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来自内地北上的邀请(1 / 1)

加入書籤

第二天,杨家人跟随着芬恩等人,在农场上转了很大的一圈,这农场面积,是真的大,很多地方树林多了,车子还进不去,属于没有开发的地方,

这种大型农场,如果想全部开发,那成本会比购买农场还要高的多,加上有些地方环境不适合,所以就有一些野生环境,这也是大部分农场通有的问题,除非是国有农场,安排足够的人,可以清理一切。

在路途上,杨文东也跟随着芬恩,使用狙击枪猎杀郊狼,这是一种平均十公斤左右的小型犬科动物,比大型狗还要小一点,基本上对人类威胁不大,主要是会攻击羊以及牛的幼崽当然,人类小孩子可能也一样,但一般不会发生。

刚开始杨文东还击不中,但随着芬恩的指导,偶尔也击杀了几只比较近的郊狼,也让杨文东比较兴奋,后来又尝试了一下复合弓,这威力,也不比枪支弱,基本上是一箭贯穿郊狼的身体,很可怕。

就这样,后续的几天,杨家人都是这样渡过,捕猎之后的食物,有些还可以做烧烤吃吃,玩的也是很开心。

直到5月底,农场走的差不多了,对农场的大概情况也有所了解了,是时候谈一谈了。

两边人都准备了自己的律师团队、商务谈判团队,杨文东这边此次谈判的负责人是一名美国人,也是长兴集团在美国本土招聘的一名顶级人才,名字叫做丹尼尔;

丹尼尔道:“杨先生,对方的报价,是在2.4亿美元,而我们内部应该认为价格在1.8亿美元左右。”

“这价格差距挺大的啊?”杨文东反问道;

丹尼尔道:“是的,主要这是大型农场,如果是小型农场,一个地方的土地价格,在水源差不多的情况下,基本上都是大差不差的;

而大型农场涉及的问题就多了,比如地形外貌、水资源、矿脉、生态、基础设施、内部交通等各方面因素;

且这种交易,美国几年也不一定有一次,所以没有什么可以参考的,这价格,就是看哪一方更需要了。”

“我这边虽然想要买一个农场,但不急,美国的大型农场多了去了,再一个,南美洲也有。”杨文东不在意的说道:“价格方面,要压的低一点,这种农场,我买下来后,如果真的投入,也是还要额外花费不少钱的。”

买了之后,他自然不会真的只将这里当做一个游玩的地方,所以除了少数,其他还是要扩展生意的,让这片土地,能够不断的产生粮食、肉类,也就是财富;

而这个投入也是很高的,东南亚、澳洲、加拿大、南美洲很多地方其实不缺土地,但就是缺乏资金去开拓,一些国家甚至提出法案,只要有人或者公司去开荒,几年后土地就归他即使如此,很多人与资本都懒得参与,连杨文东也不想。

这就是因为,开荒的成本比土地更高,除非这个土地本身很有价值。

除非以后自己资金真的很雄厚,进行大规模开荒外加连通交通,这样成了规模才可能划算,但那也是以后的事情了。

当然,这些资金不会用自己的,而是用农场未来的收益作为抵押,向银行借款,这样才符合资本家的操作,尽量不用自己的钱。

丹尼尔答应道:“好的,我这边也会同时去其他农场看看,不过这些农场的面积,是比不过这一家的。”

“没事,只要超过1万英亩的,都可以。”杨文东想了想,道:“这些农场我就不去了,不过你找到合适的后,联系我的助理,他会派人去的。”

如同一些小一点的生意一样,杨文东不可能什么都亲自参与,小型的项目基本上就是让分公司自己负责,中型的则是总部参与审核或者第三方,只要形成一个平衡、有监督即可。

“好的,杨生,”丹尼尔回道。

杨文东道:“那行,这边如果有进展了,通知我,我不会一直待在美国,以后农场这方面的事情,就辛苦你了。”

丹尼尔连忙道:“能够为杨先生服务,是我的荣幸。”

农场的事情,虽然投资上亿美元,不过大部分还是借贷的,这一点,也已经与花旗说好了,而花旗也是很乐意与杨文东合作,毕竟,杨文东如今在美国的很多资产,可都是没有负债的,简直就是一个非常优质的客户。

5月31日,杨文东返回了香港。

随着波音747降临启德机场,香港的媒体得知杨文东购买了一架波音747作为私人飞机,顿时又沸腾了,报纸上,尽显杨文东的豪华生活;

加上之前苹果的投资,有很多记者想要采访杨文东,但自然都被拒绝了。

香港新华社:

“一架波音747,好家伙,这杨文东真的是富可敌国啊。”张光斗感慨道:“多少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也没有波音747做私人飞机啊。”

其实内地也是一样,在今年,国内一共也就有4架波音747飞机,主要还是为了国际贸易需求,分别飞行欧洲与美国的几个大城市;

华润集团在香港的负责人曾建华道:“是啊,本来一家波音737就已经很豪华了,想不到这次杨文东居然买了747,真的是太厉害了。”

“这还算不了什么,因为这段时间杨文东的高调,我们在美国的人,对杨文东的商业进行了调查,发现了更可怕的事情。”张光斗叹气说道:“杨文东在美国的资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真的?”曾建华接过资料,看了一会道:“这也太离谱了吧?杨文东在美国,居然有这么多产业,还有这么多优质的投资。”

“是啊,这样看来,他在国内投资大学,都只是九牛一毛了。”张光斗笑道:“我准备过几天去拜访一下杨文东,你要不要一起?”

曾建华道:“好,最近一段时间,华润也准备进军香港的地产,我也想跟杨生会面一下,听一听他的看法。”

“好,那我这就送拜帖。”张光斗点头道;

回到香港的杨文东,生活一切正常,至于各种记者的采访邀请,都被他拒绝了,连自己旗下的报社及tvb都一样;

社会的传闻,让它们自己传就行了,他不出面,后面热度自然就下来了,最近一段时间,因为越猴子难民,导致社会混乱,他也不想抛头露面;

原先历史上未来的李兆基,就是他希望能够成为的类型,名声在外,但大部分人并不认识;而不是李嘉成,搞的满天下皆知,结果香港地产高价以及发明公摊的帽子也都扣在了他的头上.虽然他也是其中一份子。

6月2日,杨文东刚刚来到办公室,就接到了助理的告知:“杨生,新华社的张社长以及华润的曾生希望能够来拜访您一趟。”

“新华社与华润?行,看一下最近我的时间,有空就让他们过来吧。”杨文东点点头道。

助理道:“好的,您后天下午2点有空,那我就约这个时间。”

“嗯”

两天后,张光斗与曾建华来到了康乐大厦杨文东的办公室;

“张社长、曾生。”杨文东笑着握手:“二位请坐。”

张光斗笑着说道:“多谢杨生。”

“客气什么。”杨文东笑了笑,助理也很快上茶。

三人寒暄一会后,张光斗道:“杨生,您这段时间在美国可是名气十足啊,我先恭喜杨生的事业再上一层楼了。”

“哈哈,那我也希望,国内改开之后,未来的经济能够越来越好啊。”杨文东笑着说道。

这些也都是客套话,又随意聊了会后,曾建华道:“杨生,我华润这段时间准备进入香港的房地产市场,您觉得怎么样?”

“内地中央容许你们进军地产业务了?”杨文东惊讶问道;

华润很早就在香港做生意了,但一直都是做的贸易供应,据说就是因为早年一位华润的高层炒房子炒股,结果损失惨重,然后就被内地给禁止了。

曾建华点头道:“对,内地方面已经适当容许我们做一些生意,毕竟内地都开始接受外资投资了,我华润自然也可以在香港投资地产了,不过我也得谨慎一点才行。”

杨文东突然问道:“那华润能够接受我的投资不?”

“投资华润?”曾建华吓了一跳,连忙道:“杨生,投资整个华润肯定不行,不过如果我们合资建地产公司,那应该没问题。”

有了杨文东这个股东,那华润进军地产,反而会更顺利了;

虽然眼看着香港很多富豪靠着地产赚的盆满钵满,但他也明白,这些都是幸存者效应,不赚钱甚至亏钱的,没人看到罢了,大家只看那几家成功的。

杨文东想了想道:“那也行,我可以投资你的地产公司,华润进军地产,我觉得可行,只是,目前不是个好时候。”

原先历史上,华润进军地产做的第一个大项目,就是天水围项目,结果碰到83年地产危机,亏了不少;

后来85年后,这个项目被李嘉成收购了,然后李嘉成搞出了全港第四大围村,赚的盆满钵满.当然,华润也不亏,李嘉成的运营,不但让其之前亏损的被填上了,后面还小赚一点;

这也是李嘉成的能力,即使是今天的杨文东,对于此人的能力还是有三分佩服的,香港的四大家族,其实都有过人之处,至少第一代能力是很强的。

如果是正常情况,杨文东也不想管这种事,但如果自己能够与华润合资做地产,那还是要告知一下的,对方是国内顶级国企,如果自己能够带着他在香港赚钱,那未来在内地,也可以有着更多合作,也能方便很多。

“杨生的意思是,香港地产快到顶了?”曾建华小心翼翼的问道;

在香港这么多年了,他也明白香港地产市场的规律,几年一波动,这一次从1975年开始,到现在也快6年了,房价平均也翻了几倍,这也是他比较谨慎的原因。

杨文东点头道:“有这个可能性,但我也不保证,只能说,我旗下的地产公司,会适当的准备套现了。”

这种事,很快他就会安排下去,想瞒也瞒不住的,长兴地产集团手中持有的物业太多了;

当然,核心优质物业那是绝对不会出售的。

曾建华点点头道:“我明白了,多谢杨生告知,至于地产公司之事,还是要成立的,等过几天,我送来资料,然后我们再商量如何合作。”

他也明白,杨文东这种人,判断市场变化是不会说的很清楚的,一旦传出去,影响巨大,能够隐晦的告知,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行。”杨文东也答应道;

先谈好股份,筹集一笔资金,正好等着83年84年抄底,再之后就可以带着华润起飞了.当然,大头还是自己这边;

一旦华润在香港地产业务赚了,那自己也更方便与其一起投资内地,甚至以后华润的其他分业务,自己也可以参与投资。

未来的华润,背景雄厚,丝毫不低于中石油中石化,能够参与的大产业太多了,自己与其合作,很多国内的限制,就很容易绕过去了;

“哈哈,恭喜二位达成合作了。”张光斗见到华润与长兴的合作,也很高兴,这对他的工作也是很有利的。

杨文东笑道:“我也是很乐意能够与国内合作,不管是在国内,还是香港,甚至以后海外也行。”

“非常感谢杨生对内地的信任。”张光斗笑了笑,道:“杨生,我这次来,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想邀请您去一趟燕京。”

“去燕京?因为大学的事情吗?”杨文东不动声色的问道。

张光斗点头道:“有这方面的因素,教育部那边也想与您面谈,还有就是燕京那边不少部门也想与您会面,协商一下合作的事情。”

“嗯,好。”杨文东点点头。

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国内改开政策一年了,却没什么效果,肯定也是希望能够有所成绩的,那找香港资本就是最合适的了。

ps:求月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