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0343【微博终于火了!】(1 / 1)

加入書籤

地下车库。

王硕站在自己的轿车旁边,打算吸完那根烟再上车。

陈贵良瞅了一眼车牌:“你这车现在还能开?今年抓得很严啊。”

王硕随口解释:“连车带牌,都是战友送的。”

“牛逼。”陈贵良道。

哪个战友送你京城的军牌车?糊弄傻子呢。

不过放在这年代,还真有可能。

临近奥运什么东西都要整治,京城抓了2000多辆军牌车,王硕这车子的牌照也在清查名单上。

妈的,顶风作案,还敢开出来溜达。

王硕问道:“你那什么网站,真在香江被人示威了?”

陈贵良点头说:“一群香江的煞笔大学生,说校内网搞实名制注册,是在侵犯用户隐私权。还说我是官方的狗腿子,要把用户信息收集起来交给国家,谁说错话就会被大陆派人抓起来。”

“就他妈神经病。”王硕骂道。

陈贵良说:“有些是真的蠢,有些肯定收钱了。”

校内网、海内网已经在香江跟facebook干起来。

facebook没有专门的香江团队,其服务器设在新加坡,运营团队也在新加坡,但允许香江ip注册。而且只有英文界面,没有繁体或粤语界面。

校内网和海内网则有繁体界面,目前正打算推出粤语功能。偷菜游戏被香江用户嫌弃太土,于是又上线“赛马”等小游戏。

校内网、海内网1月份正式进军香江,花了不少钱打广告和做地推。

效果非常不错,因为港人习惯使用msn和icq,这两大社交软件在香江的市占率超过95%。但缺乏sns网站,市场一片空白。

借着陈老师的摄影作品,海内网快速填补香江市场空白。

但校内网一直被香江学生鄙视。

起初是一群使用facebook的港生,在线上线下嘲笑校内网,尤其是嘲笑偷菜等小游戏,还说只有“陆生”才会用这么土的东西。

那些大陆过去的学生也不争气,被人无端嘲笑之后,第一反应不是怼回去,而是纷纷换用facebook。

现在已经变成如此情况:不懂英文或英文不好的港人使用海内网,香江学生和部分市民则使用facebook。校内网都快要没人用了。

由于facebook的用户整体学历高一大截,他们疯狂嘲笑使用海内网的香江大众。

相比起来,海内网、校内网在奥门发展非常顺利,甚至都不必更换为繁体界面!字节跳动正在努力,想办法绕开奥门法规,实现两大网站跟大陆的数据互通。

“回见啊。”王硕扔掉烟头,挥手道别,拉开车门。

真他妈没素质。

陈贵良捡起烟头扔垃圾桶,进自己轿车对杨硕道:“回公司。”

王硕通过后视镜,看到陈贵良捡烟头的行为,笑着自言自语:“情操还他妈挺高尚,跟我这种流氓不一样。”

陈贵良刚回公司,就去接受《北晚》记者的专访。

这份报纸跟陈贵良站在同一条战壕,而且比陈贵良还先下场怒喷南方系。《南都周刊》副总编长平被撤职,极有可能就是《北晚》的报道起作用了。

《北晚》的社长吴先生,亲自执笔写文章,标题叫《造谣自由的南都长平》。

“陈先生你好,我是《北晚》记者肖平。”

“肖记者你好。”

“这次想采访陈先生做智能手机的事。”

“不是跟南方系有关?”

“上头说了,暂时不理他们。”

“明白了。”

南方系媒体的领导层,今年之内绝对要大换血。只不过那些家伙级别挺高,不管是撤职还是调职都要走流程。

《北晚》就很有意思,主动跑来帮陈贵良宣传鸿蒙手机。

这属于看对眼了,估计是《北晚》那位吴社长,认为陈贵良立场坚定是自己人。

陈贵良自然要投桃报李,以后有什么新闻都会联系《北晚》,专访什么的陈贵良也不会拒绝。

对还在研发阶段的手机一顿吹,这次专访就搞定了。

陈贵良找记者要了吴社长电话,打过去说:“吴社长你好,我是字节跳动的陈贵良。”

“哈哈,陈总你好。”吴社长爽朗大笑。

陈贵良说:“吴社长的好意,我肯定记在心头。《北晚》有没有兴趣长期合作?”

吴社长问道:“可以啊,今年大学毕业季就搞一次联合征文怎么样?”

“好主意,”陈贵良建议道,“《北晚》其实还可以在海内网注册一个官方号,向广大网民宣传《北晚》。而海内网、校内网每个月点击量高的文章,也可以在《北晚》搞一个专栏来发表。”

吴社长说:“我开会讨论一下。你们也可以派人过来参与会议,大家一起商量该怎么深度合作。”

……

凯迪社区,依旧还在闭站整改当中。

鬼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恢复。

但厕所被炸塌了,一群粪蛆涌出来,把其他网站搞得乌烟瘴气。

《锵锵三人行》很快播出,陈贵良指名道姓骂长平是汉奸,引来《南都周刊》再次发文驳斥陈贵良的言论。

一时之间,线上线下再度爆发激烈笔战。

《北晚》的吴社长明显是个暴脾气,亲自执笔写文章:《证明长平是汉奸的几点事实依据》。

陈贵良的粉丝关注数量蹭蹭上涨,海内网的注册用户也加速增涨!

当然,有不少新用户是专门跑来骂陈贵良的。

商家对此非常高兴,竞价时变得更大方了,趁机砸钱在海内网投广告。

就在这种时候。

美国旧金山,cnn总部大楼前。5000多华人发起集会,抗议cnn不实报道并要求道歉。

其中还有少数其他族裔,包括一些白人也来声援。

美国媒体集体装聋作哑,一个记者都不派来,仿佛今天啥都没发生。

“快拍那个年轻人!”中新社记者对摄影师喊道。

一个刘姓留学生正高举国旗,还穿着自己设计的“我爱中国”t恤。

现场举国旗的很多,但这种t恤却是独一份。

刘同学的照片,很快被中新社的摄影记者拍下。

但中新社记者还没把新闻发回中国,海内网的微博就已经出现相关组图——参与集会示威的留学生,有人是手机微博用户。

由于技术原因,此时的微博还不能直接转发,但可以通过复制短信和彩信来转载。

旧金山华人集会是上午九点,中国这边却是凌晨时分。

一群夜猫子收到微博信息,纷纷进行复制转发。短短几十分钟,相关图文就引爆中国互联网。

而中新社的记者,还在现场采访呢。

无数中国这边的报社版面编辑,在睡梦当中被电话吵醒,让他们赶紧回报社更改版面。只要抢在凌晨2:30以前,就能修改报纸内容,再紧急拿去印刷发行。

各大门户网站的反应更快,直接复制粘贴那些微博图文。

还有一些网站编辑,提前开通了微博功能,加好友联系那些发回消息的微博用户。想要获得更多现场讯息。

这是绝对的大新闻。

5000多华人在cnn总部集会抗议啊,而且还有其他族裔参加。抗议内容,还跟奥运有关,跟不可说的某事件有关。

绝对有资格上头版头条!

集会现场。

中新社记者正在采访,忽然手机铃声响起来。

记者接起来一听,电话那头语气焦急:“你们搞快点啊,现场图文都传遍互联网了!”

“怎么可能?这边集会都还没结束。”记者一脸懵逼。

电话那头说:“有人用微博发了集会图文,各大门户网站全都转载,论坛、贴吧也传遍了。你们再耽搁,国内只能隔日或下午报道,好端端的新闻都已经变旧闻了!”

记者说道:“不是,微博别说采访权,他们连新闻执照都没有。”

电话那头说:“不是字节跳动报道的,是微博用户自发传播,又被各大网站引用转发。听说还有好多报纸,也加班加点修改版面!”

记者就很委屈:“他们怎么能这样?这不抢我们记者饭碗吗?”

已经来不及啦,中新社记者火速赶回办公室,已经过了半夜改版的最后时间。

次日。

一堆二三流报纸在头版头条报道相关新闻。反而是那些顶级大报不敢乱来,只能拖延时间等着中新社的官方讯息。

广大读者惊讶发现,新闻内容前面没有“据中新社消息”,而是“据海内网手机微博用户发回消息”。

这是啥时髦报道方式吗?

人们纷纷打听什么是“微博”。

“我草,我草!这用户增涨速度……”微博运营负责人激动得连连爆粗口。

手机微博推出两年多,累积用户数量才70多万。

从凌晨到中午,就爆发式增涨38万!

还在继续涨。

有钱又有闲的网友们,纷纷注册手机微博,并开通短信、彩信包月套餐。试图跟参与集会的用户联系,直接从微博获得第一手信息。

第一个在集会现场发微博的用户,其粉丝关注数量猛增至40多万人。

把这人给激动坏了,不断的编辑图文发微博回国——移动资费蹭蹭上涨,因为他发微博需要使用海外漫游服务。

“微博用户就这样破百万了?”sp负责人黄鑫源难以置信。

陈贵良已经心里笑开花:“很正常。趁热打铁,策划奥运活动,鼓励网友随时随地发奥运相关微博。活动宣传语就叫:我的奥运,我的微博。”

“还有,跟《北晚》一起搞奥运征文活动。获奖者除了现金奖励,还奖励他们特别订制的‘我爱中国’t恤。”

黄鑫源说:“那件t恤肯定要火。”

陈贵良又给边关月打电话:“让你表姐紧急做t恤,现在网上很火的‘我爱中国’t恤。”

“好,我马上打电话。”边关月道。

刘姓留学生高举国旗的照片,登上数十家报纸的头版头条。尤其是他穿着自己设计的“我爱中国”t恤,虽然像素太低印刷得非常模糊,但依旧挡不住国人对这件t恤的喜爱。

商业嗅觉灵敏的,已经开始着手制作了。

这件t恤在奥运前后,绝对能够风靡全国。并且在此后的十多年里,时不时又被翻出来火一把。

接下来数日,全国媒体都在报道华人集会。

南方系媒体还在作死!

首先是《南都》在国际版报道,选择性的陈述部分事实,尽可能淡化该事件的政治性。

接着是《南周》头版转三版报道,标题就特别阴阳怪气:《旧金山抗议现场——当爱国成为一种情感刚需》。

《南周》公然批评这种爱国情绪,说会遮蔽人们对西方媒体运作逻辑的理性认知——其实就是在讲,cnn歪曲报道自有其道理,国人跑去抗议纯属乱来。

文章还说,“打倒cnn”之类的标语过度情绪化,就算抗议也应该理性抗议。

版署领导终于怒了,下达措辞严厉的监管意见。

《南周》被迫召回该期报纸(还没卖掉的),网络版内容删减之后重发。

随着时间推移,相关新闻渐渐冷却,传统媒体居然开始讨论微博:《新兴互联网工具(微博)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微博用户还在涨,在陈贵良趁机宣传之下,一周时间就达到180万。

玩微博赫然变成一种高级潮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