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农夫们消费与金镑轻量化(1 / 1)

加入書籤

“你明白了甚么?”

拉邦公爵差点就是一个耳光过去,吞吞吐吐半天不说,吊什么胃口呢?

卡萨尼却是微微一笑:“这个数字放到27000户中算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可如果把这个数字变成27万户呢?”

每户1到3.2金镑的消费税,虽然还是很高,但已经没那么离谱了。

卡萨尼见拉邦还是不解,继续开口道:“假如这个数字是54万户呢?公爵殿下,您忘了乡民啊。”

“乡民,你是说农夫?”拉邦公爵先是恍然,随后还是疑惑,“不可能,农夫能消费几个钱?”

卡萨尼却是笑而不语,他终于反应过来哪里不对了。

拉邦只算了司铎市镇中居民的人口,却没有算同样会到镇子上消费的乡民的人口!与单纯的独立战争不同,千河谷战争看似是一场战争,但内在却是两场同时进行的战争。

一场是对外驱逐侵略者,一场是对内清除大地主。

大地主们支持霍恩与墨莉雅提驱逐侵略者,以为能吃到独立的红利,结果自己变成红利本身了。

他们的庄园被划分,他们的山林猎场被瓜分,他们的资产地产被大量再分配。

靠着两场战争,霍恩彻底打碎和重构的土地分配,就连永租权都成为了过去式。

对城市的影响还不明显。

可对于乡村,相当于圣联一口气干掉了那乡村地区最富裕的阶层。

在这些富的流油的尸体上,却是长出了最美丽的玫瑰花。

短短八年间,大多数的农夫家庭都完成了一个阶级的跨越。

小地主变成了农场主,公簿农变成了自由农。

除了田地的收益外,对乡民开放的山林鱼泽更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渔业主格罗西恩就是典型的例子,靠着鱼塘滚雪球,都当上民意代表了。

去掉新五郡与碎石原的农夫,千河谷本身就72万户农夫,而战争红利又大的出奇。

这就导致在短期内,造就了千河谷5%的中产乡民与95%的普通乡民。

这个数字放到一个百户区中,差不多就是400户中产乡民与7600户普通乡民。

其中年收入20到100金镑的都称为中产,年收入20金镑以下的则定义为平民。

一个60亩地的普通农夫家庭,都有3个金镑左右的粮食商品化收入。

在此之上,壮劳力甚至还能到司铎市镇或百户区的小作坊打工赚钱,妇女在家还可以纺线赚钱。

这并非胡编。

圣联报告中的小麦平均亩产100磅,米果平均亩产120磅属于是平原郡农民被山地郡兄弟扯了后腿。

平原四郡小麦平均亩产120磅,米果平均亩产达到了140磅到150磅。

16128个小型水利设施与13条用于灌溉的水渠与小型运河不是白修的。

马拉式播种机、手摇式打谷机与良种不是白推广的。

四圃轮作制度不是白普及的。

哪怕是以圣联的统一粮食收购,这三年不纳粮期间,农夫们的年结余都有奇迹般的1到2金镑左右。

是当初霍恩家年结余的近10倍。

放在以前,那些教会与莱亚背景的粮商们,都是以物易物的,靠着价格不透明疯狂压价。

尽管现在是统一收购,但粮食产量增多,而且价格透明,给的还是实打实的第纳尔货币!

百户区公库、农夫互助组织、打工额外收入、物价上涨加上足够的储蓄,让农夫们终于有了消费的欲望。

解放了沉重税负的农夫终于有了机会。

他们要购买布匹,购买家具,修建新房屋,还要买副食品甚至是肉类与白糖。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用这些额外收入来进行土地改良和生产方式优化。中产乡民年消费得有个5到10金镑,而普通乡民年消费也能有个四五十第纳尔。

乡民花的少,但他们人数多啊。

靠着积少成多,在消费上竟然与21个郡治城市打平了。

卡萨尼长舒一口气,放下了手中的羽毛笔。

望着拉邦复杂的神色,尽管自己不是圣联人,可卡萨尼心中却是一股莫名的自豪。

只是自豪过后,又是一股莫名的惆怅。

拉邦公爵拿着那张验算的纸,沉默了足足五分钟。

他缓缓坐回了椅子:“好吧,我承认是有点小看他们了……但我还有个问题,谁来供货呢?”

在诸多有关圣联的疑问中,这个的确是非常关键的一个。

巧的是,卡萨尼仅仅就知道这个。

“您可能不知道,但圣联对于新兴工场是有补贴和无息贷款的……”

拉邦公爵的问题之所以关键,就在于一个工场的建立其实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虽然比不过后世的工厂建立,但筹集启动资金和坚持运营到第一次盈利和回本,每个阶段都是重大考验。

稍有不慎就是资金链断裂。

在这个时代,建设一个工场绝对是重资产创业,抗风险能力很弱。

前期招工招不到,生产经验不足,一个失误放到帝国其他地方都要破产跑路了。

但圣联不同,招工招不满,经验不足,造不出好商品,造出来没有市场……都不是问题。

因为此时,圣联就会伸出它有形的大手,向工场提供补贴与无息贷款,通过恩情市场帮助其找到市场。

这样强行将其维持住,直到它盈利。

不然工坊主与农夫们为什么这么狂热,圣孙冕下真发钱发地啊。

当然,霍恩给的钱给的地也不是他自己的就是了。

另一边的吉吉国王以及远方的普利亚诺教皇莫名心头一痛。

“你的意思是说,霍恩相当于一边给农夫发钱让他们消费,一边给工坊发钱让他们生产,再给官僚发钱让他们收税?”

卡萨尼眨眨眼,忽然失笑道:“还真是如此,他还真成功了。”

相当于霍恩把钱发出去,再用乱七八糟的方式收回来,可这有什么用呢?拉邦公爵隐隐感觉到了什么,却总是抓不住。

这看似荒谬的一幕,他却能敏锐地感觉到似乎存在着点什么道理。

如果是一位在圣械廷读过圣道经济学的大学生,都能清楚地告诉拉邦公爵区别。

金币的本质就是流通,贸易的本质就是以物易物。

用金币去度量商品,其实是本末倒置。

金币在社会上流动一圈,再次回到霍恩手里,好像一切都没变。

可农夫却获得了新农具,新衣服,工坊主获得了新劳工,新房屋。

霍恩四年间的经济能获得如此巨量增长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却是两人都还没有意识到的。

霍恩靠着赎金、教皇金库、对粮食投机倒把等行动,成功换到了近百万金镑的货币。

20多万枚金币,数千万枚银币!

1000辆小推车都装不下!

靠着这些轻快便捷一般等价流通物,才能让这金钱的魔法生效。

不过,这就触及到一个问题,也是现如今圣联的顾问学者们普遍在争议的一个问题。

金币还是太重了太不方便数量太少了,能不能更轻一点,更多一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