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新片计划抢卡梅隆的节奏(1 / 1)

加入書籤

“用数字胶片拍出硝酸基片的危险美感,真正的电影巫师在东方!”——《新闻报》

“对默片黄金时代的完美复刻,约翰·威廉姆斯的配乐让胶片重生!”——《好莱坞报道者》

“好莱坞尤物斯嘉丽的新生,沈良发现女演员的第七种美。”——《卫报》

“1.33画幅与数字拍摄的完美融合,比起金棕榈作品更显大师气象!”——《银幕》

“……”

接下来几天,《艺术家》成了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亮眼的崽。

场刊评分3.4,本届最高,没有之一!

有人从电影中看到爱情喜剧,有人看到时代更迭,有人看到救赎,有人看到男女主角好似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的交替。

也有人看到传承。

没有什么艺术形式是永恒的,唯有创新精神才是永恒。

只有不断地创新,电影才能保证活力!

一如沈良在电影节上鼓吹‘3d’电影才是商业大片的未来。

然后,内地的记者又根据他的发言炮制出一篇篇新闻。

《3d电影时代?沈良威尼斯电影节官宣新片计划》

《沈良新片,赤壁之战后计划拍摄3d电影!》

《3d电影?沈良口中的3d电影到底是什么?》

《危言耸听,还是确有其事?华夏电影从业者该如何正确认知电影的3d时代》

《……》

“宝宝,你要拍3d电影?”

小高同学靠在沈良怀里,一边看着电视,一边聊着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最热的话题之一。

她是跟着《宝贝计划》剧组一起来的威尼斯,昨天刚到。

和《夜宴》一样,《宝贝计划》参加威尼斯电影节,既是宣传,也是卖片。

“嗯。”

沈良单手搭在小高的胸口。

可惜。

不够辣。

么么哒起了一点作用,但还是平平无奇,不太符合好莱坞的辣妹式审美。

不然的话,小高倒是能出演天启四骑士中的女魔术师。

不对。

准确来说,全球大部分男性都喜欢大。

那是刻在基因里的本能,毕竟,大小问题事关后代的健康成长。

大就是好。

天合经纪旗下,目前适合出演女骑士的只有小胖和王芝两个人,相较而言,范小胖更合适一点。

虽然她没有王芝那么大,但挤一挤总归还是有的。

再不行?垫大欺客也行!

反观小高,哪怕用点视觉手段,冲击力也不如小胖,想着,沈良又想起小胖在意大利拍的那套私房写真。

“嗯哼?”

察觉到小沈的变化,小高轻轻扭了扭。

“嗯。”

沈良的回答就像是信号。

大战。

一触即发。

“宝宝,你要拍的新片有没有适合我的角色?”

小高同学趴在沈良身上,微微耸动。

“我好久没跟你一起拍片了。”

“早着呢,剧本还没写好。”

面对这个问题,沈良只能祭起拖延大法。

如果小高知道他属意小胖当女一号,她那个嘴巴估计又能挂酱油瓶。

“哦,是什么题材的片子?”

“魔术犯罪题材。”

“魔……呃……魔术?”

“对。”

沈良要拍的下一部片子是《惊天魔盗团》——3d版。

提起3d电影,大部分人多半会想起卡梅隆的那部全球狂揽27.43亿美金《阿凡达》!《阿凡达》上映后不仅荣登全球影史票房冠军,也成了3d电影工业化的分水岭。

自此,3d从小众技术变成了大片标配。

沈良拍3d版《魔盗团》并没有碰瓷《阿凡达》全球票房冠军的意思。

踏马的。

27亿美金,怎么碰瓷?

他拍《魔盗团》一半是为了博士毕业论文,一半是抢一波《阿凡达》的节奏。

先给全球影迷一点小小的3d视觉震撼。

事实上,《阿凡达》并不是第一部大规模上映的imax 3d电影。

去年迪士尼推出的动画片《四眼天鸡》首次大规模采用数字3d技术,今年暑期档上映的《超人归来》,同样用到imax公司的dmr技术。

这是一种2d转3d的技术。

沈良肯定不用这种转化技术。

真导演,拍真3d!

双机拍摄系统!

从拍摄之初就模拟人眼视差原理,后期再通过相应的软件进行立体调整。

这种拍摄方式更有利于创造沉浸式立体空间感。

简单来说,效果更震撼。

按照沈良的规划,08年拍摄,09年暑期档上映,不多不少,正好比《阿凡达》提前几个月。

赶在09年上映,不是沈良没空,而是全球3d银幕数量的限制。

09年以前,全球3d银幕数量严重不足。

当下,全球仅有300块不到的数字3d银幕,imax 3d更少,只有一百家不到。

少的原因是贵。

一套imax放映设备要100多万美金,单有设备还不够,还需要对影院进行改造。

关键片源还少。

直到《四眼天鸡》、《汽车总动员》、《快乐的大脚》、《地心历险记》、《贝奥武夫》等3d电影大获成功,北美、欧洲才开始逐步建设3d银幕。

没有这些电影,哪有《阿凡达》的票房神话。

如果更往前,那要追溯到1986年。

彼时,imax公司在加拿大温哥华世博会推出imax3d立体电影系统。

四年后,imax公司又在大阪世博会推出imax3d球幕立体电影和imax魔毯系统。

所以。

沈良不是不想提前,而是09年上映才能利益最大化。目前,《惊天魔盗团》已经内部立项,派拉蒙、索尼-哥伦比亚都对它很感兴趣。

高达一亿美金的制片成本没有吓到他们。

搁在好莱坞,一亿虽然是大片,但三金导演还不值一个亿?

三金导演的第一部好莱坞商业大片,别说一亿美金,便是1.5亿,甚至是2亿,也不是不能商量。

只要沈良愿意把版权交给他们运作,都可以谈。

但。

沈良哪会把《魔盗团》系列直接交出去,即使他不拍后面2部,也要保留控制权。

共享版权是极限!次日。

威尼斯电影节闭幕前一天,派拉蒙副总裁罗伯·摩尔又一次找到沈良。

“沈,关于系列片的版权,公司那边松口了。”

罗伯笑眯眯的说道。

“董事会没有接受49%的比例,但总部提了另外一个方案,55开,你觉得如何?”

“五五开,可以。”

沈良抿了一口咖啡。

“但,如果有续作,女一号不能变,并且续作里不能有一些意识形态的隐喻。”

“bro。”

罗伯耸了耸肩:“我们又不是第一次合作,你说的我都明白,这些都可以写进合同,你觉得ok吗?”

“ok。”

五五开是沈良能接受的底线。

虽然双方都没有主导权,但谁也别想撇开谁。

其实,他不在意绝对主导权,他只在意后续的收益。

一部大卖的系列片,收益不止在电影本身,还有股价。

拍电影哪有资本市场来钱快。

虽然沈良不是那种股价大涨就套现的人,但股价越高,能贷的钱就越多。

资金越充裕,公司发展的越快。

他不担心公司失控。

退一万万万步,深光影视破产也影响不到他本人,他只是大股东,承担有限责任而已。

又不是无限连带。

破产了,有美股的养老保险在,不论是潇洒一生,还是东山再起,只在他一念之间。

“那,合作愉快?”

罗伯笑着伸手道。

“合作愉快。”

沈良微微一笑,握手道。

当天下午,罗伯·摩尔就在一场酒会迫不及待地放出风声。

沈良进军好莱坞的第一部商业大片,花落派拉蒙!新片保底投资一亿美金,并且不设上限!

这番话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砸下一块巨石。

轰!余波震震震!不到一个小时,好莱坞、欧洲、两岸三地的记者全部收到这个消息。

“窦大主编,国内现在是凌晨吧?”

“沈导,别说是凌晨,就是不睡觉,我也得给你打个电话啊。”

电话那头,披头散发的窦婉茹语气亢奋道。

“真是一亿美金?”

“嗯,真!”

沈良拍了拍小高,示意她别那么大动静。

吃东西就好好吃东西,别吧唧嘴。

“不设上限?”

“原则上是,你别乱写啊。”

“原则上?”

窦婉茹精神一振,竟然是真不设上限?

“啊,原则上。”

沈良没有隐瞒的意思,放出消息就是为了炒作,有什么好瞒着的?“因为是3d电影,拍摄中会遇到什么问题,暂时还不知道,所以,很可能会追加投资。”

“真没有上限?”

“废话,当然有。”

沈良无语道。

“你别乱写,就按照一亿美金写就行了。”

“好,好,多谢沈导恩典。”

窦婉茹嘻嘻一笑。

“回头请你吃饭。”

挂断电话后,窦婉茹没睡觉,而是靠在床头噼里啪啦的敲着键盘。

沈良这边也是噼里啪啦。

但,敲得不是键盘。

他还没完事,新琅网首页已经多了一条标红加粗的头条新闻。

【视觉革命新标杆!沈良首部好莱坞3d巨制曝光,单部投资超1亿美金!】

“卧槽!”

夜猫子徐云看到这条新闻顿时一惊。

一亿美金?沈良?

好莱坞?然后。

徐云迅速把这篇新闻搬运到了天涯娱乐八卦版块。

贴子刚刚发布,立刻炸出一堆夜猫子。

【???沈良不是《赤壁之战》还没拍吗?又来新电影?】

【楼上村通网?最近几天,沈良在威尼斯电影节已经提过有意开拍新电影,还是3d】

【3d?那是什么?】

【一亿美金?我尼玛,玩那么大?】

【哈哈,也就还好,一亿美金在好莱坞不算特别多,吴白鸽那部《风语者》投资不就是1.15亿?】

【还有李桉的《绿巨人浩克》,投资也破亿了】

【靠,楼主转载不转全啊,后面写到深光影视参投,根本没复制】

【啊?】

【啥?深光影视也入股了?玩这么大?】

【估计是为了冲击上市?】

【这跟上市有什么关系?】

【资深韭菜报道,运作大投资,说明业内看好啊,是利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