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绑匪是同行?(1 / 1)
于大章还从他的声音中听出了自信。
有人在指挥他!
和之前相比,齐建东的心态完全变了。
没有猜忌,没有怀疑,他现在已经认定电话这边的于大章就是警察。
看来在他身边的那位,是个算无遗漏的人,至少给齐建东的感觉是这样的。
不然他不会一下子就变得这么有自信,这份自信完全是出于对那个人的信任。
我还真就不信了……要论玩心态,于大章还没服过谁。
只停顿了一秒,他便愤怒地说道:
“姓齐的,你特么就算想护着你弟弟,也说个正常点的理由。”
“我告诉你,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不还钱我就找你父母要,他们要是没有,我就扒了你们家房子。”
这种时候,解释就是掩饰。
所以根本就不需要任何解释,直接开喷就行。
这也就是在技术科,身边有人。
要是这里就他自己,于大章早就爆粗口了。
他现在就是将自己想象成一个被人骗钱后,气急败坏的人,恨不得将对方骂个狗血淋头。
“你去过我家了?”齐建东问道。
于大章注意到,他说的是“我家”。
而且说得非常顺口,由此可见,齐建东是将父母那里当成自己家的。
人就是这么奇怪,明明不孝顺,但面对外人时,还是本能地想要护着家人。
“你们哥俩的电话号码就是你爹告诉我的。”
于大章见对面的齐建东态度有所松动,趁热打铁道:
“你说说你们两个,连畜生都不如,你爹一提到你们,恨得牙痒痒,还说哪怕死了也不想再见到你们。”
随即他话锋一转,不耐烦地说道:
“算了算了,你们家的事我没什么兴趣,你快点联系上你弟,让他把钱还给我。”
他的每句话都尽量围绕着他们家去说,这样也能最大限度吸引对方注意力。
说不上为什么,于大章有种感觉,对面的齐建东似乎对家里的情况很感兴趣。
果然,再次开口时,齐建东的语气变了:
“他身体还好吗?”
于大章自然知道那个“他”指的是谁。
只不过这个问题让他觉得有点扯蛋,这是一个逆子该问的吗?
离家将近三年,要是真关心父母的身体,早就回家了,何至于现在来问一个外人。
“好个屁!”
于大章现在也只能继续演下去:
“就你家那个条件,估计你爹将院里那条狗杀了,才能开个荤。”
“你们哥俩可真不是个玩意儿,在外面坑蒙拐骗的,也不说给家里留点钱,我看你爹那脸,蜡黄蜡黄的,也就凑合活着呢。”
这番话过后,对面沉默了。
于大章把手机拿到眼前看了一眼,确认对面没挂电话后,又拿回到耳边。
同时他扭头看向钱程他们。
只见操作电脑那名警员对他伸出手,晃了晃。
还有五秒!
这时,手机里再次传来齐建东的声音:
“我……”
于大章握紧电话,仔细聆听,只要对面将一句话说完,时间也就差不多了。
可他只听到了一个“我”字,紧接着……
“嘟嘟嘟~”一阵忙音传来。
于大章气得差点把手机摔在地上。
竟然又在最关键的时候挂断了。
而且这次的通话不是齐建东挂断的,因为他已经开口说话了。
通常人在说话时,只要开口了,就会习惯性地将整句话说完,然后才会进行下一步动作。
因此,一定是齐建东旁边的人看到时间马上就要到了,于是匆忙将手机抢了过去。
于大章看向那名操作电脑的警员:
“获取的数据够了吗?”
是的,他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
正因为他对技术这方面不太了解,才让他有了侥幸心理。
“还是不行。”那名警员摇摇头:
“还是27秒,就差那么一点。”
“两次迭加应该足够了。”于大章不甘心地问道:
“对方没有更换手机,两次通话都是同样的号码,应该可以迭加吧?”
在他看来,既然每次通话都会获取数据,那同样的手机号,通话次数越多,获取的数据自然也会越多。
“你当这是上小学做加法呢。”
还没等那名警员开口,钱程先不乐意了:
“定位基于实时数据更新,每次定位请求都会重新计算当前坐标,前一次定位结果不会自动延续到下一次请求。”
他给了于大章一个白眼:
“你不懂就不要乱说。”
“有时间多看看这方面的书籍,别一有时间就去找女朋友,刑警最忌讳用下半身思考问题。”
说话太损了……要不是关系好,于大章就要怼回去了。
又在技术科等了一会儿,见齐建东没再打来,于大章想了想,又回拨了过去。
结果却听到了关机的提示音。
这下好了,哥俩的电话全关机了。
离开技术科,于大章回到一大队,坐在自己办公的位置上,他开始沉下心来思考接下来将会发生的事情。
反侦察能力有点过于强悍了。
直到现在他才意识到,对方那个玩脑子的,不一定是智商多么高,而是从事过类似的工作。
有些事不是智商高就能想到的。
比如,定位所需要的通话时长。
如果是个普通人,会认为定位时长最少需要一分钟时间,因为影视剧中都是这么演的。
只有接触过刑事工作的人,才会知道这个极限时间是30秒。
还有……
能想到藏在烂尾楼里,说明对方很熟悉警方的调查手段,并对城市天网也有一定的了解。
普通人肯定没有胆子和警方玩心理战。
既然敢这么做,就说明对方是有信心可以摆脱这次追捕,这份信心极有可能来源于经验。
碰到同行了?
也只有这个解释最符合逻辑。
于大章转头看向窗外,思维运转。
如果是同行,那这次的绑架案还真就不太好办了。
对方制定的计划也肯定是针对警方的。
假设一个人熟知警方的所有追踪手段,有没有可能金蝉脱壳?
答案是肯定的。
事实上,有许多人在国内查无此人,但却在海外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
明天就是最后的机会了……于大章预感到这次的绑匪很有可能会达成目的。
就在他考虑下一步该如何破局时,吕忠鑫给他打来电话。
“查到了。”
电话刚接通,吕忠鑫就急匆匆地说道:
“这个村里还真有一个会钣金喷漆的青年,我问过那家人,他的家人说他一个月前外出务工,至今未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