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联合登月前(求月票!)(1 / 1)
“在这方面我已经和华为高层沟通过一轮了,他们每年给的40亿,我本来的意思是其中的20亿用他们的计算卡来抵账。
现在既然华国投资那边会到账500个亿,那华为每年的40亿全部都用计算卡来抵账。”
这么说吧,阿波罗科技面临的是比华为还要更加严重的zc。
在阿波罗科技打广告的哔哩哔哩都要被赶回香江上市,华为可不至于此。
加上阿波罗科技已经充分展现出了野心和能力。
空有野心很正常,谁都有野心,但你得有实力啊。
阿波罗科技就不一样了,能够把老马逼的提前两年跳反。
本来马斯克还能在驴党的旗帜下苟到2024年年中,再切换阵营。
可见阿波罗科技给马亲王都打出真实伤害了。
对白宫的冷战活化石来说,他宁可放华为去找先进制程代工,都不可能让阿波罗科技能买到英伟达的ai计算卡。
不过还好有华为,华为在2019年的时候就推出了自己的计算卡。
现在是2022年,chatgpt还没有问世,各家大厂也能买到阉割版的英伟达ai计算卡,华为的昇腾属于一个接近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林燃愿意一半的广告费用昇腾抵账,这也是华为答应200亿价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内顶级的科技公司愿意用他们的昇腾计算卡,这对他们的计算卡生态完善也有好处。
至于为什么不和其他厂商合作,背靠华为的昇腾生态尚且是一片空白,其他厂商可想而知。
“其实华为的计算卡和英伟达比起来差距还是挺大的,唉,不过确实没办法,我们现在的情况就是买不到英伟达的计算卡,哪怕阉割版都买不到。”
pony苦笑,他联想起他办公电脑用的还是linux操作系统,整个阿波罗科技有专门的桌面支持团队,确保大家能够用linux用的舒心,他就知道当前面临的是怎样的窘境。
华为方面一直在给阿波罗科技推鸿蒙,说你们用鸿蒙肯定比linux好用,至于火箭设计仿真软件、流体力学计算软件等等工业软件在鸿蒙系统上用不了,我们会给你解决。
不过华为在推动这件事,只是他们说解决,暂时都还没看到解决了。
林燃也苦笑:“是的,问题在于,就算英伟达会卖给我们,我也不敢用啊,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林燃随后又振奋道:“不过还好,我和华为那边沟通过,对我们而言,他们的芯片已经够用了。
因为根据元素特性推导材料性质,这类模型的数据量很稀疏,数据、算力和算法三要素里,对数据和算法的依赖远高于算力。”
pony对人工智能也颇为了解,腾讯每年从ai领域挖来的大牛不计其数,哪怕此时chatgpt还没有横空出世,他希望从林燃这了解更多信息,好为后续开展工作提供方向:“林生,你仔细说说。”
林燃进一步解释道:“这是因为材料科学领域的数据非常非常有限,数据共享也好获取也好都面临着空前的障碍。
不同实验室产出的实验数据除非刊登到论文里,不然各家的数据是不会进同一个池子,当然他们想要进同一个池子,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
因为你很难保证,所有研究机构提供的数据不会污染数据库。
有人数据造假,就会污染整个数据源。
目前就我了解到的情况,类似研究数据非常稀缺,最多的数据也要少于4000个样本。
特征工程是ai模型成功的关键,但其设计在材料属性预测中尤为复杂。
物理元素性质,像原子量、电负性这些和材料结构,像晶格类型、键长这些,都要转化为数值特征,提供给模型学习。
其中特征选择直接影响模型准确性,错误选择可能导致性能下降。
目前整个过程仍然需要依赖研究人员去手动处理特征值,去做筛查。
非常依赖研究者经验和直觉,极可能遗漏重要信息。
nature去年的子刊他们整出了一个modnet的学习框架,就是一个材料属性预测的机器学习框架。
(《通过特征选择和modnet的联合学习实现有限数据集的材料属性预测》于2021年6月3日刊登在nature子刊npj上)他们发现要预测材料的振动熵时,反向键长和p价电子是关键特征,但手动识别这些特征需深厚领域知识。
这些数据的提取需要有足够丰富经验的科研民工来做,同时还要确保数据的精确,降低误差,整个过程非常繁琐。
因为我们要做的东西远比他们更复杂,我们要做的是一个更大的,更复杂的模型,特征数据的归纳总结和收集,速度肯定很慢。
毕竟这件事无法像网络空间的数据那样,可以通过特征值剔除,各种办法来确保数据的准确,它的数据用计算机术语来说,从外表看上去是结构化数据,但内核却非常的不结构化。
因此按照我的估计,至少前五年,前五年华为的计算卡都够用。
至于五年之后,华为的计算卡也会与时俱进,加上我们本身也会和华为合作来推进他们计算卡的进度。”
pony听完后大致能够理清思路,不说完全听懂,毕竟你想让一个五十岁的人听懂振动熵、反向键长和p价电子这些东西,那还是太为难pony了。
但林燃要表达的点,他都理解了。
pony说道:“林生,我没有反对和华为合作的意思,同样的,我们面临的形势我很清楚,固然有寒武纪、阿里、百度这些厂商都有自己的计算卡,但一方面他们的计算卡代工需要依赖台积电,另外一方面在生态上,华为走的最远,从长期来看,他们在长期构建生态这件事上有着最大的决心和能力。
我只是感慨,我们当前面临的局面困难。
林生,我有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和一些高校的化学系、物理系之类的搞横向课题?让他们来帮我们完善我们的数据池?”
此时市面上不止华为有计算卡,pony提到的哪几家都有在推,但计算卡这玩意不仅仅是看硬件,和硬件配套的软件生态也同样重要。
英伟达为什么如此强势,amd不也有在造ai芯片吗?为什么都是阿美利肯企业,amd的计算卡威胁不了英伟达?英伟达的护城河在于它常年培养起来围绕着计算卡名为cuda的生态。
同样,华为有建鸿蒙的决心,在计算卡这个领域,他们就是最好的选择。
加上大家都是阿美利肯的眼中钉肉中刺,大家报团取暖再正常不过。
林燃说:“当然,我有想过,但不是现在。”
阿波罗登月都能薅学生羊毛,在建材料科学人工智能预测模型这件事上又怎么可能不利用华国广大的理工科学生呢。
这都是优质的纯天然苦力。
与其帮导师做横向课题,还不如来给阿波罗科技做横向课题,后者好歹真的能改变世界。
“我的想法是等我们什么时候把整套数据采集方案确定了,然后再以申海交大为试点往外扩张。
要建这玩意,是肯定要依赖国内高校的力量,这也是我们的优势。
前面不是提到过数据难以采集吗?有了规则之后,无论是采集的标准化程度,还是说对脏数据的剔除,都有了方法可依。
那个时候才是国内高校大规模参与的时候。
这么说吧,这套材料领域的人工智能工业软件将会是我们最大的护城河。
pony,你这么想,如果元宇宙有一天真的能够成为现实,虚拟现实真的能够让人有和现实一样的体验,现在只能构建动画效果的物理引擎肯定是不够的。
而我们的这套工业软件内核,会是未来元宇宙的构成根基。
不过这个有点太远了。
短期,我说的短期是本世纪,我们的护城河就是材料领域人工智能工业软件,我把它称之为伏羲平台,第二个是围绕着航天领域一系列我们自研的工业软件,我们会在现有开源的基础上打造自己的生态,第三个就是数据,你也看到了,我们现在要实现月球着陆和喝汤一样简单。
一步快步步快,月球表面数据、地月之间往来数据、月球各个地域陨石概率、月球风貌等等,这些数据也会是我们的护城河。
第一个去月球,我们也会第一个去火星,第一个把我们的足迹遍布整个太阳系。
工业软件生态、太空相关数据、伏羲平台,这三者就是我们实现目标的手段。所以围绕着计算机、物理、材料、化学、数学这些基础学科的人才,只要是人才,我们可以慢慢培养,我们的计划光是短期内都以百年为单位。”
林燃说完停顿片刻后咧嘴笑道:“pony,这家志在宇宙的企业,前五年的地基是我和你共同打下的。”
听完之后,pony哪怕身经百战见得多了,内心也同样涌起前所未有的豪情壮志,他想到了一句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自己此刻不就是老马吗?从当年互联网领域的小马熬成了今天的老马。
pony也终于明白,林燃靠的是什么来吸引奥尔德林等nasa黄金时代的雇员,靠的就是宏伟目标和无可匹敌的成果。
林燃现在说的是宏伟目标,载人登月和月球南极陨石坑着陆是无可匹敌的成果。
二者共同点燃了pony内心的火焰,他觉得上天实在待自己不薄,米哈游和字节跳动二者给腾讯帝国上空带来的阴影在此刻都好像消失不见了。
“林生,你放心,我一定殚精竭虑,竭尽所能。”pony认真道。
作为第二批计划将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韦旭航兴奋劲早就过去了。
他在指令舱上绕月等待林燃和奥尔德林返回指令舱的时候就猜到了,早晚能轮到自己。
不过早到一年后的10月就要去,这还是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包括登月方式不是阿波罗登月,而是前所未有的分段式发射,月球南极着陆、月球燃料转移,这就更出乎他的意料。
最开始知道之后,内心百感交集,兴奋、激动、担心、忐忑各种情绪,作为接受过宇航员训练,训练内容可不止操作,还包括科学知识,这些知识都明明白白告诉他,月球南极是个盖基地的好地方,但想要去特别难,比阿波罗登月的静海难多了。
肯定会担心,万一是单程票怎么办?不过只有担心,没有拒绝,韦旭航拒绝不了这样的诱惑,华国的宇航员李丛就更拒绝不了了。
李丛和李广二人和林燃一起训练过,十五天的训练,考试惨败,失败后看着林燃成了华国登月第一人。
不谈李丛作为军人,服从命令都成本能了,哪怕让他自己选,告诉他成功几率只有1%,李丛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执行任务,并且在接任务的时候来一句保证完成任务。
所以李丛在得知林燃钦点他参与这次发射之后,他内心就只有一个心情,我被教授选中了,教授真有眼光!卧槽我要去月球了!哪怕知道去月球是用全新的方式,有着空前的危险,他内心也没有出现过丝毫动摇。
燕京航天城的华国宇航员科研训练中心内,韦旭航和李丛在这里接受训练。
这里的前身是钱院长和赵九章建的华国科学院581组下辖的高空生理研究组。
后来变成宇航员训练中心,座右铭为“从这里走向太空”,代号为曙光。
中心内有专门的高科技模拟大厅,巨大的屏幕模拟出月球南极沙克尔顿陨石坑的崎岖边缘,岩石嶙峋,长长的阴影在低角度阳光下显得格外危险。
由于阿波罗科技月球南极着陆的顺利完成,该模拟效果有了新的图片和数据的加入,和实际情况越发接近。
韦旭航坐在模拟月球着陆器的驾驶舱内,双手紧握操纵杆。
他的宇航服虽然只是训练用,但沉重的压力感让他有种已置身于月球的错觉。
“韦旭航,注意高度和下降速率,”训练员的声音通过耳机传来,“南极地形复杂,任何偏差都可能导致失败。”
他盯着屏幕,雷达显示出一块巨石挡在预定着陆点前。
“发现障碍,调整轨迹。”韦旭航轻声自语,手指迅速操作侧向推进器,引导着陆器偏离危险区域。
燃料指示灯闪烁,提醒他时间紧迫。
“高度200米…100米…”韦旭航低声报读,声音专注。
屏幕上的地形越来越近,他终于找到一块平坦区域,小心翼翼地降低速度。
模拟器发出轻微震动,屏幕显示“着陆成功”。
训练员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干得不错,你的反应很快,但下次要更早发现障碍。”
韦旭航点头道:“明白,我会更仔细。”
旁边的宇航员李丛从另一个模拟器中走出,摘下头盔,笑着说:“旭航,我刚才差点撞上一块虚拟岩石。”
他语气轻松,试图缓解训练的紧张气氛。
训练员面对着二人补充道:“尽管阿波罗科技已经实现了自动着陆,但不可能每次自动着陆都能那么顺利,你们需要做好随时手动接管操纵台的准备!”
训练中心的另一端,一座巨大的室内模拟场地上,人工陨石坑和月壤覆盖的地面再现了月球南极的荒凉景象。
灯光被调至低角度,投下长长的阴影,模拟南极的极端光照条件。
二人穿着模拟宇航服,手持地质工具,小心翼翼地移动。
事前负责该科目的训练员站在观察台上,指着一块岩石嘱托过:“这是模拟的玄武岩,可能在沙克尔顿陨石坑附近发现,你们的任务是采集样本,确保不破坏结构。”
“在南极,阴影区可能隐藏水冰。你们要学会识别可能的冰层特征,这也是你们这次最重要的任务,找到水冰的存在。”训练员接着说道:“如果在沙克尔顿陨石坑屡次都找不到水冰,那我们可能很不幸要换一个陨石坑建设月球基地。”
在训练中心的低重力模拟区,他们被悬浮系统吊起,模拟月球1/6重力环境。
韦旭航和李丛站在布满月壤的斜坡上,模拟陨石坑边缘的地形。
教练则站在一旁,手持平板电脑,记录他们的表现。
还有低光照操作训练
夜幕降临,训练大厅的灯光被调至极低,模拟南极永久阴影区的环境。
韦旭航和李丛手持手电筒,尝试在黑暗中安装一台模拟地震仪。
“能见度太低了,”韦旭航皱眉,调整手电角度,“得靠激光测距仪来判断距离。”
他打开设备,屏幕显示:“距离目标点4.8米。”
两人小心移动,避开模拟岩石。
李丛则连接地震仪的电源线,动作谨慎。
突然,训练员的声音响起:“模拟宇航服故障,韦旭航,你的氧气系统出现泄漏。”
韦旭航立刻进入角色,假装检查宇航服。
李丛则按照训练流程,取出备用密封胶带,模拟修补动作。
他动作流畅:“已修复,继续任务。”
完成安装后,两人退后一步,检查仪器运行正常。
在燕京的日子,训练科目无所不包。
可比当年只是指令舱的时候,训练要繁琐得多。
不是难,而是科目多。
自从阿波罗科技在南极软着陆成功后,华国航天内部有了一种声音,那就是没必要自己再搞一道载人登月,和阿波罗科技合作直接跳过登月,开始建月球基地就好了。
华国航天方面只知道联合登月是节约资源、加快进度,他们不知道的是,背后还包括燕京方面关于月球核平衡的构想,他们的权限不够知道此事。
他们只知道联合登月也好、双方的合作也好,都有一股神秘力量在大力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