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如果吴三桂并没有投降多尔衮呢(1 / 1)
看的出来,李国祯和李亨之间的叔侄感情还是挺好的,因为李亨父亲身故的原因,这些年来,李国祯也一直将李亨这个侄儿视如己出。
偏偏李亨可比李国祯那两个亲儿子更加争气,李国祯也有意将第二代的李亨培养起来,到时候还能帮衬一下自己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
李亨也是知恩图报的性格,所以对李国祯这个叔叔也十分的敬重和孝顺。
对此,朱由检特意让李若琏调查过李亨的具体情况,对于这叔侄俩之间的感情也有所了解了。
“放心吧,襄城伯很好,能够阻挡叛军的攻势,他是首功!”
朱由检笑着点了点头。
虽然李国祯个人能力并不突出,但胜在一个忠心,而且进攻不足,但是守城有余,属于那种中规中矩的将领。
至少在守城这方面,用李国祯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太好了!”
李亨闻言,脸上也不自觉地露出了激动地神色。
“接下来还得看你们飞虎营的表现!”
“李亨,朕可是对你寄予厚望,希望你也能如同你叔父那边,千万别让朕失望!”
“等京师之危解除,朕给你们国公之位!”
“一门双国公,也算是能让你们李家光耀门楣了!”
朱由检拍了拍李亨的肩膀,一脸正色地许诺到。
“臣李亨,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李亨闻言,更是精神一振,赶忙单膝跪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你可不能死,你死了朕这大明谁来守护?”
“朕还指望你的飞虎营能够帮大明守住这日月山河!”
朱由检直接将李亨给拉了起来,语气郑重地叮嘱道。
“陛下……”
李亨没想到皇帝对他的期望居然如此之高,而且如此的信任他,都说士为知己者死,因为朱由检的话,也让李亨露出了动容之色!
“好了,说说飞虎营的训练情况吧!”
“留给你们的时间不多了!”
朱由检摆了摆手,话锋一转地提醒道。
“飞虎营的将士们,现在都已经基本掌握了如何操控热气球起飞和降落,不过相互之间的默契还需要进行训练。”
“单个热气球的操控并不难,只要掌握了几个关键点,就能自如应对。”
“但是成群的热气球如何统一行动,做到令行禁止,还是得多练几天。”
“主要是时间太紧张了,如果给臣一个月的时间,飞虎营的战斗力必然会有一个飞跃!”
李亨就将飞虎营目前的训练情况,简单地给朱由检介绍了一下,同时也将存在的问题大概说了一遍。
其实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根本无法避免,毕竟热气球这玩意,以前从未有人接触过,也从未有人想过,还能够在天上打仗的。
飞行训练,以及如何在天上发挥出飞虎营的优势,必然会有一个训练和适应的过程。
说白了就是需要时间。
庆幸的是,热气球这玩意,目前也只有飞虎营有,不管是叛军还是鞑子,都不可能有这种东西。
即便飞虎营的协同作战未曾经过实战检验,甚至连日常的训练都没办法满足,但只要能够顺利的飞到天上,能够到达指定地点发动空袭,这就是绝对的降维打击。
朱由检对于飞虎营的初期战力要求并不高,因为那不切实际。
但只要能飞到天上,就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朕给你得要求是,三天之后,飞虎营能够熟练地操控热气球起飞和降落,同时在规定的时间内抵达制定的区域,进行战斗!”
“只要能够达到这个目标,你们就算成功了!”
“至于其他方面,完全可以后续慢慢的训练,或者说在实战当中训练将士们的默契程度!”
“毕竟飞虎营占据了空中优势,相比于地面部队,拥有不断试错的全力,这也是地面部队没办法达到的条件!”
“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飞虎营终究会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你也会找到应有的价值!”
朱由检满意地点了点头,同时将自己的要求,以及飞虎营所掌控的优势,都给李亨说了一遍。
李亨闻言,不由松了口气。
他就怕皇帝不满意飞虎营的训练进度,会存在什么不满的情绪,现在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训练的差不多了,就让将士们早点休息吧!”
“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
“夜晚的训练尤为重要,飞虎营的存在,就是要打空中突袭!”
“等你们晚上也能在天上来去自如,白天自然更不在话下!”
朱由检不等李亨再开口,就直接命令他结束今天训练,早点让将士们休息去。
眼下的飞虎营,可是朱由检接下来能否出奇制胜的关键,可谓是他的宝贝疙瘩,绝对不容有失。
“臣遵旨!”
李亨闻言,也打消了继续训练到中午的念头,随即便召集将士们结束训练,准备休整。
“陛下,多尔衮的大军从山海关到京师,需要多久?”
一旁的周婵,突然开口询问道。
“快的话,三天时间。”
“如果慢的话,五天足够了!”
“前提是吴三桂真的提前引清军入关了!”
朱由检虽然有八成的把握,觉得吴三桂肯定会就范,但也不得不做两手准备!
毕竟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他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才能让自己有应对任何突发情况的能力。
“为何是提前?”
“陛下就确认吴三桂一定会降了多尔衮?”
周婵听到朱由检的话,却是一脸的诧异。
提前指的是本该发生的事情,或者即定的目标,提前发生或者达成了!
朱由检这么说,的确让周婵十分诧异。
“朕不过是带入了吴三桂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如果京师沦陷,吴三桂腹背受敌,他能做的选择并不多!”
朱由检知道自己下意识的言论说漏嘴了,当即开始找补了起来。
“那如果吴三桂并没有投降多尔衮呢?”
周婵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同时又提出了另外一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