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0章 哐哐,哐哐,哐哐(1 / 1)

加入書籤

“哐哐……”

“哐哐……”

火车终于到达衡阳。

新编第23师长张镜远已经等候多时了。

“专员大人。”

“张师长!”

张庸下车来。和张镜远握手。

还有他麾下的三个旅长。都是刘峙的心腹。但都不是黄埔生。

包括张镜远在内,都是刘峙早期行伍时的部下。那时候,都是连长、排长什么的。现在都高升了。

有张庸和刘峙的双重关照,这个新编23师就很特殊了。

其他师都是两旅四团,但是它有三旅九团。而且满编,足足有18000人。

在所有的新编师里面,它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即使是第五军麾下的新编22师,也无法相比。

它的隶属关系也是很特殊的。不属于任何军、集团军,直接由九战区司令部指挥。其实就是刘峙。

所以,张庸想到要调动的,第一个就是它。

齐装满员。装备精良。

之前在昆仑关战役的时候表现也不错。

“不用防空。”张庸说道,“命令部队直接开进。不用担心空袭。”

“是。”张镜远立刻传令。

“广州附近的日寇航空兵,已经被消灭的差不多了。”

“专员太厉害了。”

“不是我厉害。是国府空军厉害。”

“那也是一样的。”

张镜远内心明白得很。这都是专员大人的谦虚之词。

国府空军要是没有专员大人的指挥,早就被日寇航空兵打的没影了。怎么可能有今天这般实力?要说里面的重要性,绝对是先有专员大人,再有国府空军。

一旦专员大人撒手不管,国府空军三天之内就会被打回原形。甚至可能都不用三天。一天就足够。

“上车吧!”

“是。”

张庸招招手。没有多说。

好像确实不用这么谦虚。

实情的确如此。

如果没有他……

准确来说,是没有系统,国府空军早就被打没了。

现在,国府空军的油料,全部都是系统供应的。仅此一条,就已经是逆天。

须知道,华夏自己是没有油料生产能力的,全部需要进口。

现在,出海口都被日寇封锁了,油料怎么来?就算是苏联人愿意免费送给你,万里迢迢的运输过来,成本也是极高的。

杯水车薪。

根本没用。

没有足够的油料,连维持基本的战斗都不够。更不要说是日常的训练了。

现在各个机场,都有飞行员持续不断训练,就是因为有相对充足的油料。

还有大量卡车运输。

弹药也是系统供应。

还有水泥……

国府空军几乎就是出一点人而已。

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在国府空军里面一言九鼎,连夫人都听他的。

否则,单纯是停止油料的供应,国府空军立刻停摆。

没有油料,所有飞机都得趴窝。

“快!”

“快!”

大量的国军官兵有序登车。

既然是运兵车,当时最大限度的往里面塞。

塞,这个词语可能有点残酷。但是确实是这样。车厢里面全部塞满。

不要指望有什么座位。都是闷罐子车。只有车厢。

塞满的话,一节车厢就能装一百多人。一个整连。

还有九节车厢是空的。就是可以塞九个整连。也就是一个团的步兵。

但是只能携带轻武器。包括迫击炮之类的。

其他苏罗通机关炮什么的,就只能是等下一波了。还有75毫米意大利炮也是。

“张镜远!”

“到!”

“命令部队,不用携带重武器了,到了前线再补充。”

“是。”

张镜远心想,还有这样的好事?其实,火车运输,最麻烦的就是重武器。需要搬上搬下的。

很浪费时间。还容易损坏。

如果单纯运输人员的话,那就要快得多。

张庸脑海闪过一些模糊的想法。但是又没有太完善。

好像战区和部队可以分离?重武器放在各个战区,部队轻装调来调去。

到了作战区域以后,才补充重武器。这样就能极大减少运输量。

国军目前最缺的,就是运输压力。

就连卡车,目前都是系统提供的。数量远远不够。

美帝一个师就有上千辆的卡车。而国军一整个战区,才有几百辆卡车。

那还是比较重点的战区。比如说第九战区什么的。

如果是第四战区的话,绝对没有。

“哐哐……”

“哐哐……”

火车终于可以继续前进了。

装载人员足足耗费了一个多小时。国军的效率就是这样。

幸好,张庸有足够的时间。

世界战火已经熊熊燃烧,以后每天都是战火纷飞。

所以,早点晚点,差别不大。

闭目养神。

重点监控两个区域。

一个是台岛的松山机场。

一个是海口的日寇机场。

只有这两个机场是可以给广州区域提供空中掩护的。

其他的日寇机场,都距离很远,望尘莫及。

又或者,是日寇海军马鹿出动航母,提供舰载机支援。

或许,零式差不多到时间登场了?

能消灭零式吗?

估计问题不大。

反正都是埋伏。

基本原则还是——我能打到你。但是你打不到我。

现在,空指部地图很安静。

暂时没有任何日寇战机起飞。只有国府空军的战机很活跃。

都是在执行训练任务。又或者运输任务。

重庆到长沙之间的民用航班,也开通了。

还有长沙到洛阳、昆明等地的航班,也都陆陆续续开通。

打仗是要打仗。但是生活也要生活。

“报告!”

“专员大人,桂林行营电报。”

有参谋到来。

张庸:???桂林行营?

小诸葛要做什么?伸手接过来。

内容倒是简单。一目了然。

就是驻扎梧州、玉林附近的桂系部队,可以交给张庸指挥。

总共三个师,都是之前和张庸一起战斗过的。

番号分别是新编16师、18师、19师。他们的武器装备,都是张庸提供的。

要说人员素质,可能一般。但是装备弹药,绝对精良。

疑惑。

小诸葛这是主动示好呢?

一下子送来三个师。三万多人啊!都是齐装满员的。

但是,有点奇怪,为什么这三个师,恰好在这里呢?

是小诸葛之前早就预料到了?

还别说,就连伟人都承认,小诸葛是有些小聪明的。

打个电话。

问问他想要做什么。

启动5c通讯中心。接入桂林行营。

之前的桂林行营主任,是钱司令。后来卸任。小诸葛接任。

话说回来,小诸葛的兼职也是一大堆啊!不但是桂林行营主任,还是军训部部长。

这个桂林行营,其实是负责指挥第四战区、第九战区的。

理论上,刘峙也要被小诸葛指挥。

只是光头都是直接插手。绕过了行营主任而已。

所以,桂林行营真正能指挥的,只有桂省一地。

简而言之,就是桂系内部自己玩。

“喂……”

“我是张庸。我找白长官。”

“请您稍等。”

很快,小诸葛就来听电话了。

他本来是在重庆的,但是李长官去重庆之前,就离开了。

总之,李、白两位,是不可能同时出现在重庆的。要么两人同时在外。要么一个人在外。

几十年如一日。从来都没有疏忽过。小心驶得万年船。

“白长官,是我,张庸。”

“少龙啊,你到韶关了?”

“还没有。”

“路上还顺利吧。”

“还行。”

简单客套以后,张庸问起正事。

结果,小诸葛含笑回答,说这三个师,不是他调来的。是张法(发)奎调来的。

“张长官?”

张庸感觉怪怪的。

他和张法奎倒是打过很多次交道。

但是每次都没有太深入的交流。对方也没有和他闲扯的意思。

感觉就是对方很洒脱。好像什么都不太在意。

眼下,对方明明是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但是全部权力,都扔给副司令长官余汉谋。

导致很多人以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就是余汉谋。包括他张庸。

余汉谋在韶关,负责指挥国军和日寇对抗。

张法奎却是远在遥远的柳州,说是要养病。

至于到底什么病,谁也不清楚。

估计是懒得和光头打交道。不想和光头有来往。

既然玩不过你,那我就躲。

总行了吧?

“对啊!这三个师都隶属第四战区管辖,调动去前线,顺理成章。”

“哦……”

张庸其实还是没有摸清楚小诸葛要做什么。

只是敏锐的觉得,小诸葛是有私心。可能是想要从粤军手里搞点好处。

之前,他趁着云浮、茂名等地兵力空虚,直接派兵将其控制起来。纳入桂系的管辖范围。一度让余汉谋很不爽。

但是后来,也算是造成了既定事实。余汉谋自己鞭长莫及,只好默认。

现在,小诸葛又派来三个师……

感觉要搞事啊!

但是又用的是张法奎的名义,余汉谋根本没有权力反对……

正职调动部队前来,你副职还有意见了?“少龙啊,祝你马到成功!”

“谢谢!”张庸收回心思。

然后无动于衷。

小诸葛玩什么把戏,其实不重要。

因为,他派来的三个师,肯定不敢在他张庸眼皮底下搞事。

说些废话。

终止通话。

想了想,又接通第四战区司令部。

“喂……”

“我是张庸,我找余长官。”

“稍等。”

很快,余汉谋来听电话了。

有些诧异。不知道张庸是在哪里打的电话。

但是也没有多想。专员大人神通广大。打个电话有啥奇怪的。

“余长官,桂林行营调来三个师……”

“我知道的。”

“之前和你商量过?你同意的?”

“对。我同意的。我们兵力不足,有三个师的援兵,自然最好。”

“哦,那没事了。”

张庸收回胡思乱想。可能是自己想多了。

小诸葛可能单纯只是想要捞点战功而已。

如果真的收复广州,那参战部队里面,至少还有桂系三个师。

眼下,第五战区那边,没有什么大的战事。

汉口、九江的日寇,都将防御工事修建的好像铜墙铁壁一样,国军目前确实啃不动。

这就导致桂系部队都在晒太阳,无法建立功勋。

这次反攻广州,必须参与。

挂掉电话。

忽然又忍不住胡思乱想。

统帅部为什么那么着急将第五军、71军和52军调来?那都是黄埔嫡系部队啊!

反攻广州的功劳里面,当然希望有它们的份。

否则,一堆杂牌军收复广州,却没有黄埔嫡系,岂不是让黄埔嫡系面上无光?汗……

真复杂……

幸好,自己只需要专心打仗。其他都不用管。

忽然心思一动。

空指部地图显示,有日寇多艘战舰,向广州方向移动。

查看。发现是三艘日寇驱逐舰。

它们从台岛南部向西直行,前方就是广州。

判断可能是日寇的护航舰队?

就是有运输船。

但是空指部地图不显示运输船。

如果有运输船的话,很有可能是日寇调兵前来增援。

没有在意。

增援就增援吧。

无所谓。

反正,无论日寇来多少人,他都埋头照打。

一个月打不下,那就打两个月。

两个月打不下,那就打三个月。

依此类推。

一直到打下为止。

哪怕是打到1945年8月15日。

“哐哐……”

“哐哐……”

火车继续晃晃荡荡的前进。

终于,后半夜,到达郴州。

停车。

迷迷糊糊的醒来。

搓搓脸。站起来。摇摇晃晃的下车。

“专员!”

“专员!”

第十军军长李玉堂带着一众军官前来迎接。

这个第十军,是标准的国军编制。下辖两个师,四个旅,八个团。总兵力26000多人。

说是一个军,其实步兵团的数量还没有新编23师多。

超出来的人数,有很多都是非战斗人员。纯战斗步兵的话,两者可能相差无几。

都是层级太多惹的祸。

二二制真的是太臃肿了。三三制更合理。

如果是张庸自己能决定的话,四四制、五五制都想尝试一下。

一个师五个旅,一个旅五个团,那就是25个团。想想都刺激。

“大家好。”

“大家辛苦了。”

张庸挨个和所有军官握手。

第十军的军官,有一部分是黄埔生。

主要是黄埔五期、六期的。也有一些黄埔四期的。

李玉堂本身是黄埔一期。资历算是比较老的。但是,他并不是光头心腹。

在张庸的印象里,李玉堂并没有进入光头的法眼。平时从来不提及对方。

“专员大人!”

这时候,又有军官上来。

自我介绍,是第四战区派来的副参谋长。

专门赶到郴州来,引领专员大人前往第四战区。还负责沿途接引事项。

毕竟是进入其他战区,如果没有熟人引领的话,可能会发生一些误会。

“你是陶威?”

张庸居然想起来了。对方是熟人。

在淞沪会战的时候见过的。粤军第62师师长陶广的弟弟。

之前是上校,现在已经是少将了。

张庸指挥过陶广的粤军62师。但是没什么印象。主要是这个师的战斗力很一般。

确实只能算是粤军里面的二流部队。

“是的。卑职陶威。没想到专员大人还记得我。”

“你哥哥在第四战区?”

“是的。”

“那就好。那就好。”

张庸点点头。

算是小小的意外之喜。

本来还担心在第四战区,没有熟人呢。

虽然自己带来了一个师,一个军,但是,也要用一些本地人。

肯定不能外来户将所有的战功全部包圆了。

吃独食。会被针对的。

“陶威,你哥哥目前是什么职务?”

“第二十八军军长。”

“好。”

张庸点点头。

很完美的人选。可以重用。

以后,第四战区的代表,就是这个二十八军了。

“你们粤军……”

“报告专员大人,其实,我们根源是湘军……”

“湘军?”

张庸一愣。有些意外。

他一直以为62师是粤军。因为当时是张法奎麾下。

没想到,居然是湘军。那就是程潜?还有唐生智?

难怪会被编入第四战区。

光头的特色。

粤军主力当然不可能留在第四战区。

湘军主力也不可能留在第九战区。必须是异地使用。以免在本地坐大。

从政治上来说,当然没问题。

但是从部队的战斗意志来说,却不太好。

如果是粤军自己守粤土,战斗积极性肯定会高很多。

毕竟是守护自己的家园。和自己的家人。

可是,到了异地他乡……

喊口号可以喊的很漂亮。现实就是,湘军到了岭南,战斗意志真的一般。

同样的,粤军主力到了赣省,战斗意志也很普通。

如果张庸将薛岳和吴奇伟麾下的粤军主力调来进攻广州,积极性绝对很高。

问题是,统帅部(光头)多半不会批准。

提前将第五军、第71军、第52军准备好,或许就是为了避免他张庸开口要粤军回来?

果然,都是老狐狸。自己和他们相比差太远了。

算了,湘军就湘军吧。

无所谓。

“哐哐……”

“哐哐……”

火车继续前行。

到了南岭,速度更慢。

这年代,还没有隧道。都是山路。

火车在崇山峻岭当中艰难的爬行。

速度最慢的时候,只有十几公里。好担心上不去。

“哼哧……”

“哼哧……”

火车头冒出大量的白烟。

白烟在山岭间飘散,仿佛是白雾笼罩,仙里仙气。

“快!”

“快!”

锅炉工拼命的铲煤。

煤炭的数量不够,火车头动力就不足。

幸好,磨磨蹭蹭好几个小时以后,终于翻过最陡峭的路段,开始下坡。

然后……

就到韶关了。

第四战区司令部就在这里。

距离广州很远。直线距离大约两百公里。

停车。

下车。

站台上全部都是军官。

领章至少也是一颗金色三角星。其他人都没资格站这里。

张庸扫了一眼。默默感慨。

国军什么都不多。就是官多。尤其是将官。

如果自己是大佬,一定会想方设法精兵简政,将臃肿的机构取消。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但是……

自己不是大佬。

所以……

懒得管了。得过且过。

“张专员。”

“余长官!”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