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拍摄细节,北影厂人物团队(1 / 1)
三月三十一日。
北京城又是一个阴天,天空中飘着几朵薄薄的灰云,随着凉风徐徐向东飘带。
一大清早,程开颜早早起床了,坐在书桌前,对这两天写的稿子做了一些细小的修改。
“咚咚……”
这时房门被敲响,母亲徐玉秀径直走了进来,她是来帮程开颜清理随身物品的。
四月二号,程开颜就要坐飞机去日本了。
“你打听过日本那边的天气没有?这一两个月是冷还是热?”
徐玉秀走到衣柜前,细心的问。
她捋着衣柜里的衣服,也不知道该给他拿什么样的衣服。
这些大多是这两年里她给程开颜在商场买的,或者是在裁缝店定做的,有些是她自己织的毛衣毛裤。
一两年下来,原本空空荡荡的衣柜,此时也逐渐富裕起来。
“日本是个岛国国家,四面环海,地界狭长,如果是在东京地区气温和bj差不多,要是在北海道这些地方,四月份多半会下雪。
听北影厂梁晓声昨天来说,这次是先去东京和日方做好拍摄安排,再去北海道,春冬装都要备上几件。”
程开颜钢笔不停,一边解释着。
其实他觉得大可以就在国内拍摄取景,没必要去日本,国内又不是没有下雪,雪山这些地方。
他想啊,其实可以放在哈尔滨,也是极美的。
冬天,雪景,雪山,冰封的松花江,繁华的重工业城市……
不过据说这次的《情书》电影,被双方的文化部门选为了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重点项目之一。
《情书》这部作品,日方似乎挺感兴趣。
毕竟这是一位东方古国的大作家、大才子,写的了一部关于日本北海道小樽,发生的一个感人至深、令人落泪的爱情故事。
这真的是一个完美噱头和卖点,可能会对观影人群有着不小的吸引力,对票房也有加成。
日方自去年了解这次拍摄项目后,便高度关注,表示会高度参与到拍摄中来,并且承担一定的经费、提供摄影器材,后期制作等环节。
这是真正的中日合拍,两开花。
既然负责电影拍摄的是国内团队,那相应的去原著中的城市取景,也无可厚非。
此前程开颜好奇的是中日合拍下的《情书》,究竟拍摄的是哪个版本。
小说版本,还是经过修改的剧本版本。
但昨天梁晓声带来的消息却是,两个都拍。
一个中文版本在国内上映,一个是日语版本在日本上映。
前者采用程开颜修改后的电影剧本,国内的故事背景,人物设定,场景。
后者则是更偏向原著。
程开颜听到这里的时候,心里有不少疑问。
两个版本人物设定、妆造、服装、场地环境等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
就好比两国的学校,教学楼,图书馆等等这些细节肯定是不一样。
目前他也搞不太清楚,这些拍摄细节如何处理。
具体如何,程开颜打算一会儿去了北影厂再问问。
这些消息都是昨天下午,北影厂的梁晓声过来跟他聊的。
除了这些消息之外,梁晓声还送来了北影厂代他办理的飞机票,出国护照,签证,银行卡等各项证件。
并请他这个大作家明天去一趟北影厂指导拍摄工作,当然这是开玩笑的说法。
实际的意思是趁着现在还没正式开始拍摄,让程开颜去认识认识人,不然到时候认不得几个人,也尴尬麻烦,影响拍摄进度。
程开颜欣然同意,解释了一下最近一直在忙,新作品,颁奖之类的。
梁晓声也表示理解,说回去会向领导和同志们传达。
程开颜托着下巴,回忆着昨天下午的事情。
“那我就一样给你带几件,实在不行在那边去买,你身上多带点钱就是了。”
徐玉秀听完后就明白了,三下两下给他装好了衣服鞋袜,毛巾之类的生活物品。
“钱倒不用多担心,我这次算是因公出国,北影厂会负责生活开销。”
程开颜扬了扬手里的外汇兑换证明,笑着解释。
其实一分钱都不用花,北影厂负责了生活开销。
因为国家采取的外汇包干制,因公出国,国家单位承担费用,个人无需出钱,不过这里面只包括了出国期间的基础生活费和公务杂费。
“带一些,以备不时之需嘛,大概有多少?”
徐玉秀点点头,单位定额报销这是这个年代多少人听见后都喜不胜收的词语啊。
省吃俭用,就能抠出来一些。
“大概是每个月十万日元的额度,折合人民币是七百五十元。”
程开颜笑道。
“这么多?”
徐玉秀惊讶不已,七百多块够普通人家生活四五年了。
“听起来挺多的,但其实十万日元以日本现在的消费水平只能勉强生活一个月。他们那儿一碗拉面要四百日元呢。”
程开颜摇摇头。
“那你还是换点钱带过去吧。”
徐玉秀啧啧称奇,七八百只够生活一个月,这消费水平也忒高了,这传出去估计能吓死一群大妈。
早上给程开颜收拾好了行李,大概是两个行李箱。
吃完饭后,徐玉秀又给他拿了一千块钱,让他带着证明去换外汇。
“哎……四月二号的话,晓莉妈妈上次在信里说一号的车票到北京城来吗?这不正好她来,你就要走了?”
徐玉秀陡然记起来一件事儿,忙不迭的问道。
“嘶……还好有一天时间。”
程开颜也吃了一惊,要是婉姨来北京城,而自己没去接,她多半是要生气的。
还好有一天时间空余。
“对了,婉姨来之前,得把房子家具搞好,不然都没地方睡了。。”
“这倒是啊,上周我去看过,大部分家具刘师傅已经做好了,就剩下你们俩的婚床,这会儿估计也做好了。”
“我一会儿下午去把家具搞定,再把生活物品都置办齐全。到时候婉姨来了也方便。”
“好,你去吧。”
……
北影厂门口直通厂区的一条主干道上。
几个带着袖章的工作人员在道路两边的树上靠着梯子,正拉着一道红底黑色的横幅,上面写着:
“热烈欢迎程开颜同志莅临北影厂,指导工作!”
路面上,几个青年男女叉着腰,或双手抱胸冷眼相看。
自昨日编剧组的梁晓声带回程开颜即将要来北影厂的消息之后,厂里的领导竟然高度重视,连夜安排了欢迎仪式,甚至还让人一大清早挂起了横幅,欢迎程开颜来北影厂指导工作。
这让北影厂的很多人表示不解,甚至是惊骇。
“一个小年轻过来,至于搞这么大阵仗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领导来视察呢?”
其中一个身材高大,皮肤白皙,五官端正的年轻人纳闷道。
“国强啊,这你就不懂领导们的深意了吧?程开颜是咱们电影的男主角,又是编剧,这次项目事关中日文化交流,当然要捧着他点儿,不然坏了大事怎么办?”
旁边一个头发偏长的削瘦年轻人笑嘻嘻的揶揄道。
“什么男主编剧,有像他这样的吗?临出发了这才过来一趟,还来什么啊,干脆别来了。”
唐国强双手抱胸,话里似乎有些情绪。
《情书》这部作品是今年北影厂极为看重的项目,而他则是拍完《孔雀公主》后,就被水华老师看中调过来,出演男女主的好友。
也就是原著中的秋叶茂,电影剧本中的叶繁盛。
这是个戏份多但并不出彩,甚至是会因为故事争议而惹得观众讨厌的人物。
而程开颜是作者,是编剧,又是男主角三位一体,自然在剧组里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因此不少工作,都离不开程开颜。
像是剧本细节的修改,男主角人物形象确定,还有男主角和剧本各人物之间的磨合,这都是需要时间的。
可这个程开颜倒好,基本都不露面。
这让其他演员想和他聊聊剧本,聊聊人物,磨合关系都没机会啊。
“哈哈哈!国强同志你肯定是希望他别来的,这样你就有机会出演男主角了吧?”
一旁一个穿着白衬衣,明艳大方的女人,笑吟吟的打趣一句。
《情书》剧组里谁不知道他唐国强想演男主角啊。
“刘晓庆同志,这可不是我怎么样,谁叫他程开颜占着茅坑不拉屎的!”
唐国强冷哼一声,他虽然从未见过程开颜这个才二十多岁出头的年轻人。
但剧组里大导演水华老师,第一副导演陈怀恺老师他们经常提及他,都说《情书》男主角这个人物的原型就是程开颜,没有再比他更合适的了。
像这样的话,唐国强这段时间听了不下十次,实在令他心烦意乱。
他就不信程开颜有那么适合原著中的那个美少年,他唐国强自认样貌不下于任何人。
自出演《孔雀公主》后,不少圈内的人都跟着陈冲一起,都叫他奶油小生,意思是长得白皙俊美,相貌精致。
对此唐国强虽然心有不满,但未必不觉得这个词里有肯定自己的意思。
“谈什么呢?一会儿程开颜同志来了可不许乱说话!”
不远处,一个身材中等偏瘦,体型清癯,后背略带微驼的男人走了过来。
“陈老师。”
唐国强与刘晓庆等人纷纷低眉顺眼,喊人。“程开颜同志最近很忙,根本抽不出时间过来,你们不要有情绪。
本身详细的拍摄计划,要等到去了东京与日方会面后才会安排下来,会有许多调整,现在的安排到时候不一定能维持。”
陈怀恺身穿一件灰色中山装,嘴边叼着一根烟斗语重心长的说着话,阳光下一缕缕蓝烟从鼻子里冒了出来。
“知道了。”
众人齐齐点头。
“哎……”
陈怀恺摇摇头,这些年轻人都不关注新闻报纸的嘛?
上周关于程开颜的消息都满天飞了。
估计他们这段时间都在反复看剧本,理解剧本呢,哪有心思去看新闻。
想到这里,陈怀恺抬头看向大门外,阴天暗淡的光线中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年轻人闯入视野。
“来了!”
陈怀恺知会一声,率先迎上前去,年轻人们闻言跟在身后。
“叮叮……”
自行车铃铛声响起,在众人面前停下。
众人抬头看清了那个年轻人。
只见他一身黑色的衣服,体态修长,皮肤白皙。
一头柔软的黑发,容貌清俊带着柔和轮廓线,尤其是给人一种温和隽永的书卷气,阳光下的眼睛特别有神,亮晶晶的像两颗剔透的金珠。
“他就是程开颜啊?难怪能出演男主角呢!”
“啧啧,难得的是这干净,舒朗的气质。”
“程开颜老师!”
刘晓庆看了眼有些嘴角抿着有些不服气的唐国强,眉眼不禁弯了弯,大大方方的挥手打招呼道。
“刘晓庆同志,你还记得我啊。”
程开颜笑吟吟的将眼前的众人一一扫过,握着龙头的手指不经意间拨动了下铃铛。
“当然记得啊。”
刘晓庆认真点头,不知怎的她在这个年轻人面前拿出不面对他人的那种调笑自如的姿态,甚至有些紧张局促。
“大家好啊,我是程开颜。”
程开颜不再搭理她,向众人挥挥手,打了个招呼。
“你好你好,程开颜同志。”
“我是唐国强……”
“我是……”
众人不管心里怎么想的,老老实实的打了个招呼,互道姓名。
毕竟这个年轻人看起来就不简单。
“程开颜同志,我是副导演陈怀恺。”
陈怀恺在一旁看着这群平日里张牙舞爪的小年轻,不禁笑了笑,伸手问好。
“陈老师啊,久仰大名,我看过您的《平原作战》,拍的真好!”
程开颜伸手和他握了握,入手粗糙骨骼清奇,十分有力。
“哈哈,很久以前的电影了,希望这次我们能合作拍摄出一部优秀的爱情电影!”
陈怀恺今年有两部电影计划,一个是情书,一个是知音,但他最看好的自然是情书。
“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我想《情书》一定会超过《庐山恋》的!”
程开颜笑着点头。
“嗤……庐山恋哪是那么好超过的,还是脚踏实地一点吧。”
唐国强听见这话,不禁反驳道。
“唐国强同志,请问《庐山恋》有《情书》的故事感人吗?庐山恋能在中日两国上映吗?超过庐山恋又不是什么很艰难的事,要对我们的电影有信心才是。”
程开颜语气澹澹的说道,这张脸,他还是认得的。
“这……”
唐国强本以为程开颜是个温和的性子,但没想到程开颜会出口反驳,可他说的在理,一时间唐国强也找不到反驳的角度,只好闭上嘴,脸色有些不满。
居然被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教训了。
“好了,你们去忙吧,我带着程开颜同志四处走走。”
陈怀恺不由头疼,这个唐国强果然是个心高气傲的年轻人,而程开颜看似平和,也是个有脾气的。
“程开颜同志,剧组里的大家伙可都对你的这个男主角编剧期待着呢,一起去见见,中午一起吃个饭。”
陈怀恺转头看向程开颜,拉着他边走边说。
“没问题,我也正有此意。最近太忙了啊,不然早来了……”
“哈哈,程开颜同志毕竟是大作家,前几天新闻报纸可是铺天盖地,都上人民日报跟央视了!”
……
“央视?人民日报?”
“陈老师说的是程开颜?”
二人渐渐远去,但说话的声音却让后面几个年轻人听得一清二楚,纷纷侧目!
尤其是唐国强,顿时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的。
……
另一边,陈怀恺带着程开颜进了摄影厂区。
“这是咱们厂的场记马秉煜……这是摄影师邹积勋……这是负责服装和化妆的朱小娣……还有负责道具的王彪……”
陈怀恺指着正在准备清理仪器的一群人,一一介绍给程开颜。
“这就是程开颜老师吧?真是年轻啊!真俊,难怪大家都说他是天定的男主角,这么好看到时候,我给你化妆都为难了呢,嘻嘻。”
负责妆造的朱小娣,正在清理自己的化妆品还有针线服装等,一看见程开颜便笑吟吟的打趣起来。
“为难什么?为难化了妆比没化妆难看是吧?”
陈怀恺有心帮程开颜拉近关系,故意开玩笑。
“哈哈!这倒是真的!”
剧组众人纷纷大笑着看向程开颜。
“呵呵,朱姐说笑了。”
程开颜则温和无奈的笑道,这样的姿态赢得了不少人的好感。
一时间大家的距离感也拉近了不少。
见完了剧组的二十多号人,程开颜又跟着陈怀恺去了水华老师的办公室。
“好久不见啊,小程同志,恭喜你斩获那么多文学大奖啊!”
水华老师笑呵呵的祝贺道。
“谢谢。”
三人寒暄几句,便聊起了情书的拍摄。
“这次拍摄会有两个版本,你都知道了吧。”
水华老师给大家倒了杯茶,一边说。
“知道了,梁晓声同志昨天说过,不过拍摄中日两个版本的电影,会不会太麻烦复杂了?”
程开颜不是很懂,好奇的问。
“分成两个版本的确是复杂,但并不算难,无非就是配音,文字,服装,场地环境这些不同。
比如服装就比较好解决,在寒冷的冬季。
围巾大衣,雪地靴都是常见的服饰,家庭条件一般的大多是穿棉袄,无非是款式不同。
再比如拍摄场景学校,城市街道。
两国肯定不太一样,自然需要做一番改造,反正就是能拍的就拍,拍不了的就回国补拍……”
水华老师拿着笔记本,详细的解释了一通,虽然听着有些乱,但程开颜还是听明白了。
就是在拍摄时,人物服饰风格,城市街道,学校都尽量选择两个国家中差不多一样的。
实在不行就改造成国内的风格,实在解决不了的,就回国补拍。
确实有够复杂的。
一上午,程开颜都在水华老师办公室里,一会聊拍摄,一会聊剧本修改,还有角色。
总算对这次拍摄有了底。
不知不觉,一上午过去了。
中午和剧组的人在北影厂的食堂吃了一顿饭,程开颜回家。
先去了一趟木器街,发现家具此时已经全部置备齐全,程开颜带着木匠学徒们,拖着车去了团结湖。
花了一下午时间把家具全部安置好。
然后又把家里全部打扫了一遍,将两间房都铺上新垫絮,床单被套,这些都是他回去拿的。
然后又上街上,购置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肥皂,毛巾,碗筷之类的生活物品。
傍晚时分,经过一下午的整理。
程开颜累得满头大汗,在洗手间洗了把脸出来。
打量着这间两室一厅,心中安宁满意得很:“总算有了家的模样……”
与此同时。
哈尔滨火车站,蒋婉大包小包提着行李,登上了开往京城的火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