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岳之神勇,千古无二(1 / 1)
靖远城夜色沉沉,寒风如刀。
萧牧立于星将阁前,望着那道冲天而起的赤红光芒,心潮澎湃。
自他穿越以来,召唤出卫青、韩信,一步步将镇北军从三千老卒发展为如今可战之师,靠的就是这神秘莫测的“星将阁”系统。
而现在,又一位历史上的不朽名将,即将降临!
赤光中隐隐传来战鼓声与金戈碰撞之音,仿佛有千军万马在天地间奔腾咆哮。
下一刻,光华收敛,一位身披玄铁重铠、眉宇间透着凛然正气的将军缓缓现身。
他双目如炬,气势如山,虽未言语,却已让四周空气都仿佛凝固。
“臣岳飞,愿为殿下誓死效命!”
声音铿锵有力,如同雷霆落地,震动人心。
萧牧心头一震,快步上前,拱手施礼:“岳将军忠义无双,今得将军相助,实乃本王之幸!”
岳飞抱拳回礼,目光坚定:“末将听闻匈奴犯边,国难当头,自当赴汤蹈火,助殿下守土安民。”
两人对视一眼,虽初见,却似早已相识多年的老友。
翌日清晨,定北王府大帐之中,四位将领齐聚。
左侧首位是镇北军统帅卫青,神色沉稳,目光如炬;
其下是军师韩信,神情淡然,嘴角含笑;
右侧主位上坐着的是新召名将岳飞,神情肃穆,英气逼人;
而在最末处,则是靖远城本地出身的镇北卫队长李铁山,虽然地位不及前三者,但因忠诚可靠,也得以列席。
四人围坐案前,商讨当前局势。
韩信率先开口:“匈奴左贤王必不会善罢甘休,先锋部队被我全歼,主力大军恐已在路上。依我看,应速做准备,据城而守,以逸待劳。”
卫青点头附和:“不错,靖远城虽破败,但城墙尚存,若能加固防御,辅以精兵布防,足以抵挡匈奴骑兵。”
韩信用笔轻点地图,继续分析:“彼骑我步,利野战而不利攻城。若敌来攻,我军可凭城拒敌,消耗其锐气,再伺机反击。”
气氛凝重,众人皆认同此策。
唯独岳飞沉默片刻后,缓缓起身,抱拳说道:
“两位大人所言极是,但末将以为,被动防守并非良策。匈奴骑兵机动性强,若一味据城而守,恐陷入疲态。”
他顿了顿,目光炯炯地扫过众人:
“我军刚刚大胜,士气正旺,何不趁势出击?以战养战,主动寻敌前锋,将其各个击破,既能打击敌军士气,又能积累实战经验,更可为后续大战赢得主动权。”
此言一出,全场微怔。
韩信微微挑眉,
卫青则皱眉思索,显然在权衡利弊。
李铁山则是满脸震撼,他虽是个粗人,但也听得出来,这位新来的岳将军,不是个简单的角色。
萧牧心中一动,岳飞所提之策,与他前世读史时的认知极为契合。
“以战养战”,正是历代名将屡试不爽的强军之道!
他缓缓站起,沉声道:“本王支持岳将军的意见。我军虽弱,但胜在刚打了一场胜仗,士气高昂。此时不主动出击,等敌军主力压境,就只能被动挨打了。”
他环视众人,语气坚定:
“传令下去,即日起加强斥候巡逻,重点监视敌军动向,同时挑选精锐,准备突袭敌军前锋!”
三日后,靖远校场。
晨雾未散,空气中弥漫着冷冽的气息。
岳飞亲自监督训练,新兵们身负十斤沙袋,在雪地上奔跑十里,而后进行阵型演练、搏杀格斗,无不筋疲力尽,却无人喊苦。
他的“铁血操练法”极为严苛,每日辰时至申时,整整六个时辰,几乎没有一刻停歇。
但正是这种近乎残酷的训练方式,使得士兵们的体能与纪律迅速提升,战斗力肉眼可见地增强。
“战场之上,只有活着的人才有资格说话!”岳飞站在高台之上,大声训话,“你们今日流的每一滴汗,都是将来保命的本钱!”
士兵们整齐回应:“誓死效忠定北王!誓死效忠岳将军!”
声震云霄,气势如虹。
萧牧立于营帐之外,望着这一幕,脸上露出满意笑容。
他心中暗想:岳飞果然不负盛名,不仅善战,更懂练兵。
有了他在,镇北军才真正开始脱胎换骨。
夜色渐深,靖远城外,北风呼啸。
李铁山率领镇北卫巡视北境防线,身旁并肩而行的,是刚刚接手前线事务的岳飞。
两人一边走,一边低声交谈。
“李将军,你带兵多年,熟悉地形,还请多多指教。”岳飞语气谦逊。
李铁山连忙摆手:“不敢当不敢当,您可是抗敌名将,属下能跟在您身边学习已是荣幸。”
两人正说着,前方忽然有一名斥候疾奔而来,跪地禀报:
“报告将军,北侧山谷发现匈奴探子踪迹,疑为敌军前锋斥候!”
岳飞闻言,神色顿时一凝。
他转头看向李铁山,声音低沉却果断:
“走,过去看看。”
李铁山点头,立刻带队向山谷方向疾行。
风声猎猎,星光黯淡,远处山脉如巨兽般匍匐,仿佛隐藏着未知的危险……
山谷间寒风呼啸,月光被厚重的乌云遮蔽,天地之间昏暗无边。
李铁山带着镇北卫与岳飞一路疾行,来到斥候禀报的位置。
雪地之上,几道凌乱马蹄印清晰可见,还残留着未完全熄灭的火堆痕迹——敌人就在附近!
“动作干净利落,是匈奴左贤王麾下的‘鹰卫’。”岳飞蹲下身,指尖轻抚过地面残灰,目光如刀,“他们来得比想象中更快。”
李铁山低声道:“要不要回报定北王?”
岳飞却站起身,双目如炬:“不等了。敌军斥候已摸到我边境腹地,说明其主力可能已逼近我防线。若让他们继续渗透、刺探我军虚实,后果不堪设想。”
他转头看向李铁山,声音沉稳而坚定:“今夜追击,务必将这股斥候清除,否则明日他们便会带着我军布防图回去!”
李铁山心中一凛,当即点头:“末将听令!”
随即下令镇北卫分三路包抄,悄无声息地沿着马蹄印方向追踪而去。
一行人穿越山岭,深入密林,在一处背风山谷发现敌踪——七八名匈奴斥候正围坐烤火,马匹拴在不远处的树下。
岳飞做了个手势,士兵们立刻分散埋伏,弓弩上弦。
“放!”一声低喝,破空箭矢如雨而下,匈奴斥候措手不及,瞬间倒下数人。
幸存者惊慌失措,刚欲上马逃窜,却被早已等候多时的镇北卫扑倒制服。
短短片刻,战斗结束。
清点战场,斩敌二十余人,俘虏五人,己方无一人伤亡。
“将军神机妙算!”李铁山由衷赞叹。
岳飞却面色冷峻:“这只是开始。”
回到靖远城时已是次日凌晨,天边泛起鱼肚白。
萧牧亲自在府前迎接,见岳飞归来便迎上前去:“情况如何?”
岳飞拱手回礼,语气凝重:“殿下,匈奴先锋已至我境,左贤王大军恐怕已在路上。据俘虏所言,敌军计划半月后兵临靖远城下,意图一举夺下北疆门户。”
此言一出,四周顿时一片寂静。
萧牧神色微变,心中警铃大作。
匈奴果然没有善罢甘休,反而调集主力压境,显然是要一口气吞下北疆!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是时候了。”
紧接着,一名斥候满头大汗冲入王府:“报!匈奴左贤王派出一支三千人的先锋队,已于靖远西北三十里处设立临时营地!”
众人皆是一震。
岳飞猛地抬头,眼中寒芒闪烁:“他们来得比我预想得更快。”
萧牧拳头紧握,脸上露出一抹冷笑:“来得好。”
他缓缓开口,下达指令:
“开启文枢殿。”
“召唤——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