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内鬼(1 / 1)

加入書籤

夜风呼啸,北疆寒雪纷飞,镇北军大营灯火如昼,却笼罩着一股说不出的压抑。

萧牧端坐书房,案前一盏青灯摇曳,映出他眉宇间深沉的思索。

诸葛亮立于侧旁,手中轻摇羽扇,目光微敛,语气低缓:“王爷,属下已细查三日,粮草账目有出入,哨岗换班时间频乱,更有士兵神色慌张、行迹可疑。”

“这不像普通的管理混乱。”他顿了顿,“更像是……有人在试探我们。”

萧牧缓缓点头,

“你说得没错。这些异动背后,必然有人操纵。若不尽快揪出,待到战事爆发,恐怕就是致命一击。”

诸葛亮微微一笑,眼底透出一丝智者般的冷静与从容:“不如将计就计。我们可以放出一份假情报,看看是谁会上钩。”

萧牧眼神一亮:“你有何想法?”

“飞鹰营新近成军,战力最强,也最引人注目。不如伪造一道‘调防命令’,称其将于三日后前往东岭设防。如此重要消息,定会引来潜伏之人行动。”

“好!”萧牧当即拍板,“便依先生所言。但传递这份命令的人,必须是那些形迹可疑者之一。”

诸葛亮点头微笑,羽扇轻挥:“人选,属下已有。”

当夜,一封由副官王远亲自送交飞鹰营的“调防令”悄然传开。

与此同时,萧牧已命卫青与霍去病布下埋伏,静待猎物入网。

果然,子时未过,一支蒙面黑影悄悄潜入粮仓区域,动作鬼祟,显然熟门熟路。

就在他们准备点燃火油之时,一声长啸划破夜空——

“敌袭!”

刹那间,暗处杀机四起,霍去病身披玄甲,手持银枪,如天神下凡般从高墙跃下,枪影翻飞,瞬间放倒两人。

与此同时,卫青率重甲亲兵封锁各条退路,铁骑踏雪而来,声势震天。

那几名黑衣人惊慌失措,试图突围,却被早已等候多时的伏兵围剿殆尽,几乎无一人逃脱。

片刻后,审讯开始。

烛火下,一名满脸疤痕、身形魁梧的中年男子被押至堂前,正是叛贼首领。

“说吧,你是谁派来的?”萧牧冷冷开口。

那人抬头冷笑,目光阴鸷:“我乃忠武伯吕大人旧部,当年先定北王在世时,我便是幕僚心腹。如今你们这群废物竟妄图守住北疆?笑话!只要匈奴大军压境,你们不过是砧上鱼肉罢了。”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诸葛亮轻轻摇头,叹息道:“果然是朝中权臣手笔。吕雄此人,心思缜密,手段狠辣,竟能在此刻安插死士,可见早有预谋。”

萧牧眼神愈发冰冷,心中却已明了:吕雄不仅在朝中把控权柄,竟还敢私通外敌!

他缓缓起身,环视众人,声音坚定有力:

“今日之事,绝非偶然。此人身份暴露,必有更多隐藏之徒尚未现身。此事虽小,却是关系镇北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役。”

他话音一顿,扫过众人脸色,沉声道:

“明日晨鼓初响,所有人列队校场,本王要亲自处置此人,以儆效尤。”

翌日清晨,镇北军校场之上,旌旗猎猎,号角长鸣。

三万将士肃然而立,气氛凝重如山。

那名叛贼被五花大绑,推至高台之前。

萧牧身披铠甲,神情冷峻,朗声道:“此贼名为李延庆,原为前定北王幕僚,今夜勾结匈奴,意图焚烧粮仓、扰乱军心,实为大逆不道,罪不容赦!”

全场鸦雀无声,唯有寒风吹拂旗帜,猎猎作响。

“斩!”

随着一声令下,刀光一闪,人头落地。

鲜血溅地,寒气更浓。

萧牧望着那具尸体,一字一句道:

“此贼不过冰山一角,若还有胆敢背叛镇北军者——此人即为下场!”

言罢,他转身望向台下诸将,目光锐利如剑:

“即日起,全军彻查军籍,排查所有人员背景,不得遗漏一人。”

此言一出,众将皆凛然应诺。

而在这片肃杀之中,萧牧心中却升起一丝隐忧——

这只是开始。

真正的风暴,还未到来。第27章肃清内患·商盟初建

晨光微曦,校场之上寒风凛冽,血迹未干。

萧牧站在高台之上,目光扫过三军将士,眼神如刀锋般锐利。

随着叛贼李延庆的头颅被挂在辕门示众,原本潜伏在军中的暗流仿佛被一剑斩断。

他心中却清楚,这只是风暴来临前的短暂平静。

“传我军令!”他沉声下令,“即日起,全军彻查军籍,彻夜轮班,不得懈怠!”

卫青、霍去病、诸葛亮三人分领其责,分别负责调查军中人员背景、整顿军纪、审讯其余可疑之人。

不出三日,便从各营清理出十余名身份不明、来历不清者,其中几人竟是匈奴细作伪装混入。

消息传出,镇北军上下无不惊骇,同时也对定北王雷厉风行的手段心生敬畏。

肃清内患之后,军中风气为之一变。

士兵们训练更加刻苦,将领也更尽忠职守,纪律严明,士气高涨。

萧牧趁势加强训练,同时着手建立“军功赏罚制度”,以激励战功,惩治懒惰。

而在政务方面,苏婉儿的到来,给镇北军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助力。

她是北疆大族苏家之女,自幼聪慧,精于算计,曾在边境与胡商往来多年,深谙商贸之道。

她见镇北军粮草紧缺、战马不足,竟主动提出捐献一批珍贵药材与五百匹良马,以助军需。

“王爷治军有方,保境安民,百姓自然愿倾力相助。”她在书房中拱手道,语气坚定,“若蒙不弃,愿为王爷组建一支‘军需商会’,专供军用物资,不扰民间。”

萧牧闻言大喜,当即允诺,并命其为“镇北商盟”首任总管,统筹军需采购、运输与调配。

这一举措不仅缓解了军资压力,更为日后军政一体、商旅通达的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稳步推进之时,一封紧急情报打破了这份难得的安宁。

探子飞马而来,跪地急报:“启禀王爷,匈奴主力已渡过黑水河,前锋骑兵距靖远城不足百里!”

此言一出,满堂震惊。诸葛亮羽扇轻摇,

他知,真正的考验,即将到来。

但此刻,他的心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沉稳。

“召集诸将,明日辰时议战!”他声音冷峻有力,透着不可动摇的决断。

书房之中,烛火摇曳,映照着他脸上那抹坚毅神色。

他没有恐惧,只有期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