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合成前夕的稿签(1 / 1)

加入書籤

“灵感【代替】进度+1,目前进度(93/100)”

听到脑海中熟悉的声响,江弦长呼一口气。

这段时间孜孜不倦的刷进度,终于将进度推至一个快要解锁的程度。

另一边,这天,中作协派出几位领导来《人民文学》调研,听取近期工作情况汇报的同时,部署重点工作。

来的这位是唐达成。

唐达成是著名文学评论家,此前接替了光未然在中作协的工作,位高权重。

另外呢,也是他主张把作协的四个主要报刊社,这四个作协的二级单位搬到文联大楼里,换个工作环境,而中作协的同志包括他,仍旧坚持在抗震棚里工作。

不过对于江弦接替王濛担任《人民文学》主编这件事,唐达成还是有些不满意的。

因为他是不折不扣的偏左派。

所以相较于江弦,他更支持刘鑫武来接任王濛的工作。

但最后作协做出的结果,出乎了他的意料。

唐达成对这个结果是不太满意的。

但木已成舟,他又没办法改变什么。

只好在一些别的地方做文章。

嗯,混职场的知道,领导的故意刁难往往都是主动离职的前一步。

当然了,对于唐达成的来势汹汹,江弦不是没有准备的。

一早他便听说了消息,知道在作协原本的计划中,这次调研原本并不是由唐达成来挂帅,不过唐达成表现出了非常积极的关注,这才最终由他领队进行调研。

他和唐达成也是老熟人了,从办文学馆开始就有接触,后面在作协里更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包括《你别无选择》被评论界狠批,唐达成也是评论文章的撰文者之一。

当然了,两人的纷争仅限于学术争鸣,还不至于在现实中两看相厌,一见面就大打出手。

包括唐达成不赞成江弦接任王濛工作,也是出于在工作上对这部刊物的想法,而不是真的对江弦有什么意见。

俩人说说笑笑,在编辑部里转了一圈,然后坐下来,开展调研座谈会。

江弦作为主编,简单汇报了一下近期的工作以及下一步发展思路。

什么努力发掘基层创作力量,培育文学新人,探索更广阔多元的新时代文学表达途径什么积极提升刊物内容质量,以前瞻性视野介入作家创作的全流程,挖掘呈现属于新时代的创作场域、创作题材、创新命题,坚持优质的文学内容输出、增强文学的有效传播,不断提升作品的社会效益什么在这种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意气风发,以昂扬饱满的精神状态完成工作任务.这话他张口就来。

发言那叫一个滴水不漏。

唐达成听得也是一阵可惜和诧异。

这小子这发言水平分明应该是个不折不扣偏左派才对啊,怎么写出来的小说就那么的大逆不道呢?

另一边,唐达成简单问了几个问题,然后做了一番总结性的发言,就开始找《人民文学》的编委们打听江弦最近的工作情况。

像是习不习惯最近的工作节奏,有没有觉得刊物的风格和以前发生太大变化,认不认为江弦的工作态度有问题.这都是套话,编辑们当然也不会这时候站出来批评江弦,说他上任以后做了人神共愤的事情,都说些漂亮话,这都是固定流程嘛。

本来按照流程,这个环节都要结束了,这时候唐达成忽然来了一句。

“有没有江弦同志最近审过的稿子?还有他写的稿签,我想看看。”

“.”

这话倒是令人意外。

调研团队的其他几名领导,也都有点儿懵。

所谓稿签,就是江弦写的终审意见。

而江弦上任时间并不久,这么短的时间里,百绪千头的工作都等着他去接手,怎么可能会有时间静下心来审稿子,写终审意见。

因此,唐达成的这一问明显是带着些刁难在其中。

稿签的数量,确实可以直观的表现出一名主编的负责任程度。

但主编对刊物一些无形的付出,又无法在稿签上体现出来。

“不方便么?”唐达成见《人民文学》这边的人都没什么反应,呵呵的笑了笑。

“也对,刚上任没多久,可能还没写过几次稿签,但是有句话我要讲,年轻人想要大干一场的心情我理解,但是做工作,还是要脚踏实地,尤其是文学期刊的工作,不要把重心全都放在人事的改革上,要从最基本的工作抓起.”

“达成同志,稿签是有的。”

江弦这时候打断了唐达成的话,“您是拿几篇看看,还是全都拿来看看?”

“嗯?”

这话落到唐达成耳朵里,自然就是江弦想问他要个台阶下了。

在他的理解中,江弦的意思无非是让他开口说拿几篇看看就好,这样就能避免全部拿出也没有几篇稿签的尴尬局面。

“那就都拿来看看好了。”唐达成选择忽略江弦话里的暗示。

这也让作协的一众领导有些尴尬。

今天这么多人在场,唐达成非要看江弦的稿签,那明显是要给江弦不痛快,让他在这里下不来台。

“好吧。”

江弦给一旁的朱伟使个眼色,“来,给唐公子喂饼.啊不,给达成同志看下稿签。”

“好。”

一声令下,朱伟赶紧行动。

借着这会儿的空闲,唐达成又敲打起江弦。

“一部刊物的主编就是这部刊物的灵魂,刊物的主调拿什么来定呢?就是主编的稿签”

唐达成巴拉巴拉,江弦在一旁始终微笑。

“那个,时间紧任务重,整理这个稿签时间太久了,回头我们私底下看好了,我看我们还是先进行下一项工作安排。”孔罗荪这时候插话进来。

这意思也很明显,是要帮江弦解围,私底下看,就算江弦写的稿签再少,也不是什么值得议论的问题。

“既然座谈会都开完了,剩下也没多少事情了,那些走形式,虚头巴脑的事情,我看还是少花费点儿心思,多给江弦同志讲一些做主编的经验,这是当下的重要任务。”唐达成开口道。

“这”孔罗荪有些无奈。

唐达成这个人不是坏人,可是在他的视角当中,江弦不适合主编这个职位,那他就一定要想办法给他扳下去的。

今天这个稿签的事情,虽然不至于开除江弦《人民文学》的职务,但也足够降低江弦这个主编的声望,足够传出去“江弦不负责”的固有印象。

“达成同志.”

孔罗荪还想说些什么,却被江弦给打断掉,“罗荪同志,没关系的,达成同志说得对,咱们都是熟人,就别搞形式主义了,还是多听达成同志给我讲一些做主编的经验。”

“?”

孔罗荪听到江弦这番话,也十分的不理解。

他不觉得江弦没听出自己是在为他解围。

可他这份自信的来源是“我毕竟是从《人民文摘》的主编上做过来的,以前没觉得有什么,真做了《人民文学》的主编以后,才发现文学期刊的终审和文摘类期刊的终审有很大差别,写起来常感觉力不从心。”江弦在一旁和唐达成说着。

“嗯,等下我帮你看看你的终审意见。”“达成同志您这么忙,这怎么好意思。”

“哎~不麻烦,不用说这样的客气话,看看不算啥,到时候我再帮你修改修改也不是什么问题。”

“是么?!”

“主编,我整理来了。”

三人说话间,朱伟抱着一沓稿子凑了过来,倒也没多厚,看着跟一本书差不多。

朱伟把这沓稿子交到江弦手里,“这是您这些天写的稿签,暂时整理出来这些。”

唐达成和孔罗荪,还有作协的几位领导,目光全被这一沓稿子吸引过去了。

“这是.这段时间写的稿签?”

稿签这玩意儿,不是写小说,动辄几千字。

稿签是终审意见,一般一篇小说能写一页纸就算很多了。

别觉得只写一页纸,工作量就少了。

这一页纸的终审意见,代表的是看过整篇小说之后的深思熟虑,一定是将小说反复读个几遍,且将责任编辑的初审意见,编辑室主任的二审意见都分析过,才能写出这么一份稿签。

而此刻江弦手上的终审意见,一本书的厚度,就按普通稿纸的厚度来看,大概也有个一百来页。

也就是说,他在刚上任的这段时间里,写了将近一百份终审意见出来!

“这”

唐达成满脸的难以置信,他只知道江弦最近在《人民文学》大搞人事改革,隔三差五的借调编辑过来。

没想到这小子背后这么下功夫。

他上任才多久?

写了这么多的稿签?

另一边,孔罗荪看着眼前这一幕,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难怪这小子刚才会展现出那样的自信和气度。

原来底气是来自这里。

“江弦同志,你还真是认真负责。”

“主编,这里还有几份。”

正说着呢,章德宁又攥着一沓稿子过来,这时候大伙儿才回想起来。

刚才朱伟说的是“暂时整理出来这些”。

也就是说,还没完全整理出来!“这、这、这”

包括唐达成、孔罗荪在内的作协众人都面面相觑。

这都不能说是勤奋了。

这真是超乎常人的勤奋啊!“年轻人可真是.精力旺盛啊。”有人幽幽的感叹这么一声。

江弦上任还没多久,一个人就写了这么多的稿签,这么旺盛的工作精力,换成他们这些老骨头,恐怕都得累出毛病了。

看向江弦的目光,一下子满是羡慕。

不怕你是年轻人。

年轻人有精力旺盛的优势,可是做事情比较漂浮,没耐心。

偏偏江弦这个年轻人,做事情脚踏实地,又有着精力旺盛的优势,怎么会让人不羡慕?

“我看看。”

有人拿起其中一份,扫了眼江弦的这份稿签。

因为他写过书法的原因,手稿写的相当漂亮,字体一看就是出自他手里的笔迹,而不是朱伟和章德宁临时找了些别人的稿签过来“滥竽充数”。

“这是爱国爱民之作,表明所谓问题文学,只要写得好,是仍然具有生命力的.”

这人扫了一眼,频频点头。

“嗯,可以可以,稿签写的很有水平。”

虽然没读过这份稿签所写的那篇小说,但至少这份稿签看起来写的相当有水平、有见地。

唐达成也翻了几篇,觉得江弦的稿签牢牢守住了大众能够容忍的红线,不够骇人听闻,但也不缺乏新潮的思想性。

仅从这一点上看来,这小子的主编工作做的相当可以,至少在他看来,是可以守住王濛留下的这份大好局面的。

“达成同志,这些稿签您可早些给我们《人民文学》送回来。”江弦这时候在一旁说。

“带回来?”

唐达成愣住。

啥意思?我带走干啥啊?

“您不是说要帮我修改修改,给我写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噗嗤。”

孔罗荪直接蚌埠住了。

刚才话赶话的,唐达成就说出了要帮江弦修改修改稿签的事情。

结果现在人家江弦一下子拿出了这么多的稿签。

你怎么改?老唐啊老唐,老同志算计人家年轻人,到最后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被人家给拿捏住了。

笑话完唐达成,孔罗荪又把目光投到江弦身上。

这小子也真够可以的。

一肚子坏水儿。

要说刚才那修改的话,不是他暗示着唐达成说出来的。

他孔罗荪把头砍了都行。

明显就是这小子故意的,循循善诱着毫无防备的老同志说出了那样的承诺。

此间事了,虽然江弦已经说过不用,但唐达成还是非常坚持的把稿子带了回去,一定要帮忙他去做修改的工作。

江弦也看的出来,唐达成确实是对今天的事感到不好意思。

既然如此,也不拦着,只是叮嘱他尽快写好赶紧给《人民文学》送回来,这边儿还忙着审稿和排版的工作,不能耽搁。

这事儿过去,江弦又进入到刷【代替】这条灵感的节奏之中。

就在江弦【代替】进度还差2点的时候,一位不速之客忽然找到了江弦的家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