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小爆(1 / 1)

加入書籤

【金棕榈导演沈良新作首映,申海影城上演跨年星光盛宴】

【中日合拍片《花束般的恋爱》引爆申城,周星池携星女郎助阵】

【《花束》首映礼惊现全智贤,韩流女王助阵沈良新作】

【大小天后齐现身,王霏、娜英、莫问蔚、孙妍梓助力《花束》申海首映礼】

【……】

看到报纸上首映礼的新闻,冯钢炮顿时没了胃口。

艹!国际导演了不起啊?

搁这炫人脉呢?

最烦装逼犯!

反驳不了,更难受!

丫丫个呸的!“晓刚,饭不吃了啊?”

眼见冯钢炮吃了两口就没吃了,正在敷面膜的徐凡不由问道。

“不吃了,我去公司。”

玛德。

《天下无贼》必须要拿个奖回来!少顷,徐凡来到餐桌旁,看见桌上《娱乐信报》的头条,她瞬间明白冯钢炮为什么不吃了。

多半是吃味了。

不过。

短短两三年的时间,沈良的人脉关系已经强到这个地步了吗?

不止是两岸三地,触角都伸到日韩,还横跨影视、歌手圈。

毫无意外,《花束般的恋爱》首映礼血洗了网上各大中文社区。

三大门户网站?

制霸头版!

北、上、广、深等主力票仓城市的报纸头版,也被《花束》刷屏。

路过报刊亭时,看到加红加粗的标题,吴迪脚步一顿。

《花束》上映了?

对哦!

今天是元旦啊!

昨晚就该上映了,他真是加班加糊涂了!接着,吴迪身子一转,向着相反的方向走去。

蹭什么网,加什么班?

他要去看沈良的新电影。

《小偷家族》、《那些年》、《开端》、《私奔》、《我用什么把你留住》,都是他的心头好。

而这些,全部出自一人之手。

何况。

《花束般的恋爱》还在日本力压阿汤哥和《海底总动员》,他倒要看看,这部电影拍的怎么样。

转头来到永华影城,还没进门,吴迪就瞧见外墙上那张《花束般的恋爱》的巨幅海报。

【像期待春天的花束一样,期待你】

图片背景是男女主一起在海边拍照。

深田恭子笑的好甜。

不得不说,沈良拍女人确实很有一手。

尤其是这妆造,一看就很洋气。

不愧是我欣赏的导演。

有品!

走进影院,看着前方的长队,吴迪忽然有一种想跑的冲动。

全踏马是情侣!

此刻,他的内心受到了一万点暴击伤害。

没过一会,吴迪还是出现在了影厅。

有那么一句话叫‘来都来了’。

只是,看着他旁边的几对情侣,吴迪还是有点小尴尬。

单身狗,伤不起啊!

很快。

电影放映开始,看到刘晔和一个陌生女人一起喝咖啡,吴迪愣了一下。

旁边那个女人是谁?

也不是女主角啊?啥情况?还有。

刘晔的日语说的那么溜?

不多时,那些疑惑,一一解开。

靠!开头是倒叙!

熟悉的味道。

这时候,男女主明显已经分手了。

上当了!《慢慢喜欢你》的mtv拍的那么甜,后面还分手,该不会是什么虐恋吧?

继续往下看。

看着男女主角从书籍到音乐,再到电影,完完全全合拍的样子,吴迪早就忘了上当受骗的事。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跟他完全合拍的女人?应该有吧。

但,未必会遇到。

世界那么大,哪能随随便便相遇?

相识、相恋,望着屏幕里男女主角一起逛展览、一起看漫画、一起听歌、一起打游戏。

那种幸福简直要溢出屏幕。

同居的日常,也是甜蜜不已。

咳咳。

当播放到男女主角在出租屋里连续爱爱一周的桥段,电影院里很多男性观众都出现了吞咽动作。

尺度辣么大?好欲。

不少男性观众都在想,这踏马到底是不是删减版?

如果是,未删减版在哪里???当然没有什么未删减版,《花束》的过审之路十分顺利。

一刀未剪!

都没露,剪什么剪?

不过,情欲只是电影的点缀,随着电影的放映,那些欲念又被电影里的爱情所抚平。

这或许就是完美恋人?他们到底是怎么分手的?电影进入到后半段,男女主角精心构建的乌托邦被房租、加班、事业所碾碎。

当理想主义遭遇现实。

情况急转直下!

生活的压力让男主角不得不放弃漫画家的梦想,穿着不合身的西装走入职场。

深夜加班时,曾经共读的书籍被他遗落在了角落。

游戏、小说、音乐、电影等等,一切文艺活动都被他从生活中擦去。

然而,女主角却不理解男主角的变化。

两人渐行渐远。

“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

好的坏的都是风景,

别怪我贪心只是不愿醒,因为你只为你愿和我一起,看云淡风轻……”

电影在孙妍梓的歌声里结束,字幕滚动时,荧幕的右上角还放着一些花絮。

大部分观众都没有离开座位。

这部片子拍的确实不错。

画面、镜头都很美。

男主角很帅,女主角很靓。

剧情也没有落入俗套。

推广曲《慢慢喜欢你》,片尾曲《岁月神偷》,一如既往的好听!唯一不太好的地方就是结局。

理想终究败给了现实。

年长一些,或者进入社会久一点的影迷,颇有几分感同身受,毕竟,理想向来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

而年轻一点的观众,却有些不以为然。

电影里的是日本故事!我们不一样!国内的房价可没有东京那么高,职场压力更没有日本那么大。

此时的华夏,正处于wto红利期。

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年轻人们朝气蓬勃,对于未来充满希望。

爱情可以战胜,也终将战胜现实!

片刻后,吴迪顺着人流走出影厅,途中,他能听到其他人三三两两的讨论电影。

“骗子,大骗子,《慢慢喜欢你》的mtv那么甜,结局却那么痛!”

“哈哈,让你不认真,一周前的第二版预告片里的歌就是《岁月神偷》,明显寓意着分手。”

“再说了,这才叫真实嘛,我表姐和她初恋就是考研时分的,现在那男的在陆家嘴上班,娶了行长女儿。”

“……”

“日本的上班族也太惨了,一周六天班,早九点到晚九点。”

“正常,我有一个堂哥在日本上班,通宵赶末班车才是常态,小日子的加班文化,太踏马变态了。”

“……”

“沈良写的歌真好,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这句出来,我汗毛都竖了起来。”“那首慢慢喜欢你也不错啊,不愧是北电才子。”

……

“我才发现,刘晔原来那么帅。”

“女主角深田恭子也很漂亮好不。”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沈良会拍呢?我听说范彬彬现在的形象就是他设计的,多时髦。”

“我知道是为什么,沈良以前是美术生,审美肯定在线。”

“……”

大部分影迷都忘了什么‘骗’的事,或是讨论剧情,或是讨论人物,或是讨论。

走出电影院,吴迪看了眼时间。

才十一点多。

还是去公司加班……蹭网吧。

少顷,来到公司,吴迪跟同样蹭网的同事打了个招呼,然后便打开电脑。

登上天涯,点开【娱乐八卦】板块。

关于《花束》的讨论,直接刷屏了。

【压死爱情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现实】

【呜呜呜,太好哭了,明明是个日本故事,我怎么感觉看的很堵】

【哈哈,后面虽然虐了一点,但前面还是很甜的,真想遇到一个跟我完全合拍的人】

【出租屋窗帘透光那幕绝了!两人睫毛都在发光!沈良是光影魔术师吧!】

【完了!看完之后我恋爱了,刘晔的笑容太温柔!】

【……】

看了几眼,吴迪也噼里啪啦写了一篇两百来字的稿子。

好评,发送!这边,吴迪的稿子刚刚发出去,那边,博纳的于东来到京城蓝带网吧。

网吧的一百多台机子,全被博纳包了。

现场除了烟味,还有大量噼里啪啦的打字声。

天涯、猫扑、西祠胡同、水木清华、网谊、新琅、搜虎、榕树下等等,凡是热门社区,通通有专门的小组。

发一条帖子,五毛!

不过。

不是随便发什么都行,会有专门的稽查员检查,如果太敷衍,一毛钱都没有。

还要倒扣!

这些水军的任务,很简单。

发贴!

顶帖!

只顶那些符合宣发宗旨的贴子!第一周,无论如何必须守住阵线,那些不符合宣发宗旨的贴子,全部沉下去!旁观了一会,于东又出发前往下一站。

类似的‘水军大本营’,一共有五个!

六百人大军,三班倒,日夜发贴、顶帖,用六百人,营造出一种庞大的网络声量,一周总花费不过三十多万。

便宜!

好用!

除了线上,线下主要票仓的报纸也是公关对象。

影评,发!

水军大法搅弄风云的同时,沈良也在带着刘晔、深田恭子进行路演。

每到一处,都有大量的影迷前呼后拥。

其中。

沈良的‘粉丝’最多。

过去这半年,《开端》仍在各大电视台热播,即便是重播,收视率也常常是同时段第一。

这部电视剧给他吸了不少粉。

至于那些城市文艺青年,粉他的更多。

……

三天后。

羊城。

刚刚参加完一场路演,沈良接到蒋德福的电话。

“师弟,你猜猜《花束》的首日票房是多少?”

听到这喜气洋洋的语气,沈良大胆预测。

“300万?”

“不对,不对,再猜,再猜。”

“400万?”

“总不能是500万吧?”

“哈哈,虽不中,宜不远也。”

蒋德福哈哈一笑,道出真实数字。

“全国首日票房487万,单日第一!”

“其中,申海地区票房138万,在永华电影院,单日票房30万,打破了永华电影院的历史记录!”

487万?这个数字,沈良已经很满意了。

虽然没能比过《手机》单日500万的记录,但《花束》的主战场是小日子。

仅凭小日子的票房,《花束》已经收回成本,还大赚特赚。

国内这边只是小甜点。

只要票房不是太拉胯,保住大导演的逼格,那就够了。

其实。

退一万万步,即便《花束》票房拉跨,也不会影响沈良的地位。

老谋子拍的《我的父亲母亲》、《幸福时光》,一个票房800万,一个票房500万,影响什么了?

没有!

小成本电影,那是另外一套评价体系。

保住口碑的同时,不亏本就行。

《花束》如果是在国内拍,顶天500万成本。

票房随便卖个几百万,dvd+电视台卖个1-200万,海外版权再卖几百万,无论如何都不会亏本。

票房小爆,沈良跑路演跑的更加起劲。

深田恭子每天也乐呵呵的。

天天跟情郎在一起,能不乐呵嘛。

《花束》剧组的氛围欢快,《无间道3》和《手机》的制片方就没那么高兴了。

前者倒还好。

上映半个月,《无间道3》的盗版碟已经到处都是,票房潜力基本已经耗尽。

《手机》不一样。

《花束》那487万票房,至少有100多万是从《手机》里抢去的。

特别是申海地区。

玛德。

黄金时间段《花束》的排片率接近6成,是《手机》的一倍!隔天。

华艺兄弟的王仲磊就在一场论坛会上,当着记者的面,发表了一段内涵满满的话。

“华夏电影市场正处在蓬勃发展期,我们始终相信良性竞争能促进产业进步。”

“但某些影片的排片量级与市场反馈存在微妙偏差,这让人不禁思考,观众的选择权是否被真正尊重了?”

如果只是单纯这句话,问题不会太大。

事后。

《信报》的一篇报道‘恰好’帮王仲磊补足了关键信息。

【据悉:《花束般的恋爱》在申海地区的排片率超过六成……】

接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记者追到路演现场。

趁着路演提问环节,《华西都市报》直接挑拨。

“沈导,华艺兄弟的小王总在燕京影视论坛炮轰《花束》的排片不合理,你有什么想跟他说的吗?”

“有这事吗?”

“有!”

旁边的坐地虎《蓉城商报》的记者跟着补充。

“他专门提了《花束》申海地区排片超六成,说不合理,是强行干预的结果。”

“哦,那你帮我给他带句话吧。”

一听这话,《华西都市报》的记者立刻提笔。

火药味,来了!

“让他多去申海的电影院看看,到底是谁选择了排片。”

换成是其他人,沈良都懒得回应,但这个小王,一而再,再而三的跳。

不能忍!听到前面这句,《华西都市报》的记者还有点失望,但紧跟而来的这句,立刻让他精神一振。

“如果华艺的宣发经费比较紧张,可以随时找我报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