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京城青年】【代替】“???”(1 / 1)

加入書籤

翠花胡同,6号院子。

“都坐,别拘着。”江弦摆摆手。

王硕是最后一个到的,坐到一个空着的位子上,摘了墨镜,扫了眼屋里奇形怪状、形态各异的能人异士,感觉这架势跟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似得。

“嗬,这么多人呢。”

他冲《京城文学》的刘恒说的。

在场这些个人里,王硕就见过个刘恒,去《京城文学》投稿认识的。

“这都谁啊?”

“你不认识?都是数得上的名笔啊。”刘恒小声哔哔说。

“介绍介绍。”

“那是魏人,发表过《刑警队长和杀人犯的内心独白》。”

“那是梁左,有名的才子,他妈就是谌容,谌容知道吧?发表《人到中年》那个。”

“知道知道,这俩哥们也没太大名气啊。”

“那看那个。”

刘恒眼神一转,指了指另一个角落,“那位,海岩,去年刚发表一部《便衣警察》,央视那边儿都拍上了。”

“啥?《便衣警察》?!”

王硕往海岩那儿一瞧,只觉得这哥们算是这屋里除了江弦以外长得最正常的了,人高马大,西装革履,一身正气。

“我看过啊!是这哥们写的啊!”

“他爹是侣朋,老剧作家,《白毛女》就是人家弄出来的。”

“哟,这还是书香门第!”

“书香门第?”

刘恒压了压声音,“那你是不知道人爷爷奶奶,都是老革命家了.”

“莫议国事、莫议国事。”王硕赶紧打断这厮的八卦。

“剩下这几个呢?”

“那个,史铁生,认识吧?那个个儿高的,冯骥才,那叫余华,这两年才开始发表作品,那是刘震云,《农民x报》的编辑”

刘恒一连介绍几位作家、编辑,剩下几个他就比较陌生,除了演过电影的小黑人姜文、小光头葛尤,其他人还是江弦介绍才知道。

一个叫张艺谋,北影厂的导演,一个叫顾长卫,还有几个导演、摄像、音响师、美工师,这些人拉出来就是一个剧组。

“今儿找大伙儿过来,什么事也不用我多说了。”

江弦坐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看着跟袁绍一样风光,不过他身上没啥架子,坐姿随意。

“咱这‘海马影视创作中心’,说白了,就是给作家、编剧们抱团取暖的,以前肚子里有故事,随随便便就给出去了,现在不能了,大伙儿齐聚一堂,各自分工,都干各自最拿手的部分,弄出最好的东西,再和外面谈价格卖去。”

“头儿。”

张艺谋插嘴进来,“我还是没太懂,咱们是怎么个干法?咱们这么干行么?”

“害,说白了其实还是那句话。”

江弦解释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咱们自己的。”

众人一听,恍然大悟,顾虑全无。

“今儿请大伙过来,也是最后确定一下大伙儿的意愿,老实说,以前这事儿没人干过,咱们都是趟着石头过河,没经验,第一次尝试,所以大伙什么也别顾虑,不用非要卖我江弦什么面子,加入不加入,绝不勉强,全看自己意愿。”

“我加入,这事儿我干了,带我一个。”刘恒第一个站起来,非常积极。

王硕跟着站起来,“也带我一个,这事儿好啊,成不成咱先试试呗。”

“江兄,江兄。”

葛尤十分积极,“这事儿务必要带上我。”

“还整那么客气干啥。”冯骥才翻个白眼,“你都一声令下了,我能不来么?”

“.”

姜文坐在角落,有些犹豫。

对江弦,他心情那叫一个复杂。

上次《芙蓉镇》在上海首映的时候,他亲眼目睹了刘小庆从江弦的房间里出来。

当时正值他和刘小庆感情有矛盾的时候。

这事儿就跟一根儿刺似得深深扎到了姜文心里。

回到京城,因为这事儿,他忍不住和刘小庆大吵几次架,这让本就紧张的感情关系又雪上加霜。

刘小庆不愿承认和江弦有过什么关系,可姜文又是亲眼目睹。

几番争执过后,因为《芙蓉镇》走到一块儿的“剧组夫妻”终于散场。

对江弦,因为感情的事儿,姜文心里真是有几分恨。

可他又不得不承认,江弦是他的贵人,没有江弦,《芙蓉镇》的角儿哪能落到他身上呢?

而且仔细一想,刘小庆不喜欢他,这是感情上的问题,他能怪谁?

刘小庆移情别恋他还能怪江弦么?

经历这么多,姜文也渐渐成熟了,豁达了。

没啥好责怪的。

与其陷在感情的事儿里出不来,还不如跟着江弦混,起码他是真不会亏待自己人。

“我加入,我会点儿编剧,有啥角色需要的话我也能演。”

今儿拢共来了二十七号人,江弦大手一挥,大部分人便迅速响应,纷纷投入“海马影视创作中心”麾下。

比较犹豫的就那么几个。

像是海岩。

虽然他作品发表不多,名声不大,但是腕儿绝对不小。

后世刘心刚拍过一部剧叫《五星饭店》,编剧是海岩。

为啥海岩会写饭店呢?因为他老本行就是干饭店的。

他当过兵,写过小说,当过警察,但现在的职业是昆仑饭店的总经理,五星级的饭店,绝对不差钱、不愁吃穿。

所以对海岩来说。

哥们根本没必要和你们瞎掺和。

哥们家境优越,从小就没吃过苦,写个小说《便衣警察》也改编了。

总而言之,哥们这一路上的酸甜麻辣只有哥们自己知道。

就说现在这屋里,除了江弦,任谁都一身的江湖气,海岩呢?西装笔挺,完全成功企业家。

那还趟这浑水干嘛?

“那啥,我就不来了。”海岩轻咳一声,“事儿多,忙不过来。”

“.”

江弦看向他,一脸平静,等了三秒,回了一个字:

“行。”

“那啥,到时候需要帮忙就说句话。”

海岩还有点儿不好意思,“我在昆仑饭店工作,有机会你们上我那儿,我请你们吃饭,想游泳和按摩也能去,我能给你们办张免费的游泳证和按摩卡。”

“哟,太谢谢了。”

大家萍水相逢,海岩不想加入,那就不加入,也没谁对这人有啥意见。

道不同不相为谋。

尿不到一个壶里有啥办法?不过看见海岩这么大方,倒都还对他印象挺不错,觉得这哥们可以交上一交。

海岩犹豫过后选择了不加入,另一边,冯晓刚也在犹豫。但是他觉得这个“海马”可能有点儿靠谱。

说出来可能都没人相信,他这个美工,一直有个编剧梦。

在冯晓刚看来,自己在文学上的才华,远远大于在美术上的。

而听江弦讲了“海马”的创作模式以后,冯晓刚觉得这是个让自己踏足编剧领域的好机会。

因为剧本是大家一块儿来侃嘛,然后各自创作各自最擅长的部分。

这对冯晓刚来说,是个非常大的优势,可以在创作中避免自己的短处,不去考虑那些不擅长的东西,尽情发挥自己最擅长的部分。

总之,感觉能冲。

“我加入。”

和冯晓刚同时说出“加入”这个字眼的是刘震云。

刘震云是以hen省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了北大中文系的。

前几年毕业以后分到了《农民日报》工作,在此期间他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

只是创作能力尚未达到巅峰,发出几篇文章也是石沉大海,一直寂寂无名。

刘震云觉得自己的创作卡住了。

卡在一个瓶颈的地方,需要什么东西来让他破一下。

而眼下这个“海马影视创作中心”,在他看来就是个最好的契机。

和当下这么多名笔共同创作,在这个创作期间,能让他学的东西可太多了。

一次碰头会结束,除了最豪横的海岩,其他人都做出了加入的选择。

毕竟不是谁都像海岩那样,可以豪横到完全不需要为自己的人生去赌上一把。

把事情交代完,大伙就七嘴八舌聊上了电视。

江弦放话了。

要做就做最好的!

要馋死观众,一到放电视的点儿,大街上都找不着一个人,连小偷都没有那种。

全国人民除非是家里没电视或是赶着上厕所拉屎顾不上,其他人全都得守在电视前头等着看这部剧。

要做就要做到这种水平。

一上来就这么高的要求,一下子给了在座众人极大压力。

“要我说,咱们在座这些编剧、作家,有的当过军人,有的插过队当过知青,有的人干过工厂,有的人上过大学,那写一个东西出来,你写工厂,我又没去工厂上过班,难免碰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硬写就特容易让别人笑掉大牙。”王硕这个时候站出来说。

这话马上得到了在场众人们的共同认可。

“老王说的对,咱要写就写一个大伙儿都共同经历过的东西。”

“是,写作不能离开自己的经历,要是写的不是大伙都熟悉的东西,那一个人写的再好这剧也白瞎。”

“有啥是咱都熟悉的事儿?”

众人七嘴八舌,唠到最后,满屋子烟味儿,一帮老爷们也全都饿没了力气。

趁着大伙儿聚在一块儿的热闹劲儿,江弦干脆领着他们直接上了海岩当经理的昆仑饭店。

海岩也够大方,任由大伙胡吃海喝,完事儿以后就要给“海马”的众人签单儿。

不过被江弦拦了下来。

“您甭客气。”海岩笑着说。

江弦坚持拒绝,“今儿是‘海马’一块儿吃的第一次饭,我这个头儿没理由不买单。”

“.成。”

海岩和江弦此前接触不多,只是看过他一部《三岔巷劫案》,觉得这电视剧编的挺不错,他作为警察看的热血沸腾的,因此心底存着些好感。

可到底没认识过,这份印象见面以后究竟还能留下几分,这要存疑。

结果眼下真的和这位大作家接触上,亲眼见过这个男人的说话做事风格以后,海岩好感大增,觉得他很有一套,很有风格,真是个人物。

从昆仑饭店出来,刘震云准备回单位去,结果被江弦拦住。

“震云同志,上哪儿去?”江弦从黑色伏尔加里车窗里喊了一声。

“回单位,下午还有事儿。”刘震云笑道。

“上我车吧,我给你送过去。”

“不用,不麻烦,离这儿不远,我自个儿坐公交过去就行。”

“上来吧,我还有点儿事儿想和你聊聊。”

听到江弦这么说,刘震云只好硬着头皮打开车门,这才发现史铁生也坐在车座上。

他腿脚不方便,江弦这辆车正方便送他回去。

“铁生同志。”

“震云同志。”

二人打过招呼,刘震云坐在后座上,眼睛不住的打量着车厢内饰。

他莫名想起史书上记载的那段儿,刘邦看到秦始皇的豪华车驾,心中立马生出帝业野心的萌芽。

那心情真跟他现在有几分雷同。

毕竟哪个男人看见这样一辆车会不想拥有呢?

“震云同志,我听梁左说,你在大学时候就开始写作了。”

刘震云和梁左是同学,这会儿听到江弦的话,一脸腼腆,“江老师,都是些不值一提的过去。”

“怎么不值一提了,梁左可是给我说过你的文采,夸你是‘身披僧袍的土匪’。”

“.您别听他的。”一向大大咧咧的刘震云被江弦说个脸红。

毕竟江弦是他在文学上的偶像、精神导师。

不管是什么顽皮的话,在这样的角色面前也绝对说不出来。

“怎么样,手上有没有什么稿子?”

江弦笑着问,“我刚调去《人民文学》,正是缺好稿子的时候,你可不能藏私。”

“稿子?”

刘震云犹豫一会儿,“有是有不过我觉得还不到能拿给《人民文学》的水准您再等等?”

江弦哪里会听他的,他可不能让这位文坛即将崛起的新星就这么从自己脸前错过。

“这样,你先拿来,我看过以后看看能不能用,如果感觉还行,先帮你修改修改,后面咱们再看。”

“真的?”

“我和你开这种玩笑干嘛?”

“我是说哎呦,您太客气了。”刘震云那叫一个受宠若惊。

这可是江弦啊。

他说愿意为我改稿子!这对哪个作家来说不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如今这样的好事儿就这么掉在自己头上。

刘震云都忍不住要怀疑自家祖坟上是不是冒青烟儿了。

哎呦。

加入“海马”这个决定可真是没做错。

把刘震云和史铁生都送回去,江弦回到车里,随着“砰”的一声关上车门,身体不由的一震。

脑海中一声熟悉的声音响起。

“已为您揭示合成路径:”

“【京城青年】+【代替】=中篇小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