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243转四时,登天梯(五千,晚上还有)(1 / 1)
“一月时间,跨过真形三定?一线之隔,一步登天.”
“拜祭祖师,得传神功。又是神兵,又是神丹”
“好啊,好啊,明明不是真传,师父和掌教却如此偏爱,硬生生要把他抬起来!”
“青龙阁主之位,能者居之。如今这样捧高踩低,难道还想要我主动放弃,拱手让人?!”
手掌重重拍打在桌案之上,李思齐面色铁青,一旁侍候的耆老沉默以应,口齿却不像平日那样伶俐了。
实在是他也想不到该怎样安慰自家公子。
在几天之前,李存孝虽然是个潜在的竞争对手,但真要说威胁性,其实并不大。
无论是李思齐还是耆老,都觉得对方的倚仗全都在于太乙真人的偏爱。
真比本事,无论武学境界、炼丹手段,还是在门中的声望,李思齐都有自信压李存孝一头。
但是在李存孝力斗明教玄关高手、祭拜祖师引动四象齐出之后,事情忽然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前者的声望,一下子就拔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甚至已经追平了李思齐。
另外几脉的弟子不多说,只是青龙峰上,便有不少人改换门墙,日日跑到李存孝的小院献殷勤。
曾经和李思齐走得很近的那些内门弟子当中,也有一部分人的态度暧昧起来。
毕竟,他们想要结交的是未来的青龙阁阁主,太乙的继承人。
原本李思齐就并不怎么得师父看重,只不过手里捏着事权,炼丹也还过得去,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太乙只有这一个真传,到时候自然是会将位子传下。
可如今,李存孝却像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不仅修为的短板被迅速补足,而且还得到掌教的垂青。
甚至于后来门中还传出风声,说道通真人其实有意破格提拔李存孝为真传,只不过不愿拔苗助长,因此最终放弃
此事当时是几位门主和掌教私下讨论,却不知道是哪一位悄悄泄露消息。
此事一出,无疑又让那些选择支持李存孝的人更加坚定了信心。
但对于李思齐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看着对手的门前车水马龙,自己这里却是门可罗雀,那种心情的落差,实在不足为外人道。
“公子,眼下胜负未分,您切不可过于急切,做出过激之事啊。”
耆老毕竟是陇西李氏的家老忠仆,有些话别的人不敢讲,但是他却必须要讲。
自己的一生荣辱,还有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都已经和眼前之人深深绑定。
万一李思齐怒火攻心,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譬如暗杀之类这可是在楼观道。
到时候,只怕暴怒的太乙和道通真人会直接将二人处死,哪怕陇西李氏派人来也不管用!
“耆老放心,我方才只是说气话。”
李思齐深深吸了一口气,再慢慢吐出,紧握的拳头慢慢舒张开。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就算师父是随心所欲惯了,但掌教作为楼观道的主宰,向来不会感情用事,他必然是看到了李存孝身上的过人之处。”
他说到这,脸上也不禁露出几分苦笑。
“一月破真形作为武者,哪还有比这还重要的过人之处?”
“就算是明教以童男女邪法练功,都不曾听闻有如此恐怖的速度。”
“真形最难处,全在把持本心,若能安住不动,便是像祖师关尹子一般一夜顿悟,一步登天。”
“李存孝,年不过弱冠而已,此人心性真就有那么坚韧?”
分析到这里,李思齐已经完全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是怎样一个对手,所有的愤懑和侥幸都被抛之脑后。
“李存孝确实是个天才,他如今已经在天梯门槛之前,晋升真传,不过是时间问题。”
“以往我的处心积虑都在与人交游上,反而是忽视了根本,所以他一展露天分,那些墙头草便蜂拥而去。”
“公子.”
耆老的眼中满是欣慰。他看得出,小主人已经完全转变了心态,从无能狂怒、怨天尤人,重新变得斗志昂扬。
“我是当了十五年的真传,炼丹制药,降妖除魔,杀贼剿匪,山上山下一步一步闯荡出来的!”
“李存孝读过的书,我全读了;李存孝走过的路,我也都走过!”
“当年李青童仗着师父的宠爱那样嚣张跋扈我都没怕过,如今我都当了青龙峰快十年的主事人,难道还怕李存孝一脚把我踹了?”
李存孝是天骄不假,他李思齐也不是浪得虚名!但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却必须要重视敌人。
李思齐平复心情之后,思来想去,最终有了决定:“耆老,从今天开始,密切关注李存孝的动向。”
“等他登上天梯之后,我要和他赌斗。”
“比武?”
“不,比炼丹。”
“他修炼的速度太快,就算能趁着他刚突破时赢一次,但往后呢?武道上我是很难胜过此人了。”
“更何况,若还想坐上阁主的位子,就不能胜之不武,必须要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我承认李存孝是个武道天才,但是再天才,也该有个限度。”
“为了最快晋升真传,他必定会将接下来的时间全部用于修炼。”
“如此一来,丹道一途,他哪还有心思钻研?”
李思齐说到这,信心又回到了身体,变得胸有成竹。
“这一次,他赢不了我!”
“比起名望,实力才是根本,其他东西,都只是后者的附属品而已。”
随意将一口箱子掀开,里面是几十个黑漆螺钿盒。
螺钿则被剪切成大大小小的碎片,拼凑出一副仙人乘风图,抚摸上去却没有凹凸不平的感觉。
光泽的漆面不知是精细打磨过几千次,明明是黑漆,但呈现出来的却是一种半透明的质感。
李存孝随手掀开其中一盒,馥郁的药材香气便沁入口鼻之中。
“一整箱的灵草?这些王公贵族还真是舍得。”
“当初为了迷毂花,我和张师、崔师费尽心思,险象环生。”
“如今都不必我开口,便有人送上门来这就是实力带来的变化啊。”
千头万绪,在心中一闪而逝。
随意地挥挥手,李木叉便指挥着杂役弟子们将院子里堆满的其他礼物送入库房,登记造册。
他自己则轻车熟路,再度钻进了闭关密室当中,垂眸思忖。
“眼下朝廷和伪齐之间越来越紧张,节度使们也都摩拳擦掌”
“成为真传已经只是时间问题,必须抓住现在,尽快提升实力,晋升第六境。”
思绪转动间,眉心赤龙印记闪烁,下一刻,已经身处龙舟之中。
比起之前空荡荡的模样,如今的乾阳殿里多了些桌椅还有炼丹制药的器具。
但最惹人注意的,还是桌上一个流光溢彩的小炉鼎。
流光溢彩,是字面上的意思,金色的丹炉中,青、赤、白、黑四色光芒不时转换变化,升腾凝结,化作龙虎雀龟,追逐嬉戏,灵动非常。
“这就是四神大丹,五年才开一炉的神丹”
李存孝走到近前,鼻尖没有闻到任何味道,这说明,大丹的药力完全被封在了炉鼎之中。
透过丹炉上的镂空,隐隐能看见其中,有一颗四色光泽交汇的丹丸。
其外衣好似透明,里面不是实质的药泥,而是不断变化的春夏秋冬,是草木萌动、繁荣、枯败、死寂的一生。
李存孝自己便是炼丹师,虽然还只能炼制二阶丹药,但跟随了太乙真人这么久,眼光早就提了上了,自然能看出这丹药的不凡之处。
太乙真人在将丹药交付时特地嘱咐过,四神大丹是从二十四气丹升华而来,一丹而具四时之变,已经是七阶的神丹。不同于二十四气丹对症下药,四神大丹本身就相当于一个“医生”。
无论处在天梯二十四节脊柱哪一节,四神大丹都能自主适应,释放出最适合的灵气,修炼起来奇快无比,还能起到很好的疗伤作用。
不过之前杜光磊等人说的,一粒四神大丹用到天梯圆满,当然是玩笑之语。否则,程若水也不会建议李存孝突破天梯之后再服用,显然是怕药力不足。
“按师父的说法,这一枚丹吞下去,半年之内都不用再服别的丹药。”
“四神大丹固然珍贵,但也只是用来提升境界,相比之下,煞气才是万能的工具,更为重要。”
“等我用煞气将《九转流珠经卷》的境界提升,日后自己也可以炼制四神大丹!”
李存孝很快做出了决定,手捧丹炉,回到蒲团上盘膝坐下。
“金丹到手有真传,换鼎移炉玄又玄。
从此虔心烹大药,后天窍里炼先天,发!”
剑指一劈,真气混同特殊的发声韵律,启开丹炉。
青、赤、白、黑四色光芒,化作龙虎雀龟,盘旋而出,被早有准备的李存孝张口吸入。
“咕咚!”
四神大丹,外嗅时没有味道,眼看也没有形体,就像一团清气。
但是入腹则完全不同,李存孝只觉得闭合唇齿的时候,体内好像传出丹炉顶盖关闭的声音,继而轰地一下,那枚大丹竟好似燃烧起来,炸开一捧火焰。
只这一下,李存孝就觉得身体之中好似被“刷新”了一遍,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似乎有无形无质的污秽排出体外,口鼻中都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清香。
“好神奇,好精妙。”
这枚大丹的药力扩散和作用都很快,却并不猛烈,李存孝不是以前的门外汉了,他深深知道,要做到这一点有多么不容易。
低阶的灵丹,药力温和,持续时间长,不容易对武者造成损伤。
而想要效率更高,那反而要增加丹药中煞气的含量,以此催化药力,但是入魔和损伤经脉的风险就会增加。
太乙时常教导他,灵气煞气,并无好坏之分,炼丹之道,调和阴阳。能够把握二者平衡,才是一个合格的丹师。
当然,对于丹道圣手来说是这样,对于一般武者,丹药中的煞气自然还是越少越好。
李存孝能够感觉到,在身体之中,四神大丹每时每刻都在进行阴阳消长、四季更替的变化。
而每一轮变化中释放出的精纯药力,又会带动他的肉身经脉不断“刷新”,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感觉。
“五年开一炉的四神大丹都这般效果了,那十年一炉、号称丹王的四象大丹又该是什么效果?”
李存孝睁眼起身。不用他刻意控制,四神大丹的药力便被流动的青龙汞珠带动,不间断地强化着真气和身体。
前行几步,乾阳殿陛阶的龙椅上,巨大的赤龙依旧环绕着中间灰白的石卵。
伸出五指,触摸着赤龙的鳞片。恍惚之间,有一股亲近的意念传来。
与净风交手时,他还不知道师父和掌教就在一旁看着。当时僵持不下,焦急之中,灵宝险些自发护体,将他挪移进秘境。
之后道通真人出手,危机解除,但是李存孝仍旧发现,自己似乎能够些微地影响秘境中的空间了。
虽然这份影响目前还做不到随意操纵秘境的程度,但是也说明了这段时间以来扫除人魔的行动是有效果的,他和灵宝器灵之间的联系在逐步加深。
这无疑让人振奋。
“不过外围的人魔都只是小头,最要紧的还是那些第七境的人魔中郎将,三教合一的文中子,还有杨英.”
比起之前,杨英这段时间以来越发沉寂了,简直像是已经死了一般。
但只看赤龙寸步不离的架势,就知道这暴君只是假寐,还在暗中积蓄力量。
“好好睡吧,你的日子不多了。推演神功的希望,还落在你身上呢。”
李存孝情不自禁露出了笑容。看着自己的努力一点点化为收获,实在让人心情愉快。
“本是计划以佛门本尊先行,带动道门本尊。”
“如今看来,玄关之前,龙舟秘境里的煞气获取不易,要想保持优势,离不开青龙阁的进项。”
“那便,先将青龙真形,推入天梯!”
两个月后。
青龙峰妙严宫中,太乙真人和严道通对坐弈棋。
棋盘之上,黑白棋子犬牙交错,内外纠缠,好似乱麻。
“这棋局,叫人有些看不明白了。”
严道通说的是棋,但话中意味,显然另有所指。
“有什么看不明白的,无非是眼下朝廷虽弱,但仍有一搏之力。”
“伪齐也好,天下节度使也罢,都无人愿意第一个出手,白白兑子,失去之后逐鹿的机会。”
“谁都像当渔翁,局势当然就僵持下去了。”
太乙真人不以为意,夹起棋子,随意一点,棋局顿时又像是有了新的出口。
“高骈几十年威名,金翅大鹏的凶戾,人尽皆知。”
严道通手放在棋篓里,皱眉苦思。
“不过前几天岐王李正臣和梁王朱全忠一前一后上述朝廷,意欲发兵勤王”
“晋王李翼圣没有来搅合?”
太乙有些诧异,毕竟对方和梁王一南一北,可以说是天下节度使中实力最为雄厚者,而且又有宿怨,一向针锋相对。
“没有。就算他也上书,无非是被高骈一并打回。”
“京畿如今的局势,怎么敢让节度使来勤王?一个不小心,勤王就变成靖难。”
“前怕狼后怕虎,大秦气数已尽了。”
话音落地,严道通审视着被包围的棋子,深深叹了口气,投子认负。
“不下了。今日寒食,倒是好久没吃青团了。”
“每次来我这都是连吃带拿,有一点掌教的样子吗?”
“怎么,你的青团里还包了四神大丹不成?”
太乙闻言撇了撇嘴。
不就是给李存孝搞了一枚四神大丹吗,三天两头挂在嘴边,这老牛鼻子“木叉。”
一声呼唤,很快,面容清秀的少年便端着托盘走了进来。
“师父,掌教。”
“两个月时间已经气血圆满了?这速度倒是不慢,不过他才十三岁,师弟可不要拔苗助长。”
严道通随口一提,青团入口,有些诧异:“咸的?”
“年年都吃甜的,你也不腻?这春笋可是从我后山的药园里挖的。”
太乙说着,也拿起一个青团:“李存孝对他弟弟上心,又很舍得。木叉的底子,比起我族里的子弟都要厚实。”
这一点,楼观道上下都是有目共睹。
李存孝以内门之身,媲美真传,前途无量,李木叉自然跟着鸡犬升天,成为了内门里万众瞩目的人物。
毕竟作为大哥的李存孝已经起势,又深居简出,很难讨好。但李木叉年纪还小,正是心性单纯、培养感情的时候。
只要提前投资,日久天长,等李存孝以后成为了宗师,那效果不也是一样的吗?“说起来,李存孝已经闭关两个月,他现在.”
严道通话音未落,眉头忽然一挑,对面的太乙更是蹭地一下站了起来。
李木叉尚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二人手搭在自己肩膀上,一阵眼花缭乱后,映入眼帘的,赫然是熟悉院落。
而院落上空,青碧色的光影闪烁交织,龙吟震天,太乙真人见状,不由放声大笑:“好,好,好!吾徒今日,得登天梯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