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热闹的四合院!(1 / 1)
傍晚五点多钟,贾东明骑着自行车,很快就回到四合院,当他刚刚推着自行车走进前院,阎埠贵和院里好事的大妈们,马上就跑到贾东明的面前,不停都找贾东明打听易中海被抓的原因。
“东明!我听说一大爷,因为吃人血馒头被抓,这是真的吗?”邻居甲看着推着自行车的贾东明,连忙对贾东明问道。
“东明!我听说一大爷是犯了非常大的事情,要被送去吃花生米,这是真的吗?”邻居乙想到她听到的消息,立刻就迫不及待都对贾东明问道。
“东明!我听赵家老大说,老易吃人血馒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阎埠贵听到邻居们提的问题,想到赵家老大回来介绍的情况,一脸好奇的对贾东明问道。
贾东明听到邻居们问的问题,想到易中海被抓的真相,以及易家跟贾家的关系,笑着对众人说道:“各位大爷大妈们,不是我不愿意告诉大伙原因而是我也不是很清楚,一大爷为什么会被抓。”
众位邻居们听到贾东明的回答,其中一位大妈立刻对贾东明问道:“贾处长!我听说抓一大爷的公安,是在你们保卫科的配合下,才把一大爷给抓走,你怎么会不知道呢?”
“你们想要干什么?我们家东明既然说不知道,那就是不知道,你们别再围着我们家东明。”正当邻居们拦着贾东明,不愿意放贾东明走的时候,贾张氏那嚣张的怒吼声,突然从人群后面传来。
自从贾东明转业回来,贾张氏已经很少在院里撒泼,但是贾张氏的威严,早已经在邻居们心目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
当众人听到贾张氏不满的咆哮声,纷纷自觉的让出一条路,放贾东明回别院。
回到别院以后,贾张氏直接将别院的大门给关上,避免院里的邻居又跑到家里来了解情况,这才神神秘秘地对贾东明问道:“东明!易中海真的是吃人血馒头被抓的吗?”
贾东明听到贾张氏的询问,看到贾张氏那一脸八卦的表情,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回答道:“妈~确实是这么一回事?如果这次的事情处理不好,易中海肯定会被判刑。”
贾张氏听到贾东明的回答,确定易中海真的是吃人血馒头被抓的事实,连忙对贾东明问道:“东明!那易中海吃的是谁的人血馒头,这老阴货还真会藏。”
贾东明听到贾张氏的询问,想到易中海昧下傻柱兄妹抚养费的事情,不忘对贾张氏叮嘱道:“妈!这件事情咱们在自己家里说说就行,到院子里你可千万不能乱说,毕竟这些年易中海没少帮衬咱们贾家,不管对方是出于什么目的,对方始终是站着大义。”
贾张氏不傻,当她听到贾东明的叮嘱时,马上就明白了贾东明的想法,连忙向贾东明保证道:“东明!你放心好了,你妈虽然混,但不蠢。”
贾东明听到贾张氏的承诺,这才向贾张氏介绍道:“妈!这次动东城分局去保定出差,结果在保定棉纺厂遇到了何大清!”贾张氏听完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脸上流露出震惊的表情,脱口说道:“老娘只是以为易中海爱算计,结果没想到这个老阴货的心竟然会这么狠!”
贾张氏的话说到这里,想到院子里的传言,连忙对贾东明问道:“东明!我听说易中海这次最少会被判二十年,这是真的吗?”
贾东明听到贾张氏的询问,想到易中海涉案的金额,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回答道:“妈!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易中海不但私底下买了何大清给傻柱留的工位,差不多吞了傻柱两千多块钱,如果得不到傻柱的了解,别说是判二十年,甚至都够吃花生米了。”
贾张氏听到贾东明介绍的情况,想到当年贾东旭拜易中海为师的事情,开口对贾东明说道:“东明!当初东旭拜易中海为师的时候,我就叮嘱过东旭,易中海这个人很阴险,让他凡事留个心眼,结果东旭说什么都不听。”
“你看看傻柱,从小就非常听易中海的话,结果没想到被易中海给卖了,还傻傻的帮易中海数钱。”
贾东明听到贾张氏的回答,想到一大妈中午来办公室找他的事情,开口对贾张氏说道:“妈!中午的时候,一大妈到厂里来找我了,我被他逼的没办法,才答应从中帮忙周旋,你现在去一趟易中海家里,告诉一大妈只要傻柱愿意出具谅解书,易中海的事情才会有缓和的机会,否则就算是我出面,也没有办法保下易中海。”
贾张氏听到贾东明的话,立刻点了点头,向贾东明拍胸脯保证道:“东明!这件事情你就放心交给我好了。”
很快贾张氏就来到易中海家里,她看到双眼无神,坐在堂屋里的一大妈,一脸傲娇地对一大妈说道:“她一大妈!我们家东明让我过来跟你吱一声,一大爷的事情非常严重,如果你们能够活动傻柱的谅解书,这件神器才会有缓和的机会。”
一大妈得知贾东明回来的消息,就想着去贾家一探究竟,但是考虑到易中海脸面,一大妈只能暂时放弃这个想法。
一大妈看到贾张氏的到来,听到贾张氏告诉她的消息,原本迷茫的脸上终于是看到一丝光彩,连忙对贾张氏说道:“贾家嫂子!谢谢你们家东明的帮忙。”
贾张氏听到一大妈的感谢,想到易中海的所作所为,开口对一大妈说道:“她一大妈!毕竟老易过去没少帮衬我们贾家,这算是我们贾家还老易的情。”
“只是我没想到,傻柱几乎是把老易当亲爹看待,结果老易却昧着良心吃傻柱的绝户,如果不是公安那边去保定查案,意外发现这件事情,咱们这个院子,恐怕没人会想到,老易吃傻柱的绝户,而且一吃就是十几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