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不丢人(1 / 1)

加入書籤

相互介绍,寒暄之后,大家开始往里走,陆燕又看了一眼陈言音的二哥,总觉得特别眼熟。

进入大门就是前院!

里边又有一座大门,是为二门,又叫垂花门,陈凡带着三位妻子在这边迎人,礼节上丝毫不差。

到客厅这边,又泡上茶,寒暄了一会儿,两边开始商量结婚的事情,彩礼嫁妆都一笔带过,主要是婚礼。

京城办一次,宴请是女方亲戚朋友,还有陆游的同学;桂林办一次,宴请男方的亲戚朋友。

“土豆、小红薯,跟我走。”

陈言音带着两个小朋友,土豆是哥哥,才六岁,小红薯是妹妹,只有四岁,软萌软萌的,挺可爱的。

上次去桂林只见过一面。

把俩孩子带到房间,让保姆送来果盘,逗着俩孩子玩一会儿,陈言音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盒子。

打开盒子,里边是一块和田玉无事牌,还有一块翡翠平安扣。

陈言音把平安扣戴小红薯脖子上:“小红薯,这就是舅妈送给你的,看看,漂亮不?”

小红薯甜甜一笑,嗯嗯点头。

“真可爱!”

点了下小丫头的鼻尖,陈言音拿出无事牌,挂在土豆脖子上:“土豆,照下镜子,哟,还真挺合适的,喜欢吗?”

“喜欢,谢谢舅妈。”小家伙点头。

“喜欢就好,先吃水果,等会儿舅妈带你们玩。”陈言音很喜欢这俩孩子,都很懂事,还有礼貌。

不像陆游大哥家的熊孩子。

逗两个孩子玩一会儿,陆燕找过来,一眼就看到俩孩子脖子上的东西:“言音,别惯着孩子,东西太贵重,不适合小孩子。”

说着,就要去摘下来。

陈言音连忙拦着:“姐,没多少钱,一个无事牌,一个平安扣,就是有个好兆头。”

“可这也太贵重了。”

“都是小玩意儿,自己家开的料子做的,都是我小时候收的,当时几百块钱就能买一块料子。”

“忽悠我的吧。”陆燕翻了下白眼。

朝外边看了一眼:“你们家的院子,确实够大,桂林那边建的很多别墅,就没这么大。”

“这套分给我的,我们家在隔壁,带东西两个跨院,比这套还大一半,不过房间不够,最近正在翻建。”陈言音解释道。

陆燕愣住:“这么大还不够?”

陈言音解释道:“我二哥、三哥,还有弟弟都住家里,没一个想搬出来的,现在够住,以后孩子多了就不够。”

“都住一起,是挺好的。”

陆燕不由羡慕,又叹道:“我们家,不怕你笑话,我爸妈去城里看孙子,多住几天,大嫂都一堆意见,能气死人。”

陈言音笑道:“看得出来,没事,以后叔叔、阿姨都搬来京城,咱家这院子大,肯定够住。”

闲聊着,客厅那边也已经谈完。

婚礼定在过年期间。

大家转移到餐厅,吃过午饭之后,才由陈言音带着他们去胡同口的一处三进院子,这边临时请了保姆。

“叔叔、阿姨,你们先休息,傍晚我再带大家出去逛逛。”

等陈言音回去,陆游大舅才说:“小游找了一门好亲事,言音这丫头,上次去家里,我就觉得好。”

“这趟过来,她家也没有奇奇怪怪的要求,礼节周全,说的话儿都是为两个孩子好。”

“确实!”陆母点头。

想了下,又说:“我都没想到,提亲会这么顺利,上次娶大儿媳妇,上门提亲,差点没闹起来。”

“妈,您可别提了。”陆燕撇嘴。

上次提亲,她也陪着去,别提有多膈应人,全程就是各种要求,彩礼要多少、房子要多大、车子要多少钱……

不仅这些,三金要多少、改口费多少、烟酒要什么、酒席定什么标准……七七八八的,比谈生意都麻烦。

至于嫁妆,不能提,也不能问。

最后只有三床棉被。

陈言音这边完全不一样,陈家就没提什么要求,就说:“只要小两口好好地,比什么都强。”还一个劲地说:“我们家老四,小毛病一大堆,从小就特别懒,以后还要你们多包容。”

去大嫂家提亲,她的父母可不是这样说的,都是我们闺女不会做家务、不会煮饭、以后不能跟公婆住一起……

没对比还好,有了对比,越想越膈应,感觉大哥不是娶媳妇,而是娶个祖宗回家供着。

还要趴父母身上吸血。

午休之后,大家也没开车,走路去北海公园,陈言音带着两个孩子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听着歌词,看着景色,陆燕恍然大悟:“原来这首歌,唱的是这里,对面那个塔就是歌词里白塔?”

“对,就是那里。”

闻言,陆燕拿出手机,给家人拍了不少照片,挑出其中九张发布到朋友圈,还配上这首歌的歌词。

远在桂林的曹宁看到朋友圈,第一时间就骂出来:“真小气,也不带上我们,提亲哥嫂不在,能好吗?”

“等他们结完婚,一定去京城玩,到时就住他们家,陈言音不是说,他们家住的大四合院。”

“非住上十天半个月不可。”

正嘀咕时,这边一行人已经穿过北海公园,来到南锣鼓巷,带大家体验老四九城的风貌。

路过帽儿胡同,陈言音特意带大家去 46号院:“这里就是大杂院,我们家以前就住这里。”

陆燕讶异,陈家以前这么差?

感觉比电视剧里的大杂院还差劲,院子看着倒是不小,但房子不大,人员还杂,比桂林的农村好不了多少。

从 46号院出来,又去 45号院。

陈言音介绍:“这里以前是京城舞蹈团,我的三个妈妈以前就在这里上班,跟我爸算是邻居。”

陆燕拿着手机,拍了不少照片,时不时就发朋友圈,闲着无聊的曹宁总能看到这些照片。

于是,每看一次就吐槽一次。

心里则暗暗后悔,为什么没有厚着脸皮一起去,哪怕自己买机票,这样一圈玩下来,也非常划算。

曹宁还发现,两个孩子脖子上挂的无事牌、平安扣,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是陈言音给的。

把图片保存下来,拿给一位懂行的同事看,同事直接说:“这平安扣真漂亮,是高冰飘花的,花纹真好,还这么透。”

“要是真的,应该值十几万。”

“和田玉无事牌嘛,不好说,光有图片,谁知道是什么材料。”

“俄料、青海料、西域山料,或者籽料,价格差很多的,可能是几千元,也可能十几万元。”

俩孩子都有,价格肯定差不多。

曹宁听完之后,心里都在抽搐,陈言音可真大方,十几万的东西说送就送,自己怎么没去?

带着孩子去,不也能得到。

“等他们结婚后,一定要找机会去京城,侄子跟外甥一样,她不能区别对待吧?”

“十几万,是我三四年的工资。”

“陆游还真是好运,攀上高枝,不对,他攀上高枝,就等于全家攀上高枝,我也攀上了,这是机会啊!”

暗暗打定主意,曹宁每天都在关注小姑子的朋友圈,愈发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他们玩的、逛的、吃的,都是高档场所,去动物园都跟别人不一样,能直接跟大熊猫接触,还能喂小熊猫。

“下次陈言音过来,一定要热情些,其它的先不管,最少也得给孩子弄一块玉佩,不能区别对待。”

“要是没给,就挤对她!”

回到家里,看向丈夫:“等会儿给妈打个电话,问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咱们过去一趟。”

“去干嘛?”

“榆木脑袋,陈言音多大方,给你那两个外甥,一人一块价值十几万的玉佩,能让爸妈他们空手而归吗?”曹宁挑眉。

“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你拿的少?陈言音给爸妈的,就是爸妈的,咱们能要来,那是咱们的本事,不丢人。”

ps:二更到,月底了,老铁们还有票票吗?感谢支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