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沈婆炸串(1 / 1)

加入書籤

很快,沈容悦就端着空了盘子和碗出来,笑着跟苏雨棠带了沈清的话。

“娘,四哥说酸梅汤滋味浓郁,酸甜交织,甘甜余韵悠长,但若是冰镇的应当更加爽口。

而炸串香酥可口,鲜香四溢,很是不错。”

苏雨棠满意的点点头。

看来她这个便宜儿子确实是有点子文化的。

不像她,吃到美食就知道说“卧槽牛逼好好吃”。

“行,那你去找块麻布给他,让他给我写个招牌,明儿我们出摊用!”

翌日,镇上就多了一个名叫“沈婆炸串”的小摊子。

“二牛,你去吆喝,就喊‘新摊开业,买炸串送甜饮’。”

“好咧,奶!”二牛领命,蹿到摊子前面就开始扯着嗓门叫唤了。

现在是辰时左右,出门上工的、买菜的人很多,街上人来人往,就没有一个在苏雨棠他们摊子面前停留的。

“奶,咋办啊,没人来,是不是我们定价太贵了?”二牛不怕羞,卖力吆喝着,但就是没人来光顾他们的小吃摊。

沈容悦坐不住了,摸了摸自己盘起来的头发,从凳子上站起来走到前面来。

“素串一文一串,荤串三文两串,这可都是用油炸的,上面还裹了加鸡蛋的白面,这哪里贵了?

还有这酸梅汤,里面还加了糖呢,两文一竹筒,比一文钱一瓷碗的白水可便宜多了。”

“容悦,坐下。我都没激动,你激动个啥,大着肚子呢。”苏雨棠瞥了闺女一眼,“洗你的菜去。”

“哦。”

“等会儿你娘我的招牌小吃做出来,那香味飘散开来,就有人来了,都别急。”苏雨棠站在油锅前,动作麻利地将昨晚在空间里准备好的土豆块丢入油锅中。

她裹着个藏蓝色的头巾,穿着同色的粗布短打,脸上还带着个白纱布做成的简易口罩,看起来很是怪异。

大牛蹲在一旁帮着给土豆削皮,时不时好奇地抬头看她一眼。

这客人不敢过来,是因为奶的打扮奇怪吧?

奶是怕遇到赌坊的债主吗,干嘛把自己裹得这么严实?

看着像悍匪似的。

大牛又看看手里的黄色大疙瘩,疑惑得不行。

这黄色的,长得很像芋头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奶说是咱们摊子上以后的招牌小吃,这玩意儿做出来能好吃吗?

他从来没见过,连听都没听过。

大牛心理活动早八万字了,但实际上一句话没说过。

苏雨棠看他频频看向自己,纳闷:“大牛,你一直瞅我干啥?有话说话。”

大牛脸色瞬间爆红,抿着唇狂摇头。

苏雨棠看这大孙子的老实样,心里也是唏嘘,怪不得这孩子在原书里能因为被人污蔑欺辱了寡妇,就直接一头撞死呢。

这三棒子打不出一个屁的,除了以死证明清白,也想不到啥了。

苏雨棠把炸好的土豆捞出锅,放在架在另一个炉子上的大铁盘子里,用两把木铲子来回切割、碾压。

这个动作有点技巧,不能把块状的炸土豆给弄碎,但要让土豆的香味散出来,也方便之后均匀地裹上调味料。

苏雨棠一边用力压着土豆,让铁盘子给它烙出焦黄,一边也吆喝着:“开业大促销,不仅买炸串送酸梅汤,还有招牌小吃免费试吃啰~”

其实刚刚炸土豆的香味一散开,那些原本路过只是看两眼的人都已经停步了。

再加上她这一句免费试吃,原本观望的人都上前来了。

“哎哟,老婶子你这是炸的啥啊?喷香喷香的,真给免费试吃吗?”一个挽着菜篮子的中年妇人凑过来。

“真给!”苏雨棠笑成一朵花,“大妹子你稍候一下,这锅巴土豆啊,必须得煎出锅巴,再倒上我沈婆的秘制调味料才好吃。”

“咦?锅巴土豆?锅巴我知道是啥,土豆是个什么吃食?”

“哎哟,这又是油炸又是煎的,还有秘制调料,得卖老贵了吧?”

“啊?那不会让我们试吃了之后就逼着我们买吧?”

苏雨棠听着周围的议论声,指了指坠在麻布招牌下的薄木板。

“不贵,我这摊子明码标价,客官们按需购买即可啊。”

众人转头就看到那薄薄的木板上,黑色的两行字,“素串一文一串,荤串三文两串,酸梅汤两文一罐,锅巴土豆十文一碗”。

字体遒劲有力,一笔一划尽显风骨。

这内容也是骇人听闻啊。

“好家伙,还说不贵呢,十文!都能买一升精米了!”

“不是,老婆婆,我说你土豆到底是什么东西啊,肉吗?怎么能卖十文一碗啊!”

那碗就搁在旁边,是篾竹编的小碗,上面铺着荷叶,也就女人巴掌拢在一起那么大。

猪肉才十八文一斤,这什么土豆敢卖十文一碗啊?!

但是吧。

这黄澄澄的土豆块,经过油炸之后,飘散出来的香味勾得人肚子里的馋虫都要飞出来了。

一会儿要是这老妇强买强卖。

那他们也就当十文钱买个新鲜尝尝了。

很快,苏雨棠的土豆煎出锅巴了,她赶忙拿出一个瓦罐,从里面挖了好几勺的“秘制调味料”均匀地倒在土豆上。

“来来来,新鲜出锅的锅巴土豆免费试吃啰,每人都可以用这边的竹签子插一块尝尝哟。”

苏雨棠拿竹篮碗装了两碗土豆,在上面插了几根竹签子,递给二牛,让他端出去走一圈,给大家都尝尝。

这一尝可不得了。

这些人的眼睛跟点灯似的,一个个都亮起来了。

“外皮酥脆,内里绵软,这口感绝了!”

“这是什么调味料,把这锅巴土豆焦香的味道衬托得更淳厚了!”

“真好吃啊真好吃。”

苏雨棠趁热打铁:“乡亲们,我这锅巴土豆新奇又好吃,还特别顶饱,十文一碗带回家能当道菜不说,还比其菜更顶饱!

来来来,相逢即是缘,大家都住青山镇,我们就是一家人!

为了回馈家人们,我今天不赚钱了!

前二十个购买的家人们,我还送这竹篮小碗了!”

这下群情激动了。

“这竹编小碗和个针线小簸箩差不多了,镇上买一个还得两文钱呢,划算划算,给我装一碗!”

“给我也来一碗!我要带回去给我家小孙孙吃!”

“我也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