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终现 买家具(1 / 1)

加入書籤

第二天,5月10日,周末。

今天的事情只有一个,那就是去书店买本有关专利的书籍,这样一来就大功告成。

50年,四九城就成立了第一个专门的专利管理机构——专利局,开始负责专利的申请,审查和授权工作。

政务院颁布了《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这是四九城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有关专利的法规。

直到1985年4月1日,专利法正式实施。

只不过在现在,四九城面对许多重建和发展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产权并没有被当做首要问题进行考虑。

出门前,李开朗见韩工六人都已经在开始施工。

杨工受伤后,虽然做不了重活,但也能做做打杂的事情,有这么一个有经验的人在,倒是让工程变得井然有序。

李开朗也没去打扰他们,骑上自行车就朝着书店去。

不过,去书店前,李开朗倒是先去那敌特的四合院位置所在。

之前就打算来,不过因为有军警监视也就没敢多待。

很快,李开朗就来到这里,能明显感受到这里恢复了往常,同时也没有那种监视的感觉。

李开朗看到一家早餐店里面,坐满了人,正好可以打探打探。

“同志,麻烦来份油条、包子,再来玩豆汁!”李开朗喊了一声,就找了个座位坐下。

“好勒,您稍等!”、

“老王,你快给我们讲讲,那个敌特后来怎么样了?我们可都等你好几天了。”

老王神秘地笑了笑,压低声音说道:“我听我三姨夫的小舅子的小侄子的那个当警察的三儿子说。”

“那敌特当天晚上就被送到医院,好家伙,那敌特满脸都是血,身上都是伤,青一块紫一块。”

“你这我们都知道,伱就说说我们不知的。”有人打断道。

李开朗也来了兴趣,侧耳倾听。

老王卖了个关子,故意沉默了一会,然后才道:“行,那我说了一个你们都不知道的消息,你们知道这敌特最后去哪了?”

众人摇了摇头。

“我听三姨夫的三儿子说,那敌特在医院待了没几天,又去到别的医院了。”

“不是在医院吗?怎么还要去别的医院?”有人不解地问道。

老王得意地笑了笑,“你们不知道,那敌特傻了,什么都不知道,问了好几天,啥也答不出来。原本还以为是装的,没成想居然是真的。”

“那后来呢?就没有查出什么事了吗?”有人追问道。

老王摇了摇头,“那不然呢,人都傻了,啥都问不出来,警察也查了那院子好几次,什么都查不出来。”

“据说,那敌特房子里本来有脚印的,但是这脚印都被他们给踩没了。”

“那别的地方的脚印就没有了,那人总是要翻墙进来吧,总不可能从大门进来,那墙梁上的脚印呢?”

“要不说这人厉害,连脚印都没有留下,这让警察怎么查!”老王说道李开朗暗暗地点了点头,当初翻墙离开时,他有意将脚印抹掉。

“那岂不是抓不到那个翻墙的人?”李开朗适时出言道。

众人闻言也看着老王,对李开朗倒也没有什么怀疑。

老王点了点头,“确实,你没看到吗?那几天有人在这守着,要是有线索早就出去找人了。”

众人点了点头,要是有脚印的线索,李开朗也不可能留到现在。

单凭脚印就能推断出身高、体态、职业、判明鞋的种类和型号等。

要真等推断出来,一番排查就能找到李开朗,但这几天李开朗也没感受到有监视的存在,显然是没有受到监视。

既然事情探明,李开朗也就没有多留,留下饭票和钱,朝着书店而去。

书店自然是新华书店,和供销社挨得很近。

这时候,有许多的店面都是根据新华书店位置所在而配置的。

新华书店的地位有多重要呢?

据说,当时每拿下一个根据地,就要立刻去办这四件大事,建银行、邮局、供销社以及开办新华书店。

当年新华书店的口号是“哪里有个命根据地,哪里就有新华书店。哪里有人民群众,哪里就有新华书店”。

放到58年,也差不了多少。

一般来说,新华书店买不到的书籍,在外面也很难买到。

李开朗也是因此,信心满满地去新华书店找,这可是他实现专利申请的关键一步。

李开朗要找的是外文的专利书,自然是去外文区找。

半小时.45分钟1小时“怎么没有?”

李开朗在外文区找了一个钟都没有看到有一本关于专利的书籍。

大部分都是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与他所寻找的专利书籍相差甚远。

期间,李开朗还问了书店的人,但他们都不认识专利意义为何,还只是让李开朗在外文区找。

因为老大哥的缘故,四九城的学习的外文是俄文,其他语种反而是小语种。

这使得李开朗在寻找过程中更加麻烦,像是只无头苍蝇般,在外文区苦苦寻找。

又一个小时后,李开朗依旧没有找到。

“既然这里没有,那就换个地方。”

李开朗骑上自行车,去往下一个新华书店。

同样的遭遇,李开朗在这里找了许久,也没有找到专利书,顿时感些苦恼。

“这可怎么办?要是没有这书,还怎么申请专利?”

有了这专利书,让上面的人重视,要不然这专利也就只能在四九城内自己转,转不到外面,可就赚不到钱。

甚至还有可能不受到重视。

“叮铃铃——”

新华书店外,突然响起一阵铃声,李开朗向外看去,是一个邮递员摇着车铃骑过。

“邮递员,信信?信!!!”

“信托!!!”李开朗突然一锤手掌,除了新华书店,还有信托商店。

信托商店里面包罗万象,很多稀少的东西在那里都能搞到。

“同志!”因为李开朗奇怪的动作,书店的管理员走向李开朗。

不过,李开朗心里着急,没有听到管理员的话,径直跑了出去,骑上车朝着信托商店而去。

“嘿!”管理员小声埋怨道。

李开朗一路疾驰来到信托商店外。

一股高奢的气息喷涌而出,朝着李开朗的而去。

信托商店一般分为售品部和收购部。

售品部负责展示和出售。

收购部负责收购和寄卖。

按照经营范围的不同,信托商店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收售杂项的,从照相机、工艺品、手表等高奢物品,以及衣服之类,如东四、菜市口、天桥、前门等。

另一类是收家具的,如床、桌椅、箱子、衣柜等,如东华门信托就专收售保险柜、办公柜。还有一类收售自行车,包括整车、自行车配件的,如北新桥信托。

李开朗来的是东四信托商场,这个比较符合李开朗的需求。

进入信托里面,李开朗径直走向书籍区域,一顿好找,终于发现了一本专利书。

李开朗快速地翻了翻,这书还是中英双语翻译。

里面不仅讲了申请专利的好处,还举例了几个申请专利后,大大赚特赚的例子,以及近些年申请的专利。

最重要的是,李开朗发现里面居然有早期三点式安全带的专利。

书籍上写着:美国飞行员罗杰·格利斯沃尔德和休·德·黑文发明了一种能够限制上半身前倾的y型三点式安全带,并于1955年注册了专利。

该专利源源不断地为两位发明者赚取大量的财富。

实际上,y型安全带发明最初用于飞机座椅,而不是汽车。

由于卡扣设计原因,这种安全带需要两手配合才能系上或解开,使用起来稍显繁琐,且难以满足紧急逃生需要。

同时其结构不够科学,安全带无法完美的将使用者固定在座位上。

人体在受力状态下仍能移动,扣环因其不当的位置未能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

不过,这种y型安全带却为瑞典工程师尼尔斯·博林(nils bohlin)为发明现代v型三点式安全带带来了灵感。

1958年,尼尔斯·博林雇于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在此之前,他曾在瑞典航空工业负责设计飞行员座倚的弹射器。

对于y型三点式安全带,尼尔斯·博林受也是有见过的。

同年,尼尔斯·博林发明了大家现在所熟知的v型三点式安全带。

之后于1958年8月29日在瑞典提交了专利申请,并以此为优先权于1959年8月17日向美国和英国提交了专利申请。

美国于1962年7月10日授予专利权,专利号为us,发明名称为“安全带”。【来源:科普中国。】

沃尔沃的v型安全带真正名声大噪是在1967年。

当年,沃尔沃在美国一次交通安全大会发布了《28000宗意外报告》。

报告记录了1966年瑞典国内所有牵涉沃尔沃汽车的交通意外,同时其中的数据也显示三点式安全带能够有效降低甚至避免乘员受伤。

至此以后,沃尔沃将v型三点式安全带专利【无偿】开放,三点式安全带开始成为标配。

专利无偿放开并非1959年。

从1968年开始,美国规定轿车面向前方的座位必须配备安全带。

【此上为真实资料,作者君查了很久,非杜撰!免得有人说作者菌胡说八道。】——“好好好!”李开朗拿着这本专利书,不禁连叫几声好。

“有了这本书,还有最初的y型安全带,我这'发明'也就不算突兀!”李开朗的心情不禁大好。

拿起这书朝着售卖台而去。

“同志,你好这书多少钱?”

售货员简单地看了两眼,心中想起,直接说道:“这本书5块。”

李开朗也没废话,直接拿出5块给售货员。

“对了,同志,麻烦给我开个票据!”

“好的,请稍等!”

拿着票据,李开朗心中大定,假装把衣服收进怀中,实际上收进戒指中。

这么重要的东西,李开朗可不敢放在外面。

“呼!”李开朗长舒一口气,心中的石头放下。

“正好现在有空,倒是可以逛一逛这这传说中的信托商店!不知道这里有多少好的好东西!”

东单信托商店的东西很杂,基本上什么都有一点,其中家具最多。

像是什么官帽椅、太师椅、八仙桌、鼓凳等,款式倒是齐全。

也有明代的黄花梨座椅、橱柜,清朝的紫檀木家具,当然也有其他木种的家具。

李开朗看着有些眼热,不过想了想,没有打算全部买下,只买了几样。

一是因为自己有木匠的技能,只要有木材,自己能打造,东西再好也没有自己亲手打造的好。

二是四九城的遗老遗少们,家里自然也是有这些家具,他们那保存的比这里好。

等饥荒的时候找他们买,价格更低,甚至还不要钱。

这些家具放在这里也不怕吃灰,毕竟信托商店的东西,没一个便宜的,也不会有什么人敢大量购买。

真要有人购买,李开朗都要怀疑那人是不是和他一样,都是穿越而来。

最重要是,戒指没有那么大空间,放下木材就差不多是极限,根本就放不下这些家具。

但话又说回来,李开朗是有木匠技能,但现在还没有发展起来,还做不来高难度的家具,还是先买家具划算。

等熟练度上来后,这些都可以放进戒指中吃灰。

挑了半个钟头,李开朗选了一些家具。

一套民国的沙发、茶几,还有三个衣柜、橱柜、一张展腿式的八仙桌和配套的四把紫檀椅子、写字台、梳妆台、黄花梨的三人床以及一个铁制壁炉,这是放在客厅烧木材取暖的。

东厢房比较大,有四五十平米,李开朗打算卧室烧炕,可炕的温度传不到客厅,自然就只能烧壁炉。

“同志,就这些家具,你算一下多少钱?”

“行,一看您就是识货的行家,眼睛真厉害!挑的尽都是好东西,都是黄花梨和紫檀木,你且稍等!”售货员赞叹道。

说完,售货员拿着算盘和纸笔,一样样地计算价格。

和别的地方的售货员不同,信托商店的售货员是走绩效制度,买的东西越多,他们的提成越多。

他们也想拉人来,不过一来信托都是二手,其次价格太贵,有这钱,还不如找木匠打新的家具。

“一共二十件家具,总共两百八十块!”没一会,售货员就算了出来。

李开朗心中估算了一下,平均一件家具要11块,这些家具要是放在后世,那个不要百八十万,绝对是赚的。

最贵的是那个铁制壁炉,一个要七十块。

李开朗也没犹豫,直接掏出28张大黑十,开票。

交完钱,拿着票据,李开朗走到信托商店门口,左右张望几眼,看到几名拖着板车的送货工

“同志!”李开朗朝着三人招了招手,示意他们过来。

那几个送货工正坐在板车上抽烟,侃大山,听到李开朗的声音,立马从车上下来,拖着板车快步而来。

送货工走到跟前,领头的汉子热情道:“这位爷,您有什么吩咐?”

李开朗也没废话,“我这有些家具,麻烦你帮忙送到南锣鼓巷95号,多少钱?”

领头的送货工心里的估算了一下价格,“拉到南锣鼓巷,5毛钱一车。”

李开朗点了点头,价格也不算贵。

“行,就这个价格!”让三人把家具都装上车,之后让他们先行送过去。

这些家具中,壁炉是最重的,快百来斤重,足以看出这东西的做工有多实在。

这里距离四合院有段距离,李开朗再快速地逛了逛,也没有什么能吸引他的。

没有多留,李开朗骑上自行车回到四合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