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新的邀约】(求订阅)(1 / 1)

加入書籤

国内现在想要找林有成写剧本的电视台和制片厂非常多,不少导演都想要和林有成合作,只不过林有成这位大佬的身份不一般,又有漂亮国那边给出百万美元稿费,这自然也就让国内不少导演都心里打鼓,不知道能不能请动林有成。

当然,真正认识林有成的人,自然也会知道林有成并没有因为漂亮国那边的行情就对国内狮子大开口,要不然早在之前林有成将《赎罪》这个本子交给陈皑鸽去拍摄,自己担任编剧的时候就会开出高价格,毕竟在那之前林有成的《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就已经以百万美元的版权价格卖给了环球影视公司,而且前面林有成给侯晓贤导演写得电影剧本《爱》也不过十万的价格,这还是因为是宝岛那边的影视公司才会给林有成这样的编剧费用。

虽然说郑小龙这边有别的电视剧拍摄,也有和海马影视工作室合作,但是很显然他也是挺想再找林有成写电视剧剧本,要知道之前不管是《风声》,还是《我的兄弟姐妹》,以及《潜伏》都是绝对的优秀故事。

只是现在郑小龙这位熟人也都不好直接找林有成写电视剧剧本,毕竟林有成者有这功夫,都可以给好莱坞写电影剧本了。

虽然说郑小龙没好提,但是却有别的导演找上门来了,而且还是一位女导演。

陈皑鸽这边给李少虹牵线搭桥,特别领着李少虹来了兴华胡同,认识林有成一番。

其实这也就是人脉关系,不然别的导演细看在这个时候想要认识林有成,又怎么可能那么顺利。

说起来,1978年是燕京电影学院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能在那一年走进大学校门的估计是对“高考改变命运”这句话最感同身受的一代人,而“燕京电影恢复高考”也曾被《电影手册》评为“20世纪电影史上100个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之一”。原因自不必多说,因为此后国内电影电视剧能在国际国内上所达到的巅峰,几乎都是由78班的导演们去实现的。

当年有156个人考进了北电,导演系占了其中28个名额,而在这28人中只有8位女导演,其中比较有名的当属李少虹和胡梅,虽然同在78班的导演,但是也会有不同的阶层,像陈皑鸽,田状状,还有李少虹都属于大院子弟、电影世家出身,这和张诒谋,以及张健亚不一样,这两位一个是棉纺厂工人,一个是木匠。

不得不说,李少虹当初能够考上燕京电影学院也是相当有意思的,她还是听别人说起的。那时,有个同学递给她一张报纸的文艺版上有一栏燕京电影学院的招生广告。。这位同学问李少虹:“你妈妈不是学电影的吗?”,李少虹听罢就去了,她根本没想到自己能考上,但那个时候只有小学学历的李少虹报考了燕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就是考上了,后面在毕业后分配到燕京电影制片厂任导演。

这也就是因为电影世家出身。后面在燕京电影制片厂开始参与影片导演的工作,1983年并担任了剧情片《包氏父子》的副导演,就是那部人欲哭不能、欲笑不得的悲喜剧,后面还作为副导演参与了剧情片《出门挣钱的人》的拍摄。1984年,就执导爱情电影《清水湾,淡水湾》,不得不说这起点其实很高,只是后面因家庭原因暂停导演工作。

不过也就是大前年,1988年,这位女导演复出,完成了惊悚影片《银蛇谋杀案》的拍摄,也算是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导演作品,而且当时卖掉200多拷贝,是当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

去年又执导了一部犯罪影片《血色清晨》,还获得了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奖。

陈皑鸽望着林有成,说道:“有成,少虹可是一直都非常喜欢你的小说作品。”

林有成听见陈皑鸽这话,笑了笑,他这样的话听过很多遍。

李少虹望着林有成,也是说道:“我特别喜欢你的那部《嫌疑人x的献身》,当初第一次看的时候真得惊为天人。”

像李少虹最近前面两部拍摄的电影都是犯罪题材的作品,可想而知李少虹对这个题材倒也并不是完全反感,更别说林有成的这部《嫌疑人x的献身》还不是一般的犯罪题材,这其中的犯罪手法和爱情当初那是让整个文坛都拍案叫绝。

“说来,我那个时候也特别想拍你这个故事,后面侯晓贤导演拍你这部小说,拿了金棕榈,我还特意去看了电影,侯导拍得太好了。”

李少虹一脸笑容地说道:“你其它的小说每一部我都有看,真的很精彩,我也是你的读者。”

林有成听着李少虹的话,其实心里也明白李少虹来找他是因为什么,不过李少虹即便不直接说,他这边肯定也不会直接问,现在听李少虹这些话,不管是不是恭维,他这边也都明白这就是现在他在圈子里面的地位,多多少少这些人都会想要结交于他。

现在李少虹的心思自然也不言而喻,也是想要找他写剧本。

说来,其实李少虹这位导演也是无奈,一开始1987年,为了迎合市场化大潮,国内各大电影制片厂都在组织拍摄商业片,燕京电影制片厂当时扒拉来扒拉去就是他们几个年轻导演,于是《银蛇谋杀案》的任务就意外地落到了她头上。

李少虹也很清楚那时候大伙说到好莱坞都谈虎色变,唾弃好莱坞的商业电影,她当时不愿意拍,最后还是掉着眼泪去拍的。

她第一反应就是觉得自己特别倒霉,哭得稀里哗啦,同学们都拍了《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盗马贼》这样的文艺片,她的命运却不如他们。那个时候在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班长田状状就劝她拍,最起码能得到机会,证明是可以的,等得到认可就可以拍自己想要拍的。

后面也的确证明自己了,后面拍得的《红粉》拿了柏林国际电影节影视效果银熊奖,但拍摄过程一波三折,要知道1993年国内开始有版权法,原著苏潼的《红粉》在版权法之前卖给了燕京电影厂,也定了让李少虹来拍。版权法之后,苏潼又卖给刘晓箐,刘晓箐想让姜闻拍这部片子。

燕京电影厂不干了,于是打起了这场第一官司,最终仲裁的结果是燕影厂赢了。

关键香江导演徐可资助了《红粉》前期筹备的钱,但等到电影立项时,相关政策规定取消合拍片,徐可当时就傻了,完全不知该怎么办,这钱等于打水漂了。

《红粉》最终筹到250万元人民币,因为在发行上急于收回投资,在后面电影局审查通过《红粉》之后,香江大洋影业有限公司就以380万元人民币买走了该片的全球版权。

说来,这部电影最终收获了280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也是国产片第一次实行国际通行的分账模式,制片方分成35%,电影公司+影院分成65%。

可以说,这个模式到后面一直几乎没有变,比例上都差不多。

《红粉》在艺术和商业上是成功的,但等李少虹好不容易证明自己的时候,后面又不一样了,国内电影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剧变,原来电影制片厂都是计划经济,电影厂会把所有东西都配齐,但后面在1993年后开始体制改革,取消导演室,所有人的电影都是自筹资金,因此她拍电影遇见了前所未的困难。

在寻找投资上让李少虹感到心力交瘁,相比之下,拍电视剧不用为筹钱操那么多心。当时,李少虹、滕纹骥、等一批第五代电影人都“下海”拍起了电视剧,而且电视剧市场空前繁荣。

在严峻的生活面前,这位女导演只能暂时把艺术的梦想藏在心里,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曲线救国。

那时,后面李少虹和朋友李小宛就开了荣信达公司,两人在1992年首次合作电影《血色清晨》,次年便合开公司荣信,一个主抓导演,一个主抓经纪。

说来荣信达成立之后的第一部电视剧《雷雨》便取得了成功,挣得16万5400元,看似不多,但其实这在当年已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国内文学圈和电影圈会对林有成的

后面作为李少虹真正代表作的《大明宫词》深受观众喜爱,荣信达也瞬间成为国内主流制作兼经纪的影视公司。也就是后面因为《大明宫词》和《橘子红了》两部电视剧,这位女导演的名字在《燕京日报》上出现近十次,将电影镜头般的唯美画面与精雕细琢的细腻情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种诗一般的“美丽与哀愁”成了李少虹的招牌。

林有成看着李少虹所走的路,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打算走的路,也是打算兼顾影视制作和艺人经纪,当然在林有成看来最重要的还是影视制作。

李少虹这边让陈皑鸽引荐她认识林有成,自然也是想要和林有成这位编剧合作,也就直接说道:“我也特别喜欢你的那部小说《朗读者》,我这边想改编拍摄你的这部小说,特别想请你担任这部电影的编剧。”

其实作为导演,自然非常清楚林有成的那部小说《朗读者》究竟有多深刻,一个中年女人和一个少年的不论之念,而且还为了自己的尊严,宁肯入狱都不透露自己是文盲,这样的故事怎么不可能会让导演动心,当然也会有导演担心尺度,不过即便如此像姜闻,还有之前宝岛的侯晓贤也都有想拍这部电影。

对李少虹而言,这部关于中年女人的不论爱情故事,她觉得自己一定能够拍好,当然李少虹自然也是想要拍《朗读者》这个故事,也和她的几位同学一样,冲击国外的电影节奖项,尤其是三大电影节的奖项。

林有成望着李少虹,直接说道:“这部小说这边已经答应了姜闻。”

陈皑鸽听见这话,不禁问道:“姜闻他不是要拍那部《阳光灿烂的日子》?”

“他这边是打算拍完《阳光灿烂的日子》之后,拍这部《朗读者》,不过我这边的版权还没有卖给他,你可以和他去谈一下。”

这其实也是之前林有成和侯晓贤导演说过的话,只是那个时候林有成给了侯晓贤导演另外的选择,也就是拿出了《朗读者》里面藏着的另外一个故事《爱》,现在《爱》这部电影自然也不会有李少虹的机会了。

更关键的是,虽然说李少虹这位导演的功底也不差,但是肯定是比不上侯晓贤这位连拿两大电影节最高奖的导演。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林有成会把《爱》这个电影剧本交给侯晓贤来拍摄。

至于李少虹拍摄《朗读者》这部电影,林有成心里倒也没有觉得不合适,毕竟李少虹的功底不差,而且又是女性导演,拍摄《朗读者》这部电影,没准还能更好地视角去展现杨菊那位不认识字的中年女人。

当然,这都还是要看

李少虹这边听见林有成的话,自然是有些失望的,没有想到林有成这边已经答应了姜闻,不过她也听明白林有成的意思了,这边林有成也只是口头上答应了姜闻,小说的电影版权也没有卖出去,如果她真的想要拍这部电影,就需要自己去找姜闻谈。

陈皑鸽明白林有成这话的意思,也知道林有成为什么没有直接答应李少虹,毕竟当初姜闻就有想拍《赎罪》,后面林有成还是把这个本子交给他了,现在《朗读者》这个故事,林有成既然答应了姜闻,自然就不好再反悔,交给李少虹来拍,即便没有买下小说的电影版权。

李少虹望了一眼陈皑鸽,陈皑鸽不禁说道:“那就找姜闻谈一下,他现在还要拍《阳光灿烂的日子》,后面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拍这部《朗读者》。”

李少虹点了点头,望着林有成,笑着说道:“那我就去找姜闻谈谈。”

看样子,李少虹终究是要和姜闻不打不相识,一定要谈一下电影版权,好在这一次还不用直接打官司。

“有成,你觉得谁能够演《朗读者》杨菊这个角色。”

林有成笑了笑,说道:“刘晓箐之前和我说,挺想演这个角色的,除了她,潘红也可以,对了,还有斯沁高娃也很合适。”

林有成和潘红的关系不错,也知道潘红的演技绝对毋庸置疑,不过他另外也提了斯沁高娃这位绝对的实力女演员,也很适合《朗读者》里面的杨菊这个角色,至于演技那绝对是没话说,1983年,凭借剧情片《骆驼祥子》里面的虎妞这个角色就拿了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后面1985年,凭借文艺片《似水流年》获香江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大陆女演员,绝对的演技派。

李少虹听见林有成这话,也不禁点了点头,十分认同林有成这位作者的意见。

“有成,我这边要是能和姜闻谈下来,还请你担任电影的编剧

林有成听见李少虹这话,不禁笑着点了点头,对于担任编剧他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毕竟李少虹要真的拍这部电影,自然也是想要冲三大电影节的。

虽然还不知道拿奖不一定知道会拿什么奖项,但就像旁边的陈皑鸽拍的《赎罪》一样,后面还给他拿了一个最佳编剧奖。

说不定,李少虹拍这部《朗读者》也能给他在三大电影节的拿个剧本奖,毕竟冲奖这件事谁也说不准,而且《朗读者》的故事那绝对是实打实地精彩,要不然姜闻,李少虹,还有侯晓贤一个个怎么会都想要拍这部电影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