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海盗起飞(1 / 1)
没有人理解,当那如同神兵天降般的f4u“海盗式”战机,真真切切地展现在程如风、叶启元等三十七名飞行员面前时,他们会有多激动。
这些曾经只能驾驶着“万国牌”破旧飞机与日寇殊死搏斗的蓝天骄子,如今终于拥有了足以与敌人最精锐航空兵一较高下的利器!
最初的震惊与狂喜过后,这些飞行员们便如同得到了最新、最酷炫玩具的孩子一般,将所有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些新式战机身上。
一连一个星期,他们全都废寝忘食地扑在了那些厚厚的技术手册和操作指南上。
对于这些精英飞行员来说,在上机之前,将飞机的所有性能全都背得滚瓜烂熟,并加以理解,已经成为了他们本能,连飞机性能都不熟的人是不配驾机升空的。
况且,只是背资料而已,难不成还比昔日没有战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日本飞机在头顶肆虐还要难吗?但即便如此,f4u“海盗式”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舰载战斗机之一,其复杂的操作系统、先进的仪表盘、以及独特的飞行特性,都需要他们从头开始学习和适应。
他们一个个如同海绵吸水一般,贪婪地吸收着关于“海盗旗”的一切知识。
从普惠r-2800“双黄蜂”发动机的每一个参数,到那六挺勃朗宁m2重机枪的射速与弹道;从独特的倒鸥翼设计所带来的气动优势,到复杂的液压起落架的收放程序;
从座舱内密密麻麻的仪表和开关的功能,到紧急情况下的处置预案……每一个细节,他们都反复研读,仔细揣摩,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关键信息。
叶启元,仅仅花了三天时间,就将那本厚得像砖头一样的飞行手册翻了个底朝天,甚至能将其中大部分关键数据倒背如流。
他常常一个人抱着手册,坐在“海盗旗”冰冷的机翼下,一边对照着实物,一边念念有词,那股专注和痴迷的劲头,仿佛这架飞机就是他失散多年的娘们。
凤鸣谦则发挥了他细致、沉稳的性格,他不仅自己学习,还主动组织起一些经验相对欠缺的年轻飞行学员们,一起研究手册,讨论疑难问题,将一些重要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标注出来,方便大家记忆。
程如风作为他们当中的领头人,更是以身作则。
他每天都第一个来到停机坪,最后一个离开。他不仅要自己吃透“海盗”战机的性能,还要时刻关注着每一个队员的学习进度和精神状态,及时为大家答疑解惑,鼓舞士气。
他很清楚,先进的战机固然强大,但真正能发挥其威力的,还是驾驶它们的飞行员。只有将人与装备完美结合,才能形成最强的战斗力。
在这股空前高涨的学习热情驱动下,仅仅五天时间,这些原本对f4u“海盗旗”还一无所知的中国飞行员们,就已经对这款先进战机的基本性能和操作要领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他们将所有的飞行数据、操作规程、应急预案都牢牢地刻在了脑子里,甚至在梦中都在模拟着驾驶“海盗旗”翱翔蓝天的情景。
飞行员们的努力苏耀阳清楚的看在眼里,在确认他们对“海盗式”战机的基本理论知识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之后,他便果断地做出了下一步的安排。
他将这三十七名飞行员,正式编为海盗飞行大队,下属三个飞行中队。
考虑到程如风的资历、威望以及丰富的空战经验,苏耀阳任命他为这支新组建的“海盗飞行大队”的大队长,并兼任第一飞行中队的中队长。
叶启元因为其出色的飞行天赋和在年轻飞行员中的影响力,被任命为第二飞行中队的中队长。
凤鸣谦则因为其沉稳细致的作风和组织协调能力,被任命为第三飞行中队的中队长。
每个中队下辖十二架f4u“海盗式”战斗机。
编制确立之后,苏耀阳并没有让他们立刻投入高强度的战斗任务。
毕竟再先进的理论知识,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检验。
尤其是像f4u“海盗旗”这样马力强劲、操控特性与他们以往驾驶过的飞机截然不同的高性能战机,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
因此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先安排这些飞行员们进行地面滑行、起降训练以及基础的编队飞行练习。
等到飞行员们真正熟悉了“海盗旗”的“脾气”,能够熟练地驾驭这些钢铁猛禽之后,才会让他们执行真正的作战任务。
不过,前线的战况却不等人。
自从杜立特率领的那支由p-47“雷电”战斗机组成的“雷电大队”投入战斗以来,虽然有效地遏制了日军飞机对五台山一带的袭扰,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毕竟兵力有限。
他们不仅要负责五台、襄定、忻县以及周边一带的空中巡逻任务,有时候还会接到晋绥军、八路军等各部友军的求援,请求他们提供空中支援,甚至偶尔还要客串一下对地攻击的角色。
长时间高强度的升空作战,已经让杜立特和他的队员们感到有些疲于奔命,p-47“雷电”战斗机的损耗和维护压力也日益增大。
因此,苏耀阳决定,等到程如风他们对“海盗式”战机再熟悉一段时间后,便立刻将第一和第二飞行中队,也就是程如风和叶启元所带领的两个中队,投入到山西西部周边的日常巡逻和警戒任务中去。
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分担杜立特所率领的“雷电大队”的防空压力,确保五台县为中心的三四百平方公里区域的安全,同时,也通过这种相对低烈度的实战巡逻,让飞行员们进一步熟悉f4u战机的性能,积累空战经验,为将来可能爆发的更大规模的空战做好准备。
至于凤鸣谦率领的第三飞行中队,则暂时作为预备队和训练部队,继续进行更高级别的战术科目训练,例如空战格斗、对地攻击、以及与p-47“雷电”中队的协同作战演练等等。
就这样,在金沙岭机场那片戒备森严的后方停机坪上,引擎的轰鸣声开始逐渐取代了飞行员们朗读手册的声音。
一架架崭新的f4u“海盗式”战机,在它们主人的驾驭下,开始笨拙而又坚定地在跑道上滑行、起飞、降落……
虽然最初的几次尝试,难免会出现一些诸如滑跑偏离跑道、降落姿态不稳、编队飞行间距过大等小失误,甚至还有个别心急的年轻飞行员因为操作不当,差点把飞机开进旁边的草地里,引得地勤人员和在旁观观看的美国佬们一阵鸡飞狗跳甚至骂娘。
但这些小小的挫折,丝毫没有影响到飞行员们高涨的热情。每一次成功的起降,每一次平稳的滑行,都会引来停机坪上一片欢呼和掌声。
他们就像一群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虽然步履蹒跚,却对探索这个全新的世界充满了无尽的向往和勇气。
…………
金沙岭的清晨,总是带着一丝特有的凛冽。
稀薄的晨雾如同轻纱般笼罩着连绵的山峦和初具规模的机场,尚未完全散去的寒意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让人不由得精神一振。
停机坪上,两架深蓝色的f4u“海盗式”战机,如同蛰伏的猛兽,静静地沐浴在熹微的晨光之中。
它们那独特的倒鸥翼线条在晨雾中显得有些朦胧,机身上尚未干透的露珠,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
程如风,这位新组建的“海盗飞行大队”的大队长兼第一中队中队长,此刻正站在其中一架“海盗旗”的左侧机翼下方。
他身着厚实的黄绿色飞行夹克,头戴飞行帽,护目镜推在额头上。
脸上带着一丝只有在即将投入战斗或飞行前才会有的专注与凝重。
在他旁边,同样装束的,是他的僚机飞行员,一名叫做赵铁柱的年轻少尉。
赵铁柱虽然年纪较轻、但飞行天赋极佳,性格憨厚勇猛,因为一手精准的射击技术和不怕死的拼劲,被程如风特意挑选为自己的僚机。
今天,是海盗大队正式成立以来进行的第一次例行巡逻,要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此刻,赵铁柱的脸上也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激动,他一边仔细地检查着自己座驾的轮胎和起落架,一边时不时地抬头望向程如风。
“铁柱,检查得怎么样了?”程如风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大队长!一切正常!油料满仓,弹药充足,机体各部件完好!”赵铁柱挺直了腰杆,大声回答道,声音因为兴奋而略微有些颤抖。
“很好!”
程如风点了点头,目光扫过赵铁柱那张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的年轻脸庞,沉声说道:“记住我跟你说的,‘海盗式’马力大,脾气也烈,起飞的时候一定要稳住,柔和地推油门,注意修正方向。
今天只是例行巡逻,一切以熟悉飞机性能和协同配合为主,不要轻易冒险,明白吗?”
“明白!大队长!”赵铁柱用力地点了点头。
程如风不再多言,他伸出手,拍了拍赵铁柱的肩膀,然后转身,目光投向了自己座驾那高大的机身。
这些天,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这架编号为“海盗一号”的f4u上,对它的每一个部件、每一个特性都了如指掌。
但当他正式驾驭着这架战机翱翔,正式担负起保卫祖国领空的职责时,他的心中依然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清晨寒冷而清新的空气涌入肺部,然后迈开坚定的步伐,走向了登机梯。
地勤人员早已将轻便的铝制登机梯搭在了“海盗旗”左侧翼根后方的机身上。程如风踩着登机梯,三两步便登上了机翼。
他没有立刻进入座舱,而是先绕着座舱边缘走了一圈,仔细检查了座舱盖的滑轨、天线的连接以及机翼表面的情况。
这是他多年飞行养成的习惯,无论多么先进的飞机,细致的飞行前检查都是必不可的。
确认一切无误后,程如风这才敏捷地翻身跨入了略显狭窄的座舱。
f4u“海盗式”的座舱视野因为其独特的长机头设计,在地面滑行时前方视野并不算太好,但一旦升空,那高高在上的座舱位置和宽大的气泡式座舱盖,将为飞行员提供绝佳的空中视野。
程如风熟练地将自己固定在座椅上,系好安全带,那宽厚的伞包紧贴着他的后背,给他带来一种踏实的感觉。
他的目光迅速扫过眼前密密麻麻的仪表盘:空速表、高度表、升降速度表、发动机转速表、油量表、增压压力表……每一个仪表的数据,他都了然于胸。
他的双手如同拥有记忆一般,在各个开关和控制杆之间熟练地操作着。
“咔哒,咔哒,咔哒……”
一连串清脆的开关拨动声在狭小的座舱内响起。
主电源接通,燃油泵启动,磁电机打开……
随着他的操作,座舱内的仪表盘逐个亮起了微弱的指示灯,如同沉睡的巨兽被唤醒了神经。
程如风戴上耳机,调整好喉部送话器,按下了无线电通话按钮:“塔台,塔台,海盗一号请求启动发动机,完毕。”
耳机中很快传来了塔台指挥员清晰的回应:“海盗一号,可以启动,风向西北,风速三米,跑道畅通,完毕。”
“海盗一号收到,完毕。”
结束与塔台的通话,程如风的目光转向了发动机启动面板。他的右手握住了启动摇把,左手则放在了油门杆和混合气控制杆上。
“铁柱,准备好了吗?”他通过内部通话频道问道。
“报告大队长,准备完毕!”赵铁柱兴奋的声音从耳机中传来。
“好!按程序启动!”
程如风深吸一口气,右手猛地向下压下了启动摇把!
“嗡——呜——”
惯性启动轮发出一阵沉闷而有力的旋转声,带动着那台巨大的普惠r-2800“双黄蜂”十八缸星型活塞发动机开始缓缓转动。
“吭哧……吭哧……”
发动机的活塞在气缸内开始吃力地运动,巨大的四叶螺旋桨也随之开始缓慢地转动起来,如同一个刚刚睡醒的巨人,在伸展着筋骨。
程如风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发动机转速表和汽缸头温度表,同时用左手精准地控制着油门和混合气的比例。
“噗!噗!噗……”
几声轻微的点火声传来,紧接着,一股黑烟从发动机排气管中喷涌而出!
突然!
“轰——!!!!”
一声震耳欲聋的咆哮猛然爆发!
如同沉睡的火山在一瞬间苏醒!如同被囚禁的怪兽挣脱了束缚!那台拥有两千匹马力的“双黄蜂”发动机,在程如风精准的操作下,成功点火!
巨大的螺旋桨开始疯狂地旋转起来,卷起强劲的气流,吹得停机坪上的尘土和杂草四散飞扬!整个机身都因为发动机强大的扭矩而微微震颤着,发出一阵阵令人心悸的金属共鸣声!
程如风感受到座椅传来的强烈震动,以及发动机那狂暴而富有节奏的轰鸣声,他的嘴角不由得勾起了一抹自信的笑容。
这就是“海盗”战机!这就是力量!几乎在同时,赵铁柱驾驶的那架“海盗”也成功启动了发动机,两台“双黄蜂”引擎的咆哮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两头苏醒的猛兽在互相呼应,响彻了整个金沙岭机场!地勤人员迅速撤掉了登机梯和轮挡。
程如风的目光扫了一眼仪表盘,确认各项参数正常后,再次呼叫塔台:“塔台,海盗一号、海盗二号请求滑行至起飞线,完毕。”
“海盗一号、二号,可以滑行,注意地面引导,完毕。”
“收到,完毕。”
程如风松开刹车,轻轻推动油门杆。
“海盗”那庞大的机身开始缓缓地向前滑动。
由于其独特的长机头设计,飞行员在地面滑行时需要通过s型路线来观察前方情况。
程如风熟练地操纵着方向舵和刹车,让飞机以一个优雅的“z”字形,沿着地面引导线的指示,朝着起飞跑道的起点滑行而去。
赵铁柱的“海盗二号”则紧随其后,保持着安全的距离。
滑行过程中,程如风不断地通过左右摆动机头来观察前方的跑道情况,同时感受着飞机在地面上的姿态和操控感。
很快,两架“海盗旗”便抵达了起飞线的等待区。
程如风再次检查了襟翼、配平片等设置,然后向塔台发出了起飞请求:“塔台,海盗一号、二号已到达起飞线,请求起飞,完毕。”
“海盗一号、二号,可以起飞,祝你们飞行顺利,完毕。”
“海盗一号收到!铁柱,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大队长!”
程如风深吸一口气,将油门杆缓缓地向前推去!
“呜……嗡……轰……”
发动机的转速急剧攀升,螺旋桨卷起的狂风几乎要将地面上的小石子都吹飞起来!强大的推力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巨手猛地向前推去,“海盗”战机开始在跑道上加速!机身因为巨大的扭矩而向左偏斜,程如风沉稳地踩下右舵,修正着方向。他的目光紧盯着跑道尽头,感受着飞机在跑道上不断增加的速度。
风声在耳边呼啸,座舱内的震动越来越剧烈!
空速表的指针飞快地向上跳动!
八十节!一百节!一百二十节!
就是现在!
程如风的左手猛地向后拉杆!
“海盗”战机那沉重的机头猛地昂起!如同挣脱了大地束缚的雄鹰,那巨大的倒鸥翼在空气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冲天而起!
紧随其后,赵铁柱驾驶的“海盗二号”也以同样矫健的姿态,呼啸着离开了地面!两架深蓝色的“海盗”战机,如同两道离弦的利箭,刺破了清晨的薄雾,带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直插云霄!它们在空中迅速调整姿态,收起起落架,以一个漂亮的双机编队,朝着既定的巡逻空域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