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6章 满载而归(1 / 1)

加入書籤

桦宜顶层办公室内。

王中雷向自己的大哥汇报了关于电视剧售卖的突发情况。

“我觉得你说的有些道理。”大王推了推眼镜,面色严肃。

“大哥,你说……”小王眉头紧锁。

“这小子不会是因为那女生,所以才这么搞的吧?”

“哪个女生?”

“就是……”

“我知道了。”大王反应过来。

他明白自己老弟说的是刘茜茜,这位被他们封杀的女演员。

“之前在酒局上,他求过我网开一面。”

“我没同意。”小王揉了揉眉心,深觉麻烦。

“我让他帮忙劝劝宁昊,他也没同意。”

“当时那小子嘻嘻哈哈的,我没想到,他竟然来这出!”

“好好好,果然是翅膀硬了!”大王冷笑着连连感叹。

“他妈的,几年过去,现在都敢这么干了。”

“损失大吗?”

“就是要继续谈别的台,回款周期会变长,收益会低一些。”王中雷相当头疼。

因为这次张远干的事太精准了!

时间卡的刚刚好。

趁着《我的团长我的团》整改的时机,把大单子都给抢了。

电视台有大小,省台和地方台的体量差距巨大。

其可以拿出来购买电视剧的预算也会差很多。

现在他借着出新规的档口,把几家电视台都迅速搞定了,那“团长”就只能转头去找小台售片,或者等待一阵,等电视台下个购片季度到来,再谈。

从07年下半年开始,各大卫视的抢片大战就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这也是电视台广告价格的巅峰期。

电视台一般会将电视剧划分为一等剧和二等剧,拨出不同等级的预算。

每家电视台的一等剧预算,每年也就不到十部部,用完了就只剩二等剧预算。

而且大电视台本身就会参与到一些大片的制作当中。

比如大狗哥投资的《新三国》,天津台和安徽台在制作初期就投资入行。

这些也都会做进预算当中。

而且这几年电视剧收片价暴涨,首轮价格动不动就超过100万一集。

这片子大狗哥就投了5000万,总预算快1.5亿。

别看片子和《老三国》完全没法比,质量差远了。

可这戏不光赚了,还是大赚的。

就因为有一堆制片方分摊成本。

为什么电视上烂片多?

因为烂片能赚钱。

所以大电视台的季度预算本来就有限,现在被上头的新政一卡,电视剧播出时长腰斩,广告费也会跟着大减,预算就更有限了。

先到先得!

现在先到的,明显张远。

“还是年轻。”大王不屑的回道。

“玩玩就得了,还认真了。”

“为了个女人,竟然和我们打擂台。”

“太稚嫩。”

王家哥俩觉得他幼稚。

同时也很忿怒。

“这一笔笔的都给他记上。”

“哼,年轻人就是火气大。”

“对我们来说,根本不可能伤筋动骨。”

“先等一等,把公司上市事务处理完,再和他算总账。”

“是,他也就得意这一回。”

与此同时,不少消息灵通的同行也得知桦宜被张远摆了一道这事。

加上之前酒桌上帮小龙女求情被拒一事很多人都知道。

所以同行们也都和王家哥俩一样,觉得张远这回是“冲冠一怒为红颜”。

都在偷笑,觉得接下来有好戏看了。

像慈文,青雨,新丽这些电视剧圈的同行,全都咬牙切齿,恨不得找到张远。

“小远子!”

“咱们可都是电视剧行里混出来的。”

“可别丢份啊!”

你桦宜在电影行就霸道的,现在又来搞乱电视剧行。

咱们在家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广电就来通知要整改。

反正同行都把这笔账算到了桦宜头上。

没有你那部《我的团长我的团》闹事,上头不至于出新规。

但也惊叹于长江后浪催前浪。

张远这次“指如疾风,势如闪电”的迅速操作,把这些同行也看呆了。

别说桦宜没反应过来,他们也没反应过来,张远就把事情给搞定了。

这下也清楚,人家上头的关系铁,知道政策比我们早。

这不得交朋友?

一来能联合起来对抗桦宜这根电视剧行的搅屎棍。

二来交上朋友,以后上头再有点什么事,也好提前得到消息。

当然说桦宜是搅屎棍也不太合适,毕竟他们哥俩是棍子的话,那屎是谁?

这就有和他联系交往的,还有说一起投资电视剧的。

不过张远大多婉拒。

自己没那么多钱“大撒币”。

好钢铁得用在刀刃上。

“这回你可出风头。”狗哥也给他来了电话。

“我说你怎么着急忙慌的要配音,原来是为了这个。”

大狗哥现在明白过来,才觉得张远反应又快又精准,打在了对方的痛点上。

“我出风头,你也没少赚,片子不是我俩一块投的。”张远回到。

“是的是的,现在联系我的剧组也不少。”

“这下二轮买了六家卫视,三轮还有十多家等着呢。”

“这把应该还能再捞几千万回来。”

“说起这个,我这边有部新戏,人家找我投资,你有没有兴趣。”

狗哥说的就是《新三国》。

张远和拒绝其他剧组一样婉拒了。

《甄嬛传》的钱还没着落,自己不可能去投别的片子。

“行吧,你自己考虑。”狗哥没强求。

他觉得《新三国》这戏有的是人投资,自己是在照顾兄弟,想让他一块赚钱。

“兄弟,你可够猛的,因为一个女人敢和桦宜较劲。”

“说起来,能和桦宜较劲的人可不多。”

“你真狂,我喜欢。”狗哥夸道。

“别听外边瞎说,不是为了女人,是为了赚钱。”

张远否认道。

最多只能算一半一半。

赚钱才是最主要的,另外还为了报当年《士兵突击》的一箭之仇!

当时拖了我那么久不回款,现在我也让你们尝尝这滋味。

不好受吧!

张远不记仇。

“行行行,你说什么是什么。”狗哥不怀好意的笑着。

“反正外边都是这么传的。”

张远没有回他,大家都这么想也有好处,估计桦宜也是这么想的。

“还有件事,之前和你提过的《剑雨》,吴宇森当监制。”

“项目已经确定下来,你到底投不投钱。”

“兴趣不大。”张远记得这片子没怎么赚。

“不投就算了,反正我挺看好。”

“那你不投的话,演不演?”

“你不怕我狮子大开口?”张远笑着回道。

“你现在公认的能拉票房,高片酬只要能赚回来就成。”

“那好,我考虑考虑。”

“我把剧本寄给你。”

见对方热情高涨,他也不好满口回绝。

因为已经拒绝了好几项投资,他怕对方有意见,嫌自己没有合作态度。

“张远,来。”

“最后一镜了。”

高群舒朝他招手。

小跑着上前。

道具师在他的衣领内侧安装了一只血包。

“我来送你上路。”张涵宇伏到他耳旁,压低嗓音沉沉的说出台词。

随后抬手就是一刀,朝着他的颈部大动脉位置抹去。

此时的张远特意改变了以往的形象,满脸胡茬还带着油光。

手里也拿着香烟,还是没有过滤嘴的那种。

因为这时候的武田已经失败,即将回国。

他的计划全都落空了,已无需维持以往的“体面”。

道具师一转旋钮,血包裂开,殷红的液体噗呲呲往外留着。

目光震惊中带着些不甘,捂着脖子,一头栽倒在了泥泞的地面上。

高群舒特意让剧组往地上撒了很多黄泥,又用水反复浇过,形成了泥浆。

要让小鬼子死的脏,观众才解恨!

并且还要求他死的时候不是卧倒,倾倒,而是跪倒。

跪出死前好似在磕头道歉的模样。

也是为了让看了整场革命先烈受苦的观众能够在最后痛快些,释放压力。

“好!”

“杀青了!”

啪啪啪啪……高群舒带头鼓掌。

接过毛巾,擦了擦额头上沾上的泥浆,张远鞠躬表示感谢。

“一会儿还要赶夜戏,晚上不能开欢送宴。”

“没事,下次咱们单独约。”张远和高导单聊了几句。

这戏算是高导的人生巅峰。

此后在电影行就有点拍完《霸王别姬》的陈诗人那意思,愈发往下出溜。

“刚好我也有事,得开始给片子跑宣传。”

“那就先道别了。”

张远回到剩下几处剧组场景,和所有主演都打过招呼。

接着不过夜,让剧组帮忙退了酒店房间,打算直接回帝都。

“张远哥,你的箱子好重啊。”

整理完行李,帮着搬运的助理刚拿起来,就眉头一紧。

来时也是她搬的箱子,她记得没那么重的。

而且箱子也没那么撑。

“少废话,赶紧走。”张远催促道。

“哦。”她双手提着就往门外去。

保镖龙哥也帮忙一块拿。

也不知道是箱子质量一般,还是塞得太满了。

赵玬玬刚走出他的房门,踏上走廊,就听到哗啦一声。

手提的箱子散了。

里边的东西叮咣五四,全都落在了酒店走廊的地毯上。

“咦,这些都是什么?”助理刚打算附身捡,就发现散落的东西很奇怪。

有银质的刀叉,有边缘鎏金的盘子,有玉石的镇纸,有笔帽带金的钢笔。

张远有点不好意思的看着助理甚至从东西堆里拿起了一盏台灯。

“这个……”他摸了摸鼻子。

“华夏有句古话,叫演员不偷,不对,不拿,剧组不收。”

“不是厨子不偷,五谷不收吗?”赵玬玬疑惑道。

“都一样,都一样……”

没办法,祖训有云,贼不走空。

他觉得也不能完全怪自己。

本来就是为了拍《天下无贼》,我才学的手艺,也是你们桦宜的片子。

再加上《风声》剧组相当下本,很多道具都是真货,而且是老货。

面对真古董,尤其是琉璃台灯,古董瓷盘这些易碎品。

剧组道具大哥都粗手粗脚,弄坏了怎么办。

我手轻,我来保管。

我还是善。

只是我没说在哪里保管。

酒吧场景的黑胶唱机都是民国的老玩意。

要不是太大了,不好“保管”,他也得搬回家。

剧组丢道具很常见。

反正是桦宜的羊毛,不薅白不薅。

“赶紧收拾啊!”

“愣着做什么。”

“一会儿再有剧组的人路过看到。”

“哦!”助理明白过来,这是老板的“小爱好”。

“其实我是想有朝一日,能开个道具博物馆。”张远大义凛然的说道。

“你们想想,到我要退休的时候,将这辈子参与过的剧组中的道具集中展示,那该多有纪念意义。”

“张远哥,这个也是道具吗?”

他正摇头晃脑的为自己的“铁盗部”行为找借口,助理从箱子里拾起了一双黑丝来。

张远:……

从李氵心那里获得的战利品,想留个纪念的。

“这个……也算道具吧。”

“回家别和你程好姐说。”张远关照道。

“知道了。”助理没多说,帮他塞到了角落。

这一趟剧组之行,张远各种意义上的满载而归。

上了飞机坐稳后,他便安心了。

想着之后装修新房,得留一间储藏室,专门用来装道具。

“好。”他在宽大的座椅上伸了个懒腰。

趁着空挡,他得赶紧帮《叶问》跑宣传。

《叶问》这种偏传统的功夫片,其实卖点不多。

所以宣传全得靠他来撑。

那就得想办法搞点大新闻了。

片子上映前主演频繁上热搜,这就是最好的宣传。

“去年那会儿,王家哥俩和陈诗人一起搞到我头上。”

“桦宜这边我刚捞了点利息。”

“现在,也该找陈诗人收点利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