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234以退为进(1 / 1)

加入書籤

“李存孝代师收徒?”

“李木叉一应待遇等同内门?”

李思齐看着端坐上首的太乙真人,还有侍立一旁的李存孝,哪怕对眼前发生之事有所预料,可是真的亲耳听闻,十指还是忍不住攥紧了。

楼观道和青龙寺闻名天下,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圣地宗门,更是大秦朝廷公认的佛道魁首。

就是一个杂役弟子的名额,都不是一般的良家子能够摸得着的,一个内门弟子的身份,更是足以让西京的公侯之家踏破门槛。

即使如今大秦没落,两大圣地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私相授受之风屡禁不止,但是最多也就局限于外门。

内门弟子的名额,要不然经过外门的考核,要不然必须是各峰门主收徒,才能破例。

如今太乙真人让李存孝代师收徒,显然并不是他自己看上了李木叉,而单纯是照拂弟子的亲眷。

李思齐在意的不是这么一个内门弟子的名额,而是老道士的态度——痴迷炼丹、性情古怪的师父,什么时候如此通情达理了?便是同样出身陇西李氏的自己,当初也是一步步通过考核,才成为真传的!“怎么,有什么问题?”

太乙真人见李思齐沉默,不由挑了挑眉。

‘李存孝年方及冠,已经是黄庭圆满,的确天赋出众’

‘但李木叉乳臭未干,习武也不够刚刚开蒙,锻炼血气’

‘师父这么做,完全不合宗门规矩,说到底只是偏爱李存孝,为他解决后顾之忧’

‘您若是想收李木叉为徒,便正式收下他;若是不想,便不要抛出代师收徒这样的虚言!’

李思齐似乎看到一个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身影在眼前浮现,他此刻有一种冲动,将心里话一口气说出来的冲动。

可是这种冲动,在太乙真人的眼神落在身上时,便瞬间消失无踪。

他努力挤出一个笑容:“问题是李木叉尚且年幼,若是让他和其他内门弟子混居,只怕有些不便。”

“弟子以为,暂时就不安排新的院子,委屈一下李师弟兄弟俩,就住在一块吧。”

嗯?李存孝有些诧异地看了这位师兄一眼,心底不禁升起几分佩服。

明明二人是竞争关系,但是面对太乙真人,李思齐却能够睁着眼睛说瞎话,避免太乙真人的不满。

这一份隐忍,并不多见。

这是个值得重视的对手啊。

“这话有理”,太乙真人满意的点点头。

“李木叉的牒册就交给你去办,尽快弄好。”

“必不让师父费心”,李思齐转身欲走,李存孝赶紧上前几步,行礼道:

“有劳师兄,为舍弟之事奔走,改日得空,一定来饮几杯水酒。”

“师弟客气。”

李思齐看着“小人得志”的对头,一口银牙都要咬碎了,勉强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再也不想停留,快步离开了妙严宫。

离开了太乙二人的视线,他的神情几乎是肉眼可见地阴沉下来。

等回到真传的独居小院,李思齐实在忍不住:“荒谬!荒谬!”

“一个黄口小儿,才能未显,何德何能,居内门弟子之位?”

“这些年族中想要推荐弟子入门,师父爱答不理。李存孝一来,他老人家却处处破例照拂!”

“我有时候真怀疑,到底我是陇西李氏的族人,还是李存孝才是陇西李氏的族人!”

“难不成那李存孝和李青童一样,是师父的私生”

这小院中并无楼观道弟子侍奉,而全都是李思齐从族中带来的家生子,对于陇西李氏忠心耿耿。

听到上面的一番话,侍女们都已经惊得瑟瑟发抖,只是在李思齐最后一句话将要出口时,一个管家打扮的老人及时打断:

“公子慎言!”

“以徒议师,不是弟子该做的事,您这样说话,有失身份.”

李思齐眼神愤愤,但到底是做了多年的青龙峰大师兄,养气功夫并不差,很快便调整了情绪,回到交椅上坐定。

“耆老说得对,我是青龙峰大师兄,理当为人表率,无论口中心中,都不该对师父不敬。”

“但是那李存孝不知是何来历,竟然能让师父为他屡屡破例。耆老,您查到他的资料了吗?”

六十曰耆,七十曰老。

这位管家模样的老人世代都是陇西李氏家生子,更难得的是在武学上有天赋,且在折损率极高的家族护卫职位上幸运地活过了七十岁,得以踏足天梯境界。

李思齐身为楼观道真传,无疑是陇西李氏这一代中最出众的几人之一,所以族中特意将这位耆老派来,为他护卫周身,操持宅院。

耆老闻言摇了摇头,“不好查。”

“如今黄潮占据东都,阻断交通,也就隔断了西京与河南河北等地的商贸和消息。”

“若是以往,一月时间足以往返两地,但眼下连荥阳郑氏都被朱全忠逼得退避三尺,更不要说远在华阴的我们,更加鞭长莫及。”

李思齐闻言顿觉失望,但也知道耆老所言不虚。可对手越是未知,他心中的危机感就越重。

以前太乙真人虽然看不上他,但是青龙峰只有他一个真传。

“太乙真人俗名李药师,是陇西李氏族人”,这样的血亲关系是割不断的,他李思齐再怎么样也有机会眺望一下门主之位。

可偏偏不知从哪里跳出来一个李存孝“耆老,不必派人出去打探了。李存孝身边除了他弟弟,还有两个少年,应该是入了外门,可以从他们身上入手打探一二。”

“金银美人、丹药魔宝.你只管开价,就不信这些外地人禁得起诱惑,非得从中找出李存孝的破绽来!”

“老奴知道了”,耆老应声。

见小主人绷得太紧,又安慰道:“公子也不必过于操切了,眼下门中真传弟子,哪一个不是天梯境界?”

“一步登天之前,尚且还有真形境界,争斗心魔,这都是水磨工夫,半点来不得捷径。”

“那李存孝入门时黄庭圆满,就算再天才,也要几年功夫,才能走到真形圆满。到了那时候,他才真正算得上一个威胁。”

“便是当初李青童百般得宠,不也是在这一关折戟沉沙?”

李思齐闻言,绷紧的面皮肉眼可见地松弛下去。

对啊。

李存孝如今在楼观道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过都是因为太乙真人偏爱而已。

真形一关,凶险万分,踏过一步登天,过不去就是身死魂灭。当年李青童得宠的时候,性子跋扈乖张,让他吃尽了苦头。还是熬到前者身死,太乙无心收徒,他的日子才好起来。

当年还未成为真传时已经吃过这许多苦,如今自己已经羽翼丰满,怎么还担心起一个连真传都不是的毛头小子了?“耆老说的是,倒是我杞人忧天了。”

李思齐走出了牛角尖,只觉胸襟又开阔起来。

“不过对叶乘霄和魏河的试探和拉拢也要继续。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为了青龙一脉门主之位,我必须尽一切努力。”

“还有,那李木叉入道籍的事,麻烦耆老亲自去办,顺便再挑几件礼物送去。师父交代的事,必须做得漂亮,不要落人口舌。”

“是。”

李思齐又询问了族中的一些事,这才起身离开,又去操持青龙阁事务。

正如他所说,对于竞争对手,务必全力以赴。角逐青龙阁阁主,不仅要看太乙真人的意愿,也要顾及人心所向。

只要门中上下都认为自己才是众望所归,那即使最后太乙强行推李存孝上位,那后者也只会变成一个光杆司令。

哪怕做不成青龙阁阁主,也绝不可能让李存孝好过!“公子慢走”,耆老在门口目送小主人离开,等到后者背影消失,他招手唤来李思齐的护卫,恭敬的神色逐渐变得冷漠。

“刚才那些下人听到了公子的话,若是传出去,有损公子的声誉。”

“把他们处理干净。”

护卫抱拳应声,带人走进院子里,关好房门。

很快,惨叫和呼救声响起,但都来不及传出院子,就戛然而止。

耆老静静地等待,一刻钟后,房门再度打开,他走进去,目光一寸寸地打量着。

除了池塘后的泥土看上去有些新,其他一切看上去都和刚才没有变化。

他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备好礼物,等办好道籍,我要亲自送到李三郎手中。”

“公子的事,不能出一点差错。”

“.李思齐的管家亲自将度牒送到了李存孝手上,据说还送了些气血境界培本固元的天材地宝.”

“现在门中都在说,太乙师伯过分偏心,对待服侍多年的弟子过于苛刻.”

郭钊屁股坐在脚后跟上,腰挺得笔直。

隔着几案,长孙炽专心烹煮着茶汤。锅中除了茶叶,还有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等种种香料。

北方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挎满口。

这种煮茶法煮出来的茶,又可以叫茗粥,已经是早年大秦太宗皇帝立国时流行的风味,与当今崇尚技法、但材料纯粹的点茶大相径庭了。

但是长孙炽显然偏爱这个味道,分茶之后,率先饮了一口,神情惬意。

“那你怎么看?”

郭钊正对着风味奇特的茶汤面露难色,闻言顺势将端起的茶杯放下道:“我以为李思齐是以退为进。”

“伪齐贼人阻断交通,打探消息不便,李存孝的来历着实不清,但是太乙师伯多次关照,正说明他身后无人扶持。”

“我亲自去看过度牒。此人年纪不过弱冠,已经黄庭圆满,甚至从杜光磊对李存孝的看重来看,极有可能是大圆满。”

“以如此恐怖的根基,一旦度过真形,只怕是要一步登天。”

“李存孝将来在真传之中,只怕是难逢敌手,唯有薛天运能与之相抗了。”

“但难就难在真形这一关,奇经八脉打开得越多,与心魔争斗越难。”

郭钊摇摇头,“到底能不能成,还是两说。”

“你对李存孝的评价倒是很高。”

长孙炽有些讶异,自己的弟子自己知道。

郭钊也好,程若水、李思齐也好,不是大族子弟,就是国公、王侯之后,个个眼高于顶。

更别说郭钊祖上是收复两京,被誉为有再造大秦之功的汾阳郡王,其人一向是只把严道通座下大弟子薛天运视为对手。

“时移世易,如今国家危若累卵,弟子身为公侯之后,与国同休。不能为国分忧,又有什么资格自傲?”

郭钊叹了口气,长孙炽闻言也不由沉默,良久叹息。

“你能记住‘与国同休’四个字,便不枉为师的教导。只是家国不宁,并非你我的罪过。”

“藩镇割据由来已久,如今已经积重难返。”

“朱全忠、李翼圣这些人封王裂土、开府建牙,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怀柔的手段救不了大秦,”

“当今之势,不破不立,非得将这帮乱臣贼子全部扫除一遍,才能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这番话说得斩钉截铁,郭钊听着,只觉方才的些许颓废都被胸中热血烧尽。

“但是要讨伐不臣,只靠嘴皮子是不够的,只靠高相公也是不够的。”

长孙炽的神情幽沉下来,“只靠‘太清宫’这一件灵宝,也是不够的。”

郭钊闻言忍不住发问,“您真的觉得太乙师伯拿到了龙舟?”

如同秘境出世这样的事,当时那么大的动静,自然不可能无人注意。

一个月过去,如今天下各处,或多或少都已经得到了消息,不少人蠢蠢欲动。

一件灵宝,便是一座圣地,在当今的局势下,更是问鼎天下的入场券。

当初大秦太宗皇帝能马踏天下,甚至强令楼观道迁移,压得世间无人出头,除了他个人的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太清宫”的助力也功不可没。

当初秘境出世时在场的几位宗师,秦奉权重伤遁逃,如今伪齐和朝廷频频交手也不见其动作,几率最小;荥阳郑氏近来则被意图掌握河南道全境的朱全忠逼得苦不堪言,郑朗若有灵宝在手,断不至于如此忍气吞声;

众多节度使也并非全都是宗师高手,如江南道之主钱具美,玄关修为也不算低,但是面对圣地麻姑山,显然就要矮一头。

羊灵均早早回了麻姑山,近来淮南杨化源发兵南下,她也没有露面,是门中另一位宗师下山处理,说起来也有些许可能。

“但是我之前问过郑朗,太乙和那布袋弥勒当时已经联手”

“除非郑朗虚言诓骗我,否则他二人最有可能夺走灵宝”

“况且如今太乙回山,那布袋弥勒却不知所终.里面只怕有蹊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