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1 / 1)
谋子最近忙得脚打后脑勺,但是听说方星河想攒局,仍然强打精神上门。
俐姐开开心心的忙来忙去,水果点心不停往上端。
三人的谈话,从闲聊开始。
“咱们小区挺多同行的,陈导、优子还有那谁,都住这儿。”
“谁啊?”
“京圈那位,刚去了美国……”
“噢,王硕啊……小方你跟他还那么顶着呢?”
“他也配?”
方星河陪着谋子叼了支烟,嘴一咧,眼皮子一撩,流氓气忽一下子上到顶。
谋子竖起大拇指:“你这气质,真适合演一个小混混!”
“我弟弟什么不能演?”
巩俐不乐意了,埋怨道:“你那片子全程打打杀杀的,根本没有空间给弟弟发挥演技!”
“不打怎么往外卖?”
谋子这会儿非常清醒,苦笑道:“再拍多少部红高粱都解决不了中国电影的问题。”
对此,俐姐也认可:“那倒是,各种类型的大片必须发展起来了,商业电影才是未来。”
其实大力发展商业片这个事儿,在娱乐圈顶层中是共识。
不认可的,是那些脱离了一线的老资格、老前辈、老顽固。
可在实际拍摄的时候,限于种种原因,大部分人还是只能去拍低成本文艺片。
投资、剧本、技法、市场压力、面子顾虑……没有哪样好解决。
“你呢?”谋子问,“你是怎么打算的?”
“想法很多。”方星河实话实说,“但都有缺陷,很难抉择。”
巩俐忽然劝道:“反正别盯着国内市场,太浪费你的全球知名度了。”
谋子却忽然摇头:“最好也别拍打戏,《英雄》12月上映,紧跟着再接一部动作片,你在全球观众心目中就彻底定型了,对你未来的发展没什么好处。”
这话实在,巩俐也有同感。
“你不是李莲杰房龙,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你的可能性远不止于此,下部片子最好还是有一些表演空间。”
方星河微微皱眉:“非动作华语片,在国际上几乎不可能有市场。”
“有名也行,你又不缺那点票房。”
巩俐坚持意见:“这是你自编自导自演,绝对主创的第一部片子,你得向全世界影视界展现出一种更高的轮廓,更广阔的可能。”
“对。”谋子点头,“要向业界和观众们展示你的其他优势,在他们心里建立起一种期待:‘这是一个未来的大师’。
这样以后你再拍动作片的时候,业界才会对你保持宽容,觉得这是少年热血,而不是认为‘方星河没什么导演水平,只能拍动作片’。
观众也会对你抱有更高的信任,愿意跨类型去看你别的片子。
顺序很重要,你又不是没有跨过去的能力,别限制死自己。”
业界怎么想方星河不在意,但是观众信任确实很关键。
纯粹动作片的上限并不高,动作片的受众比例,大概只占全体影迷的1/8。
不是说动作片不能拍,而是人生第一部自导自演的戏,确实不应该是纯粹的动作片,否则一旦被影迷定性,再想去争取剩下的7/8,那就太难了。
选择那么多,实在没必要给自己制造这样的困境。
“对了!”
谋子忽然一拍脑门,递过来一张报纸。
“今天我看到有个人在报纸上骂你,讲的内容多少有点提示意义,顺手就给带回来了。”
方星河搭眼一看,难都,程一中。
这货反应还挺及时的,不在“国家队”、“nba”、“道德与责任”等话题上纠缠了,转头又开辟了别的黑方角度。
文章里有一段内容如下——
“我不在乎方星河是否愿意履行自己的责任、满足大众的期待,反正他干过的伤害民族情感的事情早已不止一件两件。
我好奇的,仅仅只是他要如何拍摄自己的第1部影片。
大部分读者可能还不知道他面对着怎样的麻烦,我觉得我有义务跟大家讲一讲。
首先,他已经深深得罪了整个港台影视圈。
整个港台,没有任何台前幕后敢与他合作、愿意与他合作。
其次,他和京圈的关系同样恶劣。
京圈各位大佬早已放话:你想拍什么,自己折腾,别找我们。
然后,谋子正在鼓捣英雄后期,一盘散沙的西北圈同样对他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遍数整个中国,只有凋零的长影能算是方星河的坚定支持者。
要演员没演员要幕后没幕后,他能拍什么?
而据可靠消息,好莱坞七大已经形成默契,联合起来封锁方星河在那边寻找资源,日韩也只想请他去当主演,拒绝接纳他成为本国娱乐圈的上层大鳄。
如此四面楚歌的超级巨星,我还是头一回见,真好笑。
这就是年少轻狂所要付出的代价,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到他的成品了。
人生第一部执导大作,啧啧,希望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而不是一场美妙的幻觉……”
巴拉巴拉,跟个老妈子一样絮叨。
但不得不承认,这货终于学聪明了。
不再无脑谩骂,而是向大众公开方星河的尴尬现状。
公允的讲,他的判断没有任何问题,方星河的初次执导作品确实难搞,甚至早已在业内形成共识。
巩俐姐就忧心忡忡的问道:“怎么回事?我听他们提到过一嘴,说是好莱坞对你意见很大。之前不是好好的吗?”
“他们是想借着我的热度赚钱,不是给自己找个爹。”
方星河哑然失笑。
“我的要求确实挺过火的,不过他们历来都是这么个套路,不稀奇。”
“驯狗。”谋子言简意赅,“驯好了才给喂肉。”
巩俐一挑眉:“就跟他们之前找你拍电影一样?”
“嗯。”
谋子点点头,不愿多言。
很少有人知道,好莱坞很早就邀请谋子上那边发展了,愿意给他提供机会的制片公司不是一家两家。
但是在好莱坞当一个纯粹的导演,实在太受限。
谋子不愿意,而森子屁颠屁颠的去了,这就是两人的区别。
“你和我的情况还不一样。”
谋子很客观的提点道:“只要你能用第一部影片证明自己,好莱坞就会愿意给你权力,你的价值太大了。”
“那问题就变了……”巩俐目光炯炯的看着方星河,“弟弟,你想打进好莱坞吗?”
“实话是,不想。”
方星河摊开手:“从赚钱的角度讲,我不稀罕北美市场,尽管它是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意思是,从其他角度讲,你需要好莱坞市场?”
巩俐看得很明白,一语道破核心:“比如,建立文化阵线和文化自立层面的意义?”
“是。”
方星河干脆点头,不做虚伪掩饰。
“我喜欢影视剧的原因,从来都跟钱没关系,所以我需要全球的每一块重要市场,不管喜不喜欢。”
“你这孩子真矛盾。”
大姐姐心疼了,嘀咕着:“图什么啊……”
图什么,事业和成就感呗。
谋子就很理解这种状态,他现在也是真不在意钱。
“那真得好好应对,不能随着心情拍。你都有什么备选?”
方星河掰着手指头数:“一部大制作电影级的仙侠剧,一部以霍去病为主题的战争史诗电影,一部已经可以pass的现代动作片,一部偏向于炫技的意识流文艺片,一部专门用来对抗韩流湾流的现代偶像剧……”
“嚯!想法真挺多!都有本子?”
谋子吓了一跳。
不过他很快就摆了摆手:“有没有本子都不合适,总感觉路子歪了。”
巩俐也帮腔:“你得以电影导演的身份出道,偶像剧仙侠剧可以放到后面,先搞电影。”
这年月,电影导演的地位比电视剧导演高出不知道多少公里。
韩国忠武路,日本六本木,美国好莱坞……全球都一样。
鄙视链一直深入到民众心底,没必要在这种小事上与全世界对抗。
谋子接口:“霍去病也不行,中国古代战争片,既不具备冲击全球高票房的潜力,也没有获奖可能,除非不写实,继续打。”
“文艺片……”俐姐沉吟片刻,忽然问:“能描述一下主题吗?”
方星河摇头苦笑:“描述城市边缘人群生活的小众文艺片,哪有什么明确主题?算是我本人某一特定阶段的写照吧。主要是想在拍摄技法上炫一下……”
“那也不适合作为第一部电影。”
巩俐当即否决。
她的态度有些绝对,但这恰恰是全心全意为方星河好的证据。
谋子打圆场:“其实文艺片的思路是可以的,你的出道首作,第一个核心条件是国际化,或者叫面向全球,那就只有两条路——要么追求票房,要么追求奖项。
总得有东西证明你拍出了一部好片子,对吧?
但现在的问题是,适合你的年纪、又能面向全球的商业题材实在难找,拍一个偏文艺的爱情电影,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故事好也拍得好,说不定能够实现口碑票房双丰收,复制小李子的路。”
他没敢说复制《泰坦尼克号》的路,那也太扯了。
“对。”巩俐表情严肃,“你不要小瞧年纪的问题,你现在演青年都嫌早,脸太帅也太嫩了。”
方星河当然知道。
年纪和面相,能够超越演技本身,去影响观众的代入感。
以他的逆天颜值,人设稍微有一点不对,分分钟便会出戏,使观众只注意脸而不相信剧情。
他之所以想拍仙侠剧,就是为了规避这个缺点。
“我也是真没办法,总不能不当主演,继续给人做配。”
方星河无奈摊手:“文艺爱情片?那只有《苍夜雪》的本子合适,但没法改也没法拍,我本身也不想拍。”
“给我啊!”谋子噗腾一下蹿起来,“我给你改,我带你拍,我能过审!”
“给不了。”
方星河猛翻一个白眼:“这哪是一个120分钟能够讲明白的故事?”
想要真正拍出《苍夜雪》深刻、悲凉、荒诞的一面,只能去做精品剧。
电影那点时长,配角都渲染不全。
“唉……”
谋子长长叹气,心情崩了。
倒是巩俐忽然想起来什么,眼睛蓦然一亮。
“嗳,弟弟,你能不能把故事里涉及到校园霸凌的那部分提取出来,单独拍一部这个主题的电影?”
方星河不理解:“能倒是能,但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哎哟,那可管大用了!”
巩俐陡然兴奋起来,噼里啪啦一顿科普。
“你知道吧?我是2000年那届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最近两年,欧洲三大数次找我去当评委,所以我对那边的风向有所了解。
从评奖的取向来讲,三大各有倾向,解释起来很复杂,但整体上存在一种基本的默契。
唔,我得怎么跟你解释呢?
就是那种悲悯的调调……你等我组织一下语言啊……”
巩俐姐有点急,一时卡住了。
谋子补充道:“想拿大奖,不是简简单单的拍摄苦难、消费悲剧,欧洲这帮搞艺术的,确实有些高高在上,但对艺术家的尊重是实打实的,也能容得下不同意见,和好莱坞不太一样……”
方星河对于谋子的看法,不置可否。
不过在外面转了一年,他对某些事情看得还算清楚——
现在这会儿,欧洲还真没有刻意敌视中国,法新社的抹黑还得等到好多年后,bbc的专业诋毁也不常见。
韩国国内也没有宣传中国威胁论,媒体多半是以嘲笑为主。
日本才是警惕、歧视、拉拢罕见的重灾区。
这年月,美国的ngo基金可没有大规模向国内扩张,拿外面钱的公知,拿的多是日元。
尤其是去年那件事之后,美国的注意力转移向中某东,再加上需要中国的廉价工业品,两国正处于历史上最亲密的一个蜜月期。
辩证主义唯物思想告诉我们,事态都是动态发展的,不能用后世的情况,粗暴套入现在的状态。
单看眼下,真正处心积虑在国内搞事的是霓虹,美国政商界的态度是拉拢和投资,好莱坞是天然的歧视,而欧洲则一视同仁的看不起所有非欧地区。
这中间的区别,本质上是敌对程度不同的划分,也是轻重缓急的判定。
反对欧洲、批判欧洲、敌视欧洲,都不是当务之急,甚至根本就没有丝毫必要——只要静静看他们衰落下去就好了,费什么多余心思?
因此,方星河并不十分排斥拿欧洲三大奖,他只是不接受以“抹黑国内讨好评委”的方式去拿奖。
但巩俐给出的意见是……你并不需要讨好任何人。
“反正最近两届电影节有这么一个趋势——关注校园暴力和相应的现实压力。
缘由是1999年美国科伦拜恩校园枪击案,这个事儿闹得特别大,枪手动机复杂,包括报复欺凌、寻求名声、对社会的不满、沉迷暴力文化等等,形成了非常巨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渐渐传导到欧洲,在上一届的威尼斯和戛纳电影节里都有所体现,但还没到巅峰。
我想,真正的关注度巅峰应该就出现在今年。
因为电影是有滞后性的,影视界对于这种社会敏感议题的审视和反思也有滞后性,最终会给同类型作品一个特殊的展示空间和盖棺定论。
你有没有意识到,其实这跟你的《苍夜雪》有一种惊人的贴合?
如果拍摄相关题材,并且拍出了深度和现实意义,明年初的戛纳和年中的威尼斯,都有巨大的获奖机会。
不需要你消费国人的苦难,你就扎扎实实拍一部校园霸凌题材的少年爱情电影,就有机会拿奖,这种机会千载难逢!”
因为激动,俐姐的语言有些凌乱。
但方星河完全理解了。
还得是一线专家啊,这个由信息差所导致的思路,简直绝了。
谋子也完全认可了巩俐的想法,并且从导演的角度进行了一番提炼。
“我既当过评委,也拍戏,还拿过奖,你看我和老陈拿奖的作品,其实都不是单纯的消费苦难,里面是有精神内核的,不要觉得欧洲人不能理解咱们的内核,其实都是人,很多感情都共通。
所以我跟咱们国内有些导演处不来,他们的路走偏了。
固然有一些欧美观众喜欢东方猎奇,喜欢看着咱们的苦难指指点点,但我们拍戏的,绝对不能为苦难而苦难,为黑暗而黑暗。
这样拿不到大奖,最多赚点黑心钱,没意思!
当好导演,反思要有,甚至是必不可少,精气神也要有,得争得扛!
从这一点上讲,你具备成为大师的基本条件——心气。
我看,你可以听你巩俐姐的,把《苍夜雪》校园里面的那部分整理出来,以反霸凌为主题,试试明年的戛纳。
欧洲这些奖啊,说公平也公平,说潜规则也不少,质量占一半,运气占一半,关注度你自己有,人脉路我们给你铺,干吧!”
谋子这番话,让方星河对他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你还别说,仔细咂摸他的作品,《活着》也好,《红高粱》也罢,《大红灯笼高高挂》以及后续的所有片子,还真就不是贾张柯那种为讨好而讨好的东西。
除了整不明白剧本,老张前中期的作品从来都没有刻意抹黑过中国,里面自有一种精神。
在同代导演大肆消费苦难黑暗时,他在拍摄乡村里那些迷人的美好。
出身导致他就擅长拍土的,这没办法。
但环境没有让他屈服,这就很牛逼。
他有缺点,可是从中国电影的角度出发,这几乎已经是当前最好的队友了。
总不能指望诗人、獐獐、大小陆、523吧?
以后星空影视做大了,项目拍不过来,谋子是个顶好的打工人。
方星河不图他能给公司赚多少钱,只要好本子别拍拉了,具备关键意义的项目别拍成南京南京,就足以记一大功。
而因为观感的改变,方星河也开始慎重思考谋子的意见。
《苍夜雪》肯定不能拍,但是,校园霸凌题材下的文艺爱情片,确实已经是当前的最优解。
大奖的机会是一方面,在不抹黑国内的情况下拍一些普世的东西,堂堂正正拿奖,没什么不好的。
方星河本人不需要奖项的表彰,但客观现实是,国家和国民需要。
走文化独立路线,逐渐激发国民自信,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长期任务,欧洲三大乃至奥斯卡,票房本身和国际影响力,都是这条漫长道路的必需品。
再者,不管奖项能不能弄到手,这也几乎是方星河唯一能拍的类型。
年龄和题材,颜值和表演,受众和市场,口碑和传播……
平衡在一起之后,这是最好的结果。
但方星河不想用《苍》里的情节,模模糊糊间,他脑子里浮现出一个更好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