥舞着钞票挖人,市场庞大就是有这个好处。

拿电影举例,同样投资一部电影,如果是韩国人拍,一定不敢拍成大片。

因为他们的市场有限,全国仅有5000万人口,必须考虑市场回报率。

可如果是中国人拍,就可以放开手脚,因为市场足够大。

不管是电影还是综艺,同样的产品,在中国的市场盈利率更高。

所以中国企业有钱,韩国的人才早晚入我毂中。

原时空这一幕真实发生过,《跑男》在国内火了之后,反而影响了韩国本土的综艺节目制作。

因为中国企业太有钱了,挥舞着钞票大肆挖人,韩国知名的pd几乎全都被挖走了,中国企业给他们开出的报价是韩国的十倍。

《running man》录制时,几个主持人聊起这事时不知道有多羡慕,恨不得立马跑来这边捞金。

这个情况一直到限韩令后才得到遏制,限韩令也算变相救了韩国综艺一命。

张辰越想也明白,当下就准备打给老董,让他大肆招人,一边从韩国那边挖人,一边在国内招。

可是看了看表,已经两点了,这才打消了这个念头,一切等明天再说。

怕自己明天醒来后就忘了,张辰又从床上爬起来,按亮了桌边的台灯,开始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在张辰的规划中,一定是两条腿走路。

一边让人才在实际的项目中成长,一边派人员去美日韩的同类型公司学习经验。

节目研发,创意保护,观众受众,选手包装,节目制作,乃至灯光舞美这些,方方面面的经验都要学习。

必须让团队具备自主创新能力,这样即便他的先知优势被消耗殆尽后,团队依旧可以主动造血。

既然准备抄韩国,张辰就准备抄个彻底。

它的那些骑马舞,还有偶像养成,都可以抄过来。

偶像养成很难吗,不就是tfboys。

找几个气质干净又听话的男孩,训练他们,包装他们,打造不同的人设。

这些东西,国外十年前就已经在玩了,现在更简单。

找几首符合他们定位的歌唱一下,然后用微博不停的包装。

放大个人特质,打造标签人设,努力型的,天赋行动,唱歌担当,跳舞担当,可爱担当……

时机到了就上自家综艺刷刷存在感,人气到了就开演唱会。

如果里面有演戏天赋的,还可以给角色,多元发展。

张辰突然发现微博的终极用法。

微博很火,已经露出最火社交平台的迹象,但曹国伟一直在摸索微博的变现方式。

明明人气很高,却始终无法变现。

张辰却发现,没有必要一直想着用微博直接变现。

完全可以把微博当做一个‘利润放大器’,有点类似高铁。

它不直接产生利润,甚至它的运营还会导致一定程度的亏损,但它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利润翻倍。

当然,当下的重中之重还是《好声音》,张辰准备靠着它打出名声的拳头节目也正是《好声音》。

《好声音》虽然交给了郭晓华,但张辰也会严格把关,力保他这版的《好声音》在节目质量,导师阵容,学员实力以及话题性上不输于原版。

他要复制《好声音》的成功,让它成为现象级综艺。

今晚和几名手下说了很多,大家都以为他的终极目的是挣钱。

挣钱只是目的之一,张辰的最终目的是文化出海。

张辰很肯定,《好声音》不止会在国内火,还会火遍全世界。

张辰要做的,就是让《好声音》在全世界遍地开花,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综艺品牌。

想想未来,《英国好声音》《美国好声音》《法国好声音》《韩国好声音》,这些娱乐产业发达的国家都得购买中国的节目版权。

那影响力得有多大?

这算不算文化输出?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综艺模式输入国,现在摇身一变,成了模式输出国。

文化输出啊,这可不是血汗工厂那种劳动力输出。

文化产品一向是最有助于提升国家形象的。

为什么我们都认为美国第一?

除了美国的综合国力确实强之外,好莱坞电影起了很大作用。

这就是文化产品的影响力。

到时候,全世界的观众在观看自己国家的《好声音》节目时都会不自觉的想起,这个节目来自中国。

中国的文化成了世界流行文化。

肯定有人要说,文化的流行和国家实力密切相关的。

后世中式餐饮突然爆火,中国文化受到追捧,都是因为俄乌之后,全世界突然发现中国变强了。

韩国2000开始向东南亚输出文化产品,也是因为他们的国力增强了。

韩国和美国都可以,中国为什么不可以?

中国弱吗?

中国不弱。

只是一直被周围的人戴着有色眼镜观察,被别人用旧的眼光去看待。

奥运会就是一次打破世俗成见的尝试,事实证明,很成功。

奥运会后,中国顺势推出一档风靡全球的文化节目,貌似也说的过去。

人们或许会惊讶,但不会去怀疑。

他们会想,以奥运会中国展现出来的实力,他们是能够做到的。

这就够了。

而且星辰娱乐之前有过风靡全球的电影产品,再鼓捣出一个火爆全球的综艺貌似也不违和。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输出,别人就会觉得理所当然。

星辰娱乐再输出其他的爆款综艺,就顺理成章了。

成见就是这么一点一点被打破的,认知的建立需要过程。

星辰娱乐成为文化输出的急先锋,他出品的电影火爆全球,他出品的综艺让全世界的观众都趋之若鹜。

如果做的好,它很可能成为国家的一张名片。

就好像说起无人机就绕不开大疆,说起韩国就绕不开三星。

对于这样可以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荣誉感的企业,国家会不会大力扶持?

这些都是隐形的好处。

张辰没说,但不代表不存在。

星辰娱乐要做的,就是扛过综艺的初创期,等它百花齐放的时候,享受它所带来的鲜花和掌声。

……

派拉蒙影业,高层会议室

落日的余晖从会议室的落地窗照进来,给胡桃木的长桌罩上了一层金黄。

几名西装革履的高管围坐在长桌附近争论不休,今天的核心议题只有一个——《碟中谍4》的导演人选。

阿汤哥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着对面几人的争吵,他的指尖在桌面上敲出急促的节奏,像极了《碟中谍》主题曲的鼓点。

就在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的时候,阿汤哥突然停下手里的动作,语气笃定的开口:“我认为张辰是《碟中谍4》的最佳导演人选。”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立马安静下来。

“理由呢?”

阿汤哥进一步解释:“你们看过他的《飓风营救》和《白宫陷落》吗?

那两部作品里,紧凑的叙事节奏、凌厉的动作设计,还有对紧张氛围的精准把控,都太对《碟中谍》的路子了。”

说着阿汤哥掏出一个文件夹,直接甩在几人面前,文件夹里正是两部电影的剧照。

几人传阅之后,其中一人道:“可是影评人说他在退步,《白宫陷落》完全比不上更早的《飓风营救》~”

阿汤哥却反驳道:“不,他们完全不懂,《白宫陷落》只是没有《飓风营救》那么惊艳的长镜头而已,但作为一部动作片,它是合格的~”

“可是我们的《碟中谍》一向都不以动作戏见长~”

“对,所以我们才需要改进,《碟中谍》已经拍到第四部了,必须有所创新。

我很欣赏他对动作镜头的捕捉能力,你们看这段追逐戏,镜头的呼吸感和节奏把控,既有纪录片般的真实冲击力,又不失商业片的紧张刺激。

还有《白宫陷落》里的爆破场景,他总能在混乱中找到最具戏剧张力的视角,让观众感觉自己就躲在掩体后面。”

屋内的其他几人面面相觑,谁都没有说话,阿汤哥还在继续:“我曾经和他聊过一次,张是个非常有想法的导演,尤其是他构建的特工宇宙,要是能和《碟中谍》联动,绝对能给照这个系列带来全新的活力,观众肯定会买账的~”

阿汤哥越说越激动,眼中闪烁着对这个想法的强烈期待,言语间对张辰的推崇之情溢于言表。

他至今也忘不掉上次见面时张辰跟他说的,‘一定要让观众觉得这些特工真的活在同一个世界里,就像你某天在咖啡馆,突然看见《007》里的邦德在邻桌点了杯马丁尼。’

想到这里他不禁笑了,这家伙不仅想要和《碟中谍》联动,还想着和《007》联动,没准《谍影重重》他也有想法~

但随即,目光又暗淡下来:“可惜,我当初邀请过他,但他似乎并不感兴趣,他在筹备他的新片~”

“好像叫《盗梦空间》~”

“是的,就叫《盗梦空间》,还邀请过汤姆,不过被我拒绝了~”

说话的是阿汤哥的经纪人。

“邀请过我?”阿汤哥完全不知道这个事。

“是的,不过你当时根本没有档期,我就直接替你拒绝了~”

经纪人说的理所当然,然后发现阿汤哥似乎有些不满,赶忙解释道:“事实上,他还邀请过迪卡普里奥和马特·达蒙,但他们都拒绝了,我不知道他们拒绝的理由,但理论上,他们都不看好的剧本,你也不应该接,否则观众会对你的咖位产生误解~”

阿汤哥心里对经纪人其实非常不满,但她不想在帕拉蒙这些人面前表现出来。

谁能想到一位高管却突然道:“如果你真的那么看好张辰,这或许是一个契机~”

“什么契机?”

“《碟中谍4》缺导演,《盗梦空间》缺演员,我们可以以你出演《盗梦空间》男主角为条件,交换他执导《碟中谍4》,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愿意出演这个角色……”

“我们当然不愿意,我已经说过了,其他人不要的角色,我们也不要~”

不等阿汤哥回答,他的经纪人倒是先一步气势汹汹的回答。

不过这份气势汹汹马上就变成不可置信。

阿汤哥的声音从背后响起:“我愿意。”

经纪人还想说什么,阿汤哥的声音又一次响起:“托马斯,你被解雇了~”

“什么?”

经纪人不敢置信的看向后者,却再一次听到阿汤哥不带一丝感情的声音:“你没听错,你被解雇了~”

“你…会为你今天的行为后悔的~”

经纪人感觉受到了奇耻大辱,汤姆·克鲁斯居然当着派拉蒙一众高层的面炒了他。

经纪人摔门而去,阿汤哥却仿佛浑不在意,再一次强调道:“如果张辰可以执导《碟中谍4》,那么我愿意出演《盗梦空间》男主角一角~”

这一瞬间,会议室里的众人突然有一种错觉——站在他们面前的不是汤姆·克鲁斯,而是伊森·亨特。

窗外的最后一缕阳光正滑过好莱坞标志,其中一位高管看着阿汤哥眼里的光,忽然想起他当年拍《碟中谍》时,硬是自己吊在飞机外面完成了那场戏。

萨沙把文件夹合上,金属搭扣发出清脆的响声:“我明天就飞bj~”

“我和你一起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