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位格咔咔涨(1 / 1)

加入書籤

和原时空一样,本届戛纳最佳导演出了双黄蛋。

接下来的评审团大奖和金棕榈奖都和原时空一样。

《钢琴师》拿下金棕榈,成为本届戛纳卡最大黑马。

不过媒体记者们也没忘了另一匹黑马《龙虾》。

作为本届戛纳一开始最不被看好,所受待遇也是“最差”的两部电影都拿下大奖,对一些媒体来说还是很有话题性的。

在这基础上,路江又是戛纳,或者欧洲三大设立以来,第一个在同一届拿下长片、短片双料奖项的导演,其话题性也不输金棕榈获得者。

所以颁奖结束后,有相关记者甚至专门招呼了路江和《钢琴师》的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一起拍了照,搞得跟两人一同拿了金棕榈似的。

事实情况也确实很有误导性。

戛纳这边的新闻、照片传回国内后。

刚刚起床,还不明真相的陈大诗人看到路江和罗曼波兰斯基一人一座金棕榈奖杯一起合影的照片,大诗人菊花一紧,瞬间梦回93年,当时他和简坎皮恩的《钢琴课》共享金棕榈双黄蛋。

所以,现在国内又多了一个金棕榈?

而且同样是双黄蛋?

再看电影名字,好家伙,连双黄蛋的队友名字都那么像,一个是《钢琴课》,一个是《钢琴师》。

大诗人越想越觉得别扭,但就是不知道别扭在哪里。

好在陈虹很快给他解释了一番。

清醒后的大诗人了解完事情全貌后,大松一口气。

不是金棕榈就好,哈哈哈!确认警报解除后的大诗人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然后第一时间找人要路江的号码。

后生不错,得给他送点来自长辈大哥的关爱.在大诗人找人要号码的时候,内地媒体已经炸锅。

各路媒体争先报道戛纳新闻。

其中重点围绕在路江这次战果的历史意义上。

首先是“最佳导演”,和韩三品他们预料的一样。

作为内地第一个拿到该项荣誉的导演,对路江个人的加成比评审团大奖大了太多。

除此之外,路江长短片两部作品均拿奖这事也被大书特书。

当然这里头也有人质疑,一个导演同时有两部作品参选,是不是不太体面,是不是坏了规矩?有的“专家”甚至直接表示,你这么搞,会不会让老外觉得中国人唯奖项论?这种面对国人取得荣誉第一反应就是泼冷水的情况,也是当下特色,或者说国人特色之一。

不过路江这次的荣誉还真就是拿得堂堂正正。

很快就有官媒给出了详细科普。

首先是规则解释。

欧洲三大电影节,并没有限制一个导演在同一届电影节同时长短片两部作品参选。

所以在往届的欧洲三大,此类情况也都有出现过。

比如1962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前苏联导演塔可夫斯基的短片《压路机与小提琴》就进入了非竞赛展映单元,长片作品《伊万的童年》更是拿了那年的金狮奖。

1965年的柏林电影节,同样是罗曼波兰斯基,长片《冷血惊魂》拿了当年的评审团特别奖,短片《胖子和瘦子》则是进入展映单元。

还有2002年,今年和路江同一届的法国导演米歇尔贡德里,长片《人性》入围“一种关注”单元,短片:《滚石乐队:让我紧握你》在“导演双周”展映。

路江不是特例。

而且过往这些导演里,全都没有两部作品都拿奖的先例。

要么长片拿奖,要么短片拿奖,或者干脆两个都不拿奖。

这也让路江这次的荣誉含金量更加扎实。

是实打实的“创造历史”!不仅是创造了欧洲三大的历史,更是创造了中国电影人的历史!有了官媒压阵,整体舆论风向便迎来好上加好。

“路江创造戛纳历史”

“路江长短片均获奖,成为世界影史第一人”

“路江成为第一个获得最佳导演的内地导演”

“第一个处女作获得欧洲三大大奖的导演”

“世界上第一个长短片同时获奖的导演”

“迄今为止,路江三部电影作品全部获奖”

“路江一不小心创造历史,距离短片大满贯只差一部作品”

“.”

各种报导,围绕本次话题转着圈着各种报导,使得路江的名望节节攀升。

其最大的好处,就是一举打破了路江偶像剧演员、偶像剧导演、偶像歌手等“偶像系”标签。

使其一举成为“高贵”的电影咖,而且位格极高。

毕竟内地第一个戛纳最佳导演嘛。

要是再往大了说,他也是和老谋子、姜闻、王家卫等人一个档次的电影导演。

如此带来的其余隐形红利先不说。

最近的,就是《龙虾》的预期票房咔咔直涨。

韩三品说了,内地方面一应电影院绿灯大开,首映时间定在了7月10日。

现在的电影院不像后来那样,院线播放哪部电影,电影院自己说了不算。

现在的情况是,你想要有更多的影院播放你的电影,你得一家一家谈!

很多时候都是喝酒喝出来的。

关键很多时候喝了酒都没啥用。

原先韩三品处理《龙虾》全国放映一事时。

有他出面,再加上路江本人的人气加成,全国大概预计能卖出50份拷贝的样子,成绩不算特别好,但也算当下的中等偏上。

现在不一样了,戛纳奖项一出,路江位格大升,粉丝们的消费愈发愈发高涨。

这让各路影院老板也是信心大增。

一天内,预定的拷贝数量就多了40个!韩三品说,最终搞不好能卖出150个以上的拷贝。

这已经和冯大炮往年的贺岁片成绩差不多了,也就是说,光看拷贝数量,路江现在在导演方面的商业价值就已经追上了国内商片第一人冯大炮。

当然最终票房成绩肯定不能按照拷贝数量多少来算,票房最终看的还是宣发和电影类型和质量。

同样的拷贝数量下,《龙虾》作为文艺片,很难打出冯大炮商业贺岁片的战绩。

不过这也已经足以让路江奠定人气和商业基础。

接下来他要是拍一部商业片。

“票房指定差不了!”韩三品信誓旦旦地表示。

从他眼里,路江分明看到了诱惑的神采。

路江微笑着不回答。

你别急。

商业片,不远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