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危险的作品】(求订阅)(1 / 1)
京城,兴华胡同。
正房的书房里面很安静,窗外是安静的四合院院子,孩子们去上学了,宋妈也出去买菜还未回来,整个院子外面都很安静。
林有成低头伏案写着稿子,稿子写得很慢,时不时林有成就会要停下来,仔细想一下会,然后才继续写下去——
“我情绪低落了多日。我小心提防父母和兄弟姐妹发觉任何蛛丝马迹。吃饭时我和大家一起说点什么,也和大家一起吃点东西,一吃忍不住要呕吐,我就坚持跑到厕所去。我去上学,然后去操场。我在那儿一个偏僻场所打发下午的时间,谁也不会找到我。”
“我的身体在渴望着她……”
……
林有成写了有一会,也就会停笔休息,并没有一直久坐,会起身走走,活动一下身子骨。
毕竟人到中年,还是需要好好保养。
林有成看了一眼书桌上的稿子,他很清楚这部小说原版有多经典,登上《纽约时报》冠军的畅销书籍,先后获得汉斯·法拉达奖、“世界报”文学奖等奖项,但其实在这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之前知名度并不高,还是因为同名改编电影一经推出后即迅速走红,女主角凯特·温丝莱特凭借此片奥斯卡封后,进而小说在全球成为超级畅销书,在短期内迅速畅销世界。
林有成并不觉得,在没有被改编电影之前,这个宁静而又深层的爱情故事会无人问津。
毕竟他现在不是什么文学界的新人,他只是在考虑这部小说的情节尺度有些大胆,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危险,他也不知道杂志社的编辑会不会同意发表,又会如何看待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和三十六岁的女人在床上一起“学习”这个情节。
要知道这个故事里面,会有不少的篇幅写这两个人的床上学习,而且林有成也没有打算要修改或者说删减这部分。
因为林有成很清楚地知道,原本的故事里面多次写到少年心里关于女人的味道、以及自己对这种味道的迷恋,都是在说少年所喜欢的肉.体,甚至可以说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当后来少年长大结婚、与妻子一起生活,还是一直无法克制自己,老是把这一段日子同当初的女人的生活进行比较。
哪怕是多年后,主人公已经淡忘了女人当时的模样,那个中年女人成了“一个没有脸的她”,但是嗅觉上的女人依然那般鲜活,在最后一部分,依旧会有相当长篇大论地描述那个女人身上的味道,其实也就是肉.体。
出于感觉的爱情,比如气味相投的嗅觉,是最本能的爱情。
也许,故事里面的女人一开始不爱少年,她把他当作满足欲.望的工具、朗读者。可是少年深深地沦陷于女人。很显然,这种迷恋叫做情恋,尚未升华到生死以之的程度,可是,正是这种带罪的迷恋,有着一般人所难以想象的强度,终生不移。
林有成也不知道,杂志社编辑会如何看待,一个十五岁少年的情书。
这个问题在林有成的脑子里一闪而过,他更多的还是考虑整个故事的改编。
其实原本的故事从艺术性上来说,语言十分简洁,形式也很简单,全书以三个章节来划分江夏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江夏与杨菊的相识和相处,青年江夏与杨菊在审判期间的重逢,审判之后十多年间的沧桑变化。叙事方式也是单一的,整个叙述是以江夏的视角、用回忆的手法、依照时间顺序来推进的,因此也贯穿了统一的腔调。
在行文中保持着一种沉稳、严肃、冷静和直率,不慌不忙地从容道来,一边回忆一边讲述,一边感受一边表达,一边提问一边分析。
江夏的欢愉和痛苦、疑惑和追问,都被讲述得理性而直白,还时时透出一种浸在骨子里的沉痛之感。
林有成并没有改变故事的行文叙事,也没有想采用不同的人物视角去写这个故事,因为他很清楚这个故事并不是华美精巧的,也不是轻松愉悦的,反而是有种让人肃然心动的力量。从一开始,江夏就自剖其心,他对杨菊的炽热的情和欲,他因为爱上有罪之人而卷入其罪的羞耻和自责,他不知道对爱人的罪行是该理解还是该谴责的矛盾和迷惑,他因为自己对杨菊的背叛和拒绝而产生的内疚与怀疑,还有他对解放战争之后成为俘虏的罪责该如何面对和评判的追问与思考,他对麻木不仁和沉默不语的警醒与质疑,都以一种坦诚、敞开又真切的态度朗声说了出来、问了出来。
可以说,整个故事就是把江夏的所感、所思和所察,从个体最细微的心思、到人心最深处的幽暗,从最简单的愉悦、到最痛切的责问,都不加修饰地摊在读者眼前,一丝不苟,也一丝不挂。
正是因为不为人讳言,也不为己讳言,只是认真地观察,郑重地思考,沉痛地诘问,既不举重若轻,也不避重就轻。正是因为如许的真诚和庄重,江夏与杨菊不合理论的情爱纠葛才能不带有一丝淫.邪和轻.浮。
其实真正需要林有成特别改写的情节,也就是小说的第二部分,已经长大的江夏再次见到杨菊是解放战争之后,杨菊因为在对面担任过监狱的女看守,还被安排处理杀过我谠人士,自然也就会要接受审判,但是很显然,最重要的情节也不会改变,杨菊就是一个文盲。
为了避免暴露自己是文盲,杨菊在审判时上拒绝被辨认笔迹,直接揽下被指控的所有罪行。文盲作为重要的象征,其实也可以算是象征着一些人在那个战争时期,像文盲一样生活在黑暗和无知当中,既无法辨别是非也无法在是非面前保护自己,大多数人只能选择麻木地接受。可以说,整个故事一直围绕着文盲这个核心思想:因为杨菊不认识字,江夏才为他朗读。
即便是在接受审判时,杨菊被昔日的同事栽赃了很多莫须有的事情,她也没有去争辩。
当然林有成也很清楚,这个故事和鲁迅的那部最后不认识字,画了一个圈的阿q不一样,因为在鲁迅笔下的阿q这个深受剥削压迫而不觉悟的贫苦农民的遭遇,是揭露了封建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以及愚昧。现在林有成笔下改编的杨菊是城里的人,虽然是个文盲,但一直都在城里生活,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能辗转成为监狱的女看守。因为无知,只是遵照上面的命令。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考虑到这部分人因为职权缘故或多或少已经犯过错,在解.放战争之后,我军会先对这些人进行集中教育,随后根据他们犯错的级别以及留去意愿对其进行释放、改造、留用等处理。对于那些执意助纣为虐的俘虏,以及虽不是战犯,但也曾残害的内战分子,还有冥顽不灵的人,除去一部分因罪孽深重而被直接枪决的,一般会对其实行一段时间的监禁和改造,一般被监禁的时间往往都达到了十年以上。
很显然,杨菊就是虽不是战犯,但也曾残害过人的内战分子。
在林有成看来,这也是《朗读者》这个故事的特别之处,即是情雨与爱雨混沌不明的爱情故事,更是有对战场之外的战争审判,战争中的文盲犯下平庸的恶,恶的结果来自自己的自尊,一个渴望文明却又无比羞耻的人,吃尽苦头。
尊严对于有些人来说,高过一切。
经过漫长的命运的缓缓揭示,江夏知道杨菊有罪、也知道她最深藏不露的身为文盲的秘密。但是江夏所知道的杨菊,仍有大量的空白点,比如:她的父母亲是什么人?她有没有兄弟姐妹?为何一生形只影单?在他之前,她有没有过爱情?她对自己的杀害同.志行为真的忏悔了吗?甚至最致命的:她爱过他吗?江夏试图理解杨菊,可是从另一个角度,导致这种空白点的原因,是他同时又逃避理解。审判期间,他的内心活动是:“一旦她锒铛入狱,接受改造,就会从我的世界,从我的生活中彻底消失。我要她远远离开,我要她遥不可及,要她成为回忆。”作为学法律的学生,他从来没有否认过杨菊的罪,但是,“爱上一名罪犯却使我罪责难逃”。这种“不应该的爱情”使他深感纠结,他没有道杨菊娜是文盲的真相,托辞是尊重杨菊本人的选择,但是其中亦有为自己的未来考虑、必须隐瞒事实的成分。
这其实也是一种人性的自私与逃避。
逃避杨菊,逃避罪感,逃避理解……,然后,在一个个失眠的夜晚,他高声朗读,继续充当杨菊的朗读者,可是,他没有给杨菊哪怕回一封信、探一次监、聊一回天。
直到没有退路,他才第一次去探监。而此时,杨菊的味道变了。在探监的时候,他闻到杨菊身上老女人的体臭。如果说原来有洁癖的杨菊,也许是在用肥皂和香水遮掩自己身上的涩味,就像她遮掩自己的文盲身份一样,维持着自己的尊严。在经过多年的狱中生活以后,突然放弃了一切,杨菊很少洗澡、暴饮暴食,变得臃肿肥胖,闻起来也有股味儿。这其实是很关键的一笔,如果她爱着江夏,也许是会在乎自己的形象,包括在乎自己的味道。
快出狱了,她应该知道他会来。
也许是不爱,因为即便连江夏,也不了解她。杨菊选择了死亡,没有给江夏留下片语只字,只是在遗嘱中告诉监狱长向他问声好。
最奇异的是,经过了这么多以后,在去执行杨菊遗嘱的路上,江夏再度梦到了杨菊,他对于杨菊的情雨还是如此刻骨铭心,简直叫他悲痛欲绝。
这也是林有成选择写《朗读者》这个故事的最重要的原因,故事依旧不仅仅关于爱情,还有人性。
林有成休息活动了一会,然后又坐回自己的位置,继续伏案开始写着稿子——
“当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合二为一。当我们沉浸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我们消失时,你在我心里,我在你心里。这之后,我是我,你是你。”
……
“她是认真的。在她让我淋浴和床上之前,我要为她朗读半个小时的课文。现在我也喜欢淋浴了。我来时的欲.望,在朗读时都消失了,因为朗读一段课文时要绘声绘色地把不同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这需要集中精力。淋浴时,我的欲.望又来了。朗读、淋浴、床上,然后在一起躺一会儿,这已成了我们每次约会的例行公事。
“她是个注意力集中的听众,她的笑,她的嗤之以鼻,她的愤怒或者是赞赏的惊呼,都毫无疑问地表明,她紧张地跟踪着情节……”
……
很显然,林有成对于这个在床上疯狂学习的情节,还是觉得有一丝危险,毕竟这两个人的年龄还是相差太大,尤其是那个时候的江夏才十五岁,还是一个少年。
这样的年龄,也许在有一些人看来会是犯罪。
一时间,林有成都有在想这部小说投给哪个杂志社,《人民文学》张伟那边会不会同意发表这个情节,又或者是巴老那边的《收获》,毕竟巴老也是真的有在向他约稿,上次在《赎罪》的作品研讨会上《收获》的副主编李华军还特意转达了巴老约稿一事。
虽然这个念头闪过,但是林有成还是想着等张伟看过之后,如果《人民文学》对于这个情节,又或者说是这个故事的态度谨慎,林有成也会选择别的文学杂志,毕竟现在找林有成约稿的杂志社很多。
林有成上过四大名旦杂志之后,就没有再继续往那四大名旦杂志上投过稿子了,单就这一点,就让《十月》、《当代》那几个杂志社的编辑十分难受,有种上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感觉。
林有成也没有多想,不管怎么说,一切都还是要等这个危险的故事写完之后再谈危险的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