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立下军令状:如期交付盾构机(1 / 1)

加入書籤

三个小时后。

四架搭载科研专家和装备部领导的直5多用途直升机,缓缓降落到316厂内部。

和马工得知316厂,不声不响研究盾构机时候反应一样。

装备部部长孙兴国,几名副部长惊得下巴都要掉了。

又得知第一台国产盾构机已经进入到收尾阶段。

啥也别说了,冲!

不多时。

可以容纳一百多人同时开会的厂办会议室座无虚席。

幻灯片设备清晰展示着国产盾构机的设计图纸,设计理念。

同时。

副厂长兼总工的陈龙又以画外音的方式,介绍第三代盾构机的各项特点。

相比于传统的机械式盾构机。

第三代盾构机具备着几十项领先技术。

适应各种险峻的施工环境,具有长时间使用,不易损坏等特点。

兼具着泥水式和土压式两种施工方式。

“陈龙同志,你先等一下。”

孙兴国听得云山雾绕,不得不开口打断陈龙的介绍。

“你说的泥水式和土压式,能不能再具体介绍一下?”

此话一出,众人齐刷刷地点头。

能够出现在这间办公室的人员,纵然不是盾构机方面的专家,也算是相关领域的知情人。

陈龙这些话,句句都能听懂。

可是连在一起,众人只感觉大脑不够用。

“孙部长,各位领导,专家,泥水式施工是说盾构机可以通过内部出泥舱,有效地调节泥水压力,保证工程开挖面的安全和稳定。”

“并且可以有条不紊地将弃土排出施工现场。”

“至于土压式,说的是调节出泥舱的土压力保证施工面的稳固,同样可以通过出泥舱排出废土,两项技术合二为一,也就保证了我们的盾构机可以应对不同的施工环境。”

陈龙刻意放缓语速,重新调取出盾构机的平面图。

“大家请看,这台盾构机使用了我厂自行研发的全新切削工艺,面对各类的复杂的土层,可以像是砍瓜切菜一样进行推进。”

“并且内部的精密附件,能够大大降低盾构机的磨损率和故障率。”

依托上一次对于数控加工中心的研究,316厂的计算机技术人员,配合陈龙设计了盾构机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系统。

通过两项领先技术,控制盾构机可以如臂指使完成各类前进和转向命令。

听了这些浩如天书一样的技术介绍,马工迫不及待道:“也就是,第三代盾构机也可以在高原冻土环境下进行道路施工了?”

“马工,您要是这么说,那就太小看我们厂的新型盾构机了。”

陈龙微微一笑道:“高原冻土仅仅是小儿科,城区的地面交通轨道,地下铁路工程,水利建设,桥梁,公路,铁路,哪怕是在西南群山挖隧道,全都不在话下。”

“小陈,先喝杯茶润润喉。”

张伟才不失时机地端上上等茶叶。

代替陈龙介绍第三代盾构机在国内基建方面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

“各位同志们,咱们华国穷啊,干啥都要算了再算,预算抠抠搜搜,而一般我们厂的盾构机开始量产,不但能够缩短各类项目的施工周期,还能创造极大地经济价值。”

“放在野外,第三代盾构机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当施工环境变为城市,那更是厉害,减少施工可能出现的房屋坍塌,裂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也能得到极大保证。”

“放在水利工程方面……”

说到这里,张伟才忽然停顿了一下。

“你倒是说啊,放在水利工程方面怎么样?”

一名副部长催促道。

“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应该也算是优点吧?”

张伟才苦笑道。

“算,怎么能不算呢!”

马工笑逐颜开道:“听说这些年,西方出现了不少保护环境的团体,说什么破坏环境等于自绝于天下,全他娘是吃饱了撑的,不过有一说一,这帮人的能量还不小,隔三岔五就会给各国官方找不痛快。”

杨安东笑道:“各位领导,专家,再给我们一段时间,咱们国家就能打破盾构机需要进口的旧历史,实现盾构机的国产化,并且还能实现大量出口创汇的目的。”

“至于对内售价,呵呵呵,请大家放心,我们津门市府和316厂,可不是西方那群黑了心的资本家,保证物美价廉,一台第三代盾构机,一亿华币,大伙应该不会觉得贵吧?”

“杨安东同志,陈龙同志,装备部等不了这么久,两个月内一定要让我们供应三台,不,四台大型盾构机。”

孙兴国知道这么说有些强人所难。

但是没办法。

国防战略工程面前,容不得讨价还价,更是一分钟都不能等拖延。

只要两个单位在规定期限内交付盾构机,装备部愿意追加预算。

除了每台一亿的售价。

装备部还会额外支付一笔加急费用。

至于资金出处。

当然是三棱重工赔偿的违约金。

三棱重工和小樱花想用盾构机卡华国的脖子,逼迫官方在数控加工中心项目上让步。

共享核心技术,变相提高小樱花的高端数控机床能力。

做他娘的春秋大梦去吧!

张伟才微皱眉头,说道:“部长,难道是……”

“没错,咱们又被卡脖子了。”

孙兴国叹了口气。

装备部和小樱花的不快,并没有见诸报端。

不是小樱花心慈手软。

而是担心事情做得太绝,不好收场。

因此。

三棱重工延期交付的消息并没有传得沸沸扬扬。

知道内情的只有军方,最高当局和小樱花自己。

随即。

孙兴国主动说起小樱花联合诸多有能力生产盾构机的企业,对华国展开了一场秘密围堵。

以这种不见血的威胁手段。

试图获取数控加工中心的核心技术。

而盾构机的数量和交付时间,又直接关系着高原公路的修建。

为了这条公路的顺利修建。

最高当局费尽千辛万苦,通过毛熊和鹰酱不可调和的矛盾,为华国的公路项目获得了宝贵的窗口期。

不同于坚持自力更生,不依附任何一方势力的华国。

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部都是选边站。

白象国自然也不例外。

背后的大哥不是别人。

正是毛熊!

“部长,我代表316厂立军令状,保证完成任务,不过……”

陈龙眼前一亮。

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要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