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0132【陈贵良:建议老先生们多看书】(1 / 1)

加入書籤

《东方夜谭》后半程的嘉宾访谈,向来和和气气,以聊闲天为主。

还没遇到过陈贵良这样的!但主持人刘义伟却来了兴致,终于不用夸夸彩虹屁了。每期都跟嘉宾互相吹捧,咖位稍大的他就得哄着,话题也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偏偏观众还喜欢看,对明星的日常琐事非常感兴趣。

耳机里传来导播的声音:“跟他聊。过于出格的言论,后期我们会剪掉。”

怎么剪?怼《狼图腾》的部分可以保留,但涉及其他人或单位的要剪。比如陈贵良刚才提到社科院,那半句话肯定不能播出。

刘义伟非常鸡贼把自己摘出去:“我还没看过这本书。你觉得哪里写得不妥?”

陈贵良道:“作者写书时全靠臆想。说什么农耕文明破坏草原,而草原文明的放牧方式天然可持续。作者应该是没研究过历史地理,从河套、漠南一直到辽河上游草原,元朝时期的荒漠化速度非常快。”

“为什么会这样?”刘义伟只负责引导。

陈贵良说:“元代官方牧场规模庞大,马牛羊数量远超草原承载能力。贵族还圈占优质牧场,普通牧民只能向边缘草场聚集。边缘草场本来就生态脆弱,哪经得起众多牧民过度放牧?还有营建城市和频繁用兵,以及在草原地区搞军垦。这导致元代后期,畜牧业严重衰退,官方牧场产马量下降50%,民间牧户的畜产十不存一。”

“作者在偷换概念。他用新中国的牧民生产方式,套用到古今中外所有的游牧文明。殊不知,新中国的牧民属于特例。他阐述农耕文明的时候,从几千年来的整体看问题,而且还只看农耕文明的缺点。在阐述游牧文明时,却又喜欢‘以小见大’,专门挑优点来讲。”

“典型的双标!”

刘义伟道:“双标?”

“对,双重标准,”陈贵良道,“某些人特别喜欢双标,尤其是谈到中外差别的时候。同一件事,中国人和外国人做出来是不一样的。”

刘义伟笑道:“大概讲讲。”

陈贵良说道:“我曾经一度痴迷《读者》之类的杂志,后来我发现那些文章自相矛盾。他们说中国人溺爱孩子,外国人注重挫折教育。又说中国人打压孩子,外国人注重鼓励教育。我就中国人该怎么教育孩子?”

“该鼓励时鼓励,该打压时打压。”刘义伟笑得更欢。

陈贵良又说:“那这种论调呢?中国父母忙于工作,都不怎么陪伴孩子。外国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关爱,所以孩子长大了开朗自信。又说中国父母过于关注孩子,外国父母则给孩子足够的个人空间,所以外国孩子长大以后开朗自信。”

刘义伟说道:“也可能是中国父母既不陪伴,又在某些时候过于关注。”

陈贵良道:“写这种文章的人,眼里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外国。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语言文字风俗信仰政体各不相同,但都能被他们找到强于中国的共性。其实跟《狼图腾》一样,都是同样的玩法。”

“怎么讲?”刘义伟继续引导。

陈贵良说:“提取一些全人类的共性。把人性的弱点,说成是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把人性的优点,说成是外国人的美好品德。《狼图腾》大同小异,只讲农耕文明的弱点,只讲草原文明的优点。”

刘义伟实在忍不住了,也想发表观点:“你这么一说,我想起《丑陋的中国人》。”

陈贵良哈哈笑道:“那本书写得就是一坨屎。我记得柏杨在书里说,中国人是天下最膨胀的民族,因为中国人见识少,心胸太窄,稍微取得成绩就天地虽大都装不下。还说中国人永远没有自尊,所以中国人没有平等观念。你有自尊吗?”

刘义伟挠挠头:“应该有吧。”

“柏杨还说,中国人的民主,是你为民、我为主,”陈贵良笑道,“他既不懂中国历史,也不懂外国历史。现在很多人吹华盛顿,说这位功成身退,属于民主典范。其实跟柏杨差不多。”

刘义伟道:“华盛顿不是民主典范吗?”

“都不提他养那一堆黑奴了,”陈贵良道,“你以为华盛顿不想当皇帝?他没那个统治基础啊。美国刚独立那会儿,参与独立战争的开国头头们,全都不愿意给美国政府交税。他们闹独立的原因,就是不想给英国交税。现在独立了如果还要交税,这仗不是白打了吗?”

“哈哈哈,也对。”刘义伟笑道。

陈贵良道:“刚刚成立的美国,连税都收不起来,还欠着一屁股战争债,总统每天都得苦恼怎么给下面的人发工资。他为了征税,直接引发威士忌抗税叛乱。又因为向英国妥协,被戴上卖国贼的帽子,富兰克林都诅咒他快点去死。这种总统,你愿意当?”

“不愿意。”刘义伟摇头。

陈贵良说:“华盛顿也不愿意。就算想,也做不下去了,他当时属于全国公敌。所以他回家继续做农场主。”

刘义伟道:“这些我还真不知道。”

“美国那些开国英杰,都是被美化过的,柏杨一类的知识分子还真就信了。”陈贵良说。

刘义伟道:“大家都这么说,很难不信。”

“柏杨还说,中国在孔子之后,再没有出一个真正的思想家,因为所有知识分子都忙着注解孔子及门徒的著作,”陈贵良说道,“如果柏杨先生能看到这个节目,我推荐他读一读《中国思想史》。活到老,学到老,多读书对他有好处。”

导播在耳机里对刘义伟说:“引导一下话题,讲点更有趣的。”刘义伟道:“看来你读了很多学术专著,会不会看不起现在的流行文化?最近很火的《老鼠爱大米》,就有人批评特别庸俗。”

“不会啊?我挺喜欢《老鼠爱大米》的。”陈贵良说。

刘义伟问:“你不觉得过于口水吗?”

“我喜欢大俗和大雅的,”陈贵良道,“讨厌那种明明很俗,却偏要附庸风雅拿架子的。《老鼠爱大米》俗得够简单直白,这样的音乐其实很不错。”

刘义伟道:“所以你认为《老鼠爱大米》能火,是因为它够俗够简单?”

“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还跟互联网发展有关,”陈贵良说道,“以前是b1.0时代,网站向网民单方面输出信息。现在已经是b2.0时代,更注重网民和网站、网民和网民的交互。网民不再被动接受互联网内容,他们可以自己产生内容。而且人多力量大,网民产生的内容相比以前呈几何倍提升。”

刘义伟道:“所以《老鼠爱大米》,是网民产生的内容。它能走红,是网民之间互动的结果?”

“对,这种趋势会愈演愈烈。”陈贵良说。

刘义伟说:“也有人担忧,网络歌曲会冲击传统唱片行业。”

陈贵良道:“唱片行业又不是第一次被冲击了。80年代以前,唱片行业被少数大公司垄断,因为那个时候录制成本很高。后来各种电子设备的出现,打破了大公司的垄断,出现很多独立唱片公司。现在的网络歌曲,则是在冲击唱片行业的渠道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你觉得唱片行业前景如何?”刘义伟问。

陈贵良说:“迟早被冲死。”

刘义伟已经习惯陈贵良的各种“暴论”:“你的校内网选校花,也是网民之间的互动?”

“校内网不一样,它是实名制的,把现实社交搬到了网上。线上线下的交叉互动,能产生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陈贵良说。

刘义伟道:“听说校内网北大选校花,还闹出了许多趣事。”

陈贵良道:“对。一开始就没有悬念了,奥运冠军刘旋也是北大在校生,她的票数断崖式领先第二名。”

“你跟刘旋有过现实交流吗?”

“网络交流都没有,她在北大很低调的。”

“听说很多北大学生,希望能给芙蓉姐姐投票?”

“他们在恶搞。”

“恶搞也是最近的流行词汇。我看过网上的ps恶搞系列,能把人肚子都笑疼。”

“我弄出来的,那些都是在跟风。”

“你?”

“是啊。最开始为了宣传三国杀,我又没钱投广告,所以就想了各种法子。现在的三国杀贴吧,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恶搞基地。”

“看来你还是互联网的先锋人物。所以你看不上老派人物?比如《丑陋的中国人》、《狼图腾》的作者。”

“我对老前辈还是很尊重的。当然,前提是他们的学术和品德值得我尊重。”

“……”

总共15分钟的访谈节目,陈贵良和刘义伟聊了40分钟。

此前录制的央视《对话》,现在也差不多该播出了。

估计又要引发热议,因为“素质教育”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用全民关注来形容也不为过。每次有什么相关言论,稍微出格就能引爆舆论。

陈贵良专蹭热门话题。

素质教育如此,《狼图腾》也是如此。

谁让《狼图腾》卖爆了呢?不蹭你蹭谁?陈贵良建议柏杨多看书的言论,估计也要引发口水战,因为柏杨这几年也非常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