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没错,我就是这么想的(1 / 1)
也就故意拿出块闲置空地、仓库“友情赞助”给让卫东搞搞新意思。
前面个把月是铺垫,都看得不紧不慢。
现在仅仅两三天,让卫东利用已经聚起来的人气,开始产生商业价值了,立刻靠上来收割局面。
因为再晚恐怕这价码就会更高了。
让卫东也是惊了下,他被内地的商业环境和自己的眼界限制住。
对这个地块的未来还仅限于小打小闹的利用现成仓库捣鼓,没想到人家只要看到苗头就立刻狠追猛打!
内地目前根本不具备这种市场接受能力。
但hk肯定可以。
装着早就这么打算的沉着点点头:“你也看出来啊,我就是这么想的……”
倒也不是完全吹牛逼,这本来就应该是二三十年后的内地商业形态。
尖沙咀那边的顶尖商业中心必然是做各种常见的商业形态,而且是以奢侈品、表行为核心的高档场所。
这里有了大量篮球爱好者就能定位成体育用品商场。
推而广之那就是更多其他类别的吸引:“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用赛事、俱乐部、现场体验把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只要人气有了,后面的生意就是顺理成章,篮球馆、保龄球、台球还有什么,都能塞进来,全港年轻人都吸引过来,然后地块可不就炒起来了,周围再慢慢修公寓。”
当年让卫东第一次来hk,就是跟秦羽烨旁观了德叔利用游乐园炒热周边地皮的套路。
实际上在老港商眼里,这些招数很常见了。
但让卫东炒这个体育馆才花几个钱?
德叔炒游乐园花了几个亿,十几年!
六十年代开始的几个亿!
这里一个月。
虽然只是才开始,但已经肉眼可见的有搞头。
尤其让卫东这还是“有意为之”的体育主题操作:“哦哦,你最好在这里塞个体育馆,不光能保证未来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更能抢演唱会之类的生意,你看看红磡多赚钱。”
八三年才开始接客的红磡体育馆,体育赛事没多少,演唱会已经排得水泄不通了。
老亨听得喜不自禁又惋惜:“不够啊,这里地皮是沿着码头细长条,搞商业中心、公寓楼没问题,体育馆还是太窄了。”
让卫东随口:“填海呀,朝老天爷要地,稍微扩出去点才大回事。”
老亨也是老谋深算吧:“皮特,你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让卫东茫然的眼神,还引得老亨狂笑:“你装得好无辜!不就是想拉人跟你搞你那个码头的填海工程吗?”
哦哦哦,去年让卫东就放过狠话,西区码头的最大缺点是在珠江口堆积平原水深不够,老子肯定要填海造地把西区码头扩大,而且疏浚泊位水深,朝着入海口的水深处进发。
现在真想找粱嘉辉分点演技,好不容易才琢磨出那种嘿嘿被你发现的讪讪表情:“钱不是太大问题,关键是技术,我想要最好的技术,就那种……”
徒劳比划了下,三十年后网友大概都知道,有段时间很热炒过的国之重器,在南海种岛的那玩意儿,在这里挖沙,可以吸出来堆到别的地方,疏浚填海一举两得。
老亨就觉得自己精准抓到了小狐狸的尾巴,乐得击掌大笑:“我就说你个家伙有想法,行吧,我们一起注册这个填海公司,在鹏圳填出来的面积就是我们公司的,对不对?”
让卫东立刻发现自己又碰到红线了:“哎哎哎,内地不能这么算,地块是国家的,充其量我们可以换得一些其他建筑面积,我帮你在西区那一带换些地块建住宅小区,我现在有点顾头不顾尾了,全力修厂房,实在是腾不出足够能力修住宅区,你来。”
他肯定提前了港商到内地建房的时间轴。
而且让卫东的心思很简单,不愿港商建太多住宅楼盘把房价拉起来,甭管以后怎么样,在自己还能影响的时候尽量压住。
所以都是帮港商张罗建商业大厦、写字楼、酒店,商住楼也仅限于类似国际社区那种对外公寓。
江州、沪海、平京各地这会儿找港商,其实也更多是想学习他们的房地产道路,结果发现让卫东和池世明的组合已经学会,还不吝于到处教,就不太感兴趣跟港商做生意,白捐钱最欢迎。
起码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就呈现出这样的态势。
现在封装厂、晶圆厂、声卡厂等等等,以及让卫东和老方谈到要搞这些体育品牌到西区工业园建厂,那就需要大量住宅楼,哪怕打工人买不起住宅楼,也有大量的中高层和白领需求。
住的地方都没,怎么建厂。
所以老亨一拍即合:“跟你做事就是爽利!”
然后两条老狐狸就开始现场溜达琢磨,怎么利用这个约一公里长的码头边细长地块改造成带体育馆的建筑群。
初步思路是像块手表带那样,中心圆团做个漂亮精美的体育馆,以此为核心朝两头拓展成一栋栋高楼。
其实这会儿的hk,能买到的体育品牌都说不上很多,也就阿迪达斯、美津浓、茵宝等寥寥几个大牌,耐克都还没发展壮大。
但实际上欧美各地有很多各种品牌,尤其是这年代大多是一个体育项目一堆盘踞的品牌,远不到后来阿迪达斯、耐克这两大家横跨全门类的巨头规模。
所以让卫东再抛出自己后手:“等这些体育品牌尝到在hk销售的甜头,我来吸引他们去内地建厂代工生产,然后朝着全世界卖……”
老亨又开心得击掌叫好:“那不就得在hk设立各种办事处,我们的商业大厦写字间就不愁租了!”
对吧,港商大佬关心的就到这个地步。
让卫东这会儿也只比他关心得高一点点,只要能引进代工厂,盘活集装箱厂和码头的生意就阿弥陀佛。
所以这是个涉及到未来大概有十多栋楼,其中半数三五十层高层建筑,半数十来层商业中心的超级海滨体育城规划。
起码十来年的投资计划!
现在让卫东保持吸引人流量的能力,就在这个初始规划里面占据两成股份。
但每一栋楼又要看他能参与投资多少,不然一栋栋建起来分下去也就是个百分之一到千分之几的小股东。
昨天还在卖几港币一个皮饰手环的粱嘉辉,仗着跟让卫东穿一样的球衣,娴熟扮个随从秘书的样子,旁听了这场从寒暄到拍板的商业规划。
亲眼目睹只是一堆散兵游勇的篮球鞋柜台,十几张插着可乐、饮料宣传广告遮阳伞的桌椅,外加个临时拼凑的私人篮球馆,就蜕变成总价值肯定上百亿,甚至会上千亿的超级地产项目!
可以对比下,整个hk最贵的商业地产项目,就是尖沙咀占据老码头的海港城,从六十年代规划,现在只完成了三分之一,但零售额已经占据hk的百分之十.
整个地产规模估计到九十年代能价值上千亿港币。
实际上三四十年后,每年收租都超百亿!
而那座码头只有六百米长。
这里一公里。
之前老亨一直不甘心把这里平平无奇的改造成商住楼,总想搞成那样下金蛋的凤凰,无奈距离最热炒的核心地块两三公里外,没想到让卫东真可以用体育热度来带动。
而且对他也没什么风险。
本来就是改造建楼,这套做法纯粹就是拉升溢价暴利。
尤其还拉进让卫东这么个“实力背景都雄厚”,又有“操作能力”的合作者。
因为这个规模,连老亨都承受不住,得把这家公司上市,从金融市场上去募集资金来建楼。
整个项目中股东被稀释或者放大的过程,就在这家上市公司里。
从来没炒过股,但手握沪海股市最早原始股票的让卫东根本想不到这么复杂,只装模作样的漠然点头嗯,一步步来吧。
显着他好像多身经百战似的。
所以旋即成立的海滨体育城项目设计事务所,他要求塞自己的设计师进来起码担任二把手,也显得像是要控制局面的制衡手段。
老亨看看他面无表情的样子,都思考掂量下才同意。
天晓得这货仅仅是叫刘晓勇过来多参与学习,也不晓得刘晓勇会不会被灭口或者围猎。
在hk能参与引领这种规模的设计师,哪个不是金光灿灿的名校顶流。
那家伙就是个半路出家的基建团测绘员,然后到并不闪亮出名的华盛顿州立大学建筑学院进修了半年而已。
真就是步行,把这一千米长的码头岸边走了遍,现在停满了各种废弃的起重船。
未来就是这两个男人,就可以把这里改天换日。
让卫东还指着中段比划:“就这里凸出,侧面像手表发条钮那样,搞个游艇码头,又能顺便搞几个水上项目……对,风帆舢板之类?”
他突然想起来,hk的第一枚奥运金牌好像就是风帆,对吧,当时在两岸三地都特别热烈,真是全国上下都在为hk开心。
这事儿必须张罗好。
不能因为自己打岔就给影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