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陈龙画饼:超越京城,追赶魔都(1 / 1)

加入書籤

两天后,陈龙一行人兴高采烈地乘坐军机离开京城。

来时无人问津。

走的时候风风光光。

各企业代表,包括方文远,王勇,以及316的大恩人,装备部总工程师马工,亲自去机场送别他们。

众人带去的数控加工中心,暂时留在装备部进行最后的论证。

说是论证,其实就是走个过场。

等到各方态度统一。

大批来自军方的订单,将会第一时间抵达316厂。

另一边。

民企和军工企业的机床订单,更是让张伟才笑得合不拢嘴。

其间,陈龙干了一件堪称捅破天的大事。

拿着各家企业的机床订单,直接找到华国银行。

两个字,贷款!

军方订单还要一段时间才能下来。

不能完成前者的订单,后面各家企业的订单只能一直排大队。

有鉴于此,陈龙决定贷款扩建厂区,增加生产线。

搂草打兔子,全都不耽误。

不算军方,预收的其他企业机床订单一共有102台。

按照每台128万计算。

总成交金额超过13亿华币。

价值13亿的大额订单,又有着军方的背书,华国银行拨付了一笔史上最大的贷款。

整整五亿华币。

返回到316厂所在的津门。

陈龙和张伟才来不及庆功,第一时间将人手派出去。

买地,扩大厂区。

顺便挖墙脚。

设备,产线,土地,可以靠钱堆出来。

成熟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

即便进行了经济改制。

铁饭碗依旧有着不小的诱惑力。

“陈副厂长,目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医疗,教育,住房三个方面,待遇啥的反倒是其次。”

“我这边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接触的技术工人和管理干部,基本上都有一大家子人,一旦离开本单位,妻子孩子,父母老人全都变成了棘手的大问题。”

“咱们厂的职工医院,子弟学校,家属楼自己用尚且勉强,一旦这些人拖家带口的过来,势必要大兴土木,这样一来,又涉及了教师,医生,幼儿园老师等一系列问题。”

厂办会议室。

一大堆问题摆在了陈龙和张伟才眼前。

在这个企业办社会的年期,工厂就是职工的家。

从生到死,管你一大家子人。

纵然陈龙开出高工资挖角,可如果不能解决这些人的后顾之忧。

愿意来316厂上班的职工将会寥寥无几。

明面上的福利很诱人。

隐形福利更为重要。

陈龙微微点头。

这些问题自己确实忽略了。

什么是国企,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企业全都包了。

医疗教育,养老住房,吃喝拉撒。

都可以在企业内部解决。

会议结束后。

张伟才单独留下陈龙,说道:“小陈,现在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向,人和房,咱们两个分分工,一个去总部借兵,进行配套设施修建,另一个去市府化缘,想办法从地方上吸纳教师,医护人员。”

“厂长,总部那边您熟,就有您负责这件事情,去市府化缘这事交给我。”

目前,民间施工队寥寥无几。

主要还是以公家的施工队为主。

为了新厂区的事情,津门当地的施工队几乎全都调动起来。

现如今。

新的建设问题摆在眼前。

家属区,医院,学校也是迫在眉睫的建筑项目,正面临着无人可用的情况。

张伟才想到了军方的工程兵部队。

有了他们的加入,施工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话分两头。

隔天一早,陈龙以副厂长的身份乘车前往市府拜会市首杨安东。

“陈龙同志,你可是给我出了个大难题,一旦将这批人员拨给你们,市里各家医院和学校,恐怕都会闹空城计啊。”

年过半百的杨安东愁眉不展。

协助316厂,等于是加强津门的综合实力。

这一点。

哪怕是普通办事员都清楚。

可一旦从地方上调动医务人员和老师,充实316的软实力,相当于拆了东墙补西墙。

将316的问题,转移到了地方。

“杨市首,这只是权宜之计,只要熬过这段时期,一切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陈龙不紧不慢地拿出一份报告。

以数控机床,军用三轮车为契机。

316厂将逐渐建成,囊括更多技术领域的上下游产业链。

栽下梧桐树。

才能迎来更多的金凤凰。

看着陈龙递交的建设报告,杨安东眼前顿时一亮。

别的不说。

单单是报告上面的利税份额,已经让杨安东浮想联翩。

316厂的规模越大,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上缴市府的税收,必要时给予当地的赞助和投资,也会跟着增加。

作为华国五大都市之一的当家人,杨安东不乏前瞻目光。

暂时勒紧裤腰带,重点扶持大有可为的316厂。

以点带面。

实现全市的共同进步。

翻看文件第二页,杨安东蹭的一下站了起来,难以置信道:“陈龙同志,你们厂接下的项目有多少把握?”

“如果我说十成把握,杨市首肯定会觉得我是在痴人说梦,如果市里能够助我们厂一臂之力,八成把握还是有的。”

陈龙微微一笑道:“一旦项目完成,起码三家企业将会孕育而生,大量的就业岗位,雪片一样的国内外订单,都将成为您和我们厂的共同成绩。”

“四十年代末,我们喊出口号,超越老牌强国日不落王国,追赶新兴超级大国鹰酱。”

“而在国内诸多城市里,咱们津门前面正好也有两个大家伙。”

“要是在经济和各项发展方面超过他们,您的名字将会永载史册。”

“嘶!”

杨安东倒吸一口凉气。

做梦也想不到。

陈龙会讲出超越京城和魔都这番话。

低头看了看第二页的项目构想。

杨安东忽然感觉浑身燥热。

五轴数控机床属于战略级设备。

销售出口都要由科工委拍板。

当地从中获取的利润微乎其微。

可一旦项目换成这件东西。

并且顺利取得成功。

津门的财政,绝对是肥富得流油。

听说那玩意的研究基础之一,便是高精尖的机床。

316有了五轴加工中心……

“小陈,只要项目成功,哪怕是比不过发达国家的设备,能够和他们一较长短,你都是咱们津门的大工程。”

“500名优秀教师,1000名医护骨干,我亲自给你调拨!”

杨安东深吸一口气。

今年55岁的杨安东,决心和316厂赌一把大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