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在中国,在美国(1 / 1)
余切是个什么样的人?
矛盾的人。
眦睚必报,作风大度;有乡土情结,但关心哥伦比亚的屠杀案;交友广泛,但并不缺少敌人。
顾华说他是个不可理喻的人。
余光钟是个既可看作普通作家,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局态度的人物,他毕竟是台师大的校长。余切果断拒绝余光钟的邀约,让他们刷新了对余切的认知。
他们忽然想起来,有这样一件事情很有趣:
在他们的三次辩论中,不可避免会提到一些岛内的富商、政客,他们想要解释其中的“苦衷”,但余切一向是不屑一顾,因为余切态度这么明显,迫使他们也不得不在这种话题上闭嘴,以免被以为是唱双簧,被牵连。
席慕容虽然名字古风古雅,但她却是如假包换的蒙族人。席慕容这个名字来自于她蒙语名字的音译。
席慕容也爱她的家乡,但当她追忆伟人成吉思汗,开始哽咽,开始谈论自己也是“高原的孩子”时,“我的外祖母是黄金家族的后裔”,我今后要为草原写赞歌,为成吉思汗写长诗时……余切就冷不丁忽然问,“那么,你给川省写了多少诗?”
他就像一个判官一样,忽然拿起惊堂木。
众所周知,席慕容从小在川高官大,七岁之后才飞到港地,后移居到岛内。
她迄今为止从未见过草原。但她是一个草原诗人。
这是人之常情,写乡土的人多爆了,写尽了。
席慕容当场傻眼,然后道:“我离开川省时才六岁,我在那的时间不长。而草原,是我的民族,我身上流着的血。”
“我赞成你。我们都应当为了自己的血脉而书写。”余切说,“但是,你也给日本写了诗,你给比利时写了诗,唯独没有最开始养你的地方,此话怎解?”
席慕容面红耳赤,只能改口道:“我以后也会怀念生我养我的地方的!”
余切大笑起来:“我期望在看到你更多的作品。”
其他内地的编辑看到余切笑了,于是也跟着哈哈大笑。
二段笑!还是不能做到我口说我心啊。
李傲和余光钟两人对视后,面面相觑。现在他们更觉得《世界日报》上那个洋记者写的靠谱:普罗米修斯虽然为人间盗来圣火,但归根结底,他的力量仍然远远超过于普通人。
尽管有时候表现出怜悯之心,但普罗米修斯只愿意以他自己的方式使用圣火。这是属于神灵才有资格的固执。
诗人拜伦出生于贵族世家,一辈子和国王作斗争,西方正在殖民东方,拜伦写了诗剧《该隐》,这里面一反常态,他开始质疑上帝的对人类和万物的仁慈,而大反派“该隐”是不愿做上帝的觉醒奴隶,是骄傲的叛逆者。
这么说来,拜伦岂不是个自由派?
恰恰相反,拜伦结婚之后,妻子准备用孩子的亲情来改造拜伦“偏激的思想”,拜伦立刻表现出大家长的权威来,任何人都不能改变他的想法,他唯我独尊。
为了证明自己没错,拜伦甚至参与了真正的战争,并最终死在那里。于是,希腊将其称为伟人,英国政府也捏着鼻子承认这个“反动派”是世纪诗人。
所以,顾华说的不完全错。余光钟和李傲现在有些后知后觉:他们原先只在岛内看余切的小说,并没有见过真人。
现在发觉,余切只愿意有一种方式来创作文学,那就是按照他的方式。长期下去,要么他说怎样就怎样,要么就只好与他为敌。而后者在碰壁之后,往往不得不回到前者。
这当然是余切性格中暴戾、独裁的一面,然而这些负面因素,似乎更为他的文学之路提供了保障。
毕竟文学是“俺寻思之力”,只要你敢想,想成,敢做,做成,那些负面因素都会变成先见之明。
访问团在盛誉中离开美国,诸多华人名流来送行,“伟大的接触”频繁出现在新闻头条上,这些影响在之后逐渐显现。
文学研究所召开第二届作家培训班,到现在已经接近于毕业。其中不少人的研究内容是余切的小说,《2666》因为其写作技巧的丰富,被学院派认为是当今的集大成者。
“只要学了这一本书,学明白,写小说就没什么问题了。”巴老的朋友曹宇用“戏剧中的戏剧”来形容这一本书。
“任何你能看到的技法,都能从中找到影子。魔幻现实主义,中国人也进入了这个殿堂。”王濛道。
空白,空白!这里到处都是空白!
85起的这两年,因为纯文学的兴起,大家纷纷搞起了文学科研。就像是一种内部科研竞赛,只需要把洋人的拿来汉化后,跑马圈地,就能成就自己的大师之名。
管谟业今年创作了中篇小说《红高粱》,其中有很多借鉴和致敬的地方。他写小说的时候双耳不闻窗外事,只管写小说,期间余桦、苏彤等人一直在给他写信交流,谈到了近期发生的国际大事,他一概不搭理。
因为《红高粱》是管谟业的野心之作,是一部不同凡响的小说。
在这本小说中,声震文坛的“高密东北乡”将正式成型。小说描述了几代人的家族生活,化用了《百年孤独》的一些手法,钻研多年,现在全中国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说,比他更加懂得魔幻现实主义。
余切本人如何?
他确实是懂得西语,他还认识马尔克斯,但懂得和会用是两码事。
数学家陈景润在研究数学时,为了跟上国际上数学研究的进度,自学英文,当他做出哥德巴赫猜想的相关前沿研究时,他的外语水平仍然不足以到国际刊物上投刊。
小说写出来之后,他拿去交给文学月刊《十月》,三天后,编辑部发来审稿报告:“你小说是不是在致敬余切?”
什么?我妹有!天杀的!我根本没有!我学的是博尔赫斯,马尔克斯——这怎么会和余切有关系?管谟业目瞪口呆,结结巴巴的回信:“我最近没有看余切的小说。余切和魔幻现实主义没关系,我们都知道,从根本上,他否定了这种文学。他说,这是拉美现实主义。”
随后,管谟业找到一本《2666》的中译本看,看完后来不及纠结为什么余切会这种小说,当场嚎啕大哭的也是他:我似乎一直生活在余切的影子下。
……
语文教材组在86年成立了编委会,简而言之,编委会定下基调,而各地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拔文章进入教学教材。编委会选定的小说越被选拔,越说明编委会的水平高超,符合全国各地编者的审美水平。
余切总共有五篇小说进入中小学教材。在五四以来的所有现代作家中,他所占的比例仅次于鲁迅。
这件事情一开始引发了争议,我们不做反孔精英,不迷信权威,但你这样是不是搞太过了?那么多文学巨匠在前二十年挂了,啥也没享受到,难道不值得上个教材?现代小说家选不出人,为什么不选古代的,外国小说家也能入选啊。
结果在这个月,阿根廷给余切颁发了文学奖。总统亲自颁奖。
虽然这一奖项并不大,然而对时下的国人来说仍然是难得的好消息。传言《2666》还被一批西语作家提名塞万提斯文学奖,这是西语世界的最高奖项。
如果能成,这是中国作家了不得的成就。相当于巴西选手拿到中国乒乓冠军。《小鞋子》、《落叶归根》入选小学教材,《未婚妻的信》、《大撒把》和《我们俩》则进入到中学教材。
《十月》的现任总编苏玉说:“要说神童,我们原先也有更厉害的神童作家,刘堂,这个人十岁时写的小说写满了五个本子,轰动全校;十三岁时写的东西登上《新民报》;十五岁时,初中还没毕业的他竟然被调去《冀省文艺》当编辑;17岁时,高中还没毕业,赶上教材改革,发现语文课本上的小说,就是自己曾写过的文章。”
“我们如何对待他的?勿要使悲剧再犯,作家的腰杆是直的,折不得!”
苏玉成功了,她提前被任命为下一届全国高考的语文命题组组长,有消息称她有可能被调入教育部门发挥余热。因为她极力要求把余切小说引入到教材,结果果然很受欢迎。
苏玉非常开心。
当初王世民病故,《十月》选拔总编,点兵点将到了苏玉,她思考了一下慷慨赴任。虽然做一个普通编辑也没什么不好,但做总编还是要更海阔天空嘛。
石城,红楼梦剧组。
因为东南亚富商的投资,荣国府影视基地提前在这完工。
剧组为了拍摄出古色古香的大观园,一比一复刻了小说中的荣国府,张俪和陈小旭几乎每天都在拍戏。吃穿住行都和古人没什么区别,一睁开眼,就是古色古香的建筑。
不过,就算是在这儿,她们还是经常能听到余切在美国的消息。
“你俩现在和亲姐妹有什么区别?”导演王福林说。
“这几年每天都在一块儿,就算是真的薛宝钗和林黛玉,也不一定有你们两个亲密。”
王福林摇着头。他已经看出一些征兆。
张俪性格和薛宝钗很相似,不怎么愿意说话,笑起来也很含蓄。陈小旭却相反,原先是个机灵鬼,现在她每天拍完戏之后,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和张俪打闹。
扮演王熙凤的邓洁失落道:“我原先是张俪最好的朋友,现在我不再是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不知道。”
别人调侃道:“你也可以是,又怎么不可以呢……”
邓洁笑道:“宝钗和黛玉是一体两面,我就算了吧,她们是一个完美的人,被生生分成了两半,天生是要在一起的。”
谁能拥有这样的人?
也许按照曹雪芹的设定,需要“天上人”才行。
王福林跟她们说了两个事情:一个事情她们早已经知道,《红楼梦》在今年内会拍摄完毕,现在要留学和拍其他戏,或是转行的,可以做好准备了。
央台养不了这么多人。
令一个是请余切来剧组探班,客串。
“他可以演皇帝,演玉皇大帝嘛,只要他愿意。”王福林挥手许诺道。
《红楼梦》剧组现在有几个投资商,分别是央台、民营商人和海外富商。
近期的“美国华人寻根热”让商人们有了盼头,他们觉得这部赔钱电视剧搞不好真能在其他地方赚点钱,于是跟进加大投资,希望把电视剧刻录成录影带,到海外去发行。
《红楼梦》本来的钱是要用光光的,现在还要靠着这些富商续命呢。
现在海外辨识度最高的人是谁?李小龙。打星,死了。
尊龙,他在拍《末代皇帝》。
房仕龙,打星。
……
还有谁?细想之下,居然余切也是个人选。《红楼梦》要卖到东南亚,美国去,自然不是给白人看的,而是给那些对母国文化感兴趣的华人来看。
“yu”这个名头在其中可是鼎鼎大名。
于是,王福林希望张俪能请余切来扮演那个“不存在的幕后皇帝”。《红楼梦》原著中皇帝的形象很模糊,而且皇帝之上还有太上皇,有人认为这个角色是曹雪芹在写书时“避尊者讳”。
在小说里面编排皇帝是要被砍头的。
现在当然不需要考虑到这些。
王福林走后,陈小旭和张俪两个人复盘起来。
81年,内地发行了第一批国库券,84年第一家股票上市,到今年,沪市工行已经开始接待股票的柜台交易。
为了做生意,和余切找话题,两人经常看金融方面书籍,于是也开始关注起金融黑话。
张俪说:“为什么他自己不去问,却让我们来问?”
“不要怕,这是技术性调整!”陈小旭说:“因为余切是大作家,比那些红学家高得多……”
陈小旭伸出大拇指!“王导来说话,万一人家不来怎么办?本来就不需要来的!”
原来是这样。
张俪立刻问:“前两年我记得你挺瞧不起鱼哥哥小说的,现在怎么完全相反了。”
陈小旭对天发誓:“我从来没说过那些话,你可别到处乱讲,余切的小说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那你以前怎么不说好?”
“因为余切本来就欺负我,我要再说他厉害,那就欺负个没边了!”
陈小旭望着张俪,泥鳅一样缩到了她胳膊里面,摇着胳膊道:“总之,你千万不能说这些事儿!他心眼可小,一定会报复我的,求求你了,求求你了。你撺掇我骑摩托车的事,我也不告诉他!”
“你还威胁起我来了?”
两人随即打闹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