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活埋》(1 / 1)
毕业大戏这种事情。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话剧表演完事,至少这算传统一个班的毕业大戏,拍一部电影,电视作品这种事.就从来没有过。
从没有!对于中戏这边来说,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只有一个反应。
此时,刘天驰呢喃道。
“北电疯了.北电真的疯了,居然支持学生们自己拍一部电视作品,真是在发癫。”
第一反应就是这同行疯了。
可是在退休前要搞一个大的。
非常容易晚节不保的那种大的。
这些年来李轩的表现确实亮眼,从成长的维度来看,这家伙确实是一个小妖孽。
速度几乎是九六级那批人。
毕业的时候是同等的级别,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规格是相当的高可就是这高规格。
也不能代表着他能够把持得住现在的情况。
作为导演,作为编剧去导一群学生的毕业大戏。
这种行为实在是足够。
激进。
都说自己的校长是激进派,但没想到,在王凤升的面前,他还是太保守了。
这件事中戏学生也在讨论,无一不在说着这位北电校友的疯狂,还有那些学生们居然也答应了。
但也有一部分人欣赏。
少年嘛。
不狂妄还他妈是少年吗。
就是得有这股气。
此时。
在张国利的家中。
“这个人是真的有点嚣张,撺掇自己同年级的人来和自己胡闹。”
“那如果你儿子有这个号召力并且能这么干的话,你会支持我吗?”
“那当然会了!”
“那你看你这不是双重标准吗。”
“那能一样吗!”
此时的张国利和王纲就在聊天,这两位京圈的老演员,就在讨论着最近发生的事情。
这件事是瞒不住的,在圈子里,要调度一个剧组,还是北电这么大的单位,国内最顶尖的演艺圈院校之一,要做这种事情,要想人不知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以业内的态度来看的话。
基本和看疯子没什么区别。
疯子制片人,狂妄的导演,还有一群乳臭未干的小娃娃,他们能拍出的作品大概就和灾难差不多。
这就是一次.胡闹。
一次野心和狂妄膨胀起来的胡闹。
但张国利却是另一个态度,如果说这个人生自己的儿子的话。
那肯定是十分的自豪啊毕竟如果说是自己的儿子有这种级别的号召力,他笑都来不及啊。
那肯定是相当的自豪。
可惜的是,这件事,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那感觉当然就不一样的了.“所以说,角度不一样嘛,我觉得,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他能做到这种级别的号召力,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优秀的体现.”王纲此时就微微感慨:“他能够得到来自同学的‘信赖’这种事情.不要把现在的年轻人当傻的,他们都成年了,知道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而李轩能够号召他们,就是一种号召力,一种人格魅力和才能显现所综合得出的号召力。”
所以说,不管能不能成,这一次的《恰同学少年》的企划,王纲都十分的欣赏李轩。
有勇气去撺这剧本,还有号召力,去包揽下这件事。
真的可以说很厉害了.勇气,智慧,才能,作为一个年轻人而言,就绝对非常的优秀,但北电的校长跟着胡闹这件事.也让人觉得非常的整蛊就是了。
同样的事情,两个不同的立场,能够得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和导向。
总体而言还是看笑话的情绪了。
因为没有人相信。
一个人能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能够导一场大戏。
“北电的事情听说了吗。”
“当然听说了,这件事在圈内也算无人不知了,毕竟这可是王凤升跟着一起胡闹.”
“当然.这是业内的评价。”
“那韩总,这不是你的评价吗?”
“我不觉得这是完全意义上的胡闹,你可以说他赌性大,但不能说没来由,其中隐含的理由和道理,至少是能够说服我的,换我是相同的位置,我可能也会考虑一下,去支持李轩的事业。”
此时的韩平就微微笑,饶有兴趣的聊着这件事。
娱乐圈每天都有很多的新闻,韩平就对于那些八卦消息没什么兴趣,只是这些八卦消息,就占据了八成的版面。
这也是大多数人觉得娱乐圈的印象。
那就是够俗。
而正儿八经的消息又太无聊,无非是京圈的作品,又在攻城掠地,无非是京圈的导演,他们的门徒,他们的后代获得什么样的成果。
有一种无趣的味道。
毕竟他可是知道的,一些所谓的新锐导演,他们的背后披着的是不是他们父辈的马甲,谁又知道呢?可能是因为父子的关系吧,他们的作品风格达到九成的相似也很合理吧.大概。
而就在这么些无聊的新闻里,出了一个李轩。
一个要和北电做疯狂事情的李轩。
他总能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比如这一次,他要撺掇起全班的毕业大戏,不是歌剧不是话剧,不是莎士比亚也不是老舍鲁迅,而是原创剧本,原创导演。
北电来担任制片发行方。
很纯粹的北电血脉。
“这李轩所图不小呀。”
“其实我倒觉得他和我成为导演的理由是一样的。”此时的江文就淡淡的说道,回望起自己成为导演的契机和理由。
大概就是当时市场的作品已经满足不了他饕餮般的表达欲。
剧本不够格。
已经满足不了他。
“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他和我是同一类人,也知道他必定会走到这一步,因为当我们的阈值一步一步的提高之后,就会对拍摄的剧本和角色,产生不满.不再满足同样的剧情和角色,只会向更高级的东西索取,而当市场没有这个东西的时候,那就我们自己创造。”
对此韩平也不置可否。
江文肯定是懂的。
在李轩还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群演时,江文就对这年轻人青睐有加。
因为相似的底色。
让他能理解对方的灵魂。
能够理解对方的所求所欲。
江文在骨子里还是一个演员,他的剧本是为表达欲服务的,是为自己作为演员的表达欲望服务。
“因为市面上没有了好剧本,所以我只能亲自去做企划,多么傲慢的说法”
韩平就觉得这很傲慢。
但也很合理。
这是对于天才来说,无可避免的傲慢。
骨子里是演员。
无论导演还是制片,亦或者编剧,都是手段而非目的。
不过也就只有天才才能理解天才吧,特别是这些天才中的怪胎。
就结果而言,韩平就并不看坏《恰同学少年》。
而江文则是更加乐观。
他算谨慎乐观看好李轩的作品。
总是有些困难的。
特别是这套班子还是全学生,全员学生的班底,能做出什么样的结果也真不好说。
此时此刻。
李轩就对外边的轩然大波,倒也是觉得平常。
“我就不来了。”
此时此刻的刘亦妃就看着李轩,并不是因为她不想,而是看了剧本之后做的决定。
想要靠近憧憬的对象,并不是一味的靠前。
而是克制。
当发现题材和角色都不适合自己的时候,也没有一个劲的贴上去。
刘亦妃就哭笑不得,如果是一年前的自己的话,那肯定就奋不顾身,热血上涌的往前凑了。
但不适合就是不适合,这和她在美利坚接受的教育有关,虽然来到华夏已经归乡归俗,但还是离不开从小呆着的地方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她知道自己无法完全代入其中,正因为知道自己没办法做好这件事,才选择沉默,没有回应。
“我理解的。”
李轩顿了顿说道:“每个人的生存生活环境都不一样,所带来的代入感也不一样,这一点我是明白的。”
此时此刻。
刘亦妃就笑容灿烂。
那种能被理解的感觉。
就当真不错。
就颇有一种心有灵犀,能够互相理解对方思想的.默契。
她享受这种默契。
这种不必使用语言,就能互相理解的默契。
“如果李哥你有合适我的角色的话,一定告诉我!”
“那必然的。”
“你变得成熟了,没有跟那些小伙子们一起胡闹,这件事就很不错。”
刘莉莉就对女儿的抉择颇为欣赏。
没有去参与到这疯狂的企划里来。
在她看来,这些学生们,简直就是疯了一样。
她并不是不觉得李轩不厉害,相反觉得这个年轻人能走到现在这个地步和境界,所拥有的才华和付出的东西,肯定是常人难想象的。
九六级的那一批优秀无比的人,成为‘明星’的那一批人。
而李轩毕业之后,大概率也是他们那个级别的天骄底子。
但这一次他带着全班演毕业大戏这件事情,就算是平稳落地都是一种‘痴人说梦’。
刘亦妃此时的表情就非常古怪。
自己之所以没答应是觉得自己演不好里面的角色,相反自己还蛮想去演的。但她也知道,这作品对于李哥来说,对于班级里的大家来说,是什么样的一个重要的机会非常重要的机会。
这是克制。
“妈,您也觉得,李哥他不行吗”
“你不知道一个企划,到底需要多少东西。”刘莉莉就顿了顿说道:“这是个很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这么些年轻人怎么搞得来嘛。”
虽然有北电的帮助,但她觉得,还是有些异想天开。
“我说假如,假如,这部戏真的平稳落地了呢?”
虽然不太可能,不过,刘亦妃既然问了。
刘莉莉也还是说道。
如果能够【平稳落地】,没有暴雷,甚至是正向收益和收视率的话。
那么李轩。
将是北电建校有史以来,最强的毕业生。
《恰同学少年》的事情初步安排。
自己来演‘主角’。
罗锦和朱亚汶分别扮演萧子生和蔡森。
三人分别是湘江三友的角色。
扮演历史人物这种事情,不是越古越难,而是越近越难!
因为那种鲜活感和生命的感觉。
就太过接近。
这一部可以说是传记的作品。
这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
那就是为国家变革者。
当然那是未来。
我们是恰同学少年。
是青春的时代。
是青春时代的他们,很多东西就不太一样,可能就和后世认为的样子不太一样。
此时的朱亚汶就看着剧本。
“这是一上来就给咱们俩找了一个高难度的。”
“我对你们有信心”
无论是罗锦还是朱亚汶,在未来在后期都是独当一面的男主角,都是走的演员路线的实力派。
他们的潜力是毋庸置疑的。
这也是李轩能够放心把那两位“少年”交给他们的原因。
本身就是少年之心。
驾驭这些少年角色更是事半功倍。
不过他们也需要时间去找资料去打磨角色,而李轩接下来也要去拍别的作品,去搞《活埋》。
这一次自己的毕业作品可不止《恰同学少年》。
还有电影的《活埋》。
这部电影就相当的简单,拍起来可以说非常的容易,请几个配音演员,摄制组,道具组,然后就能完事儿。
主演就是自己一个人。
而此时此刻,有趣的地方还在于,宁皓和黄博那边的小插曲,《癫狂的石头》已经开机了男主角是黄博。
对于学校来说也是个异类。
可以说这些年的发展下来,李轩是进步速度骇人听闻,那火箭速度无比震撼。
那黄博就是真正的看走眼了。
选择当初放他进表演戏,还是沾的李轩的光,如果不是因为李轩的话,这货直接就是一个发配配音系。
结果没想到这么一个“弱者”。
在这个时候却是资源最好的那一批,从《民工》到《石头》。
真正的逆袭崛起。
超越极限。
逆袭崛起。
今年的北电,话题度和传奇度都是十足的。
而作为引荐给刘得华的人,而且还是拿自己的“自由”来担保,李轩就享有和导演同样级别的分成。
也就是百分之五。
亲兄弟也得明算账。
同时拥有一半的著作权,毕竟这一部电影的剧本,也是两人商量出来的至少宁皓是这么觉得的。
接下来的路径就很明显了。
去拍《活埋》。
然后去釜山电影节,之后直接《恰同学少年》。
“那你都自己拍作品了,对于外部企划的邀请?”
“还是接着呗,我的剧本不是无限的,就好像外面的好剧本和好角色也不是无限的一样.”
面对魏明的问题,李轩顿了顿。
“当然,如果有好公司给我剧本让我拍戏的话,那我也不会拒绝就是了。”
魏明也很清晰。
“那也得是等你的作品得到证明,真正的演员和导演的双重标签,都在身上才有可能。”
对于李轩的决定不贬不褒,没有无限的信心和吹捧,只有冷静的分析。
他越来越像一个经纪人了,一个金牌经纪人,让李轩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
“这一点就确实如此。”
以导演的维度来看,自己可还是初出茅庐的类型。
哦不对,演员这一点也是,李轩可就清晰的很。
说来也是好笑。
什么四大小生,四大小花,都是些烈火烹油的称呼,在真正的大明星大咖子面前,无非就是小孩子打闹,年年一换,年年都有,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去何处。
那些真正的大明星,
和那些真正的常青树比起来,小生还是太小了。
可以说现在作为演员,在自己上面顶着的就是96级那一批,但在96级那一批顶上顶着的.难道就没有吗?
自然是有的呀。
同样有压着他们喘不过气的人在。
就像那些没有什么年轻人敢染指的历史大戏每一步都能够霸榜,那年轻的演员可不敢染指这些大戏的主要角色。
就算进了大戏也是当陪衬的份儿。
甚至连当陪衬都是一种荣耀当这份荣耀感出来的时候,就已经默认了自己处于低的位置了。
李轩就清醒的很,虽然自己落后于那些小生,但自己肯定不能以他们为锚点目标,自己作为演员的锚点,应该就是成事龙,周星星的那个级别的‘影响力’,梁家晖陈道铭那个级别甚至更高的‘演技’。
影响力和演技的综合体,才是真正的‘巨星’。
这些就需要有足够的剧本和作品去喂没有哪个大明星不是一部部作品喂出来的,没有足够优秀的作品来喂,那就是空中楼阁,点名后资本时代的一些小生小花们,作品一问是没有的,咖位一问是一线超一线的,奖项一问是一大堆的,片酬一问是高昂的,钱包一看是干瘪的,就是资本冷酷的洗米机器。
导演,演员,这两个身份的地位都是需要一部部的作品去喂上去,去紧实地基.此时,在香江,映艺娱乐,刘得华就指派自己曾经在《爱君如梦》合作过的一个文艺片小班子安排给李轩。
价格不算太贵的班子,善长拍小成本片子。
而这小班子听说,这一次的从主演到演员都只有一个人的时候,脸上都露出了古怪的表情来。
此时,刘玮强就古怪道。
“一个人的电影作品,这不是在弄什么行为艺术的东西吧.”
“其实你们也都认识的啦,当时的《无间道》里的刘建明啊.”
恍然大悟!
他们现在早就收编进了寰宇娱乐,这里的大部分人都跟拍过《无间道》。
而这一次的刘玮强就是带着自己的班子剧组来,虽然是便宜组,但好歹也是自己的嫡系,也有些好奇刘得华亲自来求的剧组。
“给他求剧组,你居然也求【最好】的”刘玮强调侃道。
这一批人虽然没有拍过商业大片,但也是文艺片的好手,灯光角度都是术业专攻,很善长创造‘少人的舞台’。
抛去一个人拍一整部电影这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这剧组确实是最好的。
“嗯哼,既然是对赌,那也要让对方输的心服口服才行。”刘得华就微微一笑:“请你们去的话,那就算最后输了,也是心服口服的吧。”
可以看的出来,刘得华是真的很想要李轩。
想要。
想要。
想要。
那种要将李轩的身心都要收入映艺娱乐的样子,就昭然若揭,人人都看的出来呀。
刘玮强对此就饶有兴趣。
倒也没有继续说什么。
“既然你这么说的话,那我也去看看吧.当然,不挂名,就是去看看,他也算是第一次当导演,就去看看而已。”
“那么有空?”
刘得华就有些意外。
通过《无间道》系列,刘玮强斩下了金像奖的最佳导演,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一线大导,在《无间道》三部曲之后,还有一部《头文字d》,让他真正的站稳了这个位置,成为了香江导演圈的中流砥柱。
“嗯,和半岛合作的《雏菊》还没那么快开始拍摄,说不定得等釜山电影节之后,这段时间确实也闲得无聊”
刘玮强就说道:“正好我也是摄影师出身,去指点一下,也算是正常。”
刘得华就若有所思,一线大导,时间珍贵如金,这么做肯定有理由.软磨硬泡下,刘玮强觉得,大概是‘愧疚’吧。
《无间道1》里面刘建明的经典形象和代入感,甚至影响了他,影响了后两代的剧本。
然而后两代却因为资方的原因,没有请他来演,让他缺席了《无间道》的荣誉。
刘玮强是一个很较真的人,觉得在这件事上,还是有些对不起李轩的。
如果有机会弥补这份愧疚的话.这一次,他处女作,作为‘旁看’的指点。
也算是弥补愧疚了。
此时,刘得华说道。
“那不关你的事情,是寰宇的问题,资本减掉了《无间道》的艺术上限确实是资方的做派。”
作品的上限是演员,导演,编剧,各方面的耦合冲击没法更‘完美’,刘玮强也有怨气吧。
“不管怎么说.我就去看看吧。”刘玮强顿了顿:“虽然.我也并不觉得,这么一个人的作品会有意思。”
一个演员,观众看一个多小时接近两个小时的电影长度。
那.得多无聊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