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江文:我踏马难受啊(1 / 1)

加入書籤

事有轻重缓急。

剧本,也是如此。

一个好的剧本如同精密的齿轮,每个场景、台词都是为主题,为人物服务。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一版剧本初稿,沈良只对曹操的刻画比较满意,周瑜、孙权、诸葛亮的细节刻画,仍需雕琢。

此外,还有一些剧情,他暂时还没摸准。

随便举个例子,他对孙刘联盟,刘备娶孙尚香的那场戏就有点纠结。

到底是拍?还是不拍?历史上孙尚香是赤壁之战后嫁给刘备,到底要不要把它加到赤壁之战里?如果加入,孙尚香的戏份就多了一些。

不过。

那都是细枝末节,整体主线已经确定。

《赤壁之战》分为上、下两集,上集结尾是大战一触即发。

毕竟。

下集要有噱头。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钩子,观众怎么会去看下集?上集有发兵南下、长坂坡、当阳桥、舌战群儒、孙刘联盟等等戏份,爆点已经足够多。

群英会、蒋干盗书、黄盖诈降、横槊赋诗、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剧情,那都是下集的剧情点。

影片以曹操败走华容道为末尾。

不过。

沈良拍的版本,后面虽然有追兵,但前方却没有敌军设伏。

曹操大军走得更从容,没有什么丢盔卸甲,狼狈逃窜。

设伏什么的,那不太符合常理。

赤壁之战开打前,孙刘联军是弱的一方,且曹操兵败赤壁,损失的是水军、降军。

主力嫡系未损,孙刘哪有那么多的兵力设伏?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面对铺天盖地的溃军,曹操平静的望着江面。

身为主心骨,不能乱!少顷,曹操收回目光,当机立断,下令烧掉所有的船只。

不留一船一帆!点火之际,曹操还借着军士的背,抽空写了一封留给孙权的信。

信上只有两句话。

第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二句:周郎功大,剩下的船,我替他烧了。

两句话看似都是夸赞,却有离间之意,不失枭雄本色。

留书之后,曹操带领主力骑兵、步卒往江陵撤退。

途径华容古道时,大军遇到了一个人。

一个敌人。

关云长一人立于华容古道,面对敌方数万大军,关羽毫无惧色。

他不是伏击曹操,而是诸葛亮料定曹操必走华容道,此行只是单纯的送信。

曹操看信之时,诸葛亮写信的画面半隐半现,画外音同时响起。

【汉室气数,兴衰有定,孙刘互为犄角,非丞相一战可平,况河北初降,人心未服,马腾马超,虎踞西凉,此诚腹背之患也!

是故,丞相不宜久留荆州。

愿丞相卷甲北还,息兵养民,若各守疆土,以俟天时,则天下幸甚!】

看罢,曹操大笑。

“孔明所讲,正是我之所忧,孔明,真英雄也,周瑜也是大英雄……还有孙权、刘备、鲁肃、赵云、黄盖,都是英雄。”

“败在这么多英雄豪杰手中,我不愧!”

“我!也是英雄!”

言罢,曹操挥手扬鞭。

“云长,让路吧,你我之战,不在今朝!”

辞别关羽,走过华容道,曹操却是一叹,面露不甘神色复杂道。

“不应有今日之败啊!”

“丞相,我们没有败。”

一旁的曹仁力谏。

“我们带来的大军仍在,我们仍可在陆上与孙刘一决雌雄!”

“丞相,末将请战!”

“不,子孝,我只是回想,回想这一路,先是酷暑远征,瘟疫不断,然后千里转进,粮草不继。

水军又非我之所长,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兵家大忌,能犯的,我都犯了。”

“如此,焉能不败?”

“丞相!”

“子孝,不必再劝,再用几十万生灵孤注一掷,全我丞相名节,我不愿为,这败将之名,战败之罪,我领了!”

然后。

画面一转。

漫天的大雪之中,五百虎士依旧紧紧地护卫在曹操的驷车周围,但跟来时比,行进的大军多了几分萧索,少了几分气吞山河之势。

最后一个镜头落于驷车在雪地上留下的那长长的辙痕。

想了想。

沈良在最后一行字上打了一个问号。

风雪之中北归作为最后一个镜头,似乎更好一点,没必要加一个车辙的印迹。

少顷,沈良合上剧本。

“几位老师辛苦了,本子写得很精彩。”

“不过……”

此话一出,卢苇几人对视一眼。

不过都出来了。

肯定有不满意的地方。

这也正常,当编剧的,谁踏马没改过十遍八遍。

有些剧本改个十几遍,甚至二三十遍,改到面目全非,那也不是没有。

好在沈良不是那种挑剔至极的甲方。

再者说。

主线是他自己定的,如果大改,打得那是他自己的脸。

接下来半天,沈良哪也没去,几位编剧也没挪窝,一群人热火朝天的讨论着哪里该删,哪里该添。

讨论饿了,电话让酒店送餐。

一边吃,一边讨论。

直到月上中天,关于剧本的讨论才暂时终止,接着,沈良话锋一转。

“各位老师,曹操这个角色,写的都很有魅力,很有张力,演得好,能拿影帝,演差了,电影得垮一半。”

“所以,关于曹操这个角色的选角,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周闰发怎么样?”

卢苇推荐了一个人,在他原本的剧本里,周瑜是第一主角,沈良版本的是双男主,曹操甚至更有魅力一点,所以,他还是推荐周闰发。

“感觉不太好。”

刘河平开口道:“他少了一点枭雄气概。”

“那,刘老师觉得谁更合适?”卢苇反问道。

“江文吧。”

刘河平直言道:“他是北方的糙汉子,外形粗犷,相貌没那么正派,适合演这一版的枭雄曹操。”

“不行,不行,江文太糙了,曹操还是一个大诗人。”

盛和煜连连摇头。

“我觉得张丰益不错,他比较适合演这种城府比较深的角色,威严,还能带点诗人气质。”

“唐果强呢?”

兰小龙摸了摸下巴,提了一个建议。

此话一出,现场的人皆是一愣。

唐果强?他的演技肯定没问题,一般人把诸葛亮演成那样,恐怕很难摆脱诸葛亮的影子。

但唐果强却能让观众打破固有印象。

不过,演同样的题材,从诸葛亮跳成曹操,还是容易勾起观众的回忆。

同理。

这也是没人提议鲍国桉的原因。

容易让观众代入剧版《三国演义》,不是说剧版不好,而是故事内核不一样。

“唐果强不合适,其实,还有一个人也合适,濮存西。”

卢苇摇了摇头:“不过,濮存西的票房号召力要比周闰发、江文差一点。”

投资六亿的电影,除了演员形象、演技之外,号召力也是关键。

特别是海外号召力。

最后。

一群人讨论来讨论去,最后留下的演员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周闰发,一个是江文。

两个人都各有优缺点,但同样的,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

难以取舍。

沈良没有直接当面否定任何一个人。

其实,他也有点小纠结。

如果让他选,第一人选肯定是江文,然而,一想到拍《小偷家族》时的场景,他又有点头疼。

跟戏霸一块拍戏,头疼呐。

不行。

等想个招。

倏地,他想到了一个招。

涅妈妈的!

不写保证书,别踏马想演!……

两天后。

陶坤突然现身东京,沈良跟他一番面授机宜,而后便让他带着几页剧本飞去了香格里拉。

不是香格里拉酒店,而是南云香格里拉。

“宝宝,你这么做是不是太坏了?”

比陶坤来的更早的还有程好,沈良在外飘了那么久,她按捺不住思念,专门给自己放了几天假。

“哪里坏了。”

沈良搂着程好,呵呵一笑。

“我这叫先礼后兵,不战而屈人之兵。”

圣斗士不会被同一个招数打倒,《小偷家族》上过的当,江文未必愿意再上当。

所以,必须事先让江文清楚一个道理。

他才是导演!到了他的地盘,得听他的!“那江文要是不从呢?”

程好笑着道。

“你用周闰发?”

“明知故问。”

“讨打”

“那你来啊。”

程好嘻嘻一笑。

“哼,小小娘子,胆大胆大。”

沈良冷笑一声:“看我常山赵子龙,今天教训教训你!”

已老实。

求放过。

其实,沈良的想法,她都懂,她只是挑一个由头而已。

就像她家男人说的,《三国》是什么题材?就《三国》的ip,还需要演员扛票房吗?真论号召力,她家男人的招牌,远的不说,在东亚三国,那还是有几分薄面的。

三天后

程好神采奕奕地踏上了回国的航班。

小别胜新婚。

日本之行,圆满成功。

另一边。

陶坤辗转多地,终于踏马来到了《太阳照常升起》的拍摄地。

什么破地方,破地方,难找的要死!

“哈哈,陶总,欢迎,欢迎。”

看到陶坤,江文还以为他是过来查账的,所以,他很是客气。

事实上,陶坤此行确实有查账的任务。

不过。

主要任务还是送剧本,那剧本虽然只有薄薄的几页,但曹操的形象,栩栩如生啊。

他要是演员,看到剧本,包管心动!不一会,江文带着陶坤来到森林里的一处石屋前。

“陶总,看看这个石屋,花了整整两个月造的。”

望着眼前外表铺满鹅卵石的圆形石屋,陶坤知道钱花哪了。

泥煤!

这里是香格里拉硕都湖旁边的森林,虽然硕都湖是个景区,但这边是未经开发的地区,很原始。

随后,他又去参观了旁边的几间简陋却一股原始特色的树皮房。

陶坤看过预算表,也看过施工dv。

这几间屋子只是看着简陋,实际上一点都不便宜。

树皮全是老树的树皮。

沾个老字,约等于贵。

当晚,江文专门在旁边开了一个篝火晚会,参加晚会的没有外人,除了剧组幕后人员,只有江文和陶坤俩个。

《太阳照常升起》的大部队目前还没来。

下个月10号才是集结日。

15号开机。

预计明年3月左右杀青。

一部没有大场面,大制作的片子,拍摄周期整整四五个月,取景地涵盖吐鲁番、哈密、香格里拉、内蒙、开平等地。

沙漠、高原、湖泊、藏式村落、岭南乡村、草原……

全踏马包圆了。

待到剧组其他人员散场,陶坤轻咳一声,从包包里掏出剧本。

“江导,这次来除了探班之外,老板还委托了我一件事。”

看着陶坤手中文件样式的东西,江文好奇道。

“什么?”

“你自己看吧。”

陶坤直接把文件塞进江文手里。

借着营地的篝火,以及马灯,江文看清了文件上的字。

【赤壁之战】

翻看一瞧,只有梗概,曹操个人设定,以及部分曹操的场景台词。

但。

只看了开头军祭那一段,江文就被勾住了。

都踏马是导演,只看一场戏他也能百分百肯定,曹操是主角!

不是主角,怎么可能上这种大场面?

再看。

???

直接跳到结尾了?沈良给他的剧本只有开头、结尾两段戏。

“没了?”

旋即,江文抬头看向陶坤。

“就这么点?”

“江导,你别问我,我什么都不知道。”

陶坤连连摇头。

“老板除了让我把东西给你,只让我带一句话。”

“什么话?”

“圣斗士能让同一招被打倒两次!”

圣斗士?好像是小日子的动画片吧?一时间,江文有点摸不着头脑。

“什么意思?”

“我不知道。”

陶坤知道,但他要装糊涂。

“打倒两次?”

“同一招?”

江文嘀咕了两句,猛然间,他脑子里灵光一闪。

涅妈妈的!

虽然他不懂圣斗士的具体情节,但这话再明白不过。

剧本好看吗?想演吗?想不想?当然想!那是《三国》,还是曹操!

仅凭一头一尾两场戏,调子已经定了下来。

但,沈良这小子的意思再明白不过。

正因为明白,他才难受啊!就像是不给酒鬼喝酒,那能舒服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