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就问行不行(1 / 1)

加入書籤

让卫东还就认这招儿了。

本来上次港商们就提出小字辈来跟着我们打高尔夫球啊。

hk大佬们都是打高尔夫聊生意的,要融入我们的圈子就得玩这个。

更别提那位李半城是出了名的爱好打高尔夫。

让卫东却偏不。

商州来的泥脚杆从来没玩过这东西,四十年后都没有,现在也不打算玩。

之前在平京的时候,就听说那边准备搞这个。

特么草都吃不上,还搞这么昂贵的玩意儿,让卫东很不以为然。

现在也不玩。

三四十年后不是好像有个说法,这种东西都是什么服从性测试吗,逼着去加入圈子。

可能最近这两年让卫东的心气儿还是在不知不觉的改变。

一大早跟几个国集的业务经理坐车到边境口岸,也不开老方的双牌车,就普普通通的乘坐大巴车过关。

这几位是每天都要到hk去跑业务,让卫东把刘晓勇揪出来跟一起。

李雪红明显想跟着一起,不过她没手续。

这块儿还是卡得很严。

在路上就谈笑风生,人家是当zz任务每天过去上班又回来,上车就绷紧表情闭目养神。

这货手舞足蹈的谈昨晚在甲板上打篮球,有几个从市里赶过来的挺不错,估计在南下前的单位也是篮球爱好者,没准儿还有体工队的。

但人家这么跑一趟还是有点远,那么晓勇你就应该在新的酒店设计里面尽量腾出来个篮球场。

真就老板意志,快捷酒店搞什么篮球场。

谁知刘晓勇在花旗的时候还真看到过,这也就汽车旅馆的档次,很多汽车旅馆在外面停车场确实做了篮球场。

认真记下好的好的。

让卫东又去撩几位国集干部:“今天跟我去打球,你们成天在街上跑,做销售业务还是要多结交人,没准儿这边也有生意,如果空跑的话今天所有出差成本算我的。”

工作也是真不容易。

老方要求搞起工业园区,搞集装箱公司,可起步的时候连码头都只有几百万资金,更谈不上有谁来买集装箱,就是各级干部天天朝着hk去满街拉业务,那边吃喝又贵,就自己带干粮水瓶。

哪像后来都是高大上的跨国集团动不动晒高薪。

拓荒者都是最苦的。

效率还低。

这些每天都往返hk的业务经理肯定都是zz上值得信任的干部,但真不是生意人,更不是精通业务的推销员。

闻声都讪讪:“让总你业务关系跟我们不同,我们还要肩负跟各种外商企业沟通交流的任务。”

因为基本都是国字号企业、直属机关调来的人,级别其实蛮高。

他们和那些长期在hk经营的国资公司还不同,就是敢打敢冲的直接找各种大企业、大公司谈,什么活儿都敢接,只要能把要破产的码头和集装箱厂带动。

正儿八经的销售大王不这么看:“我们现在说直白点,就是小码头小金属加工厂,去找大公司大品牌,一来接不上人家的活儿,二来就算施舍点也是层层下放小鬼难缠。”

大家脸色难看又不得不承认是真的。

让卫东跟老方这边打交道都大半年了,他一直不参与接手这边的活儿,就是感觉这边都不是做买卖,是打仗,是上班。

努力是努力,战术不太对,还不好说。

老方自己都是凭借功力深厚,硬生生的跟外商达成各种合作,下面这些小干部哪有这份威望地位。

好比皮带哥、小目标这些能跟省级大佬谈业务,他手下的地产业务员没这个能力啊。

还得按照普通销售业务员的路数来。

“真要做业务,我建议是两头调整,一头是对内找我们那些出口企业,集装箱卖给他们,哪怕很多是租箱子,在我们这买了给他换啊,厂里装好拉过来,码头给他们个空箱子带回去,是不是方便很多,这么多厂,一个厂有两三个柜,这总量也比我们去做登机桥大得多,全国能做几个登机桥,还要花很大力气去学做这种高标准玩意儿。”

就手把手教:“哪怕对外做,不做箱子,也尽量找街头巷尾的社会业务,大单是靠关系,小单冲量才是王道。”

这边才勉强听了,疑惑重重的跟着去。

打篮球也能谈生意,谁也不信是吧。

到了hk,让卫东也不回豪宅家,打了两部车直奔尖沙咀码头附近的篮球馆。

沪海半个月,江州两三天,鹏圳又半个多,这些日子整个篮球馆装修完成,日常比赛也没落下。

光是下车看看,刘晓勇都忍不住:“哎哟,这要是带回我们船上就好了。”

涂鸦啊。

内地还没这种文化,这会儿最多刷个大字报,欧美早就流传过来了。

不需要多精致,但各种奔放情绪宣泄,爱好随心所欲的表达。

篮球主题就更好表达了,各种英文字体交错包围在篮球形象周围,画人的高手没有,画些著名的球衣号码没问题。

让卫东就观察到丹子还没成为超级巨星那么家喻户晓。

但主要是迫不及待的进去。

能开叉车进出的滑轨大门里大清早人不多,但十多个体育文化公司员工,几十个篮球爱好者在中心铺好的木板篮球场上各自忙碌、玩耍。

就这,国集干部都悄悄鄙夷:“大好时光不去做事,就在这浪费生命?!”

让卫东啼笑皆非,但又没法说。

穷啊,穷得拼命求生存的内地哪有这个闲情逸致。

只有吃饱穿暖了,才会追求爱好。

他只叮嘱:“你们也放松点,不要紧盯着谈业务,待会儿看我提醒。”

这几位压根儿就不信你打球还能拉什么业务,正经人谁会在这个时间段玩球呢。

内地除了学校体育课,专业体工队训练,其他基本都是固定在下午晚饭前后,才能看到人玩会儿。

当然,带了他们也有好处,基本都能说粤语或者英语。

因为看见让卫东进来,无论员工还是玩球的,全都围上来喜笑颜开的描述赛况、盛况,递上账单等着发钱呢!

不是工资,是野球队的周赛大奖。

让卫东不在,每天也有各种野球队来随便报名比赛。

两块场地,每天固定晚七点两场胜者可以各拿两千港币。

这俩赢家再打一局决胜负,再拿两千港币。

随便什么队,也不要报名费,来打完就有得拿,真要十几二十个人分成几队来做戏赚这点钱也没问题。

其实就是花个六千港币聚集人气,保持热度。

让全城爱好篮球的年轻人,主动朝这里集中,当成时尚流行场地。

每晚上千甚至数千人挤在这里。

光周围茶座、休息区卖各种饮料、小吃、咖啡、运动品装备的收益,都不止这个数儿。

但每周前面六天的六位胜者,周日从下午就开始作对厮杀打。

依旧是赢家两千,直到最后拿冠军,一万港币!

对体育公司来说,这才花几个钱,但几百万人口的hk,愣是从来没人这么聚集过篮球人气。

都不需要自己打广告,就开始发哥那两次引发娱乐圈热度,后来时不时过来露个面,颁发下奖金。

四面八方各种偏远村镇,都篮球小伙儿扎堆过来参赛。

以至于每晚七点那两场“资格赛”,反而成了各队争抢的机会,从下午就有不少队聚集内斗。

不多,一百港币就租场地对打,主要是裁判费,外面也搞了两个简易场地,那个不要钱自己打。

总之就是摆出篮球文化体育公司不为赚钱的富豪派头。

所有前面的奖金都是随打随给,篮球馆财务直接付现金,唯有那个一万港币的周冠军,得老板自己来给。

因为很有可能还要在周冠军之间再决大奖,又或者是周冠军里面的高手集结起来,代表hk去跟内地、东南亚打!

就问大家的热情高不高。

反正让卫东嘻嘻哈哈的去自己独立办公室换了球衣球鞋,出来热身般的玩耍,都是一堆hk小伙儿围着凑趣。

几个业务干部都有点傻眼,他们过来跑业务哪怕是个卖叉烧饭的都牛皮哄哄,更别提这些黄毛古惑仔一样的小公鸡,都绕着走。

你怎么如鱼得水呢。

刘晓勇也马上自己掏钱买球衣球鞋,换着跟上去。

完全信任的照做就是。

玩到中午,篮球馆自己都有简餐,其实都是外面订好的整份烧鹅饭、卤肉饭、鸡胸肉健身餐之类,大冰柜里密密麻麻,柜台拿出来叮一下就加几块钱卖。

财务大着舌头尽量带点普通话给老板笑称,每周光饭都要卖几千份!

其实撇开篮球场场地费用,运营工资加奖金都基本能自给自足。

可从这边十多二十名员工啥的聚着在旁边吃饭,络绎不绝的年轻人就开始抵达。

动不动就号称沙田五虎,屯门球霸的各种野球队都生龙活虎。

更有惊喜老板回来了,立刻舔着脸过来要奖金的。

气氛好到爆。

让卫东都不紧不慢,拖到下午五六点,明显各种白领、打工仔都开始扎堆出现,怕是有两三千人挤在球场边,尤其是周围高高的二层看台茶座栏杆边了。

他才拿了麦克风起身:“有没有谁能联系做集装箱的,或者做金属框架板材加工的业务,我自己有个集装箱厂要找点活儿,谁联系上做成了有业务提成!”

旁边还有助理拿粤语翻译。

真就是话音刚落,立刻连续举起好几支手臂:“没问题!我们公司就要定做集装箱!”

“卷帘门做不做嘛?”

“我有废旧集装箱要不要回收?”

“警队正好有批金属防护网在招标,你要不要做?”

业务干部已经在边上看傻了!

这哪里是篮球场,分明就是个商务信息论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