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另一条路(1 / 1)

加入書籤

送走姜文博之后,秦一鸣和爸妈久违地吃了一顿安心饭。

晚上,秦一鸣躺在床上看着斑驳的天花板陷入沉思。

虽然说姜文博答应会向上级申请绿色通道,让父亲可以合法地进行肾脏移植,但这事终归是涉及法律和舆论。

而且这事太过匪夷所思,上级不一定会相信,即便相信了也难免会有一些人反对。

结果、时间都不确定,现在父亲的身体可禁不起等待。

“对了。”这时候秦一鸣想起看守所里那个中年男子说的,“除了官方渠道,我还可以利用媒体,只要引发各方的重视就能赢得一线生机。”

只是秦一鸣只是一个高三学生,平时又只是一个“书呆子”,对于媒体和宣传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或许可以问问雪莹老师。”

第二天一大早,秦一鸣就拨通了姜雪莹的电话,想要上门谈点事情。

姜雪莹家,侨城水岸公寓。

叮咚。

“来了。”一声清莹的声音从门内传来。

姜雪莹推开门的瞬间,几缕尚带着水汽的碎发垂落在微红的脸颊旁,显然是刚结束沐浴的慵懒时刻。

她穿着宽松的纯棉白T,衣摆被水汽洇出浅浅的云纹,下身搭配的浅灰居家短裤随着动作轻晃,露出纤细白皙的脚踝。

和上班时候的庄严高冷不同,这样的姜雪莹别有一番韵味,就像是暖心的大姐姐一样。

“姜老师。”秦一鸣尴尬地喊道。

“你先进来坐,我吹个头发。”

秦一鸣坐在沙发上,总感觉有些浑身不自在,听着轰隆轰隆的吹风机声音感觉心里痒痒的。

……

“怎么啦?怎么突然想来找老师了?”姜雪莹将一杯水放到秦一鸣的面前问道。

秦一鸣回了回神跟姜雪莹说出自己的想法。

“你想利用媒体的力量?倒也是个办法。”姜雪莹没有丝毫犹豫,拿出手机,稍微操作,调出了一个电话。“一鸣,这是老师的一个闺蜜,她原本是在宣传部门任职的,后来自己出来做自媒体主播,对于媒体宣传都很了解。”

紧接着姜雪莹又翻出她的抖乐账号,“你看这是她的自媒体账号叫做‘一一焦点’,虽然只有几百万的粉丝,但是她认识的主播也不少,应该能引发一定的舆论热点。”

秦一鸣接过手机,“一一焦点”里面发布的大多是一些社会热点和一些历史舆论的探讨,总体来说还是非常正面的,对自己来说倒是非常适合。

“好的,那麻烦老师帮我约一下她,越快越好,毕竟我爸的身体抗不了太久了。”秦一鸣说到这就连语气都沉重了许多。

姜雪莹二话不说连忙拨通闺蜜的电话……

帝景大厦。

十楼写字办公室里面,陈依依正无聊地翻着手机和各种传媒报道。

虽然说陈依依的账号有几百万粉丝,可是自己的账号定位都是一些比较正面的东西,又要是社会正面又要是热点,时间久了陈依依经常是无东西可发。

可是想要自己学某些主播抛弃初心,她可做不到。

所以这才苦闷不已,说起来她已经两个月没发视频,很多粉丝都说再不更新就要取关了。

这时候,手机突然响起。

“呦,这损友怎么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了?”

陈依依接通电话打趣到:“大老师怎么不在误人子弟,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了?”

姜雪莹撇着嘴说道:“你才误人子弟呢?死丫头,好了不跟你玩了,我给你送一单大新闻你要不要?”

听着姜雪莹的语气,陈依依感觉对方不像是在开玩笑,“真的?你一个老师能给我什么大新闻?难道是校园暴力?还是考试黑幕?”

这些新闻倒也算是一个热点,但是终归是老生常谈了。

“咳咳,你听好了,是基因克隆,而且发明这项技术的还是我的一个学生……”

姜雪莹将秦一鸣利用基因技术,克隆出三个肾脏的事情一一说了出来。

“喂,死丫头,你在听吗?”

陈依依听后愣了好几分钟,紧接着就是哄堂大笑,“喂,今天是愚人节吗?你就是说谎也编个好一点,这怎么可能呢?好了好了,我正忙着呢?不跟你玩了。”

说着陈依依想挂掉电话,心想或许是闺蜜知道自己正处于创作瓶颈给自己说个笑话放松放松的。

“喂,死丫头别挂,我是说真的。”姜雪莹再次郑重的说道。

陈依依很清楚姜雪莹的性格,平常两人确实会说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打趣玩闹,可是说到正事对方是很认真。

陈依依心想,“这语气?难道是真的?”

“雪莹,我需要证据。”陈依依严肃地说道,这事可不是开玩笑的,容不得丝毫模糊,她需要一些确切的证据。

“你可以联系我叔叔姜文博,他也知道这个事情,而且亲眼见过秦一鸣的实验室和克隆出来的肾脏,另外我这里还有一份省鉴定机构出具的肾脏检测报告,一会我可以发给你。”

陈依依也认识姜文博,知道他是江北大学的教授,他的话绝对有一定的权威性。

“死丫头,你可要抓紧啊,这件事情很急。”

陈依依点了点,挂掉电话之后,她立刻查收了姜雪莹发来的省鉴定报告,里面写得非常详细,即便是陈依依这样的非专业人士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紧接着她又拨通了姜文博的电话,之前姜雪莹已经跟叔叔说了其中缘由,姜文博把自己的经历和分析跟陈依依详细地说了一遍。

“依依,你就放心报道吧!这件事情姜叔叔我给你包底。”

听着姜文博的话,陈依依的心脏都快跳出来了,这可是一单爆料啊!为父做研究,研究出基因克隆技术,研究者还是一个高三学生。

无论从舆论从科技从社会面来说都是新闻爆点,一旦报道别说是江北了,只怕在全国全球都会引发轰动。

陈依依迫不及待地拨通姜雪莹的电话,“你在哪,我马上过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