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人间指南》(1 / 1)

加入書籤

在江弦的提醒下,“海马”众人思路刷一下打开。

时间短,任务重,干脆拿咱们最熟悉的文字工作者开涮得了。

一帮人也不愧是京城名笔,各自天马行空。

主要是以人物入手,先定了个主角:这个人是年轻人,是年轻的知识分子,其貌不扬,但是浑身上下充满冷幽默的喜感,然后有前卫思想,乐于接受新事物,属于“创新”派。

“叫啥啊?”

“李冬宝吧。”

王硕瞅了眼外面儿大雪纷飞的天气,“这会儿正好是冬天,好不容易侃了这么个主要角色,宝贝疙瘩一样,干脆就叫冬宝。”

“成。”

“冬宝,嗯,这名儿好。”

侃出来个李冬宝,又思维发散。

“有了男主角,还应该有个和他关系暧昧的女主角儿。”

“对,李冬宝这样的角色,就应该有一个追求对象。”

“来了、来了!”江弦坐在一边儿激动起来。

“冬宝,干嘛呢?”“想戈玲儿呢。”一提起这句双汇火腿肠经典广告里的两句广告词,李东宝和戈玲这对国民cp,能触动多少人的dna。

“这个女孩儿可不能俗。”

冯骥才巨人般的身体微微前倾,构想说:“这个女孩儿得有代表性,得代表咱们的进步女青年。”

“对,这个女孩精灵古怪,也不能太顺从于这个李冬宝,要和他若即若离,这样处理的话,两人之间的这种暧昧关系也是一大看点.”

代表年轻男女的两个角色讨论出来,“海马”的编剧们又把年龄再上升一个层次。

“要有一个迂腐、懦弱的传统知识分子。”

刘恒设想说,“这个人,对待工作确实一丝不苟,但是极其抠门,而且胆小怕事,缺少担当,在这部剧里充当一个和稀泥的角色。”

“迂腐的知识分子有了,那还应该有一个投机分子。”

王硕手上夹着一支烟,“这个人聪明圆滑,有经济头脑,见着空子就想钻,见着梯子就想往上爬,精明又狡诈。”

“可以可以。”

江弦也是惊了。

一群编辑们就这么坐在一块儿一侃,剧里几个角色就都有了:

杂志社里最有想法的年轻男记者李冬宝。

时髦有个性的年轻女编辑戈玲。

不得罪人喜欢和稀泥的中年男编辑刘书友。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圆滑奸诈的中年男编辑余德利。

还有一个牛大姐。

这个角色是大伙儿一块儿想出来的。

哪个单位还没个快人快语、嫉恶如仇,言必要“政治正确”,堪称三观最正的老女同志?

这种人思想守旧,动不动就爱上纲上线,是每间办公室里的复联主任,是当下典型又无处不在的“马列老太太”。

最后再带上一个扫地僧一样角色:陈主编。

陈主编平日低调,是风平浪静的扫地角色,但又总能在关键时刻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拿出重要一击。

“成了。”

刘震云激动说,“就这么六个核心角色,这几个人物碰撞到一块儿,绝对够演上个十几台大戏了。”

“但是我要提一嘴。”

江弦怕他们跑偏,又跟大学老师似得出来画画范围,“情景喜剧,所以咱们弄得这一出是喜剧,那就绝对不能苦大仇深,也不能曲高和寡,怎么说呢?要介于雅俗之间,要给在雅俗之间左右为难的文学艺术各得其所。”

“要给在雅俗之间左右为难的文学艺术各得其所?”

众人听了江弦这话,都是浑身一激灵。

不愧是江弦啊!

瞧瞧这话说的多漂亮!多有思想!

人就是随便脱口而出的一句,漂亮的都跟格言似得。

“我看头儿这话说的好,那咱就把这话当成咱们‘海马’的宣言怎么样?”梁左这个时候站出来提议说。

这提议立刻得到了大伙儿的一致支持。

“行啊。”

“太行了。”

“这宣言这格调,牛大发了!”

“头儿真牛逼。”

也不知道是谁带起来的,一开始还喊江主任,后面儿都改口了,对江弦的称呼变成了“头儿”。

“行了少拍马屁。”

江弦摆摆手,“我不怕你们写的东西俗,我知道你们都会写市民阶层的人情冷暖,我就怕你们写不出那个‘雅’。”

这话一出,都是沉默。

要是江弦是个文学爱好者,说出这话,那哥几个早一脚给丫撂飞了。

你懂个屁啊?可现实是,江弦是文学界赫赫有名的畅销作家,要说雅和俗这一块儿,文学界可能再没人能比他拎的更清了。

因此他有这样的担忧,“海马”这几个没一个人敢吭声,说自己一定就能写得好的。

反倒是江弦觉着有点儿倒反天罡,脸前面这都啥人啊?不客气的说,王硕、刘恒、梁左这些人在后世基本代表着整个京城文学界。

这些人单拎一个出来,都绝对够支撑一部大戏的剧本儿了。

在后世,这每个名字对导演来说都是一“本”难求的角色。

结果他江弦现在怕他们写的东西不够好。

让后世那帮导演听着不知道得气晕过去几个,不知道得多少人骂他暴殄天物。

“头儿,怎么写能雅啊,您教教。”刘恒虚心求教。

其他人也不放过这个从江弦身上压榨东西的好机会,跟着吱声。

“是啊头儿,怎么写就能雅啊?我们不会啊。”

“您指点指点我们。”

“.”

江弦轻咳一声,“说指点算不上,现在时间紧张,也没那么多时间给大伙儿摸索了,另外呢,我相信大伙儿的能力,现在有个最简单的方案。”

“您说。”

“咱这部剧,就按刚才你们说的,让刊物‘起死回生’是主线,每一集又得符合情景喜剧的拍摄办法,各自独立成章,讲独立成章的故事。

那这个‘雅’,就可以放在这些故事上,我们这些故事,不能离开当下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围绕这些话题展开,想常人所不能想,言常人所不敢言。”

咝。

江弦这么一讲,众人又觉得“刷”的一下,思路又彻底打开。

对啊。

怎么让雅俗之间左右为难的文学艺术各得其所呢?让老百姓的生活跟社会产生联系!社会是雅,百姓生活是俗,搅和在一块儿,那可不就是雅俗共赏?

“一语惊醒梦中人!”余华感叹说。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其实江弦提的这个思路并不难想到,可是为什么没人这么想呢?不是因为脑子转不过弯。

主要是因为不敢。

想常人所不能想,言常人所不敢言。

这实在太大逆不道了。因此在开始进行想象之前,除了江弦以外的人首先在思想上给自己加了一层禁锢。

所以很难去想到这一层。

“针砭时事?”

史铁生皱了皱眉,“确定能行么?我们可是搞影视创作,不会被当做毒草吧.”

“所以咱们不能写愤世嫉俗。”

江弦解释道:“切记,不能写当头棒喝式的讽刺与刻薄,要以一种非常轻盈的调侃姿态,讲述一群小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

要有意识地与小市民家长里短的琐碎保持微妙的距离,但又并不拒绝世俗浪潮的滚滚而来,与其说是写知识分子的群戏,不如说是对大时代下咱们社会辛辣却又不失温度的人间观察。

对,人间观察。”

“.”

一帮人听得云里雾里。

非常轻盈的调侃姿态?叽里咕噜说啥呢?眼见“海马”的同志们对自己这个构想都充满顾虑,江弦又给打上一针强心剂。

“另外呢,我能给你们透个底。”

“今年的百花奖评选结果准备公布了。”

“百花奖评选结果准备公布?”众人愣住。

都是混影视界的,当然都知道,往年的金鸡百花,一般在夏天就把颁奖典礼给办了。

今年不一样,今年的金鸡百花一拖再拖,这都入冬了,百花奖连结果都还没公布。

人都不是傻子,当然察觉到了这事儿的不一般。

而天下又没有捂不住的事儿,《芙蓉镇》顶牛的“内部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

都知道了,百花奖的评选,《芙蓉镇》票数遥遥领先。

金鸡奖那边儿《芙蓉镇》也独拔头筹。

所以就被有关方面给拦下来了,对这届金鸡百花的评选按下了暂停键。

不光暂停,还想了几条“馊招”,像是金鸡奖、百花奖合二为一,就一个电影评奖,这样《芙蓉镇》客观上就得了一个奖。

还有评选今年暂停一年。

不过都遭到了影协的反对,影协为了《芙蓉镇》,继续顶牛,搞得双方越顶越僵。

约顶越僵,“华之俏”也越来越强势。

前段时间为了加强对影协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临时领导小组,敲山震虎,意思是你们再这么有组织无纪律,什么百花奖,什么金鸡奖,就要统统收归领导。

可惜这也不管用。

都86年了,还来强迫命令这一套?哪还有人吃这一套?是,你“华之俏”可以强势,但手下的人干这种活是要挨骂的,所以,这个新成立的临时领导小组,也不管啥用。

顶牛还在继续,僵局继续僵着,所有人都在期待这场影协顶牛的最终结局。

结果江弦这时候忽然来了这么一句。

今年的百花奖评选结果准备公布了。

“不仅是百花奖,上面已经发话了,金鸡奖评选也不设禁区,爱咋咋评。”江弦紧接着道。

“咝。”

这话信息量就更大了。

要仅仅是百花奖结果公布,那还不知道上面究竟要对《芙蓉镇》做什么样的处理,是不是隐瞒《芙蓉镇》的票数结果。

但金鸡奖爱咋咋评,这就很明显了:《芙蓉镇》解禁了!

一切也都合理了。

只有《芙蓉镇》的评奖问题解禁了,百花奖评选结果才可以如实公布,金鸡奖评选也可以不设禁区了,爱咋咋评。

“.怎么忽然?”梁左好奇的问了一嘴。

没办法忍住不问。

谁都知道这次顶牛的局势有多僵硬。

结果忽然就有了这么大的戏剧性转变。

江弦没有给出详细解释,只是看向一旁站了半天的朱虹,“站久了吧,累不累?我坐半天了,你来我这儿坐会儿吧。”

“嗯?”

朱虹没懂,屋里其他人却秒懂。

原来如此。

难怪江弦会有向影视进军的底气了。

“那就按这个思路走,咱们先列几个社会热点话题。”王硕提议说。

“有啥话题?”众人又开始琢磨。

“保姆算不算?”

梁左这时候开口道:“这几年,咱们城市家庭对保姆的需求激增,很多涌入城市的农村人口,都当了城市家庭的保姆。”

“不错,算一个。”江弦肯定说。

“《追捕》呢?”

余华道:“这么出名的电影,多少男孩现在还把自己往高仓健打扮。”

“可以。”

“诗歌,必须讲朦胧诗啊!”

“迪斯科。”

“报纸、杂志上的相亲征友栏目!”

“电话入户。”

“那啥,琼瑶行不?”冯晓刚一拍大腿提出这么俩字儿。

81年的时候,长影主办的电影刊物《电影世界》复刊,复刊以后主要介绍港台电影和影人。

没错,介绍港台。

成龙、陈美龄这些港台明星都是这部刊物介绍到内地的。

到了83年《电影世界》刊登了一篇小短文,题目叫《一则启事满纸辛酸》,报道了琼瑶主持的巨星影业于83年3月倒闭,琼瑶息影,从此不再拍摄电影。

为啥《电影世界》会介绍琼瑶呢?因为她的小说在国内火了。

81年开始,琼瑶的小说就开始陆续传入内地了吗,“纯爱”已经在新中国的文学作品中缺席了30年,琼瑶一出现,迅速俘虏大批读者。

随着琼瑶小说改编电视剧的拍摄,还有琼瑶电视剧的引进,国内很快掀起了一场琼瑶热。

因此,冯晓刚一说出“琼瑶”的提议,就得到了大伙的一致支持。

讨论了两个小时要说什么,然后决定每一集一个话题,一共罗列出20多个社会热点事件,每个编剧各领几个拿回去写。

“对了,说了半天电视,咱们这剧里的刊物还没个名儿呢。”刘震云这个时候说。

“叫啥呢?”

“《人间观察》。”王硕提议,“头儿刚才提了这词一嘴。”

刚才江弦对这部剧做设想的时候就提到了,要把这部剧拍成对大时代下咱们社会辛辣却又不失温度的人间观察。

因此,王硕一提到这个“人间观察”,众人都是眼前一亮。

“挺好。”

“人间观察,一语双关!”

“可以可以。”

“《人间指南》吧。”

江弦这时候开口,“观察怎么听都不像是一部刊物,指南就好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