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刀割在自己身上才会痛(两章 合一)(1 / 1)

加入書籤

次日,萧真见到赵时晴,终于从赵时晴口中得知了昨天发生的事情。

难怪太上皇提起永嘉帝父子便深恶痛绝,咬牙切齿,原来是知道了鹰钩鼻的真相。

果然,刀只有割在自己身上才会痛。

太上皇亦是如此。

不过,得知赵时晴为万如意和自己争取到利益,萧真还是很欣慰。

别看这些利益现在还只是一张字据,君无戏言,只要大雍不亡,这字据永远有效。

萧真也只是和赵时晴匆匆一见便又下山了,赈灾粮的这颗大雷,还没有爆出来。

萧真临行前再次和他说过:“童州去往高平的官道被冲坏了,现在想去高平,能去吗?能,但是九死一生,现在大雍天灾人祸,奸人当道,您若是这时候出了差错,您是羽化升仙,一了百了,您想想大雍,想想赵氏王朝列祖万宗,想想萧岳!”

萧真走后,赵行舟在山上转了一圈,然后施施然去找赵时晴。

昨晚萧真他们不是空手回来的,还带回一对祖孙。

这对祖孙原是童州大户韩家的家生子,韩家大宅被淹时,韩家主子仓惶逃出,本就没带多少东西,在路上又丢了一些,自顾不暇,便将仆从中的老弱全部丢下,只带几个健仆和漂亮丫鬟逃往高平。

这对祖孙便是被主子扔下的,闻婆婆和她的孙女小如。

萧真遇到她们时,祖孙二人已经被困在一处屋顶上几天了。

山上已经没有空屋子了,萧真原本想把她们送到黄家庄子,得知她们出自韩家,想起韩家少奶奶带着孩子也住在山上,就把她们带到了这里。

昨晚回来,担心吵醒赵时晴,萧真就让这对祖孙在茶馆的大堂里将就了一夜,今天早上,她们才见到韩大奶奶。

赵行舟找到赵时晴时,恰好看到这一幕。

闻婆婆看到多日不见的韩大奶奶,来带着孙女喜极而泣。

“大少奶奶,老奴还以为这辈子也见不到您了。”

赵行舟站在一旁,听闻婆婆诉说这些日子的经历。

“唉,当时离家的时候,大少爷让当家的和大儿子一起留下看家,儿媳妇不肯,要和大儿子一起留下,我劝她她不听,让老奴带着小如跟着主子们一起去逃命。

可当时雨下得太大了,刚出城,马车就不能走了,只能撑船,府里没有船,大少爷花了整整一千两,才买到一条船。

那船不大,坐不下多少人,老太爷带着大少爷,还有四名健仆,另外还有春梅和两个丫鬟,余下的全都没有带上。

我们这些老的老小的小,只能靠着两条腿往高平走,没过多久也失散了。

老奴和孙女全都会水,眼看着前面的路不能走了,知道高平去不成了,索性一咬牙往回走,想着一家人死也要死在一起。

可是老奴带着孙女千辛万苦回到大宅,却发现大宅已经被水淹了,老奴的家里人全都不知去向。

小孙女年纪小,游不动了,老奴在宅子里找到一点吃食,我们祖孙就靠着这点吃食在屋顶上苦撑。

原以为不被淹死也要被活活饿死,没想到昨天终于有人在此处经过,救下了我们,更没想到,竟然还能见到大少奶奶和小少爷!”

韩大奶奶眼圈泛红,闻婆婆一家和老陈家一样,都是她是陪房,那天她离家时走得匆忙,只带了老陈和他的几个儿子,这几天还和梅香说起闻婆婆一家,也不知她们如何了,没想到这就见到了。

“妈妈放心,你们既然没在宅子里见到人,想来闻伯他们一定逃走了。”

闻婆婆一边落泪一边笑:“是啊,老奴也是这样想的,他们一定是逃走了。”

不过,想到韩大郎竟然让闻伯父子留下看宅子,韩大奶奶气得咬牙切齿,那种情况下,谁都知道留下就是等死,可是韩大郎不仅留人,而且还是让她的陪房留下,说白了,就是故意的。

缺德,太缺德了。

赵行舟的注意力却都在高平二字。

他问闻婆婆:“你家主人去了高平,可有听说官道被冲的事?”

闻婆婆说道:“主人走的时候,老奴还没有听说,后来是听从那个方向返回来的人说的,说前面的路已经被冲了,凶险得很。老奴这才改了主意,带着孙女返回大宅的。”

赵行舟叹了口气,看来外孙子没有夸大其辞,往高平的路果然是断了。

韩大奶奶却在暗暗咬牙,那个渣男和他的春梅最好被洪水卷走,这两人不是相亲相爱吗,刚好黄泉路上作个伴。

赵时晴已经从萧真那里知道,赵行舟想拉着她一起去高平,见赵行舟唉声叹气,就猜到是怎么回事了。

人啊,不能太闲。

“您老想不想发挥余热?”

赵行舟一怔:“什么?想啊。”

虽然还没明白何谓发挥余热,但是上嘴唇一打下嘴唇,已经说出来了。

赵时晴把他领到屋后,那里一个老妇人正带着一群孩子,老妇人看到赵时晴,又看了看跟在赵时晴身边的赵行舟:“二小姐,这就是您派来帮我带孩子的?”

赵时晴笑着说道:“是啊。”

她又对赵行舟说:“孩子们的父母都去干活了,原本是孙大娘和狄大娘两个人带孩子,昨天下雨,狄大娘的老寒腿又犯了,下不了床,孙大娘一个人忙不过来,您来了正好,帮着孙大娘一起带孩子吧。”

没等赵行舟开口,孙大娘就指着他喊道:“你,就是你,快带小胖子去拉臭臭!”

一个小胖子捂着屁屁跑过来:“快快,要拉裤子里了,快抱我!”

赵行舟下意识地抱起他,孙大娘指着远处:“茅厕在那边!”

看到一老一小走远,赵时晴对孙大娘说道:“这老爷子总想着去高平找孙子,您也听说了吧,往高平去的官道都被洪水冲垮了,老爷子过去就是送死,您给他找点事做,别让他太闲。”

孙大娘赞成:“就是就是,二小姐放心,我保管让他忙得没有时间想孙子。”

安排好了赵行舟,赵时晴便又去忙自己的事,闻婆婆和小如身上都有伤,小如还有点发烧,这些都是事。

而萧真的计划还在继续。

杨凡自己驾着小船找了几个时辰,也没能找到那十条船,他只好回去和柳旺汇合。

他已经想好如何解释,为了逼真,

杨凡朝着自己的腿上砍了一刀,又把鲜血抹在脸上和身上,柳旺看到他时吓了一跳,不过他很机伶,很快便明白杨凡为何要这样做了。

两人带着余下的十船粮食回到黄家庄子,先去见了黎青。

一进门,杨凡便跪倒在地,爬到黎青脚边号啕大哭。

“黎头儿,出事了,出事了!”

看到杨凡一身是血,黎青问道:“你们遇到劫匪了?”

杨凡哭着点头:“这一路上甚是艰险,担心被劫匪盯上,从后包抄,返程时我和丁稿一商量,便由他带着兄弟们断后。

一路都很顺利,可是拐过一个弯时,我忽然发现后面的船没有跟上,开始时还以为他们很快就能追上来,可是等了好久,也没见他们过来,我沉不住气,就驾着小船返回去,远远看到那十条船的影子,我便一路追赶。

可是,可是我还没有靠近,横次里便冲过来一条船,将我拦住,船上跳下几个人来,个个手持刀剑,我虽奋力反击,但是双拳难敌四手,还是被他们打落水中。

好在我的水性不差,这才捡回一条性命,就是不知丁稿和那些兄弟如何了。”

柳旺也跟着一起哭:“还有张回,他也在船上!”

黎青冷冷地看着二人,杨凡的这番话有很大漏洞,但是现在最重要的,是丢了的那十船粮食。

“这件事太大了,你们先随我去见四殿下吧。”

可是杨凡和柳旺却连四皇子的面都没见到,四皇子让他们先用艾草泡澡再去见他。

黎青只好把杨凡说的那番话和四皇子复述一遍,他原本以为四皇子会勃然大怒,却没想到四皇子只是皱皱眉头,问道:“本皇子以前只是听说高平民风剽悍,没想到其他地方亦是如此。”

从衍州到童州的路上就遇到过一次劫匪,现在童州到惠济仓的路上也有劫匪,甚至就连锦衣卫也不是敌手。

四皇子有点怕了,万一那些穷凶极恶的劫匪抢到这里来,那可如何是好。

黎青并不知道四皇子担心的是自己的安危,他说道:“下官准备亲自带人沿河寻找那十条船的下落,您看......”

四皇子的眉头锁得更紧:“黎镇抚还是让下面的人去吧,这种事你不必亲力亲为。”

刹那间,黎青就明白四皇子在想什么了,担心自己也和那十条船一样,成了劫匪的目标,所以让他留下当保镖。

黎青只好先退下,另外安排人手去寻找那十条船和那些锦衣卫。

杨凡腿上有伤,行动不便,柳旺洗了澡回到自己房里便怔怔发呆。

船没了,说好的一万两银子,连个响声都没听到,就这么没了。

柳旺和张回不同,他的背后是尤家,他的妹妹是尤大老爷的宠妾,所以他自认为在四皇子面前,比张回更有面子。

也正因此,与商人交易的事,他交给了张回,自己没有去,却没想到,竟然出了差错。

杨凡信任丁稿,那是因为他们曾经一起出生入死,而柳旺却不信任丁稿,他现在怀疑,是丁稿和那些锦衣卫在捣鬼。

张回只是一个没有武功的文弱书生,根本不用劫匪,丁稿要杀他,就像捻死一只蚂蚁。

正在这时,门外响起小厮的声音:“柳公子,庄子外面有人找您。”

柳旺正烦着,没好气地问道:“是谁找我?”

小厮说道:“那人算称姓戴。”

姓戴?

姓戴的人不多,偏偏柳旺就认识一位,那个和他们做交易的商人就是姓戴!

他趿上鞋子推开门,问道:“人在哪里?”

“人被拦在庄子外面,那位戴先生说是您的朋友。”小厮忙道。

四皇子住的大宅外有兵士守卫,任何人不得靠近,但是庄子外面就只有衙役巡逻,因此那位戴先生想见柳旺,也只能请庄子里的衙役往上面传话。

柳旺快步出去,走了一炷香的时间,终于出了庄子。

那位戴先生头上带着斗笠,帽沿压得很低,看到柳旺,他才摘下斗笠,露出一张熟悉的脸。

果然是那个商人。

柳旺又急又气,压低声音质问:“究竟是怎么回事,粮食呢,银子呢?”

商人脸色发青,抖着嘴唇说道:“柳公子,咱们中计了!那些锦衣卫没安好心,他们杀了张公子,抢了银子,还要杀小人,小人和他们说,小人的长随还在宝丰城里等着小人,若是见不到小人回去,定会报官,如果他们愿意放过小人,小人愿意再出五万两,如果还有粮食,小人还能再加价一成,他们心动,让人跟着小人回宝丰城取那五万两,路上小人趁他们不备逃出来的。”

柳旺眯起眼睛,果然是那些锦衣卫!

“那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

商人朝着前面不远处的衙役呶呶嘴:“小人是被他们当成落难的灾民带到此处的,小人就是听他们说,四殿下就住在那高处的大宅子里,便猜到柳公子一定也在,这才托人去请了柳公子出来。”

柳旺知道黄家庄子里住了很多灾民,都是衙役们四处搜救回来的,商人被当成灾民送到这里也说得过去。

更重要的是,商人所说和他的猜测完全吻合!

“好,你在庄子里暂且住下,那些锦衣卫还没有回来,你现在还是安全的,接下来的事,你等我的消息。”

商人千恩万谢,对柳旺说道:“柳公子,小人对那些锦衣卫说的那番话半真半假,小人的长随的确还在宝丰城,但是小人的银子不是五万两,而是五十万两,并且也不是只有小人的长随,而是还有几个人,这些银子是我们几家凑的,他们也都在宝丰城里。”

柳旺懂了,就是几个想要发国难财的商人凑在一起,其中这个姓戴的和自己早年有过来往,便派他出面交易。

五十万两,那可是五十万两啊。

柳旺跟在四皇子身边见过富贵,可是听到五十万两还是心脏狂跳。

他回到宅子里,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