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5章 好难选啊(5k)(1 / 1)

加入書籤

白熊可能很胖,但是却并没有太高。

所以京城315那不到4米的车长和车内空间、高度,足够让绝大部分俄罗斯人满意。

这车的前身拉达尼瓦在70年代都能满足他们对空间的要求,没理由60年代反倒不能满足。

还有一个原因说起来就让人唏嘘了,s2才过去不到20年,白熊没那么多发育完全的壮年,整整几乎一代青壮,都消亡在了s2之中。

白熊在处理国际事务的时候经常色厉内荏似狠实怂,这也是一个原因,实在是死不起人了。

不过这都是过去的事情,现在围在这个展台边的,一个个都是双眼放光。

“哈勒少!这个汽车比我们自己的可漂亮多了。”嗨,瞎说什么大实话?

“达瓦里氏,你不是问我为什么什么都不买么?这就是原因,我就是为了它们来的。”看来这位达瓦里氏是比较老实的那种,都没考虑过倒个手就能把车钱赚不少回来,也许他知道,只是不愿意。

“90马力,这个小车子虽然不算太大,但是它的动力甚至比gaz-21还要高很多,南方同志难道在虚标功率?”这是大部分俄罗斯人看到京城315的参数时的第一反应。

他们不敢相信贫穷落后的我们,居然能在更小的体积里造出功率更大的发动机来。

“我不在乎它是不是90马力,我只知道这是一辆我能马上就购买的汽车!”要说实干派,还得是这种。

想那么多干嘛,这是汽车!汽车!过了这个村可能就没这个店了,至于质量,南方同志们明明白白的说了提供质保。

这年头的车子不算复杂,和后世名为修车但是很多都是换件相比,是真的修,不复杂,这就为我们在那边建立起售后能力提供了条件。

而且这年头的司机,自己就是个维修工,要是不会修车,有车子你都开不出去。

大白熊们一边感叹,一边迅速的加入了购车的队伍,还愣着干什么,买啊!

这个展台自从开展开始,就一直没有冷清下来过,即便是我们的工作人员早有准备,但是客人们的购物热情让他们没有一点停下来歇口气的机会。

流程是早就准备好了,也进行过演练,但是架不住他们的名字、地址什么的不太容易输入,幸亏这年头学外语的主要语种,还是俄语,否则这销售登记恐怕都搞不下去。

有的人在兴高采烈的登记购买,而有的人却在犹豫不绝,长吁短叹。

“达瓦里氏,给我个建议,买什么比较好?”

这位北方同志纠结的,是买京城315还是京城520,至于仿奔驰的京城720,同样只有一个模型,实车是没有的。要买也行,得等。只是这个级别的车子,价格就实在有些高昂,在场的俄罗斯人也没几个能承受得起的。

他的朋友在两辆车之间看来看去,叹了一口气:“你不要找我给你建议,我再看下去,我怕我忍不住也会下不了决心。”

两厢的315便宜一些,性能也不错,但是和三厢的520比起来,在舒适性、大小、排场、功能方面明显不是一个级别的。

“520更大,能装更多的东西,有空调,而且还有牵引力控制系统……”

如果说amt、天窗是315和520都有的话,那可制冷空调、牵引力控制以及一些细节功能上,就是520的独享了。

“达瓦里氏,我们那里需要制冷空调?”他的同事问道。油车的热风可以从发动机冷却接过来,但是制冷却是要压缩机的。只是以白熊的纬度,好像制冷并不是非常刚需的事情。

“不不不,我可以不用,但是它不能没有,你懂么?而且别忘了,我们的夏天也并不是那么的凉快,而且我很胖,我老婆更胖!”这名俄罗斯人带着一点深深的无奈,大家都知道,他们的妇女婚后发胖的概率不算低。

实际上白熊的首都,夏天极值气温并不是那么的友好,大概能和黔山的黔阳差不多,30度上下或者出头的样子。

这个温度下,冷空调还是一件非常友好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有面儿啊!

相比于连拖动自身的动力都有些捉襟见肘的白熊国产轿车,京城520那120马力的动力,让它能够有足够的富余功率驱动一台冷空调,并且让它不至于成为一个摆设。

有冷空调和冷空调真的能制冷,是两码事。

“那你就买520吧,达瓦里氏,难得有这个机会,重要的是让自己开心起来。”

“可是我真的缺钱……要不……”

“不!你休想!我剩下的钱,也只够买汽车!”他的同事意识到了他的意图,捂住口袋大喊起来。

虽然汽车这种大件商品并不需要立刻付款,但是钱就好像瓶子里的水,哪怕你不喝,但是你也会知道它还剩多少。

至于车贷这种东西,这年头没有,跨国的就暂时更没有。对于生产厂来说,持币待购的人多的是,车贷?什么车贷?这位纠结于315和520之间的俄罗斯人脸皱成了一团。

还好,汽车这种大件商品不可能现场交付,现场工作人员仅仅是登记而已,至少不用担心卖完了。

实际上,虽然个人购买汽车的主力是俄罗斯人,但是并不是没有其他国家的人想要购买,要知道汽车这东西,经助会的老大哥自己都是个瘸腿,其他经助会国家能生产的就更少。

就算偶尔有能生产的,但是在经助会的体系下,一个国家生产什么东西,它自己是不大决定得了的,汽车这种高技术高回报的产品,猜猜主要被分配给谁生产了?只是他们自己拉垮,弄了半天属于是眼大肚子小,争到吃不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没有直接加入经助会,这也是一个原因。

我生产什么还要看你的脸色听你的分配?这和几十年后花旗佬想要我们一直为他们生产衬衣、而且永远只能生产衬衣有什么本质区别?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全都要!所以其他国家其实也挺热情高涨的,你不让我生产就算了,我买别人的你总管不着吧?偏偏在这个体系里,就是有一个游离于体系之外,你们还控制不了的国家。

更主要的是,从种种迹象表明,东方同志生产的汽车,比老大哥的好得多!马力强劲,功能丰富,这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地方,看看东方同志在承力件上使用的钢材标号,别说其他国家了,就连白熊的人,只要是懂行的,都暗暗啧舌。

太奢侈了!东方人有句古话叫做好钢用在刀刃上,但是现在看来,他们自己完全不把这句话当回事,这么好的钢材,就用在汽车上面?虽然对于东方人的奢侈行为暗暗心惊,但是这对于想要购买汽车的人来说,无异于一个好消息,东方同志既然敢这么说,想来他们就一定是这么做的,在言而有信这件事情上,他们还是比较让人放心的。

甚至有的客人心里还有另外一个不太好说得出口的想法——再差,还能比白熊的更差?

就算抛开技术,仅仅考虑质量,他们对此也是颇有微词。

到了21世纪,在他们的统领视察的时候,仅仅一个简单的开门动作都能一把将车门把手给拉掉下来的汽车厂,要说这年头质量有多高,其实也难说。

这些国家的人里,有的是想为自己购买,有的则是考虑进口一批回去在国内发售,这就叫引入竞争。

说起竞争,咱们京城汽车厂是完全不怵,他们早就对比过了,心里有数,我们的车是最好的!至少在经助会国家里是这样,就算放到西边儿,也能和老牌汽车厂打得有来有回甚至略微胜出。

当然,品牌溢价除外,这东西是要靠时间积累的,再是开挂也开不出结果。

有了这些原因,在汽车展台前面很快就排起了两列长长的队伍,一列是对私的,一列是对公的。

那些还在315和520之间纠结的达瓦里氏们,带着这种纠结的心情在队伍里缓缓前进。而一些不是那么富裕的国家,和前面这些人的目标都不一样,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旁边那台看起来胖嘟嘟的微面!

对于他们来说,520也好,315也好,都是好车,但是买不起,国家层面进口一些可以考虑,但是哪怕是作为国家层面进口,它们都不是最好的选择,这些车子进口一点,让有资格用的人用上就行。

但是真正能挑大梁的,反倒是这台最便宜、周边功能最少、结构最简单、动力参数最差的车子。

而且它能装!“一车面包人”的梗,在几十年后几乎在网民中人尽皆知。

“这才是我们要的车!东方同志才是真正的在为普通人、为劳动人民造车!”有人一开口,就将这件事给抬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种评价虽然只是有感而发,但是却不能小看,这也是国家声誉的组成部分。花旗佬和俄罗斯人在60~80年代在国际上疯狂撒币,还不就是为了争这一口气。

“嗯,结构简单、便宜、易维护、通过能力好,在我们那里,一定比轿车更受欢迎,轿车的使用限制实在是太大。”

“我们需要进口一批,在我看来,我们的公务用车,就可以用这种车型,多功能性非常好。”虽然周边功能不多,但是微面的特性,让它在核心的交通这个功能上,成为了多面手。

虽然土里土气,但是围在微面旁边的人,丝毫不比京城315和520身边的少,甚至更多一些。

毕竟那两个车子的售价,相比这台微面实在是有些高,甚至里面还掺杂了不少俄罗斯人,钱不钱的先不说,主要是觉得这家伙更能干活。

“达瓦里氏,我决定了,我要买两台小型多功能客车,这样还能卖掉一台,你懂的……”好吧,也许不全是因为更能干活。

“嘘……这件事情你心里想想就好,不要说出来。”

就在这时,展台边上骚动起来。

人们纷纷转头看去,一辆新的汽车架在移动平台上,被工作人员从侧门推了进来。

就这一眼,不少人心里又开始动摇起来,尤其是买轿车的。

这台车子咋一看,和京城315有些像,都是两厢车,略显方头方脑,只是明显要小一圈,如果说315长度快要接近4米的话,那这个车的长度就只有3米出头。

车子看起来很漂亮,最重要的是,顶上那个牌子对人们的吸引力很强。

价格!这个车子比京城315便宜不少。

对于部分人来说,这一点的吸引力非常强。

要什么自行车,315是轿车,这个也是。

虽然功率差点,但是它的车重也轻,动力表现不会差。

虽然车子短一些,但是座位数量都是一样的,挤一挤又不会怀孕。

虽然只有热风,但是315也只有热风,再说了,咱们俄罗斯人那地儿,要制冷干哈?虽然这车没天窗,但是天窗本来就没用,晒得慌,这天窗,不要也罢。

……

此时正在纠结的人们,把“没有垃圾的产品,只有垃圾的价格”这个说法体现得淋漓尽致。

就这个车的价格,就算是跑在路上爆缸了,这些人都要夸它炸得响!而且这车还有一些很特殊的点,至少那个前后悬挂一看就是新技术,虽然它小,但是它新啊!

最主要的一点在于,这辆车在满足他们“拥有轿车”这个愿望的同时,价格足够他们轻轻松松的买两辆,机会这不就来了?买回去自己用一辆,再卖……不对,应该是一辆拖着另一辆,主打一个有钱。

别说俄罗斯人,就连其他人也是眼前一亮。

说一千道一万,作为个人,他们不买轿车的最大原因还是价格问题。而这个车子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又不像微面的工具属性那么强。

东方人的铭牌里可是介绍了,这个车子的特点在于“舒适性好”,毕竟这可是前麦弗逊后双连杆的车子,相比于微面,倒也有底气这么说。

来都来了,犒劳一把自己有什么问题。而且只要操作得好,这车甚至可以一分钱不花还能赚点,毕竟汽车这个东西在他们的国家里,属于是有价无市。

关税?什么关税?关税是什么?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自然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60年代,不少刚从殖民体系下独立出来的国家,还是个纯纯的草台班子。

唯一的问题,是这个车需要等。

不管怎么说,这台久安尚“在研”的普及车型一参展,就收获了大量的关注,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

而在长长的购车登记队伍里,又增加了不少纠结的人,实在是太难选了。

队伍缓缓前行,几名高卢人在一旁看着这一切。

他们对于进口东方人的汽车没有兴趣,高卢人有自己的汽车公司,就算是不考虑质量、维护等问题,进口东方人的汽车也是在给他们自己找麻烦,给自己引进竞争对手,他们没那么傻。

在轿车底盘调教上,高卢人是真的很有东西,他们有自己的骄傲。

而且高卢人对汽车这东西吧,高情商来说叫做有自己的理解,低情商就是有很多反常规的设计,高卢之外的人不见得能适应高卢车,而他们自己则不见得能适应国外的车,背道而驰了属于是。

其中一人转头对旁边的人道:“不得不说,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在汽车这个新兴产业上,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他们几乎是用最快的速度、最野蛮方式,直接就闯进了小型汽车的世界,而且颇有建树。我在这几台车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这几台车身上,超前的技术或者细节可不少,他能学到东西并不奇怪。

“也许他们是我们以后的竞争对手,但是现在不用急,我们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

“虽然对于批量进口销售没兴趣,但是我觉得他们最后这台小车子非常有意思。作为个人,我想买一辆玩玩。”必须承认,高卢汽车人是识货的,这台最小的车子,从个性上来说,应该是最特殊的一台。

“哈,你的爱好还是没有变。我倒是有一个主意,可以考虑一下。”

“说说你的想法,你总是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这种人在我们国内,俗称“点子王”。

“虽然我对他们的车没有兴趣,但是我对他们的发动机很有兴趣。”这位点子王笑道。

“你疯了?发动机汽车最核心的技术,如果引进他们的发动机,那就是在杀死我们自己的发动机产业。”能来这里的,都是他们汽车行业的翘楚,他们不傻。

实际上,到了21世纪,高卢汽车就陷入无发动机可用的泥潭之中,当bba都有3.0t乃至4.5t以上的大排量高性能发动机用于顶级产品线的时候,他们的高端品牌ds,却面临着只有2.0t发动机可用的窘境,形象上就完全高端不起来,还因为谐音梗被我们国内车主戏称“吊丝”,难过得一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